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心善男子,出家修道亦如是, 為濟父母及衆生,所服煩惱諸毒藥。

    狂心颠倒造諸罪,永沈生死憂悲海。

    割愛辭親入佛道,得近調禦大醫王。

    所修無漏阿伽陀,還生父母三界宅。

     令服法藥斷三障,當證無上菩提果。

    盡未來際常不滅,能度衆生作歸依。

    畢竟處於大涅槃,及佛菩提圓鏡智。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常觀世間一切舍宅,猶如大風不能暫祝何以故?善男子。

    在家之心恒起妄想。

    執著外境。

    不能了真。

    無明昏醉。

    颠倒觸境亦常不祝惡覺易起善心難生。

    由妄想緣起諸煩惱。

    因衆煩惱造善惡業。

    依善惡業感五趣果。

    如是如是生死不斷。

    唯有正見不颠倒心。

    作諸善業。

    因三善根及以信等。

    增長無漏法爾種子。

    能起無漏三昧神通。

    如是如是證聖相續。

    若伏妄想修習正觀。

    一切煩惱永盡無馀。

    爾時智光長者白佛言:世尊,修習正觀有無量門。

    修何等觀能伏妄想。

    爾時世尊告長者言:善男子,應當修習無相正觀。

    無相觀者,能伏妄想。

    唯觀實性不見十相。

    一切諸法體本空寂。

    無見無知是名正觀。

    若有佛子安住正念。

    如是觀察。

    長時修習無相無為。

    妄想猛風。

    寂然不動。

    聖智現觀。

    證理圓成。

    善男子,是名賢聖。

    是名菩薩。

    是名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因緣。

    一切菩薩為伏妄想永不起故。

    為報四恩成就四德。

    出家修學息妄想心。

    經無量劫成就佛道。

    爾時如來。

    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觀在家,猶如暴風不暫祝亦如妄執水中月,分别計度以為實。

    水中本來月影無,淨水為緣見本月。

    諸法緣生皆是假,凡愚妄計以為我。

     即此從緣法非真,妄想分别計為有。

    若能斷除於二執,當證無上大菩提。

    凡情妄想如黑風,令造五種無間因。

    三不善根現為纏,生死輪回鎮相續。

     若人聞經深信解,正見能除颠倒心。

    菩提種子念念生,大智神通三昧起。

    若能修習深妙觀,惑業苦果無由起。

    唯觀實相真性如,能所俱亡離諸見。

     男女性相本來空,妄執随緣生二相。

    如來永斷妄想因,真性本無男女相。

    菩提妙果證皆同,妄計凡夫生異相。

    三十二相本非相,了相非相為實相。

     若人出家修梵行,攝心寂靜處空閑。

    是為菩薩真淨心,不久當證菩提果。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日夜恒觀世間舍宅。

    一切皆是煩惱生處。

    何以故?如有一人造八舍宅。

    以諸寶物而自莊嚴。

    造此宅已而作是念。

    今此舍宅是我所有不屬他人。

    唯我舍宅最為吉祥。

    他人舍宅所不能及。

    如是執著能生煩惱。

    由煩惱故我我所執而為根本。

    八萬四千諸塵勞門。

    更相競起充滿宅中。

    所以者何。

    在家凡夫深著五欲。

    妻子眷屬奴婢仆使悉皆具足。

    以是因緣。

    生老病死。

    憂悲苦惱。

    怨憎合會。

    恩愛别離。

    貧窮諸衰。

    求不得苦。

    如是衆苦。

    如影随形。

    如響應聲。

    世世相續恒不斷絕。

    如是衆苦非無所因。

    大小煩惱而為根本。

    一切财寶追求而得。

    若無先因不可追求。

    假使追求亦無所獲。

    善男子,以是義故。

    一切煩惱追求為本。

    若滅追求。

    無量煩惱悉皆斷荊然今是身衆苦所依。

    諸有智者當生厭離。

    如過去世迦葉如來。

    為諸禽獸而說偈言: 是身為苦本,馀苦為枝葉。

    若能斷苦本,衆苦悉皆除。

    汝等先世業,造罪心不悔。

    感得不可愛,雜類受苦身。

     若起殷重心,一念求忏悔。

    如火焚山澤,衆罪皆銷滅。

    是身苦不淨,無我及無常。

    汝等鹹應當,深生厭離心。

     爾時無量諸禽獸等。

    聞此偈已,於一念心至誠忏悔。

    便舍惡道生第四天。

    奉觐一生補處菩薩。

    聞不退法。

    究竟涅槃。

    善男子,以是因緣。

    今此苦身猶如舍宅。

    一切煩惱即為宅主。

    是故淨信善男子等。

    發菩提心出家入道。

    必得解脫一切衆苦。

    皆當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如來。

    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恒觀察,舍宅所生諸煩惱。

    如有一人造舍宅,種種珍寶以嚴飾。

    自念壯麗無能比,不屬他人唯我有。

    工巧所修最殊妙,世間舍宅無能及。

     如是分别生執著,以我我所為根本。

    八萬四千諸煩惱,充滿舍宅以為災。

    世間一切諸男女,六親眷屬皆圓滿。

    以是因緣生衆苦,所謂生老及病死。

     憂悲苦惱常随逐,如影随形不暫離。

    諸苦所因貪欲生,若斷追求盡諸苦。

    是身能為諸苦本,勤修厭離趣菩提。

    三界身心如舍宅,煩惱宅主居其中。

     汝等應發菩提心,舍離凡夫出三界。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常觀在家,猶如大國有一長者,其家豪富财寶無量。

    於多劫中父子因緣相襲不斷。

    修諸善行名稱遠聞。

    是大長者所有财寶皆分為四。

    一分财寶。

    常求息利以贍家業。

    一分财寶。

    以充随日供給所須。

    一分财寶。

    惠施孤獨以修當福。

    一分财寶。

    拯濟宗親往來賓旅。

    如是四分曾無斷絕。

    父子相承為世家業。

    後有一子愚癡弊惡。

    深著五欲恣行放逸。

    違父母教不依四業。

    起諸舍宅七層樓觀。

    倍於常制衆寶嚴飾。

    琉璃為地。

    寶窗交映。

    龍首魚形無不具足。

    微妙音樂晝夜不絕。

    受五欲樂如忉利天。

    鬼神憎嫌。

    人天遠離。

    於是鄰家忽然火起。

    猛焰熾盛随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