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丁、王、朱列傳丁魁楚,字光三,河南永城人。
中萬曆己未進士,曆官有能聲,至節钺。
崇祯九年,巡撫薊鎮,虜至,以兵逃,宜抵法。
魁楚善事權要,為溫體仁所厚善,得不坐。
已而為劉宗周所劾,乃罷官去。
弘光元年,起廢,擢兵部右侍郎兼副都禦史,總制兩廣。
時端皇帝晏駕,桂恭王嗣立,與上同居梧州。
魁楚莅粵,以寓公禮相見,恭王不怿,稍見于色。
會思文皇帝由疏遠為閩帥所推戴,桂邸序次當璧,思文皇帝頗疑忌焉,密旨谕魁楚偵動靜。
自端皇帝以敦讓傳國,恭王固無他志;桂邸中涓王凝禧亦質樸,無喜事心。
魁楚以宿怨欲因事中王,王不知也。
一日,故舉酒就恭王飲。
魁楚大言:“天下傾亂,殿下為高皇帝子孫,能勿憂耶?”王曰:“宗國破敗,孰能忘憂!倘得借先生力削平之,俾孤假手以報高皇帝,死且不朽。
”問答間亦偶相酬酢耳。
魁楚遽以奏聞。
他日,複持酒就上飲,問如前,上唯唯而已。
魁楚亦以奏聞。
未浃月,桂恭王暴薨。
或曰魁楚奉密旨為之也。
上僅賴以安,而心恒惕恻。
魁楚用是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未幾,靖江庶人反,魁楚守梧州,與瞿式耜合讨平之,封伯爵,賜尚方劍,便宜行事,加蟒玉。
已而閩海陷,蘇觀生立唐王聿钅粵于廣州,決策後,乃報魁楚,魁楚恚甚,欲拒之。
而瞿式耜自桂下肇慶,定推戴計。
魁楚乃迎上踐祚,晉魁楚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
魁楚制粵兩年矣。
嶺北潰亂,魁楚猶怙安不修戎備,将吏以賄為進退,唯日遣水軍涸靈羊峽,取硯石于老坑。
至是,武備單弱,不能自振。
觀生抗命來攻,乃議遣巡撫廣東兵部侍郎林佳鼎率水師,遊擊管燦督舟師數千,攻廣州。
至三水,軍不習戰,全師皆沒,佳鼎、燦死。
東兵薄峽口,乃擊退之。
魁楚怙擁戴功,與王坤相表裡,以意黜陟,中外失望。
瞿式耜力争,不聽。
李成棟陷廣州,魁楚忄匡懼。
上知不可恃,遂西幸桂林。
魁楚獨與其寵将蘇聘率标兵千餘人,據岑溪縣。
清兵至,戰不勝,魁楚見殺。
王化澄,字登水,江西金?人。
中崇祯丁醜進士,授知縣。
隆武中,擢監察禦史,巡按廣東。
時海内陸沉,東粵獨安,故以富甲天下。
化澄按粵,不能以廉聞,宦赀至二十萬。
上即位于肇慶,化澄與擁戴功。
丁魁楚解兩廣入閣,驟擢化澄副都禦史,總制兩廣。
俄而兵部侍郎林佳鼎東征陣沒,遷化澄兵部左侍郎,管樞務。
化澄既與王坤厚善,皇後兄王維恭曾随父客吉安,至是,化澄與結鄉曲,稍密,乃與通族為兄弟。
以是,内批擢尚書。
瞿式耜論奏之,乃補部疏行。
上西幸桂林,化澄不從,避居浔,南。
逾年,上幸象州,化澄道谒,以維恭薦,仍兵部尚書,拜東閣大學士,入直。
上赴南甯,皇後留象州,上賜皇後空頭敕十道,俾皇後猝有緩急,征調防衛。
化澄與維恭辄用以授庶宗朱統鍪等佥都禦史等官,上不知也,内閣亦無敕稿。
已而随皇後入南甯,扈跸下肇慶,而假敕事覺,為台省所糾。
久之,群言交攻,化澄請養疾,聽之。
四年春,上幸梧州。
化澄入見,敕趣入直,因嗾給事中雷德複劾首輔嚴起恒。
化澄調旨,以嘲語激起恒去。
高必正入見,對上言:“王輔臣票拟多《春秋》,朝廷何由得安?”因回顧化澄曰:“請自今少用‘春秋筆法’,可也?”化澄慚恚,益與吳貞毓比,挾孫可望脅朝廷。
凡化澄所票拟,皆支離俳諧,複多通饋問。
又奏授其子王奎光以白衣超拜光祿寺少卿。
上知而厭之。
是冬,馬蛟麟陷梧州,上奔南甯,化澄不從,挾厚赀避居平南山中。
蛟麟所部胡千總聞而利其赀,辄往脅之出,始以禮誘之,化澄削發為僧,至中途,摔出肩輿中,
中萬曆己未進士,曆官有能聲,至節钺。
崇祯九年,巡撫薊鎮,虜至,以兵逃,宜抵法。
魁楚善事權要,為溫體仁所厚善,得不坐。
已而為劉宗周所劾,乃罷官去。
弘光元年,起廢,擢兵部右侍郎兼副都禦史,總制兩廣。
時端皇帝晏駕,桂恭王嗣立,與上同居梧州。
魁楚莅粵,以寓公禮相見,恭王不怿,稍見于色。
會思文皇帝由疏遠為閩帥所推戴,桂邸序次當璧,思文皇帝頗疑忌焉,密旨谕魁楚偵動靜。
自端皇帝以敦讓傳國,恭王固無他志;桂邸中涓王凝禧亦質樸,無喜事心。
魁楚以宿怨欲因事中王,王不知也。
一日,故舉酒就恭王飲。
魁楚大言:“天下傾亂,殿下為高皇帝子孫,能勿憂耶?”王曰:“宗國破敗,孰能忘憂!倘得借先生力削平之,俾孤假手以報高皇帝,死且不朽。
”問答間亦偶相酬酢耳。
魁楚遽以奏聞。
他日,複持酒就上飲,問如前,上唯唯而已。
魁楚亦以奏聞。
未浃月,桂恭王暴薨。
或曰魁楚奉密旨為之也。
上僅賴以安,而心恒惕恻。
魁楚用是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未幾,靖江庶人反,魁楚守梧州,與瞿式耜合讨平之,封伯爵,賜尚方劍,便宜行事,加蟒玉。
已而閩海陷,蘇觀生立唐王聿钅粵于廣州,決策後,乃報魁楚,魁楚恚甚,欲拒之。
而瞿式耜自桂下肇慶,定推戴計。
魁楚乃迎上踐祚,晉魁楚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
魁楚制粵兩年矣。
嶺北潰亂,魁楚猶怙安不修戎備,将吏以賄為進退,唯日遣水軍涸靈羊峽,取硯石于老坑。
至是,武備單弱,不能自振。
觀生抗命來攻,乃議遣巡撫廣東兵部侍郎林佳鼎率水師,遊擊管燦督舟師數千,攻廣州。
至三水,軍不習戰,全師皆沒,佳鼎、燦死。
東兵薄峽口,乃擊退之。
魁楚怙擁戴功,與王坤相表裡,以意黜陟,中外失望。
瞿式耜力争,不聽。
李成棟陷廣州,魁楚忄匡懼。
上知不可恃,遂西幸桂林。
魁楚獨與其寵将蘇聘率标兵千餘人,據岑溪縣。
清兵至,戰不勝,魁楚見殺。
王化澄,字登水,江西金?人。
中崇祯丁醜進士,授知縣。
隆武中,擢監察禦史,巡按廣東。
時海内陸沉,東粵獨安,故以富甲天下。
化澄按粵,不能以廉聞,宦赀至二十萬。
上即位于肇慶,化澄與擁戴功。
丁魁楚解兩廣入閣,驟擢化澄副都禦史,總制兩廣。
俄而兵部侍郎林佳鼎東征陣沒,遷化澄兵部左侍郎,管樞務。
化澄既與王坤厚善,皇後兄王維恭曾随父客吉安,至是,化澄與結鄉曲,稍密,乃與通族為兄弟。
以是,内批擢尚書。
瞿式耜論奏之,乃補部疏行。
上西幸桂林,化澄不從,避居浔,南。
逾年,上幸象州,化澄道谒,以維恭薦,仍兵部尚書,拜東閣大學士,入直。
上赴南甯,皇後留象州,上賜皇後空頭敕十道,俾皇後猝有緩急,征調防衛。
化澄與維恭辄用以授庶宗朱統鍪等佥都禦史等官,上不知也,内閣亦無敕稿。
已而随皇後入南甯,扈跸下肇慶,而假敕事覺,為台省所糾。
久之,群言交攻,化澄請養疾,聽之。
四年春,上幸梧州。
化澄入見,敕趣入直,因嗾給事中雷德複劾首輔嚴起恒。
化澄調旨,以嘲語激起恒去。
高必正入見,對上言:“王輔臣票拟多《春秋》,朝廷何由得安?”因回顧化澄曰:“請自今少用‘春秋筆法’,可也?”化澄慚恚,益與吳貞毓比,挾孫可望脅朝廷。
凡化澄所票拟,皆支離俳諧,複多通饋問。
又奏授其子王奎光以白衣超拜光祿寺少卿。
上知而厭之。
是冬,馬蛟麟陷梧州,上奔南甯,化澄不從,挾厚赀避居平南山中。
蛟麟所部胡千總聞而利其赀,辄往脅之出,始以禮誘之,化澄削發為僧,至中途,摔出肩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