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正請括兵馬歸兵部,錢糧歸戶部,铨選歸吏部,進止一聽朝廷,諸帥不得以便宜專行,奉上親征。
廷議不能從。
必正、守素歸南甯。
朱天麟遣胡執恭之子欽華赴行在,求封孫可望秦王,**天下。
兵部尚書萬翺奏請從之,大學士嚴起恒執奏勿許。
乃封可望荊郡王。
天麟及吳貞毓、程源等密啟稱臣于可望,請殺嚴起恒、金堡。
可望不受诏,稱秦王如故,怒,殺胡執恭。
六月,李元胤、馬吉翔帥兵東援,敗于三水,廣州圍益急。
給事中李用楫使總兵李明忠殺吏部侍郎洪天擢于高州。
七月,大學士文安之入見,敕入閣,典機務。
安之力辭,請敕往荊、夔号召王光興、劉體淳等,诏從之。
朱天麟複入閣辦事。
八月,飓風大作,廣州水師皆覆陷。
十月,清兵破全州,胡一青退屯大榕江。
楊國棟、馬養麟守海陽山。
馬進忠敗于西延,走貴州。
焦琏救曹志建于賀縣。
十一月,清兵攻大榕江,胡一青迎戰失利,趙印選棄城走桂林,潰,遂陷,留守大學士瞿式耜、總督侍郎張同敞死之,布政使關捷先、監軍禦史吳德操降。
清兵陷平樂,總兵官都督同知朱?如死之。
上奔浔州,總兵周金湯縱兵大掠,百官潰散。
清兵陷梧州,執王化澄殺之。
清兵陷廣州,杜永和走入海。
十二月,清兵陷肇慶,南陽侯李元胤死之,陳邦傅降。
上奔南甯。
高必正走貴州。
永曆五年正月,上在南甯。
高必正為孫可望所劫,兵大潰,必正死。
李來亨收餘衆走施州衛,遂入巫山。
二月,陳邦傅以清兵攻宣國公焦琏,琏與戰,敗,死之。
清兵圍藍山伯馬養麟于永甯州,城陷,養麟死之。
三月,孫可望使其僞将吳都督至南甯,劫上求冊寶**,大學士嚴起恒死之,并殺給事中吳霖等十餘人。
上出禦衣葬起恒,親臨哭之。
六月,清兵攻南甯,上奔太平。
七月,慈聖太後崩。
冬,孫可望遣兵脅上居興隆,百官扈衛死亡潰散,從上者百餘人。
是歲,孫可望出貴州,馬進忠、王進才、張先璧皆附可望。
宣平侯楊展不屈,戰敗,遇害。
可望遂攻王祥于遵義,殺祥,并其衆。
匡國公皮熊奔水西。
永曆六年,上在興隆。
曹志建屯賀縣,結寨固守,未幾,卒。
馬寶屯陽山。
胡一青屯思明。
四月,孫可望遣李定國出湖廣,劉文秀出四川。
五月,李定國大破清兵于靖州,遂複靖州、武岡。
李定國複寶慶,遂南攻桂林。
劉文秀複成都,遂圍保甯。
六月,李定國大破清兵于嚴關,遂複桂林。
孔有德**死。
陳邦傅伏誅。
八月,李定國複平樂、梧州、柳州,遂下永州,複衡州。
九月,劉文秀敗于保甯,退兵川南,殺張先璧。
李定國遣馬進忠、馮雙鯉複長沙,略地嶽州。
十月,李定國遣兵略地江西,複吉安。
十一月,李定國遣使奉表詣興隆奏捷,候問萬安。
清兵大舉攻李定國于衡州,大戰于黃沙灣,清兵敗,殺清敬謹王。
馮雙鯉退走寶慶,定國之師遂潰,退屯寶慶。
永曆七年,上在興隆。
孫可望召李定國,将殺之,不克。
定國奔永州,遂自平樂破梧州,攻肇慶。
四月,孫可望與清兵戰于東安岔路口,大敗,走歸貴州。
七月,李定國圍肇慶,不克,遂自平樂退屯南甯。
永曆八年,上在興隆。
遣兵部侍郎蕭尹赍血诏命李定國迎駕,封定國晉王。
定國号泣奉诏,表請養晦待時。
李定國請诏由海道谕鄭鴻逵,間道谕王光興、劉體淳等,會師聯絡,共圖興複。
李定國自泗城州間道入?南。
永曆九年正月,上在興隆。
孫可望取給事中雷德複等十七人,殺之于貴州。
李定國密迎上入?南,即孫可望所營宮殿為行宮,奉上居之。
诏賜李定國上殿,行親王禮,征讨付定國,馀以敕旨行事。
劉文秀奉诏招孫可望,釋怨會師,共獎王室,可望不聽,文秀飲鸩死。
孫可望舉兵犯順,攻?南,次高沙寺,李定國帥師禦之。
永曆十年,上在?南。
孫可望遣其将張勝間道襲?南府,将謀不軌。
李定國與戰于城下,勝大敗,被擒,伏誅。
朱定國奉诏招白文選、馬維興,皆降之。
可望衆大潰,走歸貴州。
永曆十一年,上在?南。
诏讨孫可望。
十一月,李定國兵至貴州,大敗孫可望之兵,可望棄貴州走武岡州,降于清。
李定國遣兵守武岡。
永曆十二年,上在?南。
封白文選、馬維興皆為郡王。
密诏封鄭鴻逵為真定王,進王光興、李來亨、劉體淳、郝永忠爵皆上公,敕會師興複。
永曆十三年,上在?南。
孫可望、洪承疇請清兵大舉攻雲、貴。
鄭鴻逵、朱成功、劉孔昭由海道攻鎮江,破之,遂圍應天,已而敗退,入海。
清兵陷貴州。
李來亨、劉體淳、郝永忠自竹山出攻襄陽,入其城,已而退去,遂屯巫山巴東之西山。
永曆十四年,上在?南。
李定國帥師禦清兵于畢節。
清兵自平越入曲靖州,南入騰越,李定國之師潰,奉上居永昌。
永曆十五年,清兵逼永昌,李定國奉上奔緬甸。
八月戊戌,有大星起天中,進裂如雷,小星百餘從之,隕于西南,白光燭天,良久乃沒。
永曆十六年,上在緬甸。
李定國收兵安南,緬甸人叛,劫駕入雲南。
前平西伯晉封薊國公吳三桂弑上于?南,及皇後王氏,世守?南黔國公沐天波死之。
廷議不能從。
必正、守素歸南甯。
朱天麟遣胡執恭之子欽華赴行在,求封孫可望秦王,**天下。
兵部尚書萬翺奏請從之,大學士嚴起恒執奏勿許。
乃封可望荊郡王。
天麟及吳貞毓、程源等密啟稱臣于可望,請殺嚴起恒、金堡。
可望不受诏,稱秦王如故,怒,殺胡執恭。
六月,李元胤、馬吉翔帥兵東援,敗于三水,廣州圍益急。
給事中李用楫使總兵李明忠殺吏部侍郎洪天擢于高州。
七月,大學士文安之入見,敕入閣,典機務。
安之力辭,請敕往荊、夔号召王光興、劉體淳等,诏從之。
朱天麟複入閣辦事。
八月,飓風大作,廣州水師皆覆陷。
十月,清兵破全州,胡一青退屯大榕江。
楊國棟、馬養麟守海陽山。
馬進忠敗于西延,走貴州。
焦琏救曹志建于賀縣。
十一月,清兵攻大榕江,胡一青迎戰失利,趙印選棄城走桂林,潰,遂陷,留守大學士瞿式耜、總督侍郎張同敞死之,布政使關捷先、監軍禦史吳德操降。
清兵陷平樂,總兵官都督同知朱?如死之。
上奔浔州,總兵周金湯縱兵大掠,百官潰散。
清兵陷梧州,執王化澄殺之。
清兵陷廣州,杜永和走入海。
十二月,清兵陷肇慶,南陽侯李元胤死之,陳邦傅降。
上奔南甯。
高必正走貴州。
永曆五年正月,上在南甯。
高必正為孫可望所劫,兵大潰,必正死。
李來亨收餘衆走施州衛,遂入巫山。
二月,陳邦傅以清兵攻宣國公焦琏,琏與戰,敗,死之。
清兵圍藍山伯馬養麟于永甯州,城陷,養麟死之。
三月,孫可望使其僞将吳都督至南甯,劫上求冊寶**,大學士嚴起恒死之,并殺給事中吳霖等十餘人。
上出禦衣葬起恒,親臨哭之。
六月,清兵攻南甯,上奔太平。
七月,慈聖太後崩。
冬,孫可望遣兵脅上居興隆,百官扈衛死亡潰散,從上者百餘人。
是歲,孫可望出貴州,馬進忠、王進才、張先璧皆附可望。
宣平侯楊展不屈,戰敗,遇害。
可望遂攻王祥于遵義,殺祥,并其衆。
匡國公皮熊奔水西。
永曆六年,上在興隆。
曹志建屯賀縣,結寨固守,未幾,卒。
馬寶屯陽山。
胡一青屯思明。
四月,孫可望遣李定國出湖廣,劉文秀出四川。
五月,李定國大破清兵于靖州,遂複靖州、武岡。
李定國複寶慶,遂南攻桂林。
劉文秀複成都,遂圍保甯。
六月,李定國大破清兵于嚴關,遂複桂林。
孔有德**死。
陳邦傅伏誅。
八月,李定國複平樂、梧州、柳州,遂下永州,複衡州。
九月,劉文秀敗于保甯,退兵川南,殺張先璧。
李定國遣馬進忠、馮雙鯉複長沙,略地嶽州。
十月,李定國遣兵略地江西,複吉安。
十一月,李定國遣使奉表詣興隆奏捷,候問萬安。
清兵大舉攻李定國于衡州,大戰于黃沙灣,清兵敗,殺清敬謹王。
馮雙鯉退走寶慶,定國之師遂潰,退屯寶慶。
永曆七年,上在興隆。
孫可望召李定國,将殺之,不克。
定國奔永州,遂自平樂破梧州,攻肇慶。
四月,孫可望與清兵戰于東安岔路口,大敗,走歸貴州。
七月,李定國圍肇慶,不克,遂自平樂退屯南甯。
永曆八年,上在興隆。
遣兵部侍郎蕭尹赍血诏命李定國迎駕,封定國晉王。
定國号泣奉诏,表請養晦待時。
李定國請诏由海道谕鄭鴻逵,間道谕王光興、劉體淳等,會師聯絡,共圖興複。
李定國自泗城州間道入?南。
永曆九年正月,上在興隆。
孫可望取給事中雷德複等十七人,殺之于貴州。
李定國密迎上入?南,即孫可望所營宮殿為行宮,奉上居之。
诏賜李定國上殿,行親王禮,征讨付定國,馀以敕旨行事。
劉文秀奉诏招孫可望,釋怨會師,共獎王室,可望不聽,文秀飲鸩死。
孫可望舉兵犯順,攻?南,次高沙寺,李定國帥師禦之。
永曆十年,上在?南。
孫可望遣其将張勝間道襲?南府,将謀不軌。
李定國與戰于城下,勝大敗,被擒,伏誅。
朱定國奉诏招白文選、馬維興,皆降之。
可望衆大潰,走歸貴州。
永曆十一年,上在?南。
诏讨孫可望。
十一月,李定國兵至貴州,大敗孫可望之兵,可望棄貴州走武岡州,降于清。
李定國遣兵守武岡。
永曆十二年,上在?南。
封白文選、馬維興皆為郡王。
密诏封鄭鴻逵為真定王,進王光興、李來亨、劉體淳、郝永忠爵皆上公,敕會師興複。
永曆十三年,上在?南。
孫可望、洪承疇請清兵大舉攻雲、貴。
鄭鴻逵、朱成功、劉孔昭由海道攻鎮江,破之,遂圍應天,已而敗退,入海。
清兵陷貴州。
李來亨、劉體淳、郝永忠自竹山出攻襄陽,入其城,已而退去,遂屯巫山巴東之西山。
永曆十四年,上在?南。
李定國帥師禦清兵于畢節。
清兵自平越入曲靖州,南入騰越,李定國之師潰,奉上居永昌。
永曆十五年,清兵逼永昌,李定國奉上奔緬甸。
八月戊戌,有大星起天中,進裂如雷,小星百餘從之,隕于西南,白光燭天,良久乃沒。
永曆十六年,上在緬甸。
李定國收兵安南,緬甸人叛,劫駕入雲南。
前平西伯晉封薊國公吳三桂弑上于?南,及皇後王氏,世守?南黔國公沐天波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