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關燈
◎袁、洪、曹列傳(戴國士、蕭琦附)袁彭年,字介眉,别号特邱,湖廣公安人。

    父中道,萬曆丙辰進士,禮部儀制司郎中,工詩,與兄宏道齊名。

    彭年亦與兄祈年早立文譽,以制義名家,詩宗北地、信陽,辟為公安詩學者,排诋備至。

    時武陵楊鶴,子嗣昌,父子好惡相迳庭,議者謂楚人父子喜于相反,亦習氣然也。

    彭年中崇祯甲戌進士,授淮安推官,以法鈎緻陳啟新,褫衣杖之,啟新恚死。

    由是名動朝列,以卓異征赴考選。

    薛國觀惡台省異己,間奏上暫罷考選,征至者皆授部郎,或補沿邊知縣。

    明年,上召對廷試進士,授以科道官,考選遂停。

    彭年授禮部主事,請告歸裡。

    荊土淪陷,彭年避地江、淮。

    弘光初,詣阙見,乃改禮科給事中。

    時楚事方棘,彭年與禦史江陵徐養心奏:“恢複大計,根本在楚,乞以前順天巡撫楊鹗督楚、豫軍。

    ”诏從之。

    而馬士英方向用何騰蛟,中格不行。

    彭年故以亢直名,既居省中,與陳子龍、吳适、章正宸齊名。

    時馬士英、阮大铖尤忌姜曰廣,建安王府中尉朱統[A260]應募上疏,攻曰廣有逆謀,詞連史可法、呂大器、張慎言。

    彭年上言:“祖制,中尉有奏請,先令長史司具啟,親王參詳可否,然後給批赍奏。

    若以換授、候考吏部,則與外吏等,應從通政司封進。

    今何徑何窦,直達禦前,微刺顯攻,捕風捉影,陛下宜加禁戢。

    臣,禮垣也,事涉宗藩,皆得執奏。

    ”不聽。

    馬士英欲以從逆為驅陷東林名,疏莆誅逆。

    言從逆諸臣,強半是正人君子之流。

    彭年抄駁,言:“從逆姓名,傳播不一,佥人乘間,陽為正人口實,陰為逆黨解嘲,借今日讨逆之微詞,為異日翻逆之轉語,不至淆國是而傾善類不已。

    夫從來善類所歸,間雜匪德,東京盛名,豈無逃死之張儉;元?锢籍,亦有幸免之元章。

    二士作朋,管、華分席;七賢寄傲,山、王同列。

    豈因邺宮一姓之惡,遂毀銅台全部之音。

    唯是溫公一信蔡京,而紹述之禍旋起;唐室一進逢吉,而興複之業不終。

    孔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今日何獨疑之?”由是為馬、阮所深忌。

    已而诏錦衣都督馮可宗遣役緝事。

    彭年上言:“高皇帝時不聞有廠,相傳永樂十八年始立東廠,命内臣主之,此不見正史。

    後唯萬安行之,一盛于成化,然西廠汪直,逾年辄罷,東廠尚銘,有罪辄斥,當時不得稱純治矣。

    再盛于正德,則邱聚、谷大用等倚附逆瑾煽虐,釀十六年之禍,天下騷然。

    三盛于天啟,逆魏之禍,幾危社稷。

    是廠衛之興廢,而世運之治亂因之。

    先帝亦嘗任廠衛訪緝矣,乃當時無不營而得之官,有不胫而走之賂,故逃網之方,即從密網之地,作奸之禁,适以資發奸之人。

    始猶帕儀交際,為人情所有之常,後乃贓賄萬千,成極重難返之勢,豈非以奧援之塗愈秘而專,傳送之津愈曲而費乎?徒使刁風所煽,官長不能行法于胥吏,徒隸可以迫脅其長上,不可不革。

    ”疏入,嚴旨切責,谪浙江按察司照磨。

    彭年既廢,翺翔浙、福間,思文皇帝召補原官。

    閩陷,遂降于清。

    彭年以伉直鸷擊,負時重望,然挾謀數,工揣持,不能淡于權勢,故死生大節無足取者。

    李成棟薦之,為清廣東提學副使。

    閱兩歲,江西反正,舉兵圍贛州,嶺海大震。

    彭年故楚人,間何騰蛟、堵胤錫漸次複湖南北,彭年與李元胤交善,知成棟有反正意,因慫恿之。

    成棟召彭年入密室定計,遂決策以廣東歸順。

    上至肇慶,錄彭年功,擢都察院左都禦史,掌院事。

    彭年娴典制,喜操切,金堡、丁時魁亦以其素望稍引重之。

    遂奏請厘綱紀,慎黜陟,重名器,為激厲忠義之用。

    首疏參朱謀{例土}由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