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大行皇帝紀大行皇帝諱由根,神宗顯皇帝孫也。
考端皇帝,諱常瀛,神宗第八子,封桂王。
繼嫡妃王氏,無出;貴人馬氏,生二子,長桂恭王,次上。
以天啟三年癸亥歲十月十九日,生上于燕邸。
天啟七年秋,端皇帝出封于衡州。
端皇帝垂頤豐背,日角修耳,貌似神宗,性敦厚慈易,為諸王最。
崇祯間,朝廷崇禮親藩,諸王多憑依侵有司,煩苦士民,獨桂邸以安靖聞。
編修馬世奇、中書舍人張同敞先後奉敕戒谕諸王,俱以王賢報命。
崇祯六年,诏遣編修闵仲俨冊立桂恭王為安仁王,上為永明王。
崇祯十年,臨藍犭?賊郭子奴、劉新宇等反,犯衡州,端皇帝發藏金饋饷,請調虔粵兵城守。
明年,讨平之。
崇祯十三年,奏請修衡州城,優诏許之。
崇祯十四年,上納王妃王氏。
崇祯十六年,張獻忠掠寇湖南。
八月,長沙陷,分巡上湖南道參議金九陛托赍賀表去衡州,驚潰。
端皇帝率桂恭王及上出奔,僅達永州南之石期市,賊追至,巡道中軍王上庸率死士截擊,端皇帝乃得舍舟逸去。
上庸力盡戰死,上遂與端皇帝相失。
端皇帝攜桂恭王走全州,得達廣西。
應奉内豎陳進忠奉上走道州,陷賊中,不得去,為僞吏所得,将送賊所。
有吳繼嗣者,故為巡檢,陷賊中,僞授永州經曆,力調護上,谲绐僞大吏,得稍緩。
已而獻忠渡江走荊州,僞吏無從緻送,遂免于難。
繼嗣迎居己署中,益虔護侍,每日初出,夫婦皆拜谒奉膳?,如臣禮。
十二月,征蠻将軍楊國威帥師複永州,遂迎上入粵,達端皇帝所,遂從居梧州。
弘光元年,端皇帝薨,厝梓宮于梧州南岸。
桂恭王承國事。
思文皇帝立于福州,以桂邸為神宗正胤,次宜承統,有疑慮心,下優诏結萬元吉、何騰蛟、丁魁楚,不次皆遷九卿,賜便宜、蟒玉。
魁楚遂迎桂恭王及上居肇慶,用杜推戴。
已而靖江庶人反,思文皇帝益疑,密诏丁魁楚相動靜處分。
未幾,桂恭王暴薨,上以簡靜為魁楚信重,得無恙。
隆武二年八月丁酉,思文皇帝遇害于順昌,全閩陷。
總制兩廣兵部尚書丁魁楚、巡撫廣西佥都禦史瞿式耜議戴上監國,大學士呂大器、兵部尚書李永茂皆至肇慶,與定策。
參政唐紹堯、副使林佳鼎、禦史王化澄率府州縣吏民迎上于寓邸,釋衰服,治府署為行宮,行監國事。
十月丙戌,上即位于肇慶,诏诰天下,獎勵文武兵民,同仇恢複,改明年為永曆元年。
遙尊隆武皇帝為思文皇帝,順昌之訃未審,或曰潛遜故也。
追尊考桂端王為端皇帝,兄安仁王為桂恭王。
上嫡母桂王妃王氏為慈聖皇太後,生母馬氏為慈甯皇太後,立皇後王氏。
進呂大器為中極殿大學士。
擢丁魁楚、李永茂、瞿式耜皆為大學士。
大器、永茂入閣直機務,魁楚總理戎政,式耜以吏部左侍郎掌部事。
命司禮太監王坤管文書房事。
是月,清兵破贛州,總督兵部尚書萬元吉、監軍試中書舍人袁從谔、通判唐周慈死之。
十一月,蘇觀生、何吾驺、顧元鏡以嗣唐王聿钅粵叛,稱尊号于廣州,改元紹武。
大學士陳子壯拜表請讨之。
命兵科給事中彭耀谕唐王聿钅粵,蘇觀生不奉诏,耀不屈,死之。
以唐紹堯為戶部左侍郎,王化澄為兵部右侍郎兼佥都禦史,總督兩廣。
呂大器稱病,棄官歸蜀。
以林佳鼎為兵部左侍郎,周光夏為都禦史。
兵部左侍郎林佳鼎帥師東讨蘇觀生,戰于三水,敗績。
佳鼎及水師遊擊将軍管燦死之。
内批:擢王化澄為兵部尚書。
十二月,以中允方以智、編修劉湘客充經筵講官,已而不行。
大學士李永茂請終制,去。
命大學士瞿式耜入閣,典機務。
清李成棟破廣州,殺唐王聿钅粵及蘇觀生,周王、益王皆遇害。
何吾驺、顧元鏡降。
上避敵幸梧州,瞿式耜谏,不聽。
丁魁楚走岑溪。
永曆元年正月癸卯朔,上至梧州,遂自府江幸桂林。
清李成棟攻肇慶、梧州,皆破之,巡撫佥都禦史曹晔降。
南雄、韶州、高州、雷州、廉州皆陷。
二月,上至桂林。
進何騰蛟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督師如故。
遍封楚、粵、黔、蜀諸将為侯伯。
敕召詹事文安之、王錫衮為大學士,周堪赓為戶部尚書,郭都賢、李陳玉皆兵部侍郎,皆未赴。
已而堪赓降于清,進瞿式耜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給事丁時魁奏論新政,當親行陣,慎爵賞,攬威福。
上嘉納之。
晉戶部侍郎嚴起恒為本部尚書。
清孔有德攻湘陰,王進才、王允成之兵潰,何騰蛟走衡州,遂陷長沙,副總兵滿大壯死之。
大學士陳子壯帥義兵複沿海州縣,進攻廣州,為李成棟所敗,子壯死之。
三月,丁魁楚敗死于大藤峽。
李成棟陷平樂。
上幸全州,命大學士瞿式耜兼兵部尚書,留守廣西。
清兵攻桂林,瞿式耜帥總兵官焦琏攻卻之。
進堵胤錫、章曠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總制督師如故。
劉承胤以兵入扈,遂逐王坤。
敕召給事中金堡。
四月,上祀南郊。
封劉承胤為安國公,馬吉翔為文安伯,郭承昊泰和伯,嚴雲從清江伯。
诏杖給事中萬六吉、禦史毛壽登、吳德操,已而釋之。
封戚畹王國玺為武靖侯,馬九爵宛平伯,王維恭長洲伯。
清兵破衡州,殺黃朝宣,臨武知縣李興玮死之。
五月
考端皇帝,諱常瀛,神宗第八子,封桂王。
繼嫡妃王氏,無出;貴人馬氏,生二子,長桂恭王,次上。
以天啟三年癸亥歲十月十九日,生上于燕邸。
天啟七年秋,端皇帝出封于衡州。
端皇帝垂頤豐背,日角修耳,貌似神宗,性敦厚慈易,為諸王最。
崇祯間,朝廷崇禮親藩,諸王多憑依侵有司,煩苦士民,獨桂邸以安靖聞。
編修馬世奇、中書舍人張同敞先後奉敕戒谕諸王,俱以王賢報命。
崇祯六年,诏遣編修闵仲俨冊立桂恭王為安仁王,上為永明王。
崇祯十年,臨藍犭?賊郭子奴、劉新宇等反,犯衡州,端皇帝發藏金饋饷,請調虔粵兵城守。
明年,讨平之。
崇祯十三年,奏請修衡州城,優诏許之。
崇祯十四年,上納王妃王氏。
崇祯十六年,張獻忠掠寇湖南。
八月,長沙陷,分巡上湖南道參議金九陛托赍賀表去衡州,驚潰。
端皇帝率桂恭王及上出奔,僅達永州南之石期市,賊追至,巡道中軍王上庸率死士截擊,端皇帝乃得舍舟逸去。
上庸力盡戰死,上遂與端皇帝相失。
端皇帝攜桂恭王走全州,得達廣西。
應奉内豎陳進忠奉上走道州,陷賊中,不得去,為僞吏所得,将送賊所。
有吳繼嗣者,故為巡檢,陷賊中,僞授永州經曆,力調護上,谲绐僞大吏,得稍緩。
已而獻忠渡江走荊州,僞吏無從緻送,遂免于難。
繼嗣迎居己署中,益虔護侍,每日初出,夫婦皆拜谒奉膳?,如臣禮。
十二月,征蠻将軍楊國威帥師複永州,遂迎上入粵,達端皇帝所,遂從居梧州。
弘光元年,端皇帝薨,厝梓宮于梧州南岸。
桂恭王承國事。
思文皇帝立于福州,以桂邸為神宗正胤,次宜承統,有疑慮心,下優诏結萬元吉、何騰蛟、丁魁楚,不次皆遷九卿,賜便宜、蟒玉。
魁楚遂迎桂恭王及上居肇慶,用杜推戴。
已而靖江庶人反,思文皇帝益疑,密诏丁魁楚相動靜處分。
未幾,桂恭王暴薨,上以簡靜為魁楚信重,得無恙。
隆武二年八月丁酉,思文皇帝遇害于順昌,全閩陷。
總制兩廣兵部尚書丁魁楚、巡撫廣西佥都禦史瞿式耜議戴上監國,大學士呂大器、兵部尚書李永茂皆至肇慶,與定策。
參政唐紹堯、副使林佳鼎、禦史王化澄率府州縣吏民迎上于寓邸,釋衰服,治府署為行宮,行監國事。
十月丙戌,上即位于肇慶,诏诰天下,獎勵文武兵民,同仇恢複,改明年為永曆元年。
遙尊隆武皇帝為思文皇帝,順昌之訃未審,或曰潛遜故也。
追尊考桂端王為端皇帝,兄安仁王為桂恭王。
上嫡母桂王妃王氏為慈聖皇太後,生母馬氏為慈甯皇太後,立皇後王氏。
進呂大器為中極殿大學士。
擢丁魁楚、李永茂、瞿式耜皆為大學士。
大器、永茂入閣直機務,魁楚總理戎政,式耜以吏部左侍郎掌部事。
命司禮太監王坤管文書房事。
是月,清兵破贛州,總督兵部尚書萬元吉、監軍試中書舍人袁從谔、通判唐周慈死之。
十一月,蘇觀生、何吾驺、顧元鏡以嗣唐王聿钅粵叛,稱尊号于廣州,改元紹武。
大學士陳子壯拜表請讨之。
命兵科給事中彭耀谕唐王聿钅粵,蘇觀生不奉诏,耀不屈,死之。
以唐紹堯為戶部左侍郎,王化澄為兵部右侍郎兼佥都禦史,總督兩廣。
呂大器稱病,棄官歸蜀。
以林佳鼎為兵部左侍郎,周光夏為都禦史。
兵部左侍郎林佳鼎帥師東讨蘇觀生,戰于三水,敗績。
佳鼎及水師遊擊将軍管燦死之。
内批:擢王化澄為兵部尚書。
十二月,以中允方以智、編修劉湘客充經筵講官,已而不行。
大學士李永茂請終制,去。
命大學士瞿式耜入閣,典機務。
清李成棟破廣州,殺唐王聿钅粵及蘇觀生,周王、益王皆遇害。
何吾驺、顧元鏡降。
上避敵幸梧州,瞿式耜谏,不聽。
丁魁楚走岑溪。
永曆元年正月癸卯朔,上至梧州,遂自府江幸桂林。
清李成棟攻肇慶、梧州,皆破之,巡撫佥都禦史曹晔降。
南雄、韶州、高州、雷州、廉州皆陷。
二月,上至桂林。
進何騰蛟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督師如故。
遍封楚、粵、黔、蜀諸将為侯伯。
敕召詹事文安之、王錫衮為大學士,周堪赓為戶部尚書,郭都賢、李陳玉皆兵部侍郎,皆未赴。
已而堪赓降于清,進瞿式耜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給事丁時魁奏論新政,當親行陣,慎爵賞,攬威福。
上嘉納之。
晉戶部侍郎嚴起恒為本部尚書。
清孔有德攻湘陰,王進才、王允成之兵潰,何騰蛟走衡州,遂陷長沙,副總兵滿大壯死之。
大學士陳子壯帥義兵複沿海州縣,進攻廣州,為李成棟所敗,子壯死之。
三月,丁魁楚敗死于大藤峽。
李成棟陷平樂。
上幸全州,命大學士瞿式耜兼兵部尚書,留守廣西。
清兵攻桂林,瞿式耜帥總兵官焦琏攻卻之。
進堵胤錫、章曠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總制督師如故。
劉承胤以兵入扈,遂逐王坤。
敕召給事中金堡。
四月,上祀南郊。
封劉承胤為安國公,馬吉翔為文安伯,郭承昊泰和伯,嚴雲從清江伯。
诏杖給事中萬六吉、禦史毛壽登、吳德操,已而釋之。
封戚畹王國玺為武靖侯,馬九爵宛平伯,王維恭長洲伯。
清兵破衡州,殺黃朝宣,臨武知縣李興玮死之。
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