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金、王、李、陳列傳(李元胤劉克安附)金聲桓,字虎符,陝西榆林人。
起群盜,号“一鬥粟”。
擁衆萬餘,降于左良玉,良玉部四十八營,聲桓為之長。
弘光中,授總兵官都督。
尋随良玉東下,與左夢庚俱降清。
同劉良佐、高進庫攻陷南昌。
隆武二年,陷吉安、贛州,良佐還師,清授聲桓提督江西右都督,與王得仁守南昌,别令高進庫守贛州。
聲桓部卒約三萬人,王得仁衆将五、六萬,馬數萬匹,甲械精好。
聲桓居恒邑邑思本朝,間與得仁言,辄欷?不自禁。
得仁故父事聲桓,聞言亦泣下。
永曆元年夏,得仁遂舉兵,殺清總督、巡按、鎮守、□□,兵皆殲。
聲桓望西南拜表反正。
先是,思文皇帝遇難于亂軍中,存亡未著,民間猶傳脫走入粵。
得仁與姜曰廣所假敕,猶稱隆武三年,封聲桓豫國公、拜征虜大将軍。
已而收吉安義軍,乃知上即位于粵,遂遣幕客雷德複入奏。
聲桓故随良玉駐武昌,何騰蛟嘗題叙之,至是,命德複便自楚報騰蛟。
時上在南甯,楚、粵道梗,德複以章奏藏佛經梵夾中,自為僧裝,間行達桂林,見騰蛟。
騰蛟驚喜,即填空頭敕,鑄銀印,間道遣使,仍封聲桓豫國公。
總督南、浙、江、閩,便宜行事。
使先達,聲桓拜命。
已,德複至南甯,诏封聲桓昌國公。
聲桓曰:“吾以豫國舉義。
人但知有豫國而不知有昌國。
”辭後敕,請如騰蛟敕。
上許之,為加敕行。
聲桓既反正,乃遣使谕高進庫,以屬禮下符檄。
進庫怒,守贛州不下。
聲桓複遣客至武昌,勸清總督羅錦繡降。
時孔有德還師,去楚未遠,錦繡以為疑,然已密遣優人具冠帶袍笏矣。
聲桓兵勢強盛,江右人士習誇大,四出呼召,閩、楚、南畿皆震動。
王得仁欲出屯九江,脅降楚帥,固守江面。
聲桓曰:“進庫未順,行且蹑我後,當收贛而後北出師,為萬全。
”遂南圍贛州。
進庫已間道走、蠟書請援于清,得報命,益嬰城守,彌月不下。
十一月,清談泰率八固山之兵抵安慶,九江守備單弱,遂得渡江。
廣信、饒州複陷,遂進攻南昌。
聲桓大驚,遽撤贛州圍,留劉一鵬守吉安,蓋遇時守袁州,扼贛州兵;而己與得仁馳歸南昌。
部署未定,虜已傅城下,聲桓與曰廣謀,赍發吳宗周詣行在、朱謀型詣何騰蛟所求援。
清築長圍,掠舟據章江下流。
聲桓出兵與戰,互勝負。
城中糧少,曰廣欲出百姓保鄉村就食,而盡城中積貯以贍兵。
議未定,忽一僧負蒲團,跌坐得仁門外,求見得仁。
召與語,曰:“公等所為,上應天心,敵固不能久困我,臘月初當有内亂,敵且潰走,公尾其後,蹴之于江,敵且殲。
吾已出世外,無所求于公,但聞公等且遣百姓四出,當為敵掠殺,大士遣我就公求活此大衆,公無憂虜也。
”得仁引見聲桓,踟躊未信。
僧登堞望氣曰:“某日,敵當有若幹騎犯某門,當以某旗出某門應之,則勝。
”至期,敵果至,如其言。
僧從城上舉佛号幡麾之,敵即走,追及,頗有斬獲。
他日,又如其言,五戰五捷;不如其言,以他色旗自别門出,僧亦不舉幡于堞,則敵盡死鬥,城中兵即敗。
江西人好鬼,喜言機祥,翕然尊信之。
聲桓、得仁皆膜拜,奉為師,遂聽其言,盡發倉粟,沿門貸貧民,糧遽盡。
十二月,圍益堅,聲桓部将王天雷疑而驗之,知其為諜也,搏僧殺之,而城中已大餒,無從得食矣。
乃馳檄趨袁、吉糧,一鵬、遇時各遣舟運米赴之。
敵舟滿江岸,糧舟屯市汊不敢進,因密約期,舉布帆沿岸行,城中出鐵騎護之。
敵又已諜得其實,遣勁卒扼糧舟于豐城,而自以土壓舟,舉布帆循岸行,城中發騎兵往迎,稍泊間,舟中兵猝起,攻迎糧者,皆殲之,乃徐撤扼糧兵,放糧舟進。
城中見布帆不敢出迎,盡為虜獲。
由是閉門坐餒,不敢以一騎出矣。
一鵬、遇時率兵進援,皆屯豐城不進。
上聞江西圍急,诏李成棟援之。
成棟遣閻可義以騎兵五千先往,至南安,為高進庫所扼,不得達;成棟自帥師繼進,次于信豐;何騰蛟亦以圍永州未下,兵不得發。
永曆三年正月,騰蛟至湘潭,乃赍發堵胤錫率忠貞營往援,至茶陵,不進。
二月,城中糧盡,殺人而食,聲桓恚,開東門縱百姓走,因道掠之。
談泰知之,解一面圍縱走者,城中兵見走者得免,遂潰。
聲桓不能禁,殺妻子,焚廨舍,自刎死。
南昌複陷,劉一鵬奔撫州,收餘卒,依揭重熙。
蓋遇時奔酃縣,已而複降于清。
朝廷聞聲桓死,辍朝緻祭,贈榆林王,谥忠武。
王得仁,陝西米脂人。
頭早白,号“王雜毛”。
起群盜,為李自成骁将,所部兵皆精銳。
自成渡江死于甯州,得仁已先馳至南、瑞間,因不得與高、李同降。
金聲桓降清,守南昌,得仁孤窘,遂舉兵附聲桓,事聲桓為父。
聲桓為請于清,授副總兵,協守江西。
得仁與聲桓益收諸潰軍,凡左營降兵遣發歸農者,
起群盜,号“一鬥粟”。
擁衆萬餘,降于左良玉,良玉部四十八營,聲桓為之長。
弘光中,授總兵官都督。
尋随良玉東下,與左夢庚俱降清。
同劉良佐、高進庫攻陷南昌。
隆武二年,陷吉安、贛州,良佐還師,清授聲桓提督江西右都督,與王得仁守南昌,别令高進庫守贛州。
聲桓部卒約三萬人,王得仁衆将五、六萬,馬數萬匹,甲械精好。
聲桓居恒邑邑思本朝,間與得仁言,辄欷?不自禁。
得仁故父事聲桓,聞言亦泣下。
永曆元年夏,得仁遂舉兵,殺清總督、巡按、鎮守、□□,兵皆殲。
聲桓望西南拜表反正。
先是,思文皇帝遇難于亂軍中,存亡未著,民間猶傳脫走入粵。
得仁與姜曰廣所假敕,猶稱隆武三年,封聲桓豫國公、拜征虜大将軍。
已而收吉安義軍,乃知上即位于粵,遂遣幕客雷德複入奏。
聲桓故随良玉駐武昌,何騰蛟嘗題叙之,至是,命德複便自楚報騰蛟。
時上在南甯,楚、粵道梗,德複以章奏藏佛經梵夾中,自為僧裝,間行達桂林,見騰蛟。
騰蛟驚喜,即填空頭敕,鑄銀印,間道遣使,仍封聲桓豫國公。
總督南、浙、江、閩,便宜行事。
使先達,聲桓拜命。
已,德複至南甯,诏封聲桓昌國公。
聲桓曰:“吾以豫國舉義。
人但知有豫國而不知有昌國。
”辭後敕,請如騰蛟敕。
上許之,為加敕行。
聲桓既反正,乃遣使谕高進庫,以屬禮下符檄。
進庫怒,守贛州不下。
聲桓複遣客至武昌,勸清總督羅錦繡降。
時孔有德還師,去楚未遠,錦繡以為疑,然已密遣優人具冠帶袍笏矣。
聲桓兵勢強盛,江右人士習誇大,四出呼召,閩、楚、南畿皆震動。
王得仁欲出屯九江,脅降楚帥,固守江面。
聲桓曰:“進庫未順,行且蹑我後,當收贛而後北出師,為萬全。
”遂南圍贛州。
進庫已間道走、蠟書請援于清,得報命,益嬰城守,彌月不下。
十一月,清談泰率八固山之兵抵安慶,九江守備單弱,遂得渡江。
廣信、饒州複陷,遂進攻南昌。
聲桓大驚,遽撤贛州圍,留劉一鵬守吉安,蓋遇時守袁州,扼贛州兵;而己與得仁馳歸南昌。
部署未定,虜已傅城下,聲桓與曰廣謀,赍發吳宗周詣行在、朱謀型詣何騰蛟所求援。
清築長圍,掠舟據章江下流。
聲桓出兵與戰,互勝負。
城中糧少,曰廣欲出百姓保鄉村就食,而盡城中積貯以贍兵。
議未定,忽一僧負蒲團,跌坐得仁門外,求見得仁。
召與語,曰:“公等所為,上應天心,敵固不能久困我,臘月初當有内亂,敵且潰走,公尾其後,蹴之于江,敵且殲。
吾已出世外,無所求于公,但聞公等且遣百姓四出,當為敵掠殺,大士遣我就公求活此大衆,公無憂虜也。
”得仁引見聲桓,踟躊未信。
僧登堞望氣曰:“某日,敵當有若幹騎犯某門,當以某旗出某門應之,則勝。
”至期,敵果至,如其言。
僧從城上舉佛号幡麾之,敵即走,追及,頗有斬獲。
他日,又如其言,五戰五捷;不如其言,以他色旗自别門出,僧亦不舉幡于堞,則敵盡死鬥,城中兵即敗。
江西人好鬼,喜言機祥,翕然尊信之。
聲桓、得仁皆膜拜,奉為師,遂聽其言,盡發倉粟,沿門貸貧民,糧遽盡。
十二月,圍益堅,聲桓部将王天雷疑而驗之,知其為諜也,搏僧殺之,而城中已大餒,無從得食矣。
乃馳檄趨袁、吉糧,一鵬、遇時各遣舟運米赴之。
敵舟滿江岸,糧舟屯市汊不敢進,因密約期,舉布帆沿岸行,城中出鐵騎護之。
敵又已諜得其實,遣勁卒扼糧舟于豐城,而自以土壓舟,舉布帆循岸行,城中發騎兵往迎,稍泊間,舟中兵猝起,攻迎糧者,皆殲之,乃徐撤扼糧兵,放糧舟進。
城中見布帆不敢出迎,盡為虜獲。
由是閉門坐餒,不敢以一騎出矣。
一鵬、遇時率兵進援,皆屯豐城不進。
上聞江西圍急,诏李成棟援之。
成棟遣閻可義以騎兵五千先往,至南安,為高進庫所扼,不得達;成棟自帥師繼進,次于信豐;何騰蛟亦以圍永州未下,兵不得發。
永曆三年正月,騰蛟至湘潭,乃赍發堵胤錫率忠貞營往援,至茶陵,不進。
二月,城中糧盡,殺人而食,聲桓恚,開東門縱百姓走,因道掠之。
談泰知之,解一面圍縱走者,城中兵見走者得免,遂潰。
聲桓不能禁,殺妻子,焚廨舍,自刎死。
南昌複陷,劉一鵬奔撫州,收餘卒,依揭重熙。
蓋遇時奔酃縣,已而複降于清。
朝廷聞聲桓死,辍朝緻祭,贈榆林王,谥忠武。
王得仁,陝西米脂人。
頭早白,号“王雜毛”。
起群盜,為李自成骁将,所部兵皆精銳。
自成渡江死于甯州,得仁已先馳至南、瑞間,因不得與高、李同降。
金聲桓降清,守南昌,得仁孤窘,遂舉兵附聲桓,事聲桓為父。
聲桓為請于清,授副總兵,協守江西。
得仁與聲桓益收諸潰軍,凡左營降兵遣發歸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