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陳、姜列傳陳子壯,字秋濤,廣東南海人。
父熙昌,官吏部給事,為清節名臣。
子壯中萬曆己未進士一甲第三人,授編修。
天啟間,忤魏忠賢,與父同削籍歸裡。
崇祯初,起用,曆官宮坊,為思宗皇帝所簡知,擢禮部侍郎,将倚相之。
間詣溫體仁。
體仁盛稱主上神聖,臣下不宜異同。
子壯正色曰:“世宗皇帝最英明,然?廟之議,勳戚之獄,當日臣工猶執持不已。
皇上威嚴類世宗,公之恩遇孰與張、桂?但以将順而廢匡救,恐非善則歸君之義。
”體仁故忮子壯,至是聞其言益怒,遂密以其語奏聞,上遂疏之。
崇祯八年,诏以祖訓,凡郡王子孫以降有文武才能堪任用者,宗人府以名聞,考驗,奏授京外職官。
子壯抗疏言:“宗室改授,适開僥幸之門,隳藩規,溷铨政,而以不習艱苦之貴介,出傅姆之手,登之吏民之上,徒為民苦。
”疏奏,上震怒。
體仁複乘間深中之,逮下獄,欲以祖訓離間親親條抵之極刑。
刑部議上:“祖訓與律例,皆祖宗垂法,雖可并行不悖,但祖訓在開國之初,以治亂國用重典之法齊一天下;律例則斟酌得中,為世守之成憲。
故列聖以來,皆以律例議刑,而不敢亵用祖訓。
子壯罪,如律當戍。
”複上。
體仁猶嚴駁從重,部執益堅,乃得減死論戍。
體仁因是遂諷上頒祖訓于學宮,通令天下諷習,以锢子壯。
工部右侍郎劉宗周抗疏言:“子壯以過戆下獄論戍,市井雜流,陰操訛說,投間抵?,以希進用,國事尚可問哉!”疏入,不聽。
尋體仁死,上怒漸釋,子壯乃以赦歸裡。
弘光中,與黃道周同以禮部尚書召,不至。
隆武間,就家拜文淵閣大學士,赴阙。
時閣員二十三人,皆具銜不與票拟,子壯告歸。
蘇觀生立唐王于廣州,子壯惡之,舉家航海,招義旅,間道贻書于瞿式耜,請西師疾下,願舉海舟會擊,馘觀生,靖内亂,以圖外禦。
林佳鼎敗沒,子壯固擁義兵居海ㄛ,不下。
已而李成棟破廣州,子壯即軍中,益号召,約舟師數萬複沿海諸縣,清遠貢士朱維四率義兵自上流應之,兵薄廣州,子壯戎服督戰。
顧廣人利水鬥,不習陸戰,成棟嬰城不出,圍數日,子壯兵盡登岸,成棟啟諸門,大出鐵騎,蹙之于水次,會雷雨大作,風益烈,舟飄?不得附岸。
舉軍覆溺,子壯死之。
弟子升收餘卒,依海島,結砦自固。
已而成棟歸附,兵乃解。
永曆三年,贈子壯太子太保,谥文忠。
子升字喬生,中崇祯己卯鄉舉。
隆武中,授兵部主事。
子壯既戰沒,子升收其餘衆,結石、馬、徐、鄭四姓,據花山島。
有楊光林者,擁兵萬餘,遙與聯應。
海南王興,号“繡花針”,亦擁衆數萬,互為犄角。
成棟歸附,子升釋兵,入見,改兵科給事中,遷禮科右給事中。
端靜無所附和,不合于時,移病告歸。
海上諸兵為李成棟所摧抑,皆瓦解。
王興屯雷、廉間。
王化澄奏用其鄉人連城璧,超授大理少卿,往連絡之。
城璧貪猥,為興所厭薄,外受羁縻,拜官爵,而不為朝廷用,徒為暴于海溢。
姜曰廣,字居之,一字燕及,江西南昌人。
中萬曆己未進士,文望豐采,為東南冠。
選庶吉士,改編修。
天啟六年,充冊封正使,偕給事中王夢尹,封朝鮮國王。
奉别旨,便閱海上情形,按毛文龍功次虛實。
曰廣詢鮮人,核海師。
備得要領。
使還,上言:“文龍以二百人入鎮江,據鐵山招降夷,撫歸義之民至十餘萬,不可不謂之豪傑,不可不謂之偏鋒。
若堂堂正正,與虜決勝負于郊原,不獨臣不敢信,文龍亦不敢自信。
若養成一隊精銳之兵,設伏用間,乘敝出奇,文龍自信其能,臣亦信文龍之能也。
朝廷知文龍以用文龍,則不緻失文龍而莫盡其能,亦不緻孤倚文龍,以困而覆之矣。
”疏入,報聞。
然朝廷終不能以此待文龍;後卒如曰廣言,以緻于敗。
未幾,曰廣以忤魏忠賢,閑住。
崇祯初,起擢左春坊左谕德。
崇祯三年,典南京鄉試,甄别典雅,得士尤盛,如楊廷樞、張溥、陳子龍、楊廷麟各以文章氣節著聞。
顧以清貞不附時局,為溫、周所抑,不登大用。
家居,與萬元吉、楊廷麟、李可輔慮北都逼□□,恐不可保,思固江左為後圖。
史可法為南司馬,呂大器為皖督,皆深相倚望,左良玉亦托重焉。
崇祯十七年,以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與迎聖安皇帝,拜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與史可法、高弘圖為南中三賢相,天下翕然望之。
然馬士英、王铎以奸婪同秉國,曰廣不能孤伸其志。
當迎立時,呂大器以福邸故以謀嫡累賢士大夫,激成奇禍,後必授時局口實,掀翻黨锢,而嗣王抑無令德,聲不如潞王之賢,弘圖、曰廣胥以為疑。
士英陰訂阮大铖,決意福邸,以快意于東林,遂與武臣劉孔昭、湯國祚、趙之龍決策。
曰廣雖亦與翼戴,士英微以其事聞宮中,上下之猜疑啟矣。
已而劉孔昭以起用吳?、鄭三俊故,廷辱吏部尚書張慎言,曰廣知黨禍将起,遂乞休,不允。
及馬士英奏薦阮大铖以知兵,賜對。
弘圖請下九卿會議。
士英因攻弘圖、曰廣護持局面,愛而登之天,忌而锢之淵,欺罔莫甚。
曰廣奏言:“臣前見文武紛競,既慚無術調和,近見欽案掀翻,又愧無能預寝,遂使先帝十七年之
父熙昌,官吏部給事,為清節名臣。
子壯中萬曆己未進士一甲第三人,授編修。
天啟間,忤魏忠賢,與父同削籍歸裡。
崇祯初,起用,曆官宮坊,為思宗皇帝所簡知,擢禮部侍郎,将倚相之。
間詣溫體仁。
體仁盛稱主上神聖,臣下不宜異同。
子壯正色曰:“世宗皇帝最英明,然?廟之議,勳戚之獄,當日臣工猶執持不已。
皇上威嚴類世宗,公之恩遇孰與張、桂?但以将順而廢匡救,恐非善則歸君之義。
”體仁故忮子壯,至是聞其言益怒,遂密以其語奏聞,上遂疏之。
崇祯八年,诏以祖訓,凡郡王子孫以降有文武才能堪任用者,宗人府以名聞,考驗,奏授京外職官。
子壯抗疏言:“宗室改授,适開僥幸之門,隳藩規,溷铨政,而以不習艱苦之貴介,出傅姆之手,登之吏民之上,徒為民苦。
”疏奏,上震怒。
體仁複乘間深中之,逮下獄,欲以祖訓離間親親條抵之極刑。
刑部議上:“祖訓與律例,皆祖宗垂法,雖可并行不悖,但祖訓在開國之初,以治亂國用重典之法齊一天下;律例則斟酌得中,為世守之成憲。
故列聖以來,皆以律例議刑,而不敢亵用祖訓。
子壯罪,如律當戍。
”複上。
體仁猶嚴駁從重,部執益堅,乃得減死論戍。
體仁因是遂諷上頒祖訓于學宮,通令天下諷習,以锢子壯。
工部右侍郎劉宗周抗疏言:“子壯以過戆下獄論戍,市井雜流,陰操訛說,投間抵?,以希進用,國事尚可問哉!”疏入,不聽。
尋體仁死,上怒漸釋,子壯乃以赦歸裡。
弘光中,與黃道周同以禮部尚書召,不至。
隆武間,就家拜文淵閣大學士,赴阙。
時閣員二十三人,皆具銜不與票拟,子壯告歸。
蘇觀生立唐王于廣州,子壯惡之,舉家航海,招義旅,間道贻書于瞿式耜,請西師疾下,願舉海舟會擊,馘觀生,靖内亂,以圖外禦。
林佳鼎敗沒,子壯固擁義兵居海ㄛ,不下。
已而李成棟破廣州,子壯即軍中,益号召,約舟師數萬複沿海諸縣,清遠貢士朱維四率義兵自上流應之,兵薄廣州,子壯戎服督戰。
顧廣人利水鬥,不習陸戰,成棟嬰城不出,圍數日,子壯兵盡登岸,成棟啟諸門,大出鐵騎,蹙之于水次,會雷雨大作,風益烈,舟飄?不得附岸。
舉軍覆溺,子壯死之。
弟子升收餘卒,依海島,結砦自固。
已而成棟歸附,兵乃解。
永曆三年,贈子壯太子太保,谥文忠。
子升字喬生,中崇祯己卯鄉舉。
隆武中,授兵部主事。
子壯既戰沒,子升收其餘衆,結石、馬、徐、鄭四姓,據花山島。
有楊光林者,擁兵萬餘,遙與聯應。
海南王興,号“繡花針”,亦擁衆數萬,互為犄角。
成棟歸附,子升釋兵,入見,改兵科給事中,遷禮科右給事中。
端靜無所附和,不合于時,移病告歸。
海上諸兵為李成棟所摧抑,皆瓦解。
王興屯雷、廉間。
王化澄奏用其鄉人連城璧,超授大理少卿,往連絡之。
城璧貪猥,為興所厭薄,外受羁縻,拜官爵,而不為朝廷用,徒為暴于海溢。
姜曰廣,字居之,一字燕及,江西南昌人。
中萬曆己未進士,文望豐采,為東南冠。
選庶吉士,改編修。
天啟六年,充冊封正使,偕給事中王夢尹,封朝鮮國王。
奉别旨,便閱海上情形,按毛文龍功次虛實。
曰廣詢鮮人,核海師。
備得要領。
使還,上言:“文龍以二百人入鎮江,據鐵山招降夷,撫歸義之民至十餘萬,不可不謂之豪傑,不可不謂之偏鋒。
若堂堂正正,與虜決勝負于郊原,不獨臣不敢信,文龍亦不敢自信。
若養成一隊精銳之兵,設伏用間,乘敝出奇,文龍自信其能,臣亦信文龍之能也。
朝廷知文龍以用文龍,則不緻失文龍而莫盡其能,亦不緻孤倚文龍,以困而覆之矣。
”疏入,報聞。
然朝廷終不能以此待文龍;後卒如曰廣言,以緻于敗。
未幾,曰廣以忤魏忠賢,閑住。
崇祯初,起擢左春坊左谕德。
崇祯三年,典南京鄉試,甄别典雅,得士尤盛,如楊廷樞、張溥、陳子龍、楊廷麟各以文章氣節著聞。
顧以清貞不附時局,為溫、周所抑,不登大用。
家居,與萬元吉、楊廷麟、李可輔慮北都逼□□,恐不可保,思固江左為後圖。
史可法為南司馬,呂大器為皖督,皆深相倚望,左良玉亦托重焉。
崇祯十七年,以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與迎聖安皇帝,拜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與史可法、高弘圖為南中三賢相,天下翕然望之。
然馬士英、王铎以奸婪同秉國,曰廣不能孤伸其志。
當迎立時,呂大器以福邸故以謀嫡累賢士大夫,激成奇禍,後必授時局口實,掀翻黨锢,而嗣王抑無令德,聲不如潞王之賢,弘圖、曰廣胥以為疑。
士英陰訂阮大铖,決意福邸,以快意于東林,遂與武臣劉孔昭、湯國祚、趙之龍決策。
曰廣雖亦與翼戴,士英微以其事聞宮中,上下之猜疑啟矣。
已而劉孔昭以起用吳?、鄭三俊故,廷辱吏部尚書張慎言,曰廣知黨禍将起,遂乞休,不允。
及馬士英奏薦阮大铖以知兵,賜對。
弘圖請下九卿會議。
士英因攻弘圖、曰廣護持局面,愛而登之天,忌而锢之淵,欺罔莫甚。
曰廣奏言:“臣前見文武紛競,既慚無術調和,近見欽案掀翻,又愧無能預寝,遂使先帝十七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