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瞿嚴列傳瞿式耜,字在田,别号稼軒。
直隸常熟人。
祖景淳,嘉靖甲辰會試第一,官終禮部左侍郎,谥文懿,以理學文章名嘉、隆間。
父汝說,官湖廣提學副使。
式耜恂恂不勝衣,泊然恬雅,臨觞遣詠,不與世事相即。
而風采駿發,每嬰危難,神志益厲,未嘗有疑惴之色。
中萬曆丙辰進士,曆官吏科給事中。
崇祯中,初诏會推閣員。
禮部尚書溫體仁資序最深,顧與沈一貫同鄉裡,為一貫死黨,主張時局。
式耜建議,斥不與會推列。
體仁結周延儒,通宮禁,既得要領,上疏自訟,因讦禮部侍郎錢謙益浙闱暧昧事,為不當與枚蔔,而部科黨之。
上召赴平台面诘。
式耜抗言:“浙闱舉錢千秋卷弊,獄已久定,事坐分考,顯與謙益無涉。
體仁愠不得與枚蔔,羅織自薦,猾而無恥,古今無與為比。
即甚亂國,未有以争而得相者,況陛下勵精之始政乎!”上不怿,然未有以折也。
會戶科給事中郝土膏大聲疾言,失奏對體。
上遂震怒,械式耜、土膏及都給事中章允儒,下法司,皆削職。
體仁遂入閣。
式耜既罷,歸裡,築室虞山下,曰東臯,莳花藥,讀書其中。
體仁怒不解,陰遣人至蘇,募無賴子張從儒,誣式耜與謙益結為死友,侵國帑,謗朝廷,危社稷。
擊登聞鼓,疏達上。
下所司按問。
江南巡撫張國維檄蘇、松、鎮三府會訊。
鎮江知府印司奇力持誣狀。
國維以上聞。
體仁固欲重陷式耜死,調嚴旨切責,司奇坐镌級。
從儒得志驕橫,造款曹和溫之說,扇惑徒黨。
曹者,權閹曹化淳;溫者,體仁也。
語騰辇下,化淳怒,體仁亦沮喪。
刑部尚書鄭三俊奏雪之。
從儒伏辜死。
事既解,而溫、周相繼秉權,式耜卒閑住。
弘光初,稍起應天府丞,已,擢佥都禦史,巡撫廣西。
時楚寇初退,粵土稍安,式耜綏撫有方,人士避亂者依為樂土。
已而南都陷,思文皇帝立于閩。
靖江庶人者,素狂悖喜亂,使其私人孫金鼎蠱平蠻将軍楊國威,争立。
遣金鼎說式耜推戴。
式耜怒,折之。
庶人乃械式耜坐纛下,欲加害。
式耜神色閑定,言論莊簡,稱大義,諷令解兵。
賊衆沮畏,猶系著小舟中,下府江。
式耜密谕國威中軍官焦琏,與兩廣總制丁魁楚陰相結約。
将抵肇慶,琏從中發,擊殺國威。
式耜既免,遂與魁楚會,擒庶人,斬之,粵乃定。
事聞,加兵部侍郎。
已而思文皇帝陷于順昌,蘇觀生挾唐王聿钅粵入廣州,稱尊号。
式耜飛舸下肇慶,謂魁楚言:“永明王神宗皇帝孫,宜立久矣。
向者,鄭鴻逵擁立非次,下驕上疑,緻布高爵重權,餌督撫鎮将,威令不行,天下坐潰。
今僅南方一隅地,猶使非分者因仍覆軌,恢複不待問,即欲稍延大明一線,謝高皇帝于山陵,亦不可得已。
永明王宜立,在耜與公耳!楚、蜀文武吏士,慮無不從者。
”魁楚韪之。
乃會諸監司林佳鼎、唐紹堯、蕭琦、曹晔等,迎王于寓邸,頒思文皇帝敗問,踐阼于肇慶。
晉式耜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時東粵争撓,國勢日促,朝列孤另。
式耜請召用清望舊臣,趣赴行在,并薦用一時人望方以智、劉湘客、萬六吉、劉燕等。
魁楚挾私,内結大?王坤,撓不聽。
給事中唐П席藁哭宮門,上意稍動。
坤以贛州覆陷,遂欲挾上西走。
式耜上言:“今日之立,為祖宗雪恥,正宜奮大勇以号遠近;東人況複不靖,苟自甘巽懦,外棄門戶,内釁蕭牆,國何以立?”上為辍駕。
尋内批用王化澄為兵部尚書。
式耜上言:“化澄誠賢,自有廷論。
斜封墨敕,何可為例?請補部疏,尚為得體。
”化澄固庸劣,坤為之内主,既見彈劾,坤益怨式耜,思挾上入楚以遠式耜。
已而清兵破廣州,唐王見殺。
魁楚忄匡懼。
王坤益蠱上西遷。
式耜固請征兵固守,不聽。
上泛小艇自梧奔桂。
式耜集諸文武扈上居桂林,班朝治兵,始有章度。
王坤益欲挾上入楚。
會上召劉承胤東援平、梧,承胤至,無東下心,遽欲邀上幸武岡。
式耜奏言:“駕不幸楚,楚師得以展布,自有出楚之期。
茲乃半年之内,三四播遷,民心兵心,狐疑局促,勢如飛瓦,翻手散而覆手合,誠不知皇上之何以為國也!皇上在粵而粵存,去粵而粵危。
我退一步,則敵進一步;我去速一日,則敵來亦速一日。
今日勿遽出楚,則出楚也易。
今日若輕棄粵,則更入粵也難。
海内幅員,止此一隅,以全盛視西粵,則一隅小;而就西粵圖中原,則一隅甚大。
若棄而去之,俾成殘疆,雖他日僥幸複之,而本根已不足恃矣。
”疏入,不省。
式耜入見,跪曳上袖,涕泣請留。
承胤結馬吉翔,因王坤搖兩
直隸常熟人。
祖景淳,嘉靖甲辰會試第一,官終禮部左侍郎,谥文懿,以理學文章名嘉、隆間。
父汝說,官湖廣提學副使。
式耜恂恂不勝衣,泊然恬雅,臨觞遣詠,不與世事相即。
而風采駿發,每嬰危難,神志益厲,未嘗有疑惴之色。
中萬曆丙辰進士,曆官吏科給事中。
崇祯中,初诏會推閣員。
禮部尚書溫體仁資序最深,顧與沈一貫同鄉裡,為一貫死黨,主張時局。
式耜建議,斥不與會推列。
體仁結周延儒,通宮禁,既得要領,上疏自訟,因讦禮部侍郎錢謙益浙闱暧昧事,為不當與枚蔔,而部科黨之。
上召赴平台面诘。
式耜抗言:“浙闱舉錢千秋卷弊,獄已久定,事坐分考,顯與謙益無涉。
體仁愠不得與枚蔔,羅織自薦,猾而無恥,古今無與為比。
即甚亂國,未有以争而得相者,況陛下勵精之始政乎!”上不怿,然未有以折也。
會戶科給事中郝土膏大聲疾言,失奏對體。
上遂震怒,械式耜、土膏及都給事中章允儒,下法司,皆削職。
體仁遂入閣。
式耜既罷,歸裡,築室虞山下,曰東臯,莳花藥,讀書其中。
體仁怒不解,陰遣人至蘇,募無賴子張從儒,誣式耜與謙益結為死友,侵國帑,謗朝廷,危社稷。
擊登聞鼓,疏達上。
下所司按問。
江南巡撫張國維檄蘇、松、鎮三府會訊。
鎮江知府印司奇力持誣狀。
國維以上聞。
體仁固欲重陷式耜死,調嚴旨切責,司奇坐镌級。
從儒得志驕橫,造款曹和溫之說,扇惑徒黨。
曹者,權閹曹化淳;溫者,體仁也。
語騰辇下,化淳怒,體仁亦沮喪。
刑部尚書鄭三俊奏雪之。
從儒伏辜死。
事既解,而溫、周相繼秉權,式耜卒閑住。
弘光初,稍起應天府丞,已,擢佥都禦史,巡撫廣西。
時楚寇初退,粵土稍安,式耜綏撫有方,人士避亂者依為樂土。
已而南都陷,思文皇帝立于閩。
靖江庶人者,素狂悖喜亂,使其私人孫金鼎蠱平蠻将軍楊國威,争立。
遣金鼎說式耜推戴。
式耜怒,折之。
庶人乃械式耜坐纛下,欲加害。
式耜神色閑定,言論莊簡,稱大義,諷令解兵。
賊衆沮畏,猶系著小舟中,下府江。
式耜密谕國威中軍官焦琏,與兩廣總制丁魁楚陰相結約。
将抵肇慶,琏從中發,擊殺國威。
式耜既免,遂與魁楚會,擒庶人,斬之,粵乃定。
事聞,加兵部侍郎。
已而思文皇帝陷于順昌,蘇觀生挾唐王聿钅粵入廣州,稱尊号。
式耜飛舸下肇慶,謂魁楚言:“永明王神宗皇帝孫,宜立久矣。
向者,鄭鴻逵擁立非次,下驕上疑,緻布高爵重權,餌督撫鎮将,威令不行,天下坐潰。
今僅南方一隅地,猶使非分者因仍覆軌,恢複不待問,即欲稍延大明一線,謝高皇帝于山陵,亦不可得已。
永明王宜立,在耜與公耳!楚、蜀文武吏士,慮無不從者。
”魁楚韪之。
乃會諸監司林佳鼎、唐紹堯、蕭琦、曹晔等,迎王于寓邸,頒思文皇帝敗問,踐阼于肇慶。
晉式耜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時東粵争撓,國勢日促,朝列孤另。
式耜請召用清望舊臣,趣赴行在,并薦用一時人望方以智、劉湘客、萬六吉、劉燕等。
魁楚挾私,内結大?王坤,撓不聽。
給事中唐П席藁哭宮門,上意稍動。
坤以贛州覆陷,遂欲挾上西走。
式耜上言:“今日之立,為祖宗雪恥,正宜奮大勇以号遠近;東人況複不靖,苟自甘巽懦,外棄門戶,内釁蕭牆,國何以立?”上為辍駕。
尋内批用王化澄為兵部尚書。
式耜上言:“化澄誠賢,自有廷論。
斜封墨敕,何可為例?請補部疏,尚為得體。
”化澄固庸劣,坤為之内主,既見彈劾,坤益怨式耜,思挾上入楚以遠式耜。
已而清兵破廣州,唐王見殺。
魁楚忄匡懼。
王坤益蠱上西遷。
式耜固請征兵固守,不聽。
上泛小艇自梧奔桂。
式耜集諸文武扈上居桂林,班朝治兵,始有章度。
王坤益欲挾上入楚。
會上召劉承胤東援平、梧,承胤至,無東下心,遽欲邀上幸武岡。
式耜奏言:“駕不幸楚,楚師得以展布,自有出楚之期。
茲乃半年之内,三四播遷,民心兵心,狐疑局促,勢如飛瓦,翻手散而覆手合,誠不知皇上之何以為國也!皇上在粵而粵存,去粵而粵危。
我退一步,則敵進一步;我去速一日,則敵來亦速一日。
今日勿遽出楚,則出楚也易。
今日若輕棄粵,則更入粵也難。
海内幅員,止此一隅,以全盛視西粵,則一隅小;而就西粵圖中原,則一隅甚大。
若棄而去之,俾成殘疆,雖他日僥幸複之,而本根已不足恃矣。
”疏入,不省。
式耜入見,跪曳上袖,涕泣請留。
承胤結馬吉翔,因王坤搖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