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不退轉。

    千億衆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厭身品第七。

     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既悟出家菩薩摩诃薩。

    厭離世間住阿蘭若。

    調伏其心修無垢行。

    然此菩薩住空閑處。

    自於是身應作何觀。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為衆生起大悲心。

    請問如來入聖智觀妙行法門。

    汝當善聽。

    今為汝說。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善男子,出家菩薩住阿蘭若。

    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四威儀中微細觀察。

    是有漏身三十七種不淨穢惡。

    是不可愛。

    是不堅牢。

    當觀此身猶如壞器。

    外以雜彩金銀七寶巧飾莊嚴。

    内以糞穢種種不淨填塞充滿。

    兩肩擔負随途而行。

    其有見者皆生愛樂。

    不知器中盛滿不淨。

    有六黑蛇常在此器。

    一蛇随動。

    器即破壞。

    毒害臭惡。

    竟無所堪。

    世間之人莊嚴其身。

    如彼彩畫盛不淨器。

    貪瞋癡三名為心玻風黃痰癊名為身玻内外六病能害身心。

    如彼六蛇居於器内。

    一一蛇動。

    器即破壞。

    一一病發。

    身即無常。

    善男子。

    出家菩薩處於空閑觀察是身。

    名為第一不淨觀相。

    出家菩薩於日夜中又觀自身。

    臭穢不淨猶如死狗。

    何以故?彼身亦是父母不淨為生緣故。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

    如蟻子台安住衆蟻。

    時有白象來至台邊。

    以身觸台台即崩碎。

    善男子,此台所謂五蘊之身。

    白象是為琰魔羅使。

    身歸後世如象壞台。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

    而作是念。

    我今此身從頂至足。

    皮肉骨髓共相和合以成其身,猶如芭蕉中無實故。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無有強力。

    皮肉薄覆如塗附牆。

    億萬毛發如草生地。

    微細風大出入毛孔。

    誰有智者當樂此身。

    刹那刹那衰敗轉故。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

    如養毒蛇而取其害。

    我今雖以飲食衣服資長是身。

    而不識恩。

    畢竟還令堕於惡道。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

    譬如怨家詐作親友伺求其便而将毒藥斷彼命根。

    我身如是本非真實。

    終緻無常非聖愛故。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水上泡。

    雖複妙好琉璃珠色。

    刹那因緣起滅無恒。

    有為念念不久住故。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

    如乾闼婆城雖現相狀而不實有。

    今者我身亦複如是。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猶如影像。

    我身亦爾雖有非真。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

    譬如外國強盛怨敵。

    今者我身亦複如是,煩惱怨敵侵掠善根。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

    如朽舍宅雖加修葺當必崩壞。

    我身亦爾。

    雖加愛念當必無常。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

    如近怨國城邑人民常懷恐怖。

    今者我身亦複如是,於念念中畏無常怨。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

    如無量薪為火燒爇。

    然是猛火曾無厭足。

    我身亦爾。

    以貪愛火燒五欲薪。

    其心增長亦複如是,出家菩薩又觀自身。

    如新生子慈母憐愍恒加守護。

    我身亦爾。

    若不守護病之身心。

    即便不能有所修證。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

    本性不淨譬如有人厭患炭色。

    設諸方便以水洗之。

    經無量時黑色仍舊。

    乃至炭盡終無所益。

    我身亦爾。

    有漏不淨。

    假使海水盡未來際洗之無益。

    亦複如是,出家菩薩又觀自身。

    如油沃薪以火焚燒。

    又遇大風勢不可止。

    是身亦爾。

    名五蘊薪。

    沃貪愛油縱瞋恚火。

    愚癡風力無有休息。

    出家菩薩觀於自身猶如惡疾。

    四百四病所住處故。

    亦如大腸。

    八萬四千蟲所住故。

    是無常處。

    出息不還即無常故。

    亦如非情。

    神識易脫同瓦石故。

    亦如河水。

    刹那前後不暫住故。

    亦如壓油。

    於一切事受勞苦故。

    無所依者,猶如嬰兒失父母故。

    無救護者,猶如蝦蟆蛇所吞故。

    如穴無底。

    心心所法不可知故。

    恒不知足。

    於五欲樂心無厭故。

    恒不自在。

    斷常二見所系縛故。

    不生慚愧。

    雖蒙養育棄舍主故。

    亦如死屍。

    於日夜分近滅壞故。

    唯受諸苦。

    於一切處無真樂故。

    為苦所依。

    一切衆苦依身住故。

    如空聚落。

    於是身中無主宰故。

    畢竟空寂。

    遍計所執妄構畫故。

    如谷中響。

    皆是虛妄所顯現故。

    亦如船舶。

    若無船師即漂沒故。

    亦如大車運載财寶。

    何以故?乘於大乘到菩提故。

    善男子,出家菩薩。

    日夜觀察非不愛惜如是之身。

    欲令衆生出生死海到彼岸故。

     爾時世尊說是法已,告彌勒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修如是行。

    此則名為出家佛子所觀法要。

    若有佛子發菩提心。

    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阿蘭若。

    修習如是三十七觀。

    亦教佗修如是法要。

    解說書寫受持讀習。

    遠離一切我我所執。

    永斷貪著五欲世樂。

    速能成就不壞信心。

    求大菩提不惜軀命。

    何況世間所有珍寶。

    現身必得究竟成滿一切如來金剛智櫻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六度萬行速得圓滿。

    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會中八萬四千新發意菩薩。

    深厭世間得大忍力。

    不複退轉於無上道。

    百千婆羅門發菩提心。

    成熟信根得不退轉。

    三萬六千善男子善女人。

    遠離塵垢得法眼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