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有菩薩。

    而說狂醉是為恐怖。

    不識善惡無尊卑故。

    或有菩薩。

    以非時死而為恐怖。

    不住正念歸無常故。

    或有菩薩。

    以妄語業而為恐怖。

    生生世世所有言說。

    一切衆生不信受故。

    或有菩薩。

    以四颠倒而為恐怖。

    由四颠倒輪回生死。

    起煩惱業不求佛故。

    或有菩薩。

    而說惡友是為恐怖。

    随不善友造惡業故。

    或有菩薩。

    以五蘊魔而為恐怖。

    是五蘊身從煩惱生。

    生已即起無量煩惱。

    因諸煩惱造不善業。

    由諸惑業堕大深坑。

    以是因緣而生恐怖。

    或有菩薩。

    以煩惱魔而為恐怖。

    大小煩惱能續生死。

    退菩提心堕惡道故。

    或有菩薩。

    厭患死魔而為恐怖。

    發菩提心未得不退。

    身壞命終生退轉故。

    或有菩薩。

    以諸天魔而為恐怖。

    天魔眷屬充滿欲界。

    障修道人退菩提故。

    或有菩薩。

    以無記心而為恐怖。

    於諸善法不能進修。

    空過長時退善業故。

    或有菩薩。

    以彼八難而為恐怖。

    堕八難者從冥入冥。

    生死長夜難遇明故。

    或有菩薩。

    觀彼地獄而為恐怖。

    一堕地獄經無量劫。

    受大苦惱。

    難解脫故。

    或有菩薩。

    觀畜生道而為恐怖。

    傍生界中受愚癡報。

    經無量劫難出離故。

    或有菩薩觀餓鬼道而為恐怖。

    於恒沙劫受饑渴苦。

    難可值遇佛法僧故。

    或有菩薩。

    想欲界生而為恐怖。

    煩惱雜起造諸惡業堕三塗故。

    或有菩薩。

    以彼色界而為恐怖。

    有覆煩惱能障定故。

    或有菩薩。

    以無色界而為恐怖。

    三界之中最為寂靜猶如涅槃。

    有情妄執而為究竟。

    劫盡命終堕地獄故。

    或有菩薩。

    數數生死而為恐怖。

    生邪見家難出離故。

    或有菩薩。

    厭離生死而為恐怖。

    死此生彼常受苦惱。

    障菩薩行求涅槃故。

    或有菩薩。

    以世間語是為恐怖。

    心常散亂妨善業故。

    或有菩薩。

    以心意識而為恐怖。

    所緣行相不可知故。

    若在俗家由斯恐怖。

    晝夜相續擾亂善心不能證得無恐怖法。

    過去菩薩住阿蘭若。

    皆能證得無恐怖法。

    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未來菩薩住阿蘭若。

    悉皆當得無恐怖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現在十方諸大菩薩住阿蘭若斷一切障。

    得無恐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汝等當知。

    随應修學三世菩薩。

    攝念身心住阿蘭若。

    調伏妄想永無恐怖。

    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出家菩薩住阿蘭若。

    當作何業作何等念。

    日夜常作如是思惟。

    世間所有一切恐怖皆從我生。

    一切恐怖著我生故。

    一切恐怖我為根本故。

    一切恐怖我愛生故。

    一切恐怖我想生故。

    一切恐怖我見生故。

    一切恐怖我為住處。

    一切恐怖因我生故。

    一切恐怖分别生故。

    一切恐怖煩惱生故。

    一切煩惱我愛生故。

    若我住在阿蘭若處。

    不能舍離我我所執。

    不應住是阿蘭若中。

    不如還住白衣屋舍。

    何以故?若有我想不應住止阿蘭若處。

    若有補特伽羅相者,不應住止阿蘭若處。

    若人具有我我所執。

    不應住止阿蘭若處。

    若有法見不應住止阿蘭若處。

    若有具此四颠倒執。

    不應住止阿蘭若處。

    汝等谛聽。

    若有修行作涅槃相。

    不應住止阿蘭若處。

    何況更起諸煩惱相。

    汝等谛聽。

    若有不著一切法相。

    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是名當坐無著道常一切諸法皆不可得。

    若心調柔無有诤論。

    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於世因緣都無所著。

    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於色聲香味觸等法無依止者,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於一切法有平等見。

    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於四威儀能調自心。

    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能舍一切諸恐怖者,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諸佛子等。

    以要言之。

    於諸煩惱得解脫者,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若得成就涅槃因者,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能善修行四無垢性。

    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若有少欲能知足者,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具足多聞有智慧者,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若能修行三解脫者,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永斷能縛煩惱結者,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能審觀察十二因緣。

    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所作已辦者,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舍諸重擔者,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證悟真如深妙理者,應當安住阿蘭若處。

    汝等當知。

    阿蘭若處種種藥草。

    大小樹木生阿蘭若。

    曾無恐怖亦無分别。

    菩薩摩诃薩住阿蘭若亦複如是,觀自身心猶如枯樹。

    牆壁瓦礫等無有異。

    於一切法無有分别。

    我觀身心猶如幻夢。

    中無有實。

    念念衰老。

    其息出已更不複入。

    由善惡因随業受報。

    是身無常速起速滅。

    是身虛假終不久停。

    如是身中無我我所。

    無有情。

    無命者,無養育者,無士夫者,無補特伽羅者,無作業者,無童兒者,如是等相本來空寂,猶如虛空。

    亦如泡沫。

    常應念念作如是觀。

    一切恐怖皆得解脫。

    如彼樹木無有恐怖。

    時諸菩薩得大安樂無畏坐處。

    是名菩薩住阿蘭若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出家菩薩住阿蘭若。

    晝夜相續應如是觀。

    是阿蘭若。

    善能修習四無垢性安樂之處。

    是阿蘭若。

    善能修習知足之處。

    是阿蘭若。

    於諸煩惱得解脫處。

    是阿蘭若。

    具足多聞智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