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後見殺,是幸免而不免也。
君勉去,吾精爽已馳赴武陵刀下矣!”芳先強之,遂酣睡,不聽。
芳先執手垂涕而去。
興麟至常德,孔有德令剃發納款,不屈。
自言:“吾與李職方同執,中途可去而不去,欲死于青天白日下爾!豈從汝犬豕求活耶?”遂遇害。
李興玮,字天玉,湖廣巴陵人。
弱冠以文藻清拔,推重流輩。
應湖廣己卯鄉舉,為章曠所賞拔,用副榜生貢,入太學。
假歸,值張獻忠陷嶽州,索舉貢充僞吏。
興玮以漁艇走江北,請兵恢複,遇左良玉前部李成名,因邀與同複嶽州。
已而獻忠來争,成名兵退。
興玮走,僅以身免。
賊擒興玮父母兄弟宗族凡二十餘人,皆殺之。
弘光元年,李自成渡江,群賊大掠巴陵,興玮走湖南依章曠,留參幕府。
曠以興玮年少儒弱,不習馳驅,請于何騰蛟,檄補臨武教谕。
臨武令貪婪無狀,榜掠庠士。
興玮憤之,言于騰蛟,罷令去。
臨武士民戴興玮,請即攝令事。
興玮不從,應鄉試于衡州,中丙戌鄉舉。
騰蛟懸臨武印固待興玮者四月,遂題授臨武知縣,以簡淡為邑民愛戴。
永曆元年四月,衡州陷,章曠退屯永州,使人召興玮,棄城從己軍中。
興玮辭曰:“興玮不欲受民社,而先生強我;既已膺百裡之命,則早盟之五内,期以頸血濺城頭土耳!不能應先生教也。
”督士民嬰城守。
時湖南北六十餘州縣,望風靡走,無一守者,唯臨武不下。
清兵來攻,乘堙距戰,凡五晝夜。
清兵佯退,興玮督民兵開門蹑之,伏起,民兵潰敗,興玮被執。
送孔有德,令下吏索降。
清巡使李茂祖勸誘之。
興玮大罵曰:“李興玮□□男子,讀聖賢書,豈汝輩從□□求食者所能誘耶!”茂祖怒,系之獄。
興玮未有妻子,唯一髯蒼頭相随,亦不肯剃發,自請同系。
興玮于獄與聞大成唱和,作詩數十篇,佚不傳。
茂祖知不可屈,報有德,殺之。
興玮将赴刑,南向叩首,已,顧大成曰:“吾與君今日乃得畢此一大事!”遂遇害。
其髯蒼頭自請同死。
刑者以無殺蒼頭令,不聽。
蒼頭奪刀斫殺興玮者,遂亦見殺。
聞大成,字子上,湖廣羅田人。
江北陷,人士多受賊僞命。
大成棄家走湖南,以貢受監紀推官。
湖南陷于清,大成于酃縣山中招義旅。
将起,清兵至。
被執,與李興玮同系衡州獄。
大成因獄卒沽酒與興玮飲,醉則悲歌慷慨相唱和。
無紙,皆裂襟裳襪布書之,多佚不傳。
唯《題獄壁》一篇,好事者為誦傳之。
雲:“讀書懷古道,服官素所期。
論文慚太傅,舞劍學要離。
忠孝千古事,生死旦夕之。
不共戴天日,從容就義時。
”亢志不剃發,與興玮同日遇害。
臨刑,從容引頸就刃。
見者皆為垂涕。
大成顧揮手謝曰:“無勞諸君以淚送我。
諸君悲我死,抑知我之悲諸君生乎!”朱學熙,字維四,廣東清遠人。
工詩文,為嶺海知名士,所著有《禺峽志》行于世。
補弘光恩選貢生,素結海上豪族。
廣東陷,與清遠衛譚指揮糾衆起義。
陳子壯帥義兵圍廣州,學熙舉衆自上流應之,斷飛來寺峽口,拒北兵援路,南攻三水縣,下之。
子壯檄授兵部主事。
子壯敗沒,義旅駭散。
李成棟來攻,拒守清遠縣,城破被執,不屈,死之。
周師文,字期岐,湖廣大冶人。
以制義名家,兼工詩,豪隽不屑羁绁。
武昌陷,匿興國山中,潛招義旅。
江西反正,師文起兵應之。
軍敗,走九江,文德翼資送之。
至吉安,劉季礦為題授職方司主事。
時耒陽義民謝?昌、龍尚可等糾衆起抗清,師文入其軍,嘗以身先士卒掠陣。
何騰蛟顧不喜之,師文乃返酃縣。
蓋遇時自江西奔酃、郴間,師文與遇時遇。
說令收潰卒,聯義旅,圖複吉、袁。
遇時奉師文監其軍。
已而遇時意變,欲降清,師文涕泣,稱說大義以止之。
遇時怒,遂見殺。
遇時降。
鄢見,字無識,江西豐城人。
中崇祯己卯鄉舉。
隆武元年,南昌陷,見走撫州,與佥都禦史傅鼎铨同起義兵。
鼎铨以見老成剛介,恒所谘行。
事聞,授職方司主事。
已而鼎铨敗沒,見走吉安東界,與劉季礦同圖複楚。
湖南再陷,見遂隐湘,醴間。
經十餘載,衣冠不改,訓村塾以給食,壬寅歲,為茶陵人所讦,清吏捕系之。
至則自請一刃以死。
清吏诮之,遂大罵不絕口。
清吏怒,捶之,系獄中。
不食死。
是歲,有陳有功者,亦江西人,不知其所自起,曾授監軍職方司主事。
時天下已盡淪陷,有功懷敕印流寓郴、耒間,衣冠不改,賣藥以食,為清吏所執。
自言:“國亡願一死久矣!今日且得明白領取白刃,所志得就,更複何辭!”系送武昌,遂遇害。
君勉去,吾精爽已馳赴武陵刀下矣!”芳先強之,遂酣睡,不聽。
芳先執手垂涕而去。
興麟至常德,孔有德令剃發納款,不屈。
自言:“吾與李職方同執,中途可去而不去,欲死于青天白日下爾!豈從汝犬豕求活耶?”遂遇害。
李興玮,字天玉,湖廣巴陵人。
弱冠以文藻清拔,推重流輩。
應湖廣己卯鄉舉,為章曠所賞拔,用副榜生貢,入太學。
假歸,值張獻忠陷嶽州,索舉貢充僞吏。
興玮以漁艇走江北,請兵恢複,遇左良玉前部李成名,因邀與同複嶽州。
已而獻忠來争,成名兵退。
興玮走,僅以身免。
賊擒興玮父母兄弟宗族凡二十餘人,皆殺之。
弘光元年,李自成渡江,群賊大掠巴陵,興玮走湖南依章曠,留參幕府。
曠以興玮年少儒弱,不習馳驅,請于何騰蛟,檄補臨武教谕。
臨武令貪婪無狀,榜掠庠士。
興玮憤之,言于騰蛟,罷令去。
臨武士民戴興玮,請即攝令事。
興玮不從,應鄉試于衡州,中丙戌鄉舉。
騰蛟懸臨武印固待興玮者四月,遂題授臨武知縣,以簡淡為邑民愛戴。
永曆元年四月,衡州陷,章曠退屯永州,使人召興玮,棄城從己軍中。
興玮辭曰:“興玮不欲受民社,而先生強我;既已膺百裡之命,則早盟之五内,期以頸血濺城頭土耳!不能應先生教也。
”督士民嬰城守。
時湖南北六十餘州縣,望風靡走,無一守者,唯臨武不下。
清兵來攻,乘堙距戰,凡五晝夜。
清兵佯退,興玮督民兵開門蹑之,伏起,民兵潰敗,興玮被執。
送孔有德,令下吏索降。
清巡使李茂祖勸誘之。
興玮大罵曰:“李興玮□□男子,讀聖賢書,豈汝輩從□□求食者所能誘耶!”茂祖怒,系之獄。
興玮未有妻子,唯一髯蒼頭相随,亦不肯剃發,自請同系。
興玮于獄與聞大成唱和,作詩數十篇,佚不傳。
茂祖知不可屈,報有德,殺之。
興玮将赴刑,南向叩首,已,顧大成曰:“吾與君今日乃得畢此一大事!”遂遇害。
其髯蒼頭自請同死。
刑者以無殺蒼頭令,不聽。
蒼頭奪刀斫殺興玮者,遂亦見殺。
聞大成,字子上,湖廣羅田人。
江北陷,人士多受賊僞命。
大成棄家走湖南,以貢受監紀推官。
湖南陷于清,大成于酃縣山中招義旅。
将起,清兵至。
被執,與李興玮同系衡州獄。
大成因獄卒沽酒與興玮飲,醉則悲歌慷慨相唱和。
無紙,皆裂襟裳襪布書之,多佚不傳。
唯《題獄壁》一篇,好事者為誦傳之。
雲:“讀書懷古道,服官素所期。
論文慚太傅,舞劍學要離。
忠孝千古事,生死旦夕之。
不共戴天日,從容就義時。
”亢志不剃發,與興玮同日遇害。
臨刑,從容引頸就刃。
見者皆為垂涕。
大成顧揮手謝曰:“無勞諸君以淚送我。
諸君悲我死,抑知我之悲諸君生乎!”朱學熙,字維四,廣東清遠人。
工詩文,為嶺海知名士,所著有《禺峽志》行于世。
補弘光恩選貢生,素結海上豪族。
廣東陷,與清遠衛譚指揮糾衆起義。
陳子壯帥義兵圍廣州,學熙舉衆自上流應之,斷飛來寺峽口,拒北兵援路,南攻三水縣,下之。
子壯檄授兵部主事。
子壯敗沒,義旅駭散。
李成棟來攻,拒守清遠縣,城破被執,不屈,死之。
周師文,字期岐,湖廣大冶人。
以制義名家,兼工詩,豪隽不屑羁绁。
武昌陷,匿興國山中,潛招義旅。
江西反正,師文起兵應之。
軍敗,走九江,文德翼資送之。
至吉安,劉季礦為題授職方司主事。
時耒陽義民謝?昌、龍尚可等糾衆起抗清,師文入其軍,嘗以身先士卒掠陣。
何騰蛟顧不喜之,師文乃返酃縣。
蓋遇時自江西奔酃、郴間,師文與遇時遇。
說令收潰卒,聯義旅,圖複吉、袁。
遇時奉師文監其軍。
已而遇時意變,欲降清,師文涕泣,稱說大義以止之。
遇時怒,遂見殺。
遇時降。
鄢見,字無識,江西豐城人。
中崇祯己卯鄉舉。
隆武元年,南昌陷,見走撫州,與佥都禦史傅鼎铨同起義兵。
鼎铨以見老成剛介,恒所谘行。
事聞,授職方司主事。
已而鼎铨敗沒,見走吉安東界,與劉季礦同圖複楚。
湖南再陷,見遂隐湘,醴間。
經十餘載,衣冠不改,訓村塾以給食,壬寅歲,為茶陵人所讦,清吏捕系之。
至則自請一刃以死。
清吏诮之,遂大罵不絕口。
清吏怒,捶之,系獄中。
不食死。
是歲,有陳有功者,亦江西人,不知其所自起,曾授監軍職方司主事。
時天下已盡淪陷,有功懷敕印流寓郴、耒間,衣冠不改,賣藥以食,為清吏所執。
自言:“國亡願一死久矣!今日且得明白領取白刃,所志得就,更複何辭!”系送武昌,遂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