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部至,無所栖食,胤錫遽帥之攻長沙,圍數日不克,退次湘潭。
張光翠、牛萬财、劉體淳、袁宗第分掠衡、寶。
湖南千裡,屍橫蔽野,原野無煙火。
何騰蛟方下衡州,大驚,輕舸至湘潭安插之。
永曆三年春,南昌圍急,金聲桓馳乞援師。
上敕朱謀{例土}趨騰蛟援江,騰蛟乃與胤錫議,分胤錫統必正諸軍自袁、吉入江西。
因為奏封必正鄖國公、赤心鄧國公,劉體淳以下皆封侯伯有差。
體淳者,故于賊中與赤心号劉李二将軍,拷殺降臣陳演、魏藻德以下數十人者也。
必正等既渡湘,涉茶陵、衡山境,徘徊不進。
已而聞湘潭陷,騰蛟沒,遂卷營南走。
至衡州東岸,清兵遽蹑及之,益駭奔,由郴、桂取山道入賀縣,趨梧州。
行在驚遽,上命大學士嚴起恒、佥都禦史劉湘客馳谕之。
兵部主事郭如泰先至其軍,宣上旨,必正赧懼謝罪,斂兵求屯浔州。
自言:“自草坪之敗,盔甲弓刀皆喪,僅存者亦已窳敝,乞權住嶺外一年,就鐵冶膠角,稍治器仗,方可為國家效死力。
”上亦從容慰勞而已。
陳邦傅忮李元胤而仇金堡,厚奉必正,舅事之,勸令舉兵入肇慶劫駕,并元胤軍,殺堡及劉湘客、丁時魁。
必正佯諾,退謂其客曰:“吾雖嘗為大賊,亦自磊落行志,安能作此狗彘行乎!”以是惡邦傅而狎之,稍稍奪其兵糧馬仗,殆盡,邦傅及窘。
劉希堯、劉芳亮與赤心不協,率其軍自梧州而北,轉掠賀縣、廣甯、四會至宜章。
所至剽殺,粵、楚間人尤苦之,呼為“白毛氈賊”。
通粵将楊大甫,欲叛降清。
朝廷執大甫誅之,希堯、芳亮忄匡懾失據。
而彭嵩年、向文明屯郴南,阻其北降路,日漸潰散,清兵遽至,不及納款,遂皆敗死。
是年冬,堵胤錫奉龍旗至浔州,調必正諸軍出楚。
赤心病,未有行意。
未幾,赤心死,必正兼統其軍。
田化龍亦死于南甯。
所藏玺或竊去,不知所終。
既連喪大帥,兵士合離不一。
十二月胤錫又卒,益無趨令北出者,遂逗留左江。
永曆四年夏,上在梧州,必正偕黨守素入見,請身為諸将倡:“以兵歸兵部,賦歸戶部,簡汰疲弱,分泛戰守,較勘功罪,則事尚可為;如因仍離析,兵雖衆,将雖尊,皇上求一卒之用亦不可得,有主臣皆陷而已。
”朝廷翕然歆動。
而戶部尚書吳貞毓、兵部侍郎萬翺庸猥嗫嚅不敢任,必正太息而已。
時金堡等诏獄未解,貞毓、翺、程源、郭之奇、魯可藻聞必正入觐,密遣使迎之于藤縣,丐必正入,殺堡,逐嚴起恒、瞿式耜。
必正皆佯諾之。
貞毓等踴躍以俟。
必正、守素方陛見,趨班候駕,貞毓、可藻越班就揖之,喜溢眉宇。
必正、守素奏對,出,即拿小舟詣金堡,握手欷?,言:“中外想望者惟公一人,今公杖創若此,其如社稷何!”貞毓乃大沮。
禦史吳象玄疏言:“之奇、可藻越班私揖,蔑禮慢上,宜加勘問。
”必正聞之曰:“吾入行在,惟聞吳道長一言而已,此外皆不知何等語也。
”已而貞毓等集必正舟,方行酒間,必正出貞毓等手書一一示客,曰:“此諸老先生命必正入朝殺人者,不知文天祥、陸秀夫曾如此否耶?”貞毓等皆俯首汗出,不能語。
必正間謂郭如泰曰:“朝廷不誅夏國祥及吳、萬、程、魯四尚書,必不能待明春而亡。
”如泰以意告朝士,欲奏上行之,朝士有識者以為不可因将帥殺内臣。
如泰以語必正。
必正曰:“吾誤矣,存亡在天,朝廷事固非我所當與也。
”必正知事不可為,意大沮喪。
廷議欲遣之援廣東,馬吉翔、陳邦傅在肇慶,不欲其來,陰令夏國祥持兩端止之,無诏促必正行。
必正乃請歸南甯。
必正雖起群盜,為李自成爪牙,而雅有志義。
赤心之降,皆必正慫恿之。
赤心狡犷,必正恒加抑沮。
及赤心沒,必正愈折節戢其軍,思自效纾國難,而群小?尊沓,為必正所輕,莫能用也。
自必正之入粵也,與袁、劉、牛、張相失。
體淳、宗第與宗道、天豹自寶慶西北走,過常、澧,仍歸荊西。
張光翠自衡州西走,壁沅、黔間,後李定國下湖南,光翠亦出甯鄉。
定國兵退,光翠潰敗死。
牛萬财自湘鄉西走,大掠新化、溆浦,攻下苗寨據之,為清兵所困,降于清。
清奪其兵,萬财與部曲販魚鹽以自食。
時忠貞營諸部存者,唯必正、守素及賀錦、李來亨四将,屯浔南,日益弱。
是年冬,兩粵陷,清兵犯浔南,必正自慶遠走黔,孫可望薄險要擊之,轉戰旬日,所部多為可望劫降。
必正、守素、錦皆殁。
餘軍推李來亨為帥,由黔走施州衛,遂至巴東之西山屯焉。
劉體淳、郝永忠皆先在,連寨相結,凡十四年而後亡。
張光翠、牛萬财、劉體淳、袁宗第分掠衡、寶。
湖南千裡,屍橫蔽野,原野無煙火。
何騰蛟方下衡州,大驚,輕舸至湘潭安插之。
永曆三年春,南昌圍急,金聲桓馳乞援師。
上敕朱謀{例土}趨騰蛟援江,騰蛟乃與胤錫議,分胤錫統必正諸軍自袁、吉入江西。
因為奏封必正鄖國公、赤心鄧國公,劉體淳以下皆封侯伯有差。
體淳者,故于賊中與赤心号劉李二将軍,拷殺降臣陳演、魏藻德以下數十人者也。
必正等既渡湘,涉茶陵、衡山境,徘徊不進。
已而聞湘潭陷,騰蛟沒,遂卷營南走。
至衡州東岸,清兵遽蹑及之,益駭奔,由郴、桂取山道入賀縣,趨梧州。
行在驚遽,上命大學士嚴起恒、佥都禦史劉湘客馳谕之。
兵部主事郭如泰先至其軍,宣上旨,必正赧懼謝罪,斂兵求屯浔州。
自言:“自草坪之敗,盔甲弓刀皆喪,僅存者亦已窳敝,乞權住嶺外一年,就鐵冶膠角,稍治器仗,方可為國家效死力。
”上亦從容慰勞而已。
陳邦傅忮李元胤而仇金堡,厚奉必正,舅事之,勸令舉兵入肇慶劫駕,并元胤軍,殺堡及劉湘客、丁時魁。
必正佯諾,退謂其客曰:“吾雖嘗為大賊,亦自磊落行志,安能作此狗彘行乎!”以是惡邦傅而狎之,稍稍奪其兵糧馬仗,殆盡,邦傅及窘。
劉希堯、劉芳亮與赤心不協,率其軍自梧州而北,轉掠賀縣、廣甯、四會至宜章。
所至剽殺,粵、楚間人尤苦之,呼為“白毛氈賊”。
通粵将楊大甫,欲叛降清。
朝廷執大甫誅之,希堯、芳亮忄匡懾失據。
而彭嵩年、向文明屯郴南,阻其北降路,日漸潰散,清兵遽至,不及納款,遂皆敗死。
是年冬,堵胤錫奉龍旗至浔州,調必正諸軍出楚。
赤心病,未有行意。
未幾,赤心死,必正兼統其軍。
田化龍亦死于南甯。
所藏玺或竊去,不知所終。
既連喪大帥,兵士合離不一。
十二月胤錫又卒,益無趨令北出者,遂逗留左江。
永曆四年夏,上在梧州,必正偕黨守素入見,請身為諸将倡:“以兵歸兵部,賦歸戶部,簡汰疲弱,分泛戰守,較勘功罪,則事尚可為;如因仍離析,兵雖衆,将雖尊,皇上求一卒之用亦不可得,有主臣皆陷而已。
”朝廷翕然歆動。
而戶部尚書吳貞毓、兵部侍郎萬翺庸猥嗫嚅不敢任,必正太息而已。
時金堡等诏獄未解,貞毓、翺、程源、郭之奇、魯可藻聞必正入觐,密遣使迎之于藤縣,丐必正入,殺堡,逐嚴起恒、瞿式耜。
必正皆佯諾之。
貞毓等踴躍以俟。
必正、守素方陛見,趨班候駕,貞毓、可藻越班就揖之,喜溢眉宇。
必正、守素奏對,出,即拿小舟詣金堡,握手欷?,言:“中外想望者惟公一人,今公杖創若此,其如社稷何!”貞毓乃大沮。
禦史吳象玄疏言:“之奇、可藻越班私揖,蔑禮慢上,宜加勘問。
”必正聞之曰:“吾入行在,惟聞吳道長一言而已,此外皆不知何等語也。
”已而貞毓等集必正舟,方行酒間,必正出貞毓等手書一一示客,曰:“此諸老先生命必正入朝殺人者,不知文天祥、陸秀夫曾如此否耶?”貞毓等皆俯首汗出,不能語。
必正間謂郭如泰曰:“朝廷不誅夏國祥及吳、萬、程、魯四尚書,必不能待明春而亡。
”如泰以意告朝士,欲奏上行之,朝士有識者以為不可因将帥殺内臣。
如泰以語必正。
必正曰:“吾誤矣,存亡在天,朝廷事固非我所當與也。
”必正知事不可為,意大沮喪。
廷議欲遣之援廣東,馬吉翔、陳邦傅在肇慶,不欲其來,陰令夏國祥持兩端止之,無诏促必正行。
必正乃請歸南甯。
必正雖起群盜,為李自成爪牙,而雅有志義。
赤心之降,皆必正慫恿之。
赤心狡犷,必正恒加抑沮。
及赤心沒,必正愈折節戢其軍,思自效纾國難,而群小?尊沓,為必正所輕,莫能用也。
自必正之入粵也,與袁、劉、牛、張相失。
體淳、宗第與宗道、天豹自寶慶西北走,過常、澧,仍歸荊西。
張光翠自衡州西走,壁沅、黔間,後李定國下湖南,光翠亦出甯鄉。
定國兵退,光翠潰敗死。
牛萬财自湘鄉西走,大掠新化、溆浦,攻下苗寨據之,為清兵所困,降于清。
清奪其兵,萬财與部曲販魚鹽以自食。
時忠貞營諸部存者,唯必正、守素及賀錦、李來亨四将,屯浔南,日益弱。
是年冬,兩粵陷,清兵犯浔南,必正自慶遠走黔,孫可望薄險要擊之,轉戰旬日,所部多為可望劫降。
必正、守素、錦皆殁。
餘軍推李來亨為帥,由黔走施州衛,遂至巴東之西山屯焉。
劉體淳、郝永忠皆先在,連寨相結,凡十四年而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