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誌文
○誌文〈右參贊申光漢製進,舍人金魯書。
〉: 有明朝鮮國仁宗獻文懿武章肅欽孝大王孝陵誌。
謹稽我仁宗大王諱,中宗恭僖大王之長子也。
母後尹氏,領敦寧府事汝弼之女,生王七日而薨,諡曰章敬。
後賢有德,以思齊之美,誕岐嶷之資。
王乃降於正德乙亥二月癸醜。
三歲能受書解音義,中宗愛而奇之,早置講院,極選師傅賓僚,養之以正,親製箴以誨之,王常服膺不置,及長,手書于屛,潛心體之。
六歲,中宗請封爲世子,十六年辛巳,武宗皇帝遣太監金義、陳浩,來錫誥命。
嘉靖紀元之壬午春,行冠禮,入學于成均館,動容周旋,無不中禮,性勤于學,亹亹不厭,日三進講,又有夜講。
雖窮寒極熱,必終日危坐而溫習,至朝又爲讀一再而出以爲常,由是緝熙之功,日就罔覺。
年十三,令宮僚書程子《四箴》、範浚《心箴》曁《書》之《無逸》、《詩》之《七月篇》以進,又手書先聖賢格言賓師訓戒,列諸左右,動必遵行。
尤念《大學衍義》、《近思錄》、《自警編》等書,手未嘗釋,以至盤盂幾杖,莫不有銘,蓋其踐履之篤,根於至性者然也。
嘗曰:「堯、舜之道,孝悌而已。
父王以此誨我,其敢墜?」事中宗極其誠敬,自傷不逮于章敬,事大王大妃,益緻其孝。
王嘗於問安視膳之外,唯知講學存省,沈靜寡言,恭儉無欲。
嘗見侍女有麗服者,卽令出之,宮庭之內,不嚴而肅如也。
又篤於友愛,母姊孝惠公主早卒,爲痛惜之,幾於成疾。
幼時庶兄嵋之母樸嬪驕僭得罪,母子俱竄殛,王長始知之,手製疏極陳而釋之,中宗感念,命復其爵如故。
外人未嘗知有是疏,久乃得見,其因心之實,發於疏辭,讀之者無不出涕。
王之孝友,出於至性,而能含晦章美,不見於外。
聞人譽己,必恧然而惡之,故尋常間雲章寶墨之絶人者,下莫得而觀之。
如遇賓師之卒,必爲之素膳緻祭,其禮下之誠又如此。
甲辰秋,中宗以憂勤之久,比比有疾,王藥必先嘗,寢不能安。
及至彌留,衣未嘗解,食爲之廢,羸形瘠容,見者飮泣。
病且革,分遣朝臣,遍禱宗社、山川,方在冬日,沐浴焚香,露立祝天,自昏達曙。
及薨,全廢漿飮者六日,哭不絶聲者五月,唯歠飦粥,不進鹽醬。
旣葬,常在喪次,屛絶宮人,所侍者唯小宦數人而已。
雖世異亮陰,不能無命戒,而軍國之務,一委大臣以任之,言則乃雍。
王自初喪,羸毀已極,病以日進,大臣將禮文,請從病則食肉之制,不聽,率百官請之者累日,亦不聽。
母妃親自勸之,王不得已,若將進禦而竟未也。
時皇帝遣太監郭??、行人張承憲,賜祭若賻諡于中宗,諡曰恭僖。
又遣太監張奉、吳猷,錫誥命于王及後,後姓樸氏,贈右議政墉之女也。
王欽帝命,重詔使,雖在疾病,郊迎館待,靡不盡禮。
使者張行人,正士也,嘆王之誠,服王之孝,言必稱賢王,至越江,猶貽書謝王,以示無斁之意。
使還未幾,王力疾,將親祭于魂殿,仍起居。
母妃、大臣深憂而固止,王不聽曰:「近因詔使,身且有疾,虧闕子職,予甚痛焉。
」自是病遂彌重,以至大漸。
時,雷震慶會樓柱,左右慰王之驚,王曰:「予則無驚。
其亟問安于母妃。
」大臣入問疾,王必整冠服而見。
嘉靖乙巳六月二十九日,召大臣尹仁鏡等入敎曰:「予遘厲疾,殆不興悟,傳位于慶原大君峘,卿等其尙勵翼,以副予懷。
」翼日辛酉朔,薨于景福宮之正寢,享壽三十一。
都中士庶,奔走號哭,塡咽街巷,太學諸生會哭于闕外,畿內之儒來哭者相繼,至於遐荒僻陬,靡不號慕。
德之流行者未久,而人之感化者至此,三代以下,未之聞也。
嗚呼!天與王以大德,旣得位得祿,宜若必得其壽,將大有爲於時,而難諶匪常之痛,乃如是耶?王在東宮二十餘年,雖於燕閑,左右未嘗一見其惰容。
其篤信聖學,純亦不已之效,見于未周歲之間者,無得以名言,其著於命令,則不改父臣之語,發於論遞之際
〉: 有明朝鮮國仁宗獻文懿武章肅欽孝大王孝陵誌。
謹稽我仁宗大王諱,中宗恭僖大王之長子也。
母後尹氏,領敦寧府事汝弼之女,生王七日而薨,諡曰章敬。
後賢有德,以思齊之美,誕岐嶷之資。
王乃降於正德乙亥二月癸醜。
三歲能受書解音義,中宗愛而奇之,早置講院,極選師傅賓僚,養之以正,親製箴以誨之,王常服膺不置,及長,手書于屛,潛心體之。
六歲,中宗請封爲世子,十六年辛巳,武宗皇帝遣太監金義、陳浩,來錫誥命。
嘉靖紀元之壬午春,行冠禮,入學于成均館,動容周旋,無不中禮,性勤于學,亹亹不厭,日三進講,又有夜講。
雖窮寒極熱,必終日危坐而溫習,至朝又爲讀一再而出以爲常,由是緝熙之功,日就罔覺。
年十三,令宮僚書程子《四箴》、範浚《心箴》曁《書》之《無逸》、《詩》之《七月篇》以進,又手書先聖賢格言賓師訓戒,列諸左右,動必遵行。
尤念《大學衍義》、《近思錄》、《自警編》等書,手未嘗釋,以至盤盂幾杖,莫不有銘,蓋其踐履之篤,根於至性者然也。
嘗曰:「堯、舜之道,孝悌而已。
父王以此誨我,其敢墜?」事中宗極其誠敬,自傷不逮于章敬,事大王大妃,益緻其孝。
王嘗於問安視膳之外,唯知講學存省,沈靜寡言,恭儉無欲。
嘗見侍女有麗服者,卽令出之,宮庭之內,不嚴而肅如也。
又篤於友愛,母姊孝惠公主早卒,爲痛惜之,幾於成疾。
幼時庶兄嵋之母樸嬪驕僭得罪,母子俱竄殛,王長始知之,手製疏極陳而釋之,中宗感念,命復其爵如故。
外人未嘗知有是疏,久乃得見,其因心之實,發於疏辭,讀之者無不出涕。
王之孝友,出於至性,而能含晦章美,不見於外。
聞人譽己,必恧然而惡之,故尋常間雲章寶墨之絶人者,下莫得而觀之。
如遇賓師之卒,必爲之素膳緻祭,其禮下之誠又如此。
甲辰秋,中宗以憂勤之久,比比有疾,王藥必先嘗,寢不能安。
及至彌留,衣未嘗解,食爲之廢,羸形瘠容,見者飮泣。
病且革,分遣朝臣,遍禱宗社、山川,方在冬日,沐浴焚香,露立祝天,自昏達曙。
及薨,全廢漿飮者六日,哭不絶聲者五月,唯歠飦粥,不進鹽醬。
旣葬,常在喪次,屛絶宮人,所侍者唯小宦數人而已。
雖世異亮陰,不能無命戒,而軍國之務,一委大臣以任之,言則乃雍。
王自初喪,羸毀已極,病以日進,大臣將禮文,請從病則食肉之制,不聽,率百官請之者累日,亦不聽。
母妃親自勸之,王不得已,若將進禦而竟未也。
時皇帝遣太監郭??、行人張承憲,賜祭若賻諡于中宗,諡曰恭僖。
又遣太監張奉、吳猷,錫誥命于王及後,後姓樸氏,贈右議政墉之女也。
王欽帝命,重詔使,雖在疾病,郊迎館待,靡不盡禮。
使者張行人,正士也,嘆王之誠,服王之孝,言必稱賢王,至越江,猶貽書謝王,以示無斁之意。
使還未幾,王力疾,將親祭于魂殿,仍起居。
母妃、大臣深憂而固止,王不聽曰:「近因詔使,身且有疾,虧闕子職,予甚痛焉。
」自是病遂彌重,以至大漸。
時,雷震慶會樓柱,左右慰王之驚,王曰:「予則無驚。
其亟問安于母妃。
」大臣入問疾,王必整冠服而見。
嘉靖乙巳六月二十九日,召大臣尹仁鏡等入敎曰:「予遘厲疾,殆不興悟,傳位于慶原大君峘,卿等其尙勵翼,以副予懷。
」翼日辛酉朔,薨于景福宮之正寢,享壽三十一。
都中士庶,奔走號哭,塡咽街巷,太學諸生會哭于闕外,畿內之儒來哭者相繼,至於遐荒僻陬,靡不號慕。
德之流行者未久,而人之感化者至此,三代以下,未之聞也。
嗚呼!天與王以大德,旣得位得祿,宜若必得其壽,將大有爲於時,而難諶匪常之痛,乃如是耶?王在東宮二十餘年,雖於燕閑,左右未嘗一見其惰容。
其篤信聖學,純亦不已之效,見于未周歲之間者,無得以名言,其著於命令,則不改父臣之語,發於論遞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