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遇害。
自是天子自扈從外,無一卒一民為朝廷有矣。
永曆五年,上在南甯,可望使其将吳都督率兵二千人至行在,擊殺大學士嚴起恒及給事中吳霖等三十人,脅上,求加敕實封秦王,令百官皆稱臣。
上不得已,皆從之。
未幾,清兵攻南、太急,上走泗城州,适可望邏騎至,偵知上所在,遂擁上入其營,馳報可望。
可望令居上于興隆衛(安隆府),月進膳金二十兩,米十石,宮眷内臣皆啜薄粥,内臣負薪汲水,宮婢自炊之。
可望自構宮殿于?南,黃屋雙阙,出入皆建葆羽、日月旗、孔雀扇、屈柄幢蓋,乘金龍步辇,名其親軍曰扈衛,鑄印仍獻忠式,作七疊篆,帝制自大。
歲遣軍戍興隆(安隆),譏禁從官出入。
定國大惡之。
其幕客金維新,忠諒有志略,從容稱大義,說定國盡忠本朝,特以方見挾持,故猶佯奉可望。
永曆六年春,可望乃分遣劉文秀自成都攻川北,白文選、張先壁副之;定國自貴州出黎、靖,馬進忠、馮雙鯉副之。
定國以進忠為朝廷宿将,加意結納,合軍十萬,戰象五十。
四月,馳攻黎平,克之。
五月,至靖州,清将張國柱合許、魏二将之兵迎戰,急擊,大破之,斬馘五千餘級,國柱棄馬走。
兩日夕,馳下武岡。
清續順公棄寶慶走。
定國收寶慶,遂自東安南攻孔有德于桂林。
有德遣其将孫龍、李蝦頭拒守嚴關,定國大敗之,斬孫龍,蝦頭中箭死。
有德大驚,自将迎戰于大榕江,複大破之,棄甲斷骼遍于溪谷。
有德走,閉城守,遂圍之。
肉薄登城,王允成開門納兵入。
有德**死。
執陳邦傅,數其矯诏懷奸、叛主迎降之罪,并其子磔殺之。
七月,收平樂、梧州。
馬雄、線國安走廣東,遂複柳州、南甯。
時劉文秀出川北,亦複潼川,進攻保甯。
吳三桂馳救之,迎戰大敗,退師川南。
定國既平西粵,整饬軍政,于民一無所犯。
招兵部尚書劉遠生、中書舍人管嗣裘、兵部主事朱昌時于山中,與議興複,共獎王室。
嘗置酒七星岩,酒酣,謂遠生曰:“君讀史,以曹操、司馬懿為何如人,奸耶?愚耶?”遠生踟蹰未對,定國曰:“操、懿有戡亂之才,蹀血百戰,摧大敵,扶弱主,以垂令名于後世,如探囊取物,而顧以此博萬世笑罵,猶持黃金換死鐵,農夫樵豎之所不為,而操、懿為之,非至愚而何!”八月,舉兵出楚,複永州,遂下衡州。
出馬寶軍于連、陽,收曹志建故部于賀縣,遣馬進忠、馮雙鯉北取長沙,召張光翠出甯鄉,進複常德。
十月,進忠略地嶽州,所至披靡。
别遣軍攻永新、安福,下之,遂圍吉安。
兵出,凡七月,複郡十六、州二,辟地将三千裡,軍聲大振。
定國至衡州,下令所司糞除端皇帝潛邸宮殿,為望幸地。
今上以十月十九誕辰,定國率紳吏将佐耆民詣邸宮,班朝拜賀。
屆冬至,複趨宮行禮。
郡吏設可望位于學宮,将導群官往拜,定國大言曰:“文武官非秦王選授者,既拜聖上,不當複拜秦王。
”時可望遣其腹心楊中書者來觇定國,即盡以馳報可望。
可望怒且懼,遂自貴陽帥兵出。
将至湖南,欲奪定國兵柄。
凡可望發兵勝敗進止,一切皆不遣上知聞。
定國收複粵、楚,乃草奏遣赴興隆(安隆)報捷,并令馬進忠、馬寶及故從官寓行營者,通奏起居。
楊中書者歸遇可望于沅州,盡以告。
會清敬謹王率三貝勒、八固山大舉兵向湖南,時定國屯衡州,馬進忠、馮雙鯉屯長沙,前軍下嶽州。
定國知虜至,與進忠、雙鯉謀:令棄長沙,誘敵渡湘江,進忠、雙鯉退伏白杲市,須敵過衡山,乃繞出敵後反蹑之,定國夾蒸水拒之,須蹑兵至,夾擊,當盡殲之。
議定,進忠、雙鯉退。
可望至武岡,知狀,不欲定國之成功,而思陷之敗死,密令雙鯉徑退寶慶。
雙鯉至湘潭之花石,得可望令,即走湘鄉向寶慶;馬進忠不知所為,随之而西。
秘不遣一人報定國,以誤之。
十一月己醜,有彗星出天街間。
清兵薄衡州,定國夾蒸水而軍,接戰,自日晡達庚寅旦,數十合,斬首□千餘級,定**亦頗有殺傷。
敬謹王者,素以骁勇聞,冠七寶金兜牟,揭金頂,交龍繡纛,率鐵騎二十餘,登蒸水旁小山,觇定**,山下僧進茗飲,方啜,伏兵從山後竹條中出,揮刃擊之,自頂達項分為二,從騎皆殲。
清兵不知敬謹王死,猶殊死鬥。
馬寶騎出掠陣,流矢中頰傷,寶軍遂卻。
定國方待進忠、雙鯉,不至,頗疑讠術。
俄而偵騎返自白杲市,言二将已走湘鄉,定國大驚,遂收兵走邵陽,敵亦不敢追。
湖南複陷。
定國既屯寶慶,偵知清兵放牧湘東岸,将間道往奪其馬,将發,可望馳召定國返武岡會議。
三晝夜書七至,定國不得已西行。
将見可望,至紫陽渡,劉文秀之子密遣人走報定國,言可望俟其至,即收殺之。
定國大驚,遽引兵東走,縛筏為橋,渡湘水,渡已橋絕。
可望追兵趨永州。
遂自永明走平樂,下梧州,進圍肇慶。
計欲取東粵,與鄭鴻逵、朱成功合,迎駕,自閩、浙圖南京。
肇
自是天子自扈從外,無一卒一民為朝廷有矣。
永曆五年,上在南甯,可望使其将吳都督率兵二千人至行在,擊殺大學士嚴起恒及給事中吳霖等三十人,脅上,求加敕實封秦王,令百官皆稱臣。
上不得已,皆從之。
未幾,清兵攻南、太急,上走泗城州,适可望邏騎至,偵知上所在,遂擁上入其營,馳報可望。
可望令居上于興隆衛(安隆府),月進膳金二十兩,米十石,宮眷内臣皆啜薄粥,内臣負薪汲水,宮婢自炊之。
可望自構宮殿于?南,黃屋雙阙,出入皆建葆羽、日月旗、孔雀扇、屈柄幢蓋,乘金龍步辇,名其親軍曰扈衛,鑄印仍獻忠式,作七疊篆,帝制自大。
歲遣軍戍興隆(安隆),譏禁從官出入。
定國大惡之。
其幕客金維新,忠諒有志略,從容稱大義,說定國盡忠本朝,特以方見挾持,故猶佯奉可望。
永曆六年春,可望乃分遣劉文秀自成都攻川北,白文選、張先壁副之;定國自貴州出黎、靖,馬進忠、馮雙鯉副之。
定國以進忠為朝廷宿将,加意結納,合軍十萬,戰象五十。
四月,馳攻黎平,克之。
五月,至靖州,清将張國柱合許、魏二将之兵迎戰,急擊,大破之,斬馘五千餘級,國柱棄馬走。
兩日夕,馳下武岡。
清續順公棄寶慶走。
定國收寶慶,遂自東安南攻孔有德于桂林。
有德遣其将孫龍、李蝦頭拒守嚴關,定國大敗之,斬孫龍,蝦頭中箭死。
有德大驚,自将迎戰于大榕江,複大破之,棄甲斷骼遍于溪谷。
有德走,閉城守,遂圍之。
肉薄登城,王允成開門納兵入。
有德**死。
執陳邦傅,數其矯诏懷奸、叛主迎降之罪,并其子磔殺之。
七月,收平樂、梧州。
馬雄、線國安走廣東,遂複柳州、南甯。
時劉文秀出川北,亦複潼川,進攻保甯。
吳三桂馳救之,迎戰大敗,退師川南。
定國既平西粵,整饬軍政,于民一無所犯。
招兵部尚書劉遠生、中書舍人管嗣裘、兵部主事朱昌時于山中,與議興複,共獎王室。
嘗置酒七星岩,酒酣,謂遠生曰:“君讀史,以曹操、司馬懿為何如人,奸耶?愚耶?”遠生踟蹰未對,定國曰:“操、懿有戡亂之才,蹀血百戰,摧大敵,扶弱主,以垂令名于後世,如探囊取物,而顧以此博萬世笑罵,猶持黃金換死鐵,農夫樵豎之所不為,而操、懿為之,非至愚而何!”八月,舉兵出楚,複永州,遂下衡州。
出馬寶軍于連、陽,收曹志建故部于賀縣,遣馬進忠、馮雙鯉北取長沙,召張光翠出甯鄉,進複常德。
十月,進忠略地嶽州,所至披靡。
别遣軍攻永新、安福,下之,遂圍吉安。
兵出,凡七月,複郡十六、州二,辟地将三千裡,軍聲大振。
定國至衡州,下令所司糞除端皇帝潛邸宮殿,為望幸地。
今上以十月十九誕辰,定國率紳吏将佐耆民詣邸宮,班朝拜賀。
屆冬至,複趨宮行禮。
郡吏設可望位于學宮,将導群官往拜,定國大言曰:“文武官非秦王選授者,既拜聖上,不當複拜秦王。
”時可望遣其腹心楊中書者來觇定國,即盡以馳報可望。
可望怒且懼,遂自貴陽帥兵出。
将至湖南,欲奪定國兵柄。
凡可望發兵勝敗進止,一切皆不遣上知聞。
定國收複粵、楚,乃草奏遣赴興隆(安隆)報捷,并令馬進忠、馬寶及故從官寓行營者,通奏起居。
楊中書者歸遇可望于沅州,盡以告。
會清敬謹王率三貝勒、八固山大舉兵向湖南,時定國屯衡州,馬進忠、馮雙鯉屯長沙,前軍下嶽州。
定國知虜至,與進忠、雙鯉謀:令棄長沙,誘敵渡湘江,進忠、雙鯉退伏白杲市,須敵過衡山,乃繞出敵後反蹑之,定國夾蒸水拒之,須蹑兵至,夾擊,當盡殲之。
議定,進忠、雙鯉退。
可望至武岡,知狀,不欲定國之成功,而思陷之敗死,密令雙鯉徑退寶慶。
雙鯉至湘潭之花石,得可望令,即走湘鄉向寶慶;馬進忠不知所為,随之而西。
秘不遣一人報定國,以誤之。
十一月己醜,有彗星出天街間。
清兵薄衡州,定國夾蒸水而軍,接戰,自日晡達庚寅旦,數十合,斬首□千餘級,定**亦頗有殺傷。
敬謹王者,素以骁勇聞,冠七寶金兜牟,揭金頂,交龍繡纛,率鐵騎二十餘,登蒸水旁小山,觇定**,山下僧進茗飲,方啜,伏兵從山後竹條中出,揮刃擊之,自頂達項分為二,從騎皆殲。
清兵不知敬謹王死,猶殊死鬥。
馬寶騎出掠陣,流矢中頰傷,寶軍遂卻。
定國方待進忠、雙鯉,不至,頗疑讠術。
俄而偵騎返自白杲市,言二将已走湘鄉,定國大驚,遂收兵走邵陽,敵亦不敢追。
湖南複陷。
定國既屯寶慶,偵知清兵放牧湘東岸,将間道往奪其馬,将發,可望馳召定國返武岡會議。
三晝夜書七至,定國不得已西行。
将見可望,至紫陽渡,劉文秀之子密遣人走報定國,言可望俟其至,即收殺之。
定國大驚,遽引兵東走,縛筏為橋,渡湘水,渡已橋絕。
可望追兵趨永州。
遂自永明走平樂,下梧州,進圍肇慶。
計欲取東粵,與鄭鴻逵、朱成功合,迎駕,自閩、浙圖南京。
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