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無垢性品第四 爾時智光及諸長者既出家已,齊整法服五輪著地。

    禮如來足合掌恭敬。

    白佛言:世尊,我等從佛聞所未聞。

    在家所有種種過失。

    發菩提心厭離世間。

    剃除須發而作比丘。

    唯願如來應正等覺。

    為我等類及諸衆生。

    演說出家殊勝功德。

    令得聞者發清淨心。

    樂遠離行不斷佛種。

    世尊大恩無緣慈悲。

    憐愍衆生如羅睺羅。

    出家菩薩應雲何祝雲何修習無垢之業。

    雲何調伏有漏之心。

    爾時世尊贊歎智光諸比丘等。

    善哉善哉。

    是真佛子。

    能為未來一切衆生。

    問於如來如是大事。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來世尊憐愍衆生。

    平等無二猶如一子。

    汝今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别演說。

    出家菩薩應如是祝如是修行無垢之業。

    如是調伏有漏之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佛告智光比丘。

    出家菩薩住如是心常作是觀。

    我得人身諸根具足。

    從何處沒來生此間。

    我於三界中當生何界。

    於四大洲複生何處。

    六道之中受生何道。

    以何因緣得離父母妻子眷屬。

    出家修道免八難身。

    莊嚴劫中過去千佛皆已涅槃。

    星宿劫中未來千佛未出於世。

    賢劫之中現在千佛。

    幾佛如來出現於世。

    化緣将盡入般涅槃。

    幾佛世尊未出於世。

    是諸衆生根緣未熟。

    未聞正法。

    複於何時。

    當來彌勒。

    從兜率天下生人間現成佛道。

    於我身中有何善業。

    戒定慧學當有何德。

    過去諸佛皆已不遇。

    當來世尊得見不邪。

    我今現在諸凡夫地。

    三業煩惱何最為重。

    一生已來造何罪業。

    於何佛所曾種善根。

    我此身命能得幾時。

    是日已過命随減少,猶如牽羊詣彼屠所。

    漸漸近死無所逃避。

    身壞命終生於何處。

    三惡道苦如何脫免。

    然我此身愛樂長養。

    念念衰老無時暫停。

    誰有智者愛樂此身。

    智光當知。

    出家菩薩常於晝夜如是觀察。

    勿貪世間受五欲樂。

    精勤修習未嘗暫舍。

    如去頂石如救頭燃。

    心常忏悔過去先罪。

    安住如是四無垢性。

    一心修行十二頭陀。

    調伏其心如旃陀羅。

    如是佛子是名出家。

    智光比丘。

    以何義故。

    說名真實修沙門行如旃陀羅。

    其旃陀羅每遊行時。

    手執錫杖不敢當路。

    若人逼近振錫令聞。

    於大衆中心行謙下不敢輕慢。

    被呵責時。

    心無怨恨未嘗加報。

    罵辱鞭撻默然受之。

    何以故?自知下性不階衆流。

    以是因緣無瞋無報。

    智光當知。

    出家菩薩亦複如是,剃除須發形同嬰兒。

    執持應器依佗活命。

    身著袈裟如被甲胄。

    杖錫而行如持鉾槊。

    執智慧劍破煩惱賊。

    修嬰兒行饒益一切。

    是故一切三毒利箭。

    不入真實沙門之身。

    出家菩薩以三觀門修忍辱行名真出家。

    觀諸衆生是佛化身。

    觀於自身為實愚夫。

    觀諸有情作尊貴想。

    觀於自身為僮仆想。

    又觀衆生作父母想。

    觀自己身如男女想。

    出家菩薩常作是觀。

    或被打罵終不加報。

    善巧方便調伏其心。

    智光比丘。

    汝等谛聽。

    雲何名為四無垢性。

    衣服卧具飲食湯藥。

    如是四事随有所得。

    粗細稱心遠離貪求。

    是無垢性。

    諸比丘等。

    以何因緣。

    如是四行名無垢性。

    智光當知。

    諸佛如來三十七品菩提分法。

    皆從此生。

    佛法僧寶常不斷絕。

    是故得名為四無垢性。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智光比丘汝谛聽,出家菩薩所應作。

    無緣大慈攝衆生,猶如一子皆平等。

    發菩提心求正覺,應作三種成佛法。

    心常住四無垢性,當修十二頭陀行。

     下心猶如旃陀羅,四威儀中作是念。

    十方無量諸菩薩,刹那刹那趣聖道。

    彼既修證我亦爾,如何流轉三界中。

    恒居生死無量苦,我今是身住何界。

     六道輪回處何道,胎卵濕化受何生。

    身口意業於何修,所造罪中何者重。

    三性之心何心多,如是微細觀察已,大慈大悲恒相續,大喜大舍為先心。

     為有緣者說妙法,晝夜修心不暫停。

    如去頂石救頭燃,念三觀門常不離。

    觀諸有情是佛身,唯我獨處於凡類。

    一切衆生等尊貴,我為僮仆居卑賤。

     世間衆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養。

    被佗打罵不瞋嫌,勤修忍辱無怨嫉。

    四事供養心不著,是則名為無垢性。

    三十七品菩提分,及以如來果報身。

     如是殊勝無漏法,四無垢性為根本。

    不放逸行常修習,是名出家真佛子。

    菩提智種念念增,無漏聖道皆成就。

    速得超於無量劫,端坐華王法界中。

     福智二嚴皆圓滿,無邊劫海利群生。

    由無垢性皆成就,證獲如來常住果。

     複次智光比丘。

    出家菩薩於所著衣不應貪著。

    若細若粗随其所得。

    但於施者為生福田勿嫌粗惡。

    不得為衣廣說法要。

    起諸方便與貪相應。

    世間凡夫為衣服故。

    非法貪求造不善業。

    堕於惡道經無量劫。

    不遇諸佛。

    不聞正法。

    受苦畢已複生人間。

    貧窮困苦。

    求不得苦晝夜逼迫。

    衣不蔽形。

    食不支命。

    如是衆苦。

    皆由先世為衣服故多殺生命造種種罪。

    出家菩薩即不如是,随其所得不嫌粗惡。

    但懷慚愧以充法衣。

    得十勝利。

    一者能覆其身遠離羞恥。

    具足慚愧修行善法。

    二者遠離寒熱及以蚊虻惡獸毒蟲。

    安隐修道。

    三者亦現沙門出家相貌。

    見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