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火車開進墨累河原野
關燈
小
中
大
少校看見艾爾通離開宿營地,好長時間沒回來,心裡頗有點兒忐忑不安。
不過,這種内心的恐懼絲毫沒有表現出來,他隻是注意着河流周圍的環境。
這片和平的土地,始終保持着甯靜,幾個鐘頭的黑夜又過去了,太陽露出了笑臉。
爵士害怕艾爾通一人回來。
假如沒有鐵匠來修理,車子還是無法上路呀。
這樣一來,行程也許會耽誤好幾天,而爵士急于求成,恨不得立刻達到目的地,決不容許時間再往後。
好歹艾爾通準時回來了,鐵匠也找到了。
這位鐵區是個身材高大,健壯有力的家夥,但是滿臉橫肉,一臉賤相,叫人讨厭。
不過問題無關緊要,隻要他内行就行。
而且他說話不多,是個不随便浪費口舌的人。
“這鐵匠行不行?”船長問。
“我也拿不準,”艾爾通說,“讓他試試再說吧。
” 那鐵匠動手了,做活很熟練,氣力也不凡。
麥克那布斯見他的兩隻手腕上的肉都削掉一圈,血漲成紫黑色,仿佛帶了一副手镯,這顯然是一種新近的傷疤,那件破舊的毛線衫并沒有遮掩住這塊疤痕。
少校問起鐵匠,這傷痛不痛?但鐵匠毫不理會,隻是埋頭作事。
兩小時過後,車子修好了。
至于爵士的馬,也很快釘上馬蹄鐵。
釘上的馬蹄鐵很特别,它呈三葉狀,上端剜成葉子的輪廓。
少校拿那馬蹄鐵給艾爾通看看。
“這是黑點站的标志,”水手長回答。
“為了便于尋找丢失的馬,不緻于和其他站上的馬蹄印分不清。
” 釘完之後,鐵匠要了工錢就走了,總共說了沒有四句話。
稍歇一會兒,旅行隊又上路了。
走過一片木本含羞草叢,又是一片名副其實的“露天平原”。
許多矽石和鐵礦石都散布在平原上。
再走幾英裡,進入湖灘地帶,牛車的轍迹壓得很深。
許多不規則的小溪隐現在高大的蘆葦叢中,響着潺潺的流水聲。
再遠些,就是大片大片的堿地,走這段路并不困難,而且也不寂寞。
海倫夫人把騎士們輪流請到車上來,每個人都有機會不騎馬休息一下。
能同和藹的夫人聊聊天,并有美麗的瑪麗小姐陪着,是一件很榮耀的事。
而且還會受到夫人的殷勤招待。
當然門格爾船長也有份,他那略帶莊重的談話并不讨厭,相反地,卻使人聽了開心。
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斜穿過由克勞蘭到霍爾商的郵路,這條路灰塵很大,步行的人很少。
旅行隊在穿過塔爾坡區的尖端時,又掠過幾個不高的丘陵,夜晚,宿在離瑪麗博羅5裡遠的地方。
這時,天下着蒙蒙細雨,在别的國度裡,也許地面會變得潮濕起來。
但是,這裡的空氣有奇妙的吸潮能力,所以野外宿營一點也無影響。
第二天,由于山路太多,大家走得稍微慢了一點。
這一帶一連串的小山丘簡直是整個瑞士的縮影。
沿途高低不平,上下颠簸,一點也不好走。
騎士們下馬步行,反倒覺得舒服。
11點鐘,他們到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城市卡爾斯白魯克。
艾爾通主張繞過這個城市,不進去以便節省時間。
對于好新鮮的巴加内爾是件難辦的事。
人們隻好讓他自便,牛車繼續緩緩前行。
那位地理學家和往常一樣。
總愛帶着小羅伯爾玩。
他們在城裡走馬觀花地看了一下,在很短的時間内遊覽已經足夠使他對澳大利亞的城市有個大體概念了。
城裡一個銀行、一個法院、一個市場、一個學校、一座教堂、百來座房子,都是磚砌的,樣子整齊劃一。
全部的建築構成一個四邊形,裡面的街道都是平行的,完全是英國式的。
太簡單無味了,城市如果擴建的話,把街道延長一下就成了,就和小孩長高之後把褲腿放長一點一樣的道理,原來的對稱一點也不會變。
卡爾斯白魯克充滿了活躍的氣氛,這是一座新興城市。
許多人在忙忙碌碌地跑着,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搬運金子的人往運輸站直湧,這些貴重貨币是在當地警察的護送下從奔地哥和亞曆山大的各石區運來的。
這些生意人隻想牟利,一心盯在生意上,很少注意外路人的舉止。
巴加内爾和羅伯爾花了一個鐘頭在這座城市裡走了一趟,随後穿過一片耕地回到旅行隊伍中。
耕地過去,又是一片遼闊的草原,上面有無數的羊群和牧人的棚舍。
再往前走,立刻就是荒漠區了,這種突變是澳大利亞大自然所特有的現象。
然而,直到這時為止,還沒有碰見一個過着原始生活的土人。
爵士已經在懷疑,是不是和阿根廷的幡帕斯一樣,沒有印地安人,澳大利亞大陸上無澳大利亞土人嗎?但地理學家說,在這條緯線上,土人主要地是在墨累河那帶平原上,那帶平原由此向東還有320裡遠呢。
“我們快到出産金子的地方了,”巴加内爾說,“1852年來這裡開采金礦的人象蝗蟲一樣遮天蓋地而來。
過去,這裡是土人的聚居地,現在他們逃到荒山野林去了,這裡變成了文明區域。
今天天黑之前,我們就能穿過連接墨累河和海岸的鐵路了。
不瞞你說,朋友們,澳大利亞竟會有鐵路,我覺得還真是件怪事!” “為什麼是怪事呢?”爵士問。
“因為這太不協調了。
啊,我曉得了,你們英國人在海外殖民地架電線,開萬國博覽會,在澳大利亞建鐵路,在你們看來,這再自然不過了!但對于我這樣的一個法國人來說,一築鐵路就把原來澳大
不過,這種内心的恐懼絲毫沒有表現出來,他隻是注意着河流周圍的環境。
這片和平的土地,始終保持着甯靜,幾個鐘頭的黑夜又過去了,太陽露出了笑臉。
爵士害怕艾爾通一人回來。
假如沒有鐵匠來修理,車子還是無法上路呀。
這樣一來,行程也許會耽誤好幾天,而爵士急于求成,恨不得立刻達到目的地,決不容許時間再往後。
好歹艾爾通準時回來了,鐵匠也找到了。
這位鐵區是個身材高大,健壯有力的家夥,但是滿臉橫肉,一臉賤相,叫人讨厭。
不過問題無關緊要,隻要他内行就行。
而且他說話不多,是個不随便浪費口舌的人。
“這鐵匠行不行?”船長問。
“我也拿不準,”艾爾通說,“讓他試試再說吧。
” 那鐵匠動手了,做活很熟練,氣力也不凡。
麥克那布斯見他的兩隻手腕上的肉都削掉一圈,血漲成紫黑色,仿佛帶了一副手镯,這顯然是一種新近的傷疤,那件破舊的毛線衫并沒有遮掩住這塊疤痕。
少校問起鐵匠,這傷痛不痛?但鐵匠毫不理會,隻是埋頭作事。
兩小時過後,車子修好了。
至于爵士的馬,也很快釘上馬蹄鐵。
釘上的馬蹄鐵很特别,它呈三葉狀,上端剜成葉子的輪廓。
少校拿那馬蹄鐵給艾爾通看看。
“這是黑點站的标志,”水手長回答。
“為了便于尋找丢失的馬,不緻于和其他站上的馬蹄印分不清。
” 釘完之後,鐵匠要了工錢就走了,總共說了沒有四句話。
稍歇一會兒,旅行隊又上路了。
走過一片木本含羞草叢,又是一片名副其實的“露天平原”。
許多矽石和鐵礦石都散布在平原上。
再走幾英裡,進入湖灘地帶,牛車的轍迹壓得很深。
許多不規則的小溪隐現在高大的蘆葦叢中,響着潺潺的流水聲。
再遠些,就是大片大片的堿地,走這段路并不困難,而且也不寂寞。
海倫夫人把騎士們輪流請到車上來,每個人都有機會不騎馬休息一下。
能同和藹的夫人聊聊天,并有美麗的瑪麗小姐陪着,是一件很榮耀的事。
而且還會受到夫人的殷勤招待。
當然門格爾船長也有份,他那略帶莊重的談話并不讨厭,相反地,卻使人聽了開心。
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斜穿過由克勞蘭到霍爾商的郵路,這條路灰塵很大,步行的人很少。
旅行隊在穿過塔爾坡區的尖端時,又掠過幾個不高的丘陵,夜晚,宿在離瑪麗博羅5裡遠的地方。
這時,天下着蒙蒙細雨,在别的國度裡,也許地面會變得潮濕起來。
但是,這裡的空氣有奇妙的吸潮能力,所以野外宿營一點也無影響。
第二天,由于山路太多,大家走得稍微慢了一點。
這一帶一連串的小山丘簡直是整個瑞士的縮影。
沿途高低不平,上下颠簸,一點也不好走。
騎士們下馬步行,反倒覺得舒服。
11點鐘,他們到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城市卡爾斯白魯克。
艾爾通主張繞過這個城市,不進去以便節省時間。
對于好新鮮的巴加内爾是件難辦的事。
人們隻好讓他自便,牛車繼續緩緩前行。
那位地理學家和往常一樣。
總愛帶着小羅伯爾玩。
他們在城裡走馬觀花地看了一下,在很短的時間内遊覽已經足夠使他對澳大利亞的城市有個大體概念了。
城裡一個銀行、一個法院、一個市場、一個學校、一座教堂、百來座房子,都是磚砌的,樣子整齊劃一。
全部的建築構成一個四邊形,裡面的街道都是平行的,完全是英國式的。
太簡單無味了,城市如果擴建的話,把街道延長一下就成了,就和小孩長高之後把褲腿放長一點一樣的道理,原來的對稱一點也不會變。
卡爾斯白魯克充滿了活躍的氣氛,這是一座新興城市。
許多人在忙忙碌碌地跑着,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搬運金子的人往運輸站直湧,這些貴重貨币是在當地警察的護送下從奔地哥和亞曆山大的各石區運來的。
這些生意人隻想牟利,一心盯在生意上,很少注意外路人的舉止。
巴加内爾和羅伯爾花了一個鐘頭在這座城市裡走了一趟,随後穿過一片耕地回到旅行隊伍中。
耕地過去,又是一片遼闊的草原,上面有無數的羊群和牧人的棚舍。
再往前走,立刻就是荒漠區了,這種突變是澳大利亞大自然所特有的現象。
然而,直到這時為止,還沒有碰見一個過着原始生活的土人。
爵士已經在懷疑,是不是和阿根廷的幡帕斯一樣,沒有印地安人,澳大利亞大陸上無澳大利亞土人嗎?但地理學家說,在這條緯線上,土人主要地是在墨累河那帶平原上,那帶平原由此向東還有320裡遠呢。
“我們快到出産金子的地方了,”巴加内爾說,“1852年來這裡開采金礦的人象蝗蟲一樣遮天蓋地而來。
過去,這裡是土人的聚居地,現在他們逃到荒山野林去了,這裡變成了文明區域。
今天天黑之前,我們就能穿過連接墨累河和海岸的鐵路了。
不瞞你說,朋友們,澳大利亞竟會有鐵路,我覺得還真是件怪事!” “為什麼是怪事呢?”爵士問。
“因為這太不協調了。
啊,我曉得了,你們英國人在海外殖民地架電線,開萬國博覽會,在澳大利亞建鐵路,在你們看來,這再自然不過了!但對于我這樣的一個法國人來說,一築鐵路就把原來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