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起,火發,?營舍。
清兵亂,來亨縱兵乘之,清兵大潰,殺傷萬計。
長庚走保夷陵,蜀兵亦為郝永忠所敗,楚、蜀震動。
清乃遣□兵數萬,分從楚、蜀逼諸砦,立壘圍困之,盡起楚、蜀丁夫,挽糧赴軍為持久計。
來亨屢下砦索戰,皆堅壁不應,來亨乃窘。
甲辰春,蜀兵攻體淳、永忠,皆陷之下。
體淳、永忠死,來亨糧亦瀕絕。
而清兵督挽運,丁夫死者積崖谷,益峻法驅裡民,三千裡外詣軍負挽,披蓑笠,緣絕?峭壁,蟻行延綿,彌望不絕。
來亨知不能久存,會諸将飲,大哭,分遣逃散。
來亨母老矣,其中表舅有為清将者,曾招來亨降,不應。
至是,乃遺書以其母托之,遂舉火焚砦,與妻子親信投火中死。
來亨部凡三萬餘人,來亨死,或死或逸去,就俘執者百五十人而已。
餘衆散入秦、蜀山中,不知所終。
來亨敗沒,中原無寸土一民為明者,惟諸鄭屯海外。
郝永忠者,李自成别部之偏校也。
初為賊大旗手,号郝搖旗,未有名。
既降于何騰蛟,易其字曰遙期。
已而思文皇帝賜名永忠。
永忠當李自成之殪也,殺其主将而奪其室,故李、高諸部惡之。
永忠無所容,傾心附騰蛟以自安,騰蛟深委信之。
有衆萬人,馬三千匹,騰蛟厚給其糈。
李、高諸部渡江而北,永忠留長沙,騰蛟為題授總兵官都督同知,為援剿右部,張先壁為左部。
隆武二年,思文皇帝惡鄭芝龍,欲出楚甚,日促騰蛟迎跸。
騰蛟固無迎意,姑遣永忠名扈跸,發衡州,稱取道郴州趨贛,騰蛟密喻意,令勿必往。
永忠至衡州,趑趄不進,為暴于衡、郴間,凡三閱月而始達郴。
思文皇帝兇問已至,永忠遂返兵。
聞桂陽州之險,趨據之。
州人畏其暴掠,城守不納,永忠攻破之,屠其城,磔殺前羅平知州夏九庚,流血染衢,嬰兒婦女無免者。
騰蛟不問,複為榜數桂陽士民之罪,為永忠飾惡。
永忠益無所戢。
永曆元年,湖南陷,永忠躏入桂林。
上在桂林,騰蛟為請封,遂封南安侯。
金州陷,盧鼎、焦琏東西支守,永忠遽返兵大掠殺,走柳州去。
明年,陳友龍複黎、靖、武、寶,将出長沙,騰蛟以私憾嗾永忠攻之,楚西南千裡間,掠殺幾空。
永忠從無一矢功,惟殘毀内地,屠士民,尤為諸将所惡。
給事中金堡請因人心之公憤,下诏讨之,朝廷既不能用,而憚騰蛟之護愛之也,為下诏切責堡。
已而騰蛟陷沒,永忠遂自為軍,奏報皆絕。
永曆四年,掠武岡西走,自沅鎮益北,達楚、蜀界,會劉體淳于荊西。
體淳雖雅惡永忠,而以孤懸,故相倚。
已而北出房、竹,至南漳,野掠而食,轉徙無恒。
永曆十一年,馳入襄陽,城中□守者驚走,留一日。
清援兵至,複退入南漳山中。
清盛兵扼鄖、襄,永忠、體淳不能出,食且絕,複南會李來亨、王光興,結砦于巴、巫之西山。
壬寅,王光興降清,清大發兵楚、蜀,夾攻之,永忠敗死。
清兵亂,來亨縱兵乘之,清兵大潰,殺傷萬計。
長庚走保夷陵,蜀兵亦為郝永忠所敗,楚、蜀震動。
清乃遣□兵數萬,分從楚、蜀逼諸砦,立壘圍困之,盡起楚、蜀丁夫,挽糧赴軍為持久計。
來亨屢下砦索戰,皆堅壁不應,來亨乃窘。
甲辰春,蜀兵攻體淳、永忠,皆陷之下。
體淳、永忠死,來亨糧亦瀕絕。
而清兵督挽運,丁夫死者積崖谷,益峻法驅裡民,三千裡外詣軍負挽,披蓑笠,緣絕?峭壁,蟻行延綿,彌望不絕。
來亨知不能久存,會諸将飲,大哭,分遣逃散。
來亨母老矣,其中表舅有為清将者,曾招來亨降,不應。
至是,乃遺書以其母托之,遂舉火焚砦,與妻子親信投火中死。
來亨部凡三萬餘人,來亨死,或死或逸去,就俘執者百五十人而已。
餘衆散入秦、蜀山中,不知所終。
來亨敗沒,中原無寸土一民為明者,惟諸鄭屯海外。
郝永忠者,李自成别部之偏校也。
初為賊大旗手,号郝搖旗,未有名。
既降于何騰蛟,易其字曰遙期。
已而思文皇帝賜名永忠。
永忠當李自成之殪也,殺其主将而奪其室,故李、高諸部惡之。
永忠無所容,傾心附騰蛟以自安,騰蛟深委信之。
有衆萬人,馬三千匹,騰蛟厚給其糈。
李、高諸部渡江而北,永忠留長沙,騰蛟為題授總兵官都督同知,為援剿右部,張先壁為左部。
隆武二年,思文皇帝惡鄭芝龍,欲出楚甚,日促騰蛟迎跸。
騰蛟固無迎意,姑遣永忠名扈跸,發衡州,稱取道郴州趨贛,騰蛟密喻意,令勿必往。
永忠至衡州,趑趄不進,為暴于衡、郴間,凡三閱月而始達郴。
思文皇帝兇問已至,永忠遂返兵。
聞桂陽州之險,趨據之。
州人畏其暴掠,城守不納,永忠攻破之,屠其城,磔殺前羅平知州夏九庚,流血染衢,嬰兒婦女無免者。
騰蛟不問,複為榜數桂陽士民之罪,為永忠飾惡。
永忠益無所戢。
永曆元年,湖南陷,永忠躏入桂林。
上在桂林,騰蛟為請封,遂封南安侯。
金州陷,盧鼎、焦琏東西支守,永忠遽返兵大掠殺,走柳州去。
明年,陳友龍複黎、靖、武、寶,将出長沙,騰蛟以私憾嗾永忠攻之,楚西南千裡間,掠殺幾空。
永忠從無一矢功,惟殘毀内地,屠士民,尤為諸将所惡。
給事中金堡請因人心之公憤,下诏讨之,朝廷既不能用,而憚騰蛟之護愛之也,為下诏切責堡。
已而騰蛟陷沒,永忠遂自為軍,奏報皆絕。
永曆四年,掠武岡西走,自沅鎮益北,達楚、蜀界,會劉體淳于荊西。
體淳雖雅惡永忠,而以孤懸,故相倚。
已而北出房、竹,至南漳,野掠而食,轉徙無恒。
永曆十一年,馳入襄陽,城中□守者驚走,留一日。
清援兵至,複退入南漳山中。
清盛兵扼鄖、襄,永忠、體淳不能出,食且絕,複南會李來亨、王光興,結砦于巴、巫之西山。
壬寅,王光興降清,清大發兵楚、蜀,夾攻之,永忠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