卷六

關燈
△離世間品第六 爾時會中。

    有一菩薩摩诃薩名樂遠離行。

    承佛威力從坐而起。

    於大衆中為諸菩薩說阿蘭若行。

    普告一切諸菩薩言:出家菩薩住阿蘭若。

    應作是念。

    以何因緣遠離世間。

    修阿蘭若清淨妙行。

    諸佛子等。

    一心谛聽。

    我承佛力。

    今為汝等分别演說阿蘭若行。

    諸菩薩言:善哉大士。

    為我等輩及未來世求菩提者,唯願說之。

    我等樂聞。

    是時樂遠離行菩薩告諸大衆。

    一切世間多諸恐怖。

    出家菩薩為厭世間種種恐怖。

    舍離父母及諸眷屬。

    住阿蘭若修遠離行。

    雲何名為種種恐怖。

    或有菩薩而作是念。

    我為恐怖。

    一切煩惱從我生故。

    或有菩薩。

    而說我所是為恐怖。

    一切煩惱我所生故。

    或有菩薩。

    而說七慢是為恐怖。

    起種種慢不敬善人故。

    或有菩薩。

    以彼三毒而為恐怖。

    造無量罪堕惡道故。

    或有菩薩。

    以彼五欲而為恐怖。

    耽著世樂堕八難故。

    譬如世間有七步蛇。

    若害人時毒力熾盛。

    出過七步即便命終。

    一蛇毒力尚能損人。

    何況五蛇共為傷殺。

    毒力轉盛命難得全。

    世間五欲亦複如是,一一欲樂各能引起八萬四千微細塵勞。

    迷惑愚夫令堕地獄餓鬼畜生及馀難處受大苦惱。

    何況具足貪著諸塵。

    如恒河沙無數諸佛。

    出興於世說法教化。

    隙光迅疾終不得見。

    常在惡道猶於自家。

    處無叚中如戲園觀。

    過去有佛。

    欲令衆生厭舍五欲。

    而說偈言: 譬如飛蛾見火光,以愛火故而競入。

    不知焰炷燒然力,委命火中甘自焚。

    世間凡夫亦如是,貪愛好色而追求。

    不知色欲染著人,還被火燒來衆苦。

     譬如群鹿居林薮,食於豐草而自養。

    獵師假作母鹿聲,尋聲中箭皆緻死。

    世間凡夫亦如是,貪著種種可意聲。

    不知聲能染著人,還受三塗諸苦報。

     譬如蜜蜂能飛遠,遊於春林采衆花。

    為愛醉象頰上香,象耳因之而掩死。

    世間凡夫亦如是,愛著一切受用香。

    不知香能染著心,生死輪回長夜苦。

     譬如龍魚處於水,遊泳沈浮而自樂。

    為貪芳餌遂吞鈎,愛味忘生皆緻死。

    世間凡夫亦如是,舌根躭味以資身。

    殺佗自活心不平,感得三塗極重苦。

     譬如白象居山澤,自在猶如師子王。

    欲心醉亂處昏迷,追尋母象生貪染。

    一切凡夫亦如是,趣彼妙觸同狂象。

    思愛纏綿不休息,死入地獄苦難量。

     世間男女互貪求,皆由樂著諸色欲。

    人天由此被纏縛,堕墜三塗黑闇中。

    若能舍離貪欲心,住阿蘭若修梵行。

    必得超於生死苦,速入無為常樂宮。

     或有菩薩。

    以貪多财而為恐怖。

    自己财寶恒求積聚而不受用。

    何況能施貧乏衆生。

    於己财寶深生貪著。

    於佗财寶欲令損減。

    以是因緣。

    命終之後堕大地獄受無量苦。

    如是苦報。

    名為第一正感之果。

    從地獄出受畜生身。

    身常勞苦。

    水草不足。

    經多時中酬損他财。

    如是衆苦。

    名為第二正感之果。

    受是罪已生餓鬼中困饑渴苦。

    無量千劫不聞漿水飲食之名。

    其咽如針其腹如山。

    縱得飲食随變為火。

    如是苦身。

    名為第三正感之果。

    畢是罪已來生人間。

    貧窮下賤為他所使。

    於諸财寶所求難得。

    於一切時而不自在。

    如是馀報名相似果。

    一切菩薩分明知見如是因果。

    常生恐怖欲求解脫。

    由是恐怖遠離眷屬住阿蘭若。

    或有菩薩。

    以渴愛心而為恐怖。

    於諸未得一切财寶。

    日夜追求生渴愛故。

    或有菩薩。

    我我所見而為恐怖。

    為諸煩惱作依止故。

    或有菩薩。

    以諸法見而為恐怖。

    與所知障作依止故。

    或有菩薩。

    六十二見而為恐怖。

    入邪見林難出離故。

    或有菩薩疑為恐怖。

    於真正法生疑惑故。

    或有菩薩。

    以彼斷見而為恐怖。

    執無後世撥無因果。

    生大邪見入地獄故。

    或有菩薩。

    以彼常見而為恐怖。

    執五趣身恒常決定。

    随善惡業無變易故。

    或有菩薩。

    以彼嫉妒而為恐怖。

    不耐佗榮懷惡心故。

    或有菩薩。

    常以掉舉而為恐怖。

    心不寂靜生散亂故。

    或有菩薩。

    以不信心而為恐怖。

    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無信手者雖遇三寶無所得故。

    或有菩薩。

    以彼無慚而為恐怖。

    内無羞恥常造諸惡。

    業障無明難見佛故。

    或有菩薩。

    以無愧心而為恐怖。

    外無羞恥棄恩背德。

    生死輪回堕三塗故。

    或有菩薩。

    以忿恨等而為恐怖。

    能損自佗互為怨結。

    於多劫中障佛道故。

    或有菩薩。

    以彼忘失而為恐怖。

    於所聞法不能憶持。

    忘失文義增愚癡故。

    或有菩薩。

    乃至一切不善黑業而為恐怖。

    何以故?一切不善是生死因。

    輪轉三界不得出離。

    於是無量無邊恐怖。

    皆能障礙出世勝法。

    或有菩薩。

    以五種蓋而為恐怖。

    五種煩惱覆蓋菩薩菩提心故。

    或有菩薩。

    以憎惡心而為恐怖。

    於諸衆生無憐愍心。

    修菩提行多退轉故。

    或有菩薩。

    以破戒垢而為恐怖。

    污穢聖法難得果故。

    或有菩薩。

    以彼憂惱而為恐怖。

    妄想熾然失善業故。

    或有菩薩。

    以惡作心而為恐怖。

    於所修善生追悔故。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