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宦者列傳李國輔,順天人,為司禮太監韓贊周養子。
崇祯九年,授禦馬太監,奉命守沿北關口,已而撤回,随贊周守備南京。
聖安皇帝立,國輔附擁戴功,改司禮監,提督勇衛。
贊周于弘光中以伉直為群小所嫉,引疾乞休沐。
國輔居宮中,常侍左右。
馬士英進秘戲,導上為氵?樂,國輔每從容泣谏。
士英忌之,而欲奪勇衛以授其幼子錫,乃奏上,徽、池、嚴、信之間有雲霧山,喬木蔽山,宜采為大工用。
遂請敕國輔往。
國輔不知其绐,因欲行。
給事中吳适奏雲霧山必不可開采,國輔亦自悟,請勿行。
乃遣人馳視,果如适言。
然士英已奪勇衛,授錫以錦衣都督提督矣。
南京潰,國輔随太後走浙,遂自閩入粵。
上踐阼,國輔入見,請剃發變服往南京,潛視孝陵。
诏遣往。
永曆三年夏,國輔自嶺北重趼微服赴阙。
上召見,問孝陵狀。
國輔伏地恸哭,言:“奴以去年夏至南京,私市香币,于星月下登鐘山望陵,焚香帛泣奏:‘高皇帝十一世孫嗣皇帝某,遣奴國輔候皇陵萬安。
’以次履行周視,殿垣陵?毀壞無餘。
茅茨塞望,狐嘯蜇吟,如荒山窮澗。
所幸陵土鞏固,梓宮燕安。
其四山林木,問之都人,雲:‘南都陷後,雖虜騎充斥,樵蘇四出,猶無敢損一枝者。
’後洪承疇來,經略江南,見陵樹菁蔥,怫然遽怒,遂榜示居民,令樵采為薪。
懸榜三月,民無應者。
承疇益恚,罵曰:‘大兵入北都,未嘗令居民伐陵樹,不三日間,諸山皆芟刈無餘。
江南蠻子,已出榜令伐,而三月不傷一木,何愚呆至此!’因複榜令諸門,非伐鐘山樹者,不許通樵蘇。
城中幾至絕炊煙,都民不得已,乃往伐,嗚咽震山谷。
今一片童山,無尺株矣。
”因引颡觸地,号哭失聲。
上為泣下沾袍袖。
國輔因奏:“奴今歸,為皇上通一信,仍請以殘骸再往。
若上旦夕恢複,奴當至江幹迎駕。
如天讨有稽,奴願以老骨頭付老祖爺陵前,與狐狸餐,不複再見陛下!”複頓首大哭,起。
上乃素服辍朝,就太廟哭,遂敕國輔赍香帛,再往省視。
永曆三年十月,國輔至梅嶺,剃發,攜蒼頭三人北發。
明年,兩粵陷,更無有知國輔後事者。
王坤,順天大興人。
為禦馬太監。
稍習文字,陰鸷便巧。
崇祯五年,敕遣閱視宣府,陷道臣胡良機。
禦史魏呈潤劾其誣罔。
呈潤坐降職。
坤益恣戾無忌憚,奏參大學士周延儒。
左副都禦史王志道疏言内臣不宜侵輔臣。
上為禦平台,召诘志道。
志道曰:“王坤直劾輔臣,舉朝皇皇為紀綱法度憂,臣為法度惜,非為諸臣惜也。
”上震怒,切責志道。
志道罷去。
由是驕悍淩轹,與張彜憲、曹化淳齒,群臣莫敢言者。
已而奉敕至淮、揚,暴害商民。
未返命而北都陷。
弘光元年,因緣柄用,遷司禮秉筆太監。
要敕往浙、閩督催金花銀兩供禦用。
大學士高弘圖具揭谏止,弗聽。
坤因得留閩事思文皇帝。
不得大用,邀敕出粵催調援兵。
閩陷,上即位于肇慶。
坤因緣奉慈聖太後,遂掌司禮監事,秉筆執國政。
坤以舊閹老猾,工揣合鉗制,知内廷畏清,踐阼無幾,即勸上棄肇慶,移跸梧州。
上顧以為忠,遂倚任之。
瞿式耜上言:“今日之立,為祖宗複仇雪恥,宜奮大勇以号召遠近,苟自棄門戶,國何以立?”坤居中持之,上雖暫止,而日作西奔計,無固志。
戶部郎中周鼎瀚與坤交善,内批改給事中。
式耜力争之,不聽。
未幾,複改鼎瀚翰林院侍讀。
王化澄附之,内批授兵部尚書,已拜大學士,入直。
大學士李永茂奏薦十五直省人士,坤以其不附己,假朱敕,斥禦史劉湘客,激永茂去,而坤自疏列海内大臣遠莫緻者,雜坤私人于中,共薦之。
給事中劉?疏言,坤内臣不當薦人。
坤激上怒,将逐?,式耜力救之,乃已。
坤疑?疏出中允方以智手,複以停經筵,激以智去。
俄而清兵乘虛入
崇祯九年,授禦馬太監,奉命守沿北關口,已而撤回,随贊周守備南京。
聖安皇帝立,國輔附擁戴功,改司禮監,提督勇衛。
贊周于弘光中以伉直為群小所嫉,引疾乞休沐。
國輔居宮中,常侍左右。
馬士英進秘戲,導上為氵?樂,國輔每從容泣谏。
士英忌之,而欲奪勇衛以授其幼子錫,乃奏上,徽、池、嚴、信之間有雲霧山,喬木蔽山,宜采為大工用。
遂請敕國輔往。
國輔不知其绐,因欲行。
給事中吳适奏雲霧山必不可開采,國輔亦自悟,請勿行。
乃遣人馳視,果如适言。
然士英已奪勇衛,授錫以錦衣都督提督矣。
南京潰,國輔随太後走浙,遂自閩入粵。
上踐阼,國輔入見,請剃發變服往南京,潛視孝陵。
诏遣往。
永曆三年夏,國輔自嶺北重趼微服赴阙。
上召見,問孝陵狀。
國輔伏地恸哭,言:“奴以去年夏至南京,私市香币,于星月下登鐘山望陵,焚香帛泣奏:‘高皇帝十一世孫嗣皇帝某,遣奴國輔候皇陵萬安。
’以次履行周視,殿垣陵?毀壞無餘。
茅茨塞望,狐嘯蜇吟,如荒山窮澗。
所幸陵土鞏固,梓宮燕安。
其四山林木,問之都人,雲:‘南都陷後,雖虜騎充斥,樵蘇四出,猶無敢損一枝者。
’後洪承疇來,經略江南,見陵樹菁蔥,怫然遽怒,遂榜示居民,令樵采為薪。
懸榜三月,民無應者。
承疇益恚,罵曰:‘大兵入北都,未嘗令居民伐陵樹,不三日間,諸山皆芟刈無餘。
江南蠻子,已出榜令伐,而三月不傷一木,何愚呆至此!’因複榜令諸門,非伐鐘山樹者,不許通樵蘇。
城中幾至絕炊煙,都民不得已,乃往伐,嗚咽震山谷。
今一片童山,無尺株矣。
”因引颡觸地,号哭失聲。
上為泣下沾袍袖。
國輔因奏:“奴今歸,為皇上通一信,仍請以殘骸再往。
若上旦夕恢複,奴當至江幹迎駕。
如天讨有稽,奴願以老骨頭付老祖爺陵前,與狐狸餐,不複再見陛下!”複頓首大哭,起。
上乃素服辍朝,就太廟哭,遂敕國輔赍香帛,再往省視。
永曆三年十月,國輔至梅嶺,剃發,攜蒼頭三人北發。
明年,兩粵陷,更無有知國輔後事者。
王坤,順天大興人。
為禦馬太監。
稍習文字,陰鸷便巧。
崇祯五年,敕遣閱視宣府,陷道臣胡良機。
禦史魏呈潤劾其誣罔。
呈潤坐降職。
坤益恣戾無忌憚,奏參大學士周延儒。
左副都禦史王志道疏言内臣不宜侵輔臣。
上為禦平台,召诘志道。
志道曰:“王坤直劾輔臣,舉朝皇皇為紀綱法度憂,臣為法度惜,非為諸臣惜也。
”上震怒,切責志道。
志道罷去。
由是驕悍淩轹,與張彜憲、曹化淳齒,群臣莫敢言者。
已而奉敕至淮、揚,暴害商民。
未返命而北都陷。
弘光元年,因緣柄用,遷司禮秉筆太監。
要敕往浙、閩督催金花銀兩供禦用。
大學士高弘圖具揭谏止,弗聽。
坤因得留閩事思文皇帝。
不得大用,邀敕出粵催調援兵。
閩陷,上即位于肇慶。
坤因緣奉慈聖太後,遂掌司禮監事,秉筆執國政。
坤以舊閹老猾,工揣合鉗制,知内廷畏清,踐阼無幾,即勸上棄肇慶,移跸梧州。
上顧以為忠,遂倚任之。
瞿式耜上言:“今日之立,為祖宗複仇雪恥,宜奮大勇以号召遠近,苟自棄門戶,國何以立?”坤居中持之,上雖暫止,而日作西奔計,無固志。
戶部郎中周鼎瀚與坤交善,内批改給事中。
式耜力争之,不聽。
未幾,複改鼎瀚翰林院侍讀。
王化澄附之,内批授兵部尚書,已拜大學士,入直。
大學士李永茂奏薦十五直省人士,坤以其不附己,假朱敕,斥禦史劉湘客,激永茂去,而坤自疏列海内大臣遠莫緻者,雜坤私人于中,共薦之。
給事中劉?疏言,坤内臣不當薦人。
坤激上怒,将逐?,式耜力救之,乃已。
坤疑?疏出中允方以智手,複以停經筵,激以智去。
俄而清兵乘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