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金堡列傳(姚湘印、司奇、丁時魁、張孝起附)金堡,字衛公,别字道隐,浙江仁和人。
為諸生時,孤介曠遠,不屑為時名。
弱冠,博通群書,熟知天下利病。
文筆清堅,度越溪徑。
應崇祯丙子鄉試,五策談時政,娓娓數萬言,危詞切論,直攻乘輿無諱。
主者奇之,舉于鄉。
闱牍出,天下拟之羅倫廷對。
已中崇祯庚辰進士,授臨清知州。
レ發奸猾,安撫流離,士民欣戴之。
山東盜起,臨清豪族,故習為響馬賊,應盜起者,衆至數萬。
堡肩輿,從數胥吏扣其壘,慷慨為陳大義。
盜魁感泣,叩頭請死。
堡慰安之,皆解散歸農。
堡恥以撫盜功自見,遂不叙。
崇祯十五年,劉澤清以兵入衛,駐臨清,驕悍蔑文吏,漁獵百姓,堡抗言責之。
澤清赧恨,乃假新制,以屬吏禮折堡。
堡與遇于道,鳴驺過之,不為下。
澤清擒其驺卒,撲之。
堡亦擒澤清前驅,杖之,如其撲。
澤清怒,鼓噪起,将攻堡。
堡盡散胥隸,啟廨門,公服據印,坐以待之。
澤清不敢動。
堡所招降盜魁聞堡受脅,率健兒數千,關弓怒馬,裡民持白??踵之,殆十萬人,至城下,圍澤清軍三匝。
澤清恐,因巡臬使以求和,請與堡相見。
堡單騎往,會澤清于僧院。
因共歃血,約澤清不得犯臨清一草,澤清許諾。
堡乃麾健兒及裡民散,皆大歡呼,聲震數十裡。
上吏終惴惴畏澤清,謂堡曰:“君自不畏禍,勿贻我輩憂。
君姑以疾請假歸,需大用,可乎?”堡知上官相掣,志不得行,遂移疾歸裡。
臨清民哀号送之,數百裡不絕。
堡裡居,亦以伉直折勢要。
仁和令劉堯佐與在籍主事姚奇胤因緣為奸利,堡對巡按禦史廷摘之,堯佐罷去。
裡人皆欽愛之。
弘光元年,南都陷,張國維戴魯王監國于浙東,堡棄家奔依之。
已而知魯王無遠志,而思文皇帝立于閩,聲望遠聞,乃間道走閩。
陛見,授禮科給事中。
堡抗疏言:“鄭芝龍擁兵自大,無效死興複之志,而驕蹇無人臣禮,陛下不可恃之,以緻不測之虞。
”思文皇帝心善之,弗能用也。
顧惜堡,慮為芝龍所害,寝其奏不發。
已而以母憂解官。
全浙已陷,不能歸,遂浪遊湖南,依舉主學使周大啟避地沅州。
知天下将亡,恒自祈死。
永曆元年,辰、沅陷,堡匿黔陽山中。
清辰沅道戴國士素慕堡名,馳書請堡相見。
堡抗書答之,婉切峭厲,自稱無路之人金堡。
國士知不可屈,乃止。
永曆二年,楚、粵稍定,上在肇慶。
堡在沅服阕,值郝永忠之亂,遂出山,達桂林。
瞿式耜奏請召堡入朝,有旨召見。
堡詣阙上疏言:“今日天下敗盡,陛下據一隅而望中興,非有夏少康、漢光武之憂勤剛斷,終無濟理。
如欲為晉元、宋高,因人成事,即不可必得之數,而亦何者為可因之人也!今日之大患,莫甚于阃外不知有朝廷,而朝廷複以匪人持政柄,贻阃外輕。
郝永忠殘賊已複之土,殺掠空武、靖,宜削爵暴罪,檄楚督擒之,正法以張國威,而為殘黎救一線之命。
陳邦傅無尺寸之功,爵上公,假敕自稱世守,隸視撫按,宜褫其爵,勿使與效死疆場之臣齒。
馬吉翔扈從之勞,在所當念,然爵列侯,官錦衣,酬之足矣,宜勿使與國政,撓亂是非,為附膻之薮。
從此收拾威靈,一歸之陛下,庶幾人心可壹,天命可延,不然,臣不知所終也。
”疏入,吉翔大怒,為危詞激兩宮,思以陷堡。
上召閣臣朱天麟赴暖閣,厲聲問曰:“金堡何等人也?”天麟對曰:“堡在隆武中為給事,直谏,以參鄭芝龍為思文皇帝所倚用者。
”上變色曰:“卿謂鄭芝龍為可參耶?當參耶?”天麟知上意,遽震掉不敢言,遂票嚴旨切責堡,令安靜供職。
自上之立,群臣率苟容無敢昌言者,堡疏入,舉朝驚愕,诋堡狂躁,唯袁彭年、丁時魁知推重之。
堡孤立,遂與彭年、時魁相得,相與嚴抄參核憲綱以裁恩幸,仰冒濫冀重主權。
故忌者亦衆。
嚴起恒以厚重詳慎居政府,瞿式耜疑其委随,意稍不相得。
而朱天麟由舊詞臣入直,頗有物望,式耜意其可與言也,稱之于堡。
堡遂意天麟可倚,共圖整饬,因劉湘客道意。
至是,天麟懾馬吉翔之威,又知上意不喜堡,乃對上言:“堡使劉湘客至臣所,請與臣同心去馬吉翔,臣幾為堡所誤。
”上顧笑之,而起恒于上前力稱堡言雖過當,然皇上起多難,欲收人心,萬不可譴斥直臣。
上意稍解。
故堡、彭年、時魁諸劾功罪裁僥幸諸大計,亦稍稍得行。
而天麟以反複消沮自慚,謝病免。
陳邦傅尤怨堡甚,兩疏攻堡,請堡為監軍
為諸生時,孤介曠遠,不屑為時名。
弱冠,博通群書,熟知天下利病。
文筆清堅,度越溪徑。
應崇祯丙子鄉試,五策談時政,娓娓數萬言,危詞切論,直攻乘輿無諱。
主者奇之,舉于鄉。
闱牍出,天下拟之羅倫廷對。
已中崇祯庚辰進士,授臨清知州。
レ發奸猾,安撫流離,士民欣戴之。
山東盜起,臨清豪族,故習為響馬賊,應盜起者,衆至數萬。
堡肩輿,從數胥吏扣其壘,慷慨為陳大義。
盜魁感泣,叩頭請死。
堡慰安之,皆解散歸農。
堡恥以撫盜功自見,遂不叙。
崇祯十五年,劉澤清以兵入衛,駐臨清,驕悍蔑文吏,漁獵百姓,堡抗言責之。
澤清赧恨,乃假新制,以屬吏禮折堡。
堡與遇于道,鳴驺過之,不為下。
澤清擒其驺卒,撲之。
堡亦擒澤清前驅,杖之,如其撲。
澤清怒,鼓噪起,将攻堡。
堡盡散胥隸,啟廨門,公服據印,坐以待之。
澤清不敢動。
堡所招降盜魁聞堡受脅,率健兒數千,關弓怒馬,裡民持白??踵之,殆十萬人,至城下,圍澤清軍三匝。
澤清恐,因巡臬使以求和,請與堡相見。
堡單騎往,會澤清于僧院。
因共歃血,約澤清不得犯臨清一草,澤清許諾。
堡乃麾健兒及裡民散,皆大歡呼,聲震數十裡。
上吏終惴惴畏澤清,謂堡曰:“君自不畏禍,勿贻我輩憂。
君姑以疾請假歸,需大用,可乎?”堡知上官相掣,志不得行,遂移疾歸裡。
臨清民哀号送之,數百裡不絕。
堡裡居,亦以伉直折勢要。
仁和令劉堯佐與在籍主事姚奇胤因緣為奸利,堡對巡按禦史廷摘之,堯佐罷去。
裡人皆欽愛之。
弘光元年,南都陷,張國維戴魯王監國于浙東,堡棄家奔依之。
已而知魯王無遠志,而思文皇帝立于閩,聲望遠聞,乃間道走閩。
陛見,授禮科給事中。
堡抗疏言:“鄭芝龍擁兵自大,無效死興複之志,而驕蹇無人臣禮,陛下不可恃之,以緻不測之虞。
”思文皇帝心善之,弗能用也。
顧惜堡,慮為芝龍所害,寝其奏不發。
已而以母憂解官。
全浙已陷,不能歸,遂浪遊湖南,依舉主學使周大啟避地沅州。
知天下将亡,恒自祈死。
永曆元年,辰、沅陷,堡匿黔陽山中。
清辰沅道戴國士素慕堡名,馳書請堡相見。
堡抗書答之,婉切峭厲,自稱無路之人金堡。
國士知不可屈,乃止。
永曆二年,楚、粵稍定,上在肇慶。
堡在沅服阕,值郝永忠之亂,遂出山,達桂林。
瞿式耜奏請召堡入朝,有旨召見。
堡詣阙上疏言:“今日天下敗盡,陛下據一隅而望中興,非有夏少康、漢光武之憂勤剛斷,終無濟理。
如欲為晉元、宋高,因人成事,即不可必得之數,而亦何者為可因之人也!今日之大患,莫甚于阃外不知有朝廷,而朝廷複以匪人持政柄,贻阃外輕。
郝永忠殘賊已複之土,殺掠空武、靖,宜削爵暴罪,檄楚督擒之,正法以張國威,而為殘黎救一線之命。
陳邦傅無尺寸之功,爵上公,假敕自稱世守,隸視撫按,宜褫其爵,勿使與效死疆場之臣齒。
馬吉翔扈從之勞,在所當念,然爵列侯,官錦衣,酬之足矣,宜勿使與國政,撓亂是非,為附膻之薮。
從此收拾威靈,一歸之陛下,庶幾人心可壹,天命可延,不然,臣不知所終也。
”疏入,吉翔大怒,為危詞激兩宮,思以陷堡。
上召閣臣朱天麟赴暖閣,厲聲問曰:“金堡何等人也?”天麟對曰:“堡在隆武中為給事,直谏,以參鄭芝龍為思文皇帝所倚用者。
”上變色曰:“卿謂鄭芝龍為可參耶?當參耶?”天麟知上意,遽震掉不敢言,遂票嚴旨切責堡,令安靜供職。
自上之立,群臣率苟容無敢昌言者,堡疏入,舉朝驚愕,诋堡狂躁,唯袁彭年、丁時魁知推重之。
堡孤立,遂與彭年、時魁相得,相與嚴抄參核憲綱以裁恩幸,仰冒濫冀重主權。
故忌者亦衆。
嚴起恒以厚重詳慎居政府,瞿式耜疑其委随,意稍不相得。
而朱天麟由舊詞臣入直,頗有物望,式耜意其可與言也,稱之于堡。
堡遂意天麟可倚,共圖整饬,因劉湘客道意。
至是,天麟懾馬吉翔之威,又知上意不喜堡,乃對上言:“堡使劉湘客至臣所,請與臣同心去馬吉翔,臣幾為堡所誤。
”上顧笑之,而起恒于上前力稱堡言雖過當,然皇上起多難,欲收人心,萬不可譴斥直臣。
上意稍解。
故堡、彭年、時魁諸劾功罪裁僥幸諸大計,亦稍稍得行。
而天麟以反複消沮自慚,謝病免。
陳邦傅尤怨堡甚,兩疏攻堡,請堡為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