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黃金之鄉

關燈
整天在水裡泥裡生活,漫天是不斷的鋤頭聲,遍地是死屍的腐臭味。

    一團令人窒息的灰塵,象雲霧一般籠罩着那些可憐的人們,他們的生命很短,要不是澳大利亞氣候好些,來一場傷寒病準保使他們10個死掉9個半。

    那些冒險家拚着命,辛苦大半輩子,發财的隻是少數,一二百萬人卻在絕望中死去。

     “你能不能把采金子的方法講講,巴加内爾?”爵士問。

    “法子再簡單不過了,”巴加内爾說,“初期的采金人隻是淘金,現在,不同了。

    開發公司直接找到金脈,到那裡去采金片、金葉、金塊。

    但是,淘金人隻會淘金,所謂沙裡淘金,如此而已。

    他們先掘地,把認為是出金的土層挖起來,然後用水沖洗,把金子和沙子分開。

    這種沖洗工作有一種美國傳來的工具,叫做‘克拉得爾’,就是一種搖床。

    形狀象一個2米長的盒子,一種無蓋的棺材,裡面分成兩層。

    上層是一面粗鐵絲網,接着又是幾層細鐵紗網。

    第二層下部分很窄。

    淘金的時候把含金的沙土放在第一層上,用水沖洗,用手攪動。

    石塊留在粗紗上,碎金和細紗,依體積大小,分别留在各層細紗網上,土則變成泥水,沖到第二層的末端了。

    這就是普遍用的淘金機。

    ” “雖然簡單,但畢竟是一種工具。

    ”船長說。

     “為了便宜,都購買二手貨,”地理學家回答,“真正沒有,也可以不要。

    ” “不要,又用什麼代替呢?”瑪麗小姐問。

     “就拿個大盤子代替,用盤子簸土和簸箕一樣。

    不過,簸出來的不是麥粒,卻是金粒。

    起初采金的第一年,許多采金人沒花什麼本錢就發了财,還是捷足先登有福氣,那時遍地是黃金。

    就在地面,多極了。

    溪水就在礦床上流着。

    幾乎墨爾本的街道上都有金子,鋪路都用金沫子。

    所以,在1852年的一個月,從亞曆山大運到墨爾本的黃金就價值8百23萬法郎。

    ” “差不多等于俄羅斯皇帝的年俸啊,”爵士說。

     “那這皇帝也太可憐了!”少校補充一句。

     “有沒有一下便發财的?”海倫夫人問。

     “也有幾次,夫人。

    ” “你說得出來嗎?”爵士說。

     “1858年,在巴拉刺,人家找到一塊金子重573兩;在吉普斯蘭有一塊重782兩;1861年又有一塊重834兩。

    最後,在這裡,一個采金人發現一塊金子重65公斤,以722法朗半斤計算的話,這一塊就值22萬3千8百60法郎!一掘頭掘出11000法郎的年金,數量相當可觀了!” “這些金礦一發現,世界黃金産量增加多少呢?”船長問。

     “增加太多了,十九世紀初葉每年世界的黃金産量不過4千7百萬法郎,現在,估計産量上升到9萬萬多,近乎10億了。

    ” “因此,在我們腳底下,也許會有許多的金子吧?”小羅伯爾說。

     “有啊!孩子,也許有幾百萬兩。

    不過,我們之所以把它踩在腳底,因為我們并不看重金錢。

    ” “那麼,澳大利亞可算是‘得天獨厚’的地方了。

    ” “并不是,出金子的地方絕不是得天獨厚的地方。

    因為這地方養活了一批遊手好閑的人,他們過着富麗堂皇、驕奢淫逸的生活。

    我的孩子,最好的地方不是出産金子,而是出産鐵,因為鐵可以制造生産工具用來勞動生産,不斷地鍛煉着人民的身體和能力。

    ” 第二天,太陽剛剛升起,旅客們跨出了産金區,同時,也就走出了塔幾坡區的邊境。

    現在,馬蹄正在達爾零西區的多灰塵的路上,幾小時之後,路程已走了一半了。

    這樣順利的旅行,再有半月就可以到達吐福灣的海濱了。

     目前,大家身體還吃得消,牛馬也不覺苦。

    地理學家說澳大利亞的氣候特别“養人”,這話總算兌現了。

    潮氣少得很,甚至沒有,天氣也不算太炎熱。

     不過,自康登橋慘案以來,旅行隊的戒備嚴了許多,以前的預防措施根本不用了。

    現在規定:首先,打獵的人不得跑得太遠,不要看不見牛車。

    其次,夜晚宿營輪流看守車子。

    早晚槍上都裝上子彈。

    顯然有夥強人在荒野中出沒,已攪得他們心中不安甯了。

     不用說,這些戒備的措施沒讓海倫夫人和瑪麗小姐知道,因為爵士不願讓她們擔心。

     這種戒備自然必要,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出大亂子。

    而且也不隻哥利納帆一行人顧慮到這一點,一些城市居民和牧畜站上的“坐地人”也時刻提防流手偷襲。

    天一晚,家家閉戶,狗拴在院子裡,稍有動靜便狂吠起來。

    牧人們傍晚集合牛羊群時,沒有一個不佩帶槍的。

    這種戒備并不過分,那件血案的發生,使人們不得不如此。

    甚至有些平時開窗睡覺的平民,一旦夜幕降臨,便把門窗緊閉了。

     就是地方當局也很小心謹慎,許多憲兵隊被派往鄉下,特别要保護郵車。

    以前郵車在大路上奔馳,盡管放心。

    就在這一天,爵士一行人穿過公路時,看到一輛郵車急馳而過,後面揚起大片灰塵。

    雖然和閃電一般,一晃而過,可爵士還是看見車子上坐着警察,馬槍閃閃發光。

    當年黃金熱的時候,歐洲的社會渣滓都被傾瀉到澳大利亞大陸上來,現在這種戒備的情況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