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強渡斯諾威河

關燈
難為無米之炊”,他們走在貧瘠的散亂矽石中,不僅饑餓,而且口渴,天氣燥熱得很。

    要是這樣一直無吃無喝地走下去,他們會倒在地上的。

     運氣終于來了,他們看見了許多“顱形”,它象滿貯甘露的瓢,充滿了水,挂在一種珊瑚狀灌木的樹枝上。

    大家一口氣喝了個飽,感到精神又恢複了。

     吃的東西,也有了。

    就是土人在蟲蛇鳥獸都吃光了之後所賴以生存的那種植物,叫做“納兒豆”,地理學家以前聽同行提到過。

    這種植物是草類裡面的隐花植物,葉子象苜蓿,葉下長着牙胞。

    牙胞有扁豆大,采下來用石頭一砸便成了“面粉”。

    用這種“面粉”作成的粗面包,對于生命頻于垂危的人,吃起來也是格外地香甜。

    這種果實多得很,奧比爾貯藏了很多,以後幾天的糧食不用發愁了。

     第二天,穆拉地能夠自己走路了,他的傷口完全愈合。

    離德勒吉特不過16公裡了,當晚歇在新南威爾士的邊境上,恰好是東經149度。

     一連又下了幾個小時的細雨,大夥的衣服都淋透了。

    船長好不容易發現一座鋸木人留下的破爛不堪的木棚,大家進去避避雨。

    威爾遜想生火烤“納兒豆”粉面包,便出去拾枯枝了,但是,拾來的幹柴怎麼也點不着,裡面含大量的礬質,根本不能充作燃料。

    博學的地理學家在以前講澳大利亞奇聞時已說過這類事情。

     因此,火沒點着,幹冷的面包自然無人吃,都穿着濕漉漉的衣服睡覺了。

    隻有高枝上的笑鳥在叫着,仿佛在譏笑這夥不幸的尋訪者。

     女人畢竟與男人不同,那兩位女客雖然裝作雄赳赳的樣子,但她們的體力已一天不如一天了。

    她們已經不是在走了,而是連拖帶爬了。

     然而,路總有盡頭的。

    第二天,天一亮就動身,11點鐘到達了德勒吉特城在上威斯的一個小鎮,距吐福灣80公裡。

     在德勒吉特城,他們很快備好交通工具。

    此時,爵士心中又燃起一股希望的火苗。

    如果鄧肯号稍許耽誤一下,我們24小時之内,便可到達吐福灣,鄧肯号還有救。

     中午,大夥好好美餐一頓之後,便坐上一輛郵車,離開這個城鎮。

    5匹壯馬拉得郵車飛快地向前急駛着。

     車夫聽說快了多給酒錢,更是快馬加鞭,馬不停蹄。

    每16公裡一小時,每站不過停兩分鐘。

    爵士此時此刻恨不得變成一隻小鳥迅速飛到東海岸去。

     第二天,太陽初升的時候,隐約的海水聲預告着目的地即将達到。

    郵車繞過海灣到達30度線的海岸,也就是命令奧斯丁把船開來的地方。

     海一出現,大家極目遠望,極力地搜尋着鄧肯号的影子能不能出現一個奇迹,鄧肯号在海中遊來遊去,和一個日前在阿根廷的哥連德角外一樣呢?但是水天一色,在廣闊無垠的海面上沒有一隻帆船的影子。

     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可能風太大,船在港外抛錨不了,于是開到吐福灣的内港——艾登城去了。

     所以,爵士又命令郵車向右轉,向離此地9裡的艾登城進發了。

     車夫在離那标志港口的固定信号燈不遠處停下來。

    在碼頭上停着幾隻船,可是瑪考姆府的旗号沒有。

     爵士、船長和地理學家一齊下了車,來到海關,詢問了海員,查了近幾天的船舶進口登記薄,結果一星期以來,沒有一隻船進過吐福灣。

     “是不是鄧肯号推遲時間啟航呢!也許我們趕在他們前面了!”爵士叫着說,人總是不願朝絕望的方面想,于是又轉到這個念頭上來。

     船長門格爾搖搖頭,他深知奧斯丁決不會拖延時間執行命令的。

     “是吉是兇,我們總要知道個結果,總不能這樣半信半疑吧!”哥利納帆說。

     一刻鐘後,給墨爾本船舶保險經理人聯合會拍了一個電報。

    然後,大夥坐上郵車,到了維多利亞旅館裡歇歇腳。

    下午兩點鐘,爵士收到電報,電文如下: 吐福灣艾登城哥利納帆爵士 鄧肯号本月18日啟航去向不明 船舶保險經理人安德路 電報象一頁紙一樣從爵士手中飄落到地上。

     毫無疑問!那隻正派的蘇格蘭遊船已變成一隻海盜船了,而匪徒頭目彭·覺斯成了它的主人! 橫貫澳大利亞大陸的旅行曾那樣樂觀地開始,現在就這樣絕望地結束了!格蘭特船長和他的受難船員的蹤迹似乎再也不能找到了,這次失敗如此慘重,賠上了整個船隊的性命,而且爵士也被弄得精疲力盡,束手無策。

    這位英勇的尋訪人,在幡帕斯草原的天災沒有征服他,現在澳大利亞大陸上的人禍卻把他制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