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厭舍品第三
爾時智光長者,承佛威神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恭敬合掌。
而白佛言:世尊,我今從佛聞是報恩甚深妙法。
心懷踴躍得未曾有。
如饑渴人遇甘露食。
我今樂欲酬報四恩。
投佛法僧出家修道。
常勤精進希證菩提。
佛大慈悲。
於一時中在毗舍離城。
為無垢稱說甚深法。
汝無垢稱以清淨心為善業根。
以不善心為惡業根。
心清淨故世界清淨。
心雜穢故世界雜穢。
我佛法中以心為主。
一切諸法無不由心。
汝今在家有大福德。
衆寶嬰珞無不充足。
男女眷屬安隐快樂。
成就正見不謗三寶。
以孝養心恭敬尊親。
起大慈悲給施孤獨。
乃至蝼蟻尚不加害。
忍辱為衣慈悲為室。
尊敬有德心無憍慢。
憐愍一切猶如赤子。
不貪财利常修喜舍。
供養三寶心無厭足。
為法舍身而無吝惜。
如是白衣雖不出家。
已具無量無邊功德。
汝於來世萬行圓滿。
超過三界證大菩提。
汝所修心即真沙門亦婆羅門。
是真比丘是真出家。
如是之人。
此則名為在家出家。
世尊,或有一時於迦蘭陀竹林精舍。
為其惡性六群比丘說教誡法。
而告之言:汝等比丘。
谛聽谛聽。
入佛法海信為根本。
渡生死河戒為船筏。
若人出家不護禁戒。
貪著世樂毀佛戒寶。
或失正見入邪見林。
引無量人堕大深坑。
如是比丘不名出家。
非是沙門非婆羅門。
形似沙門心常在家。
如是沙門無遠離行。
遠離之行有其二種。
一身遠離。
二心遠離。
身遠離者,若人出家身處空閑。
不染欲境名身遠離。
若有出家修清淨心。
不染欲境名心遠離。
身雖出家。
心貪欲境。
如是之人不名遠離。
若淨信男及淨信女。
身居聚落發無上心。
以大慈悲饒益一切。
如是修行名真遠離。
於是六群惡性比丘。
聞是法音得柔順忍。
然今我等雖信佛說。
各各懷疑意未決定。
善哉世尊,能斷世間一切疑者,於一切法得自在者,真實語者,無二語者,是知道者,是開道者,惟願如來。
為我等輩及未來世一切有情。
舍於方便說真實法。
永離疑悔。
令入佛道。
今此會中有二菩薩。
一者出家。
二者在家。
是二菩薩。
善能利樂一切有情而無休息。
如我惟忖出家菩薩。
不及在家修菩薩行。
所以者何。
昔有金輪轉輪聖王。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厭離世間無常苦空。
舍輪王位如棄洟唾。
清淨出家入於佛道。
是時後宮夫人采女八萬四千。
見王出家各懷戀慕。
拊心号恸生大逼惱。
起愛别離如地獄苦。
金輪聖王初受位時。
所感寶女及王千子大臣眷屬。
共傷離别舍位出家。
号泣之聲滿四天下。
此諸眷屬各作是言:我王福智無量無邊。
如何見棄舍我出家。
哀哉苦哉世界空虛。
從今已去無依無怙。
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
歸佛法僧發菩提心。
舍離父母出家入道。
父母憐愍恩念情深。
離别悲哀感動天地。
如涸轍魚宛轉于地。
愛别離苦亦複如是,如彼輪王眷屬之心。
出家菩薩饒益衆生。
雲何堯害父母妻子。
令無量人受大苦惱。
以是因緣出家菩薩。
無慈無悲不利衆生。
是故非如在家菩薩具大慈悲。
憐愍衆生利益一切。
爾時佛告智光長者,善哉善哉。
汝大慈悲勸請我說出家在家二種勝劣。
汝今所問出家菩薩不如在家。
是義不然。
所以者何。
出家菩薩勝於在家。
無量無邊不可為比。
何以故?出家菩薩以正慧力。
微細觀察在家所有種種過失。
所謂世間一切舍宅。
積聚其中不知滿足,猶如大海容受一切大小河水未曾滿足。
善男子,香山之南雪山之北有阿耨池。
四大龍王各居一角。
東南龍王白象頭。
西南龍王大牛頭。
西北龍王師子頭。
東北龍王大馬頭。
各從四角湧出大河。
一克伽河。
其水所至白象随出。
二信渡河。
其水所至水牛随出。
三薄刍河。
其水所至師子随出。
四私陀河。
其水所至大馬随出。
如是大河。
一一各有五百中河。
中河各有無量小河。
是大中小一切衆水皆入大海。
然此大海未曾滿足。
世間衆生所有一切居處舍宅。
亦複如是,聚諸珍寶從四方來。
悉入宅中未曾滿足。
多求積聚造種種罪。
無常忽至棄舍故宅。
是時宅主随業受報。
經無量劫終無所歸。
善男子,所為宅者即五蘊身。
其宅主者是汝本識。
誰有智者樂有為宅。
唯有菩提安樂寶宮。
離老病死憂悲苦惱。
若有利根淨信深厚善男子等。
欲度父母妻子眷屬令入無為甘露宅者,須歸三寶出家學道。
爾時如來。
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勝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
在家逼迫如牢獄,欲求解脫甚為難。
出家閑曠若虛空,自在無為離系著。
谛觀在家多過失,造諸罪業無有邊。
營生貪求恒不足,猶如大海難可滿。
阿耨達池龍王等,四角湧出四大河。
大中小河所有水,晝夜流注無暫歇。
然彼大海未嘗滿,所貪舍宅亦如是, 在家多起諸惡業,未嘗洗忏令滅除。
空知愛念危脆身,不覺命随朝露荊焰魔使者相催逼,妻子屋宅無所随。
幽冥黑闇長夜中,獨往死門随業受。
諸佛出現起悲愍,欲令衆生厭世間。
汝今已獲難得身,當勤精進勿放逸。
在家屋宅深可厭,空寂寶舍難思議。
永離病苦及憂惱,諸有智者善觀察。
當來淨信善男女,欲度父母及眷屬。
令入無為甘露城,願求出
頂禮佛足恭敬合掌。
而白佛言:世尊,我今從佛聞是報恩甚深妙法。
心懷踴躍得未曾有。
如饑渴人遇甘露食。
我今樂欲酬報四恩。
投佛法僧出家修道。
常勤精進希證菩提。
佛大慈悲。
於一時中在毗舍離城。
為無垢稱說甚深法。
汝無垢稱以清淨心為善業根。
以不善心為惡業根。
心清淨故世界清淨。
心雜穢故世界雜穢。
我佛法中以心為主。
一切諸法無不由心。
汝今在家有大福德。
衆寶嬰珞無不充足。
男女眷屬安隐快樂。
成就正見不謗三寶。
以孝養心恭敬尊親。
起大慈悲給施孤獨。
乃至蝼蟻尚不加害。
忍辱為衣慈悲為室。
尊敬有德心無憍慢。
憐愍一切猶如赤子。
不貪财利常修喜舍。
供養三寶心無厭足。
為法舍身而無吝惜。
如是白衣雖不出家。
已具無量無邊功德。
汝於來世萬行圓滿。
超過三界證大菩提。
汝所修心即真沙門亦婆羅門。
是真比丘是真出家。
如是之人。
此則名為在家出家。
世尊,或有一時於迦蘭陀竹林精舍。
為其惡性六群比丘說教誡法。
而告之言:汝等比丘。
谛聽谛聽。
入佛法海信為根本。
渡生死河戒為船筏。
若人出家不護禁戒。
貪著世樂毀佛戒寶。
或失正見入邪見林。
引無量人堕大深坑。
如是比丘不名出家。
非是沙門非婆羅門。
形似沙門心常在家。
如是沙門無遠離行。
遠離之行有其二種。
一身遠離。
二心遠離。
身遠離者,若人出家身處空閑。
不染欲境名身遠離。
若有出家修清淨心。
不染欲境名心遠離。
身雖出家。
心貪欲境。
如是之人不名遠離。
若淨信男及淨信女。
身居聚落發無上心。
以大慈悲饒益一切。
如是修行名真遠離。
於是六群惡性比丘。
聞是法音得柔順忍。
然今我等雖信佛說。
各各懷疑意未決定。
善哉世尊,能斷世間一切疑者,於一切法得自在者,真實語者,無二語者,是知道者,是開道者,惟願如來。
為我等輩及未來世一切有情。
舍於方便說真實法。
永離疑悔。
令入佛道。
今此會中有二菩薩。
一者出家。
二者在家。
是二菩薩。
善能利樂一切有情而無休息。
如我惟忖出家菩薩。
不及在家修菩薩行。
所以者何。
昔有金輪轉輪聖王。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厭離世間無常苦空。
舍輪王位如棄洟唾。
清淨出家入於佛道。
是時後宮夫人采女八萬四千。
見王出家各懷戀慕。
拊心号恸生大逼惱。
起愛别離如地獄苦。
金輪聖王初受位時。
所感寶女及王千子大臣眷屬。
共傷離别舍位出家。
号泣之聲滿四天下。
此諸眷屬各作是言:我王福智無量無邊。
如何見棄舍我出家。
哀哉苦哉世界空虛。
從今已去無依無怙。
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
歸佛法僧發菩提心。
舍離父母出家入道。
父母憐愍恩念情深。
離别悲哀感動天地。
如涸轍魚宛轉于地。
愛别離苦亦複如是,如彼輪王眷屬之心。
出家菩薩饒益衆生。
雲何堯害父母妻子。
令無量人受大苦惱。
以是因緣出家菩薩。
無慈無悲不利衆生。
是故非如在家菩薩具大慈悲。
憐愍衆生利益一切。
爾時佛告智光長者,善哉善哉。
汝大慈悲勸請我說出家在家二種勝劣。
汝今所問出家菩薩不如在家。
是義不然。
所以者何。
出家菩薩勝於在家。
無量無邊不可為比。
何以故?出家菩薩以正慧力。
微細觀察在家所有種種過失。
所謂世間一切舍宅。
積聚其中不知滿足,猶如大海容受一切大小河水未曾滿足。
善男子,香山之南雪山之北有阿耨池。
四大龍王各居一角。
東南龍王白象頭。
西南龍王大牛頭。
西北龍王師子頭。
東北龍王大馬頭。
各從四角湧出大河。
一克伽河。
其水所至白象随出。
二信渡河。
其水所至水牛随出。
三薄刍河。
其水所至師子随出。
四私陀河。
其水所至大馬随出。
如是大河。
一一各有五百中河。
中河各有無量小河。
是大中小一切衆水皆入大海。
然此大海未曾滿足。
世間衆生所有一切居處舍宅。
亦複如是,聚諸珍寶從四方來。
悉入宅中未曾滿足。
多求積聚造種種罪。
無常忽至棄舍故宅。
是時宅主随業受報。
經無量劫終無所歸。
善男子,所為宅者即五蘊身。
其宅主者是汝本識。
誰有智者樂有為宅。
唯有菩提安樂寶宮。
離老病死憂悲苦惱。
若有利根淨信深厚善男子等。
欲度父母妻子眷屬令入無為甘露宅者,須歸三寶出家學道。
爾時如來。
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勝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
在家逼迫如牢獄,欲求解脫甚為難。
出家閑曠若虛空,自在無為離系著。
谛觀在家多過失,造諸罪業無有邊。
營生貪求恒不足,猶如大海難可滿。
阿耨達池龍王等,四角湧出四大河。
大中小河所有水,晝夜流注無暫歇。
然彼大海未嘗滿,所貪舍宅亦如是, 在家多起諸惡業,未嘗洗忏令滅除。
空知愛念危脆身,不覺命随朝露荊焰魔使者相催逼,妻子屋宅無所随。
幽冥黑闇長夜中,獨往死門随業受。
諸佛出現起悲愍,欲令衆生厭世間。
汝今已獲難得身,當勤精進勿放逸。
在家屋宅深可厭,空寂寶舍難思議。
永離病苦及憂惱,諸有智者善觀察。
當來淨信善男女,欲度父母及眷屬。
令入無為甘露城,願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