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哥利納帆夫人
關燈
小
中
大
瑪考姆府是蘇格蘭南部頗富有詩意的一座住宅,它位于呂斯村附近,俯瞰着呂斯村的那個美麗的小山谷。
樂蒙湖的清波浸浴着高牆的石基,從很遠的年代裡,這座住宅就屬于哥利納帆家了。
哥利納帆住在羅布·羅伊與弗格斯·麥克格裡高這些英雄的故鄉,還保存着古代英雄的好客遺風。
當社會革命在蘇格蘭爆發的時代,許多佃戶都因為無力繳付過高的地租被領主趕走了。
他們有的餓死了,有的做了漁夫,有的離開了家鄉。
整個社會都陷入了絕望的境界。
在所有的貴族中,隻有哥利納帆這一家族認為信義約束貴族和約束平民是一樣的。
他們對佃戶始終以信義相待。
因此他們的佃戶中沒有一個丢開他們的老家,沒有一個離開他們的故鄉,個個都繼續做哥利納帆氏的臣民。
所以就是在那種恩斷義絕的亂世,哥利納帆氏的瑪考姆府始終隻有蘇格蘭人住在裡面,和現在鄧肯号船上隻有一色的蘇格蘭人一樣。
這些蘇格蘭人都是老領主麥克格裡高,麥克法倫,麥克那布斯,麥克諾頓的莊戶的子孫,也就是說,他們都是土生土長在斯特林和丹巴頓兩郡的孩子們,他們都是些老實人,全心全意地忠于舊主,其中有些人還會古喀裡多尼亞(蘇格蘭的古稱)的話音呢。
哥利納帆爵士家資極富,一向仗義疏财,他的仁慈還超過他的慷慨。
因為慷慨還是有限度的,而仁慈可以是無邊的。
這位身為呂斯村紳士的瑪考姆府的“主人”,是英國貴族的元老,代表着本郡。
但是,由于他的雅各派(英國忠于英遜王詹姆士二世的一派)的思想,由于他不願逢迎當時的王朝,他頗受英國政客們的歧視。
再者,他始終繼承着他先輩的傳統,堅決抵抗英格蘭人的政治侵略,這更是他被歧視的原因。
爵士雖然不是個胸襟狹窄、智慧平庸思想落後的人,不過,他盡管打開着他那一郡的大門,迎接一切進步的事物,可是他内心總是蘇格蘭第一,他在皇家秦晤士河遊船會的競賽中用他們的快速遊船和人家較量,正是為着要替蘇格蘭争光。
哥利納帆爵士現在32歲,身體高大,容貌有些嚴酸,但是眼光卻無限的溫和,他的整個儀表反映着高地(蘇格蘭南部地區的名稱)的詩意。
人們都知道他非常豪爽,敢作敢為,行俠仗義,有古代騎士的風度,确實是一位19世紀的弗格斯(中古時期的蘇格蘭君主,騎士的領袖和典型)。
但是最突出的還是他那一片仁愛心腸,他甚至比中世紀基督教聖人比聖,瑪西還要仁愛,他恨不得把他穿的大衣整個都送給高地的貧民。
哥利納帆爵士和海倫小姐,結婚才不過3個月,海倫小姐是有名的旅行家威廉·塔夫内爾的女兒,威廉是為了研究地理并熱衷于勘查而犧牲生命的。
海倫小姐不是貴族出身,但她是純粹的蘇格蘭人,這一點,在爵士看來,就抵得上任何一個貴族門第了,她是個妩媚、勇敢、熱情奔放的少女,呂斯村的紳士就和這樣的一個女郎結為終身伴侶了。
當他初次遇見她時,她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差不多沒有财産,獨自住在她父親的一所房子裡。
他知道這個可憐的少女會是一個賢惠妻子,所以他娶了她。
海倫小姐才22歲,是個金發美人,眼睛藍得和蘇格蘭春天早晨的湖水一樣。
她對丈夫的愛超過她對丈夫的感激。
看她那樣憐愛丈夫,就仿佛她自己是個富豪的繼承人,而丈夫卻是個無人過問的孤兒。
至于她的佃戶們和仆役們,他們都稱她為“我們仁慈的呂斯夫人,”就是為她犧牲生命也是心甘情願的。
哥利納帆爵士和海倫夫人幸福地生活在瑪考姆府裡。
府外湖邊的幽徑充滿了楓樹和栗樹的深蔭,湖岸上還有人唱着古樸的戰歌。
荒涼的山峽裡還有許多古代建築的遺迹,令人想起蘇格蘭曆史上的光榮。
他們夫婦倆就常在這些美好的風景中散步。
今天他們鑽進白桦樹或落葉松的林子裡,在一望無際的霜葉初黃的灌木叢中消失了。
明天,他們又去攀登樂蒙山的峻嶺,或者騎着馬在人迹罕見的幽谷裡奔馳。
他們觀察着、體會着、欣賞着那富有詩情畫意、直到今天還被稱為“羅布·羅伊之鄉”的勝境,以及沃爾特·司務特所歌頌的那些著名的景緻。
傍晚,當“麥克·法倫之燈”在天邊放出光芒時,他們就去沿着府第外的小道徘徊。
這種古老的回廊象是給瑪考姆府套上一個象城堡樣的項圈。
在那兒,他們倆坐在一塊孤立的石頭上,沉思着,在大自然的沉寂中,在淡淡的月光下,仿佛世界上再也沒有别的人;夜幕降臨,他們倆陶醉在這神奇和胸襟開朗的境界裡。
隻有兩顆相愛的心靈才能領略到大地上的這種秘密和朦胧。
他們結婚後的頭3個月就是這樣過去了。
但是爵士并沒有忘記他的妻子是一個大旅行家的女兒!他想,夫人的心裡一定還保存有他父親生前的那些願望。
果然,他這種想法,一點也沒有錯,鄧肯号造好了,它将載着他們夫婦到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去,經過地中海一直到希臘附近的一帶群島。
當丈夫把鄧肯号交給她使用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象到海倫夫人是多麼的快樂啊!是呀,到那風光明媚的希臘去度愛情生活,看着蜜月在那仙境一般的東方海岸上度過,世界上的幸福有比這個更大的更美的麼? 然而,這時候哥利納帆爵
樂蒙湖的清波浸浴着高牆的石基,從很遠的年代裡,這座住宅就屬于哥利納帆家了。
哥利納帆住在羅布·羅伊與弗格斯·麥克格裡高這些英雄的故鄉,還保存着古代英雄的好客遺風。
當社會革命在蘇格蘭爆發的時代,許多佃戶都因為無力繳付過高的地租被領主趕走了。
他們有的餓死了,有的做了漁夫,有的離開了家鄉。
整個社會都陷入了絕望的境界。
在所有的貴族中,隻有哥利納帆這一家族認為信義約束貴族和約束平民是一樣的。
他們對佃戶始終以信義相待。
因此他們的佃戶中沒有一個丢開他們的老家,沒有一個離開他們的故鄉,個個都繼續做哥利納帆氏的臣民。
所以就是在那種恩斷義絕的亂世,哥利納帆氏的瑪考姆府始終隻有蘇格蘭人住在裡面,和現在鄧肯号船上隻有一色的蘇格蘭人一樣。
這些蘇格蘭人都是老領主麥克格裡高,麥克法倫,麥克那布斯,麥克諾頓的莊戶的子孫,也就是說,他們都是土生土長在斯特林和丹巴頓兩郡的孩子們,他們都是些老實人,全心全意地忠于舊主,其中有些人還會古喀裡多尼亞(蘇格蘭的古稱)的話音呢。
哥利納帆爵士家資極富,一向仗義疏财,他的仁慈還超過他的慷慨。
因為慷慨還是有限度的,而仁慈可以是無邊的。
這位身為呂斯村紳士的瑪考姆府的“主人”,是英國貴族的元老,代表着本郡。
但是,由于他的雅各派(英國忠于英遜王詹姆士二世的一派)的思想,由于他不願逢迎當時的王朝,他頗受英國政客們的歧視。
再者,他始終繼承着他先輩的傳統,堅決抵抗英格蘭人的政治侵略,這更是他被歧視的原因。
爵士雖然不是個胸襟狹窄、智慧平庸思想落後的人,不過,他盡管打開着他那一郡的大門,迎接一切進步的事物,可是他内心總是蘇格蘭第一,他在皇家秦晤士河遊船會的競賽中用他們的快速遊船和人家較量,正是為着要替蘇格蘭争光。
哥利納帆爵士現在32歲,身體高大,容貌有些嚴酸,但是眼光卻無限的溫和,他的整個儀表反映着高地(蘇格蘭南部地區的名稱)的詩意。
人們都知道他非常豪爽,敢作敢為,行俠仗義,有古代騎士的風度,确實是一位19世紀的弗格斯(中古時期的蘇格蘭君主,騎士的領袖和典型)。
但是最突出的還是他那一片仁愛心腸,他甚至比中世紀基督教聖人比聖,瑪西還要仁愛,他恨不得把他穿的大衣整個都送給高地的貧民。
哥利納帆爵士和海倫小姐,結婚才不過3個月,海倫小姐是有名的旅行家威廉·塔夫内爾的女兒,威廉是為了研究地理并熱衷于勘查而犧牲生命的。
海倫小姐不是貴族出身,但她是純粹的蘇格蘭人,這一點,在爵士看來,就抵得上任何一個貴族門第了,她是個妩媚、勇敢、熱情奔放的少女,呂斯村的紳士就和這樣的一個女郎結為終身伴侶了。
當他初次遇見她時,她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差不多沒有财産,獨自住在她父親的一所房子裡。
他知道這個可憐的少女會是一個賢惠妻子,所以他娶了她。
海倫小姐才22歲,是個金發美人,眼睛藍得和蘇格蘭春天早晨的湖水一樣。
她對丈夫的愛超過她對丈夫的感激。
看她那樣憐愛丈夫,就仿佛她自己是個富豪的繼承人,而丈夫卻是個無人過問的孤兒。
至于她的佃戶們和仆役們,他們都稱她為“我們仁慈的呂斯夫人,”就是為她犧牲生命也是心甘情願的。
哥利納帆爵士和海倫夫人幸福地生活在瑪考姆府裡。
府外湖邊的幽徑充滿了楓樹和栗樹的深蔭,湖岸上還有人唱着古樸的戰歌。
荒涼的山峽裡還有許多古代建築的遺迹,令人想起蘇格蘭曆史上的光榮。
他們夫婦倆就常在這些美好的風景中散步。
今天他們鑽進白桦樹或落葉松的林子裡,在一望無際的霜葉初黃的灌木叢中消失了。
明天,他們又去攀登樂蒙山的峻嶺,或者騎着馬在人迹罕見的幽谷裡奔馳。
他們觀察着、體會着、欣賞着那富有詩情畫意、直到今天還被稱為“羅布·羅伊之鄉”的勝境,以及沃爾特·司務特所歌頌的那些著名的景緻。
傍晚,當“麥克·法倫之燈”在天邊放出光芒時,他們就去沿着府第外的小道徘徊。
這種古老的回廊象是給瑪考姆府套上一個象城堡樣的項圈。
在那兒,他們倆坐在一塊孤立的石頭上,沉思着,在大自然的沉寂中,在淡淡的月光下,仿佛世界上再也沒有别的人;夜幕降臨,他們倆陶醉在這神奇和胸襟開朗的境界裡。
隻有兩顆相愛的心靈才能領略到大地上的這種秘密和朦胧。
他們結婚後的頭3個月就是這樣過去了。
但是爵士并沒有忘記他的妻子是一個大旅行家的女兒!他想,夫人的心裡一定還保存有他父親生前的那些願望。
果然,他這種想法,一點也沒有錯,鄧肯号造好了,它将載着他們夫婦到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去,經過地中海一直到希臘附近的一帶群島。
當丈夫把鄧肯号交給她使用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象到海倫夫人是多麼的快樂啊!是呀,到那風光明媚的希臘去度愛情生活,看着蜜月在那仙境一般的東方海岸上度過,世界上的幸福有比這個更大的更美的麼? 然而,這時候哥利納帆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