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阿根廷“判帕”區

關燈
正确地糾正了一句,說時向空中噴出一口雪茄煙。

     晚上,他們歇在一個廢棄的“欄舍”旁邊,“欄舍”是樹枝編成的,四壁塗着泥,頂上蓋着草。

    這個草棚子和一個已爛了的木樁圍成的院子相連,這種院子足夠保護馬匹過夜,它們不受狐狸攻擊,馬本來不怕狐狸,但是那些狡猾的野獸專咬馬絡頭,絡頭一斷,馬就逃了。

     離那“欄舍”幾步遠有個土坑,作爐竈用的,坑裡還有灰燼。

    “欄舍”裡有一張凳子、一張破了的牛皮床、一隻鍋、一條鐵鍊子、一把煮“麻茶”的壺。

    “麻榮”是南美通行的飲料,是印第安人的茶。

    那是一種熔幹的葉子,泡着水,用麥梗子吸,和美洲人喝其他飲料一樣。

    由于巴加内爾的要求,塔卡夫煮了幾杯“麻茶”,再加上日常的幹糧,大家邊吃邊喝,很調和,都說這種茶味道好極了。

     第二天,10月30日,太陽在熱霧中升起,它把最熱的光線傾瀉到大地上。

    這一天一定非常熱,苦的是平原裡沒有可蔽蔭的地方。

    然而,大家依然鼓起勇氣向東進發,他們有好幾次遇到了巨大的牧群,牛羊在盛署之下懶洋洋地躺着,連吃草的力氣都沒有。

    牧人根本不見影兒。

    隻有那些口渴時習慣喝羊奶的狗在守護着那些大群的牝牛、牡牛和牯牛。

    好在這些牛都很馴,不象歐洲的牛見了紅色就害怕。

     “它們不怕紅色,一定因為吃的是共和國的草(當時法國統治者最怕革命,提起“紅色”都“談虎色變”。

    )啊!”巴加内爾說,他這句打趣的話也許太法國式一點,然而他自己很得意。

     傍晚,草原上的景物有了些變化,大家的眼睛看厭了單調的東西,所以一有變化就注意到了。

    禾本草類越來越少,牛蒂子越來越多,還有2米多高的大棵白木,全世界的驢子都想不到這種美味。

    許多矮小的“少納爾”樹和其他暗綠色的多刺的小樹疏疏落落地生長着,這都是幹燥土壤上易生的植物。

    直到這時以前,平原上的粘土還保存着相當的濕度,滋潤着牧草,所以牧草都長得茂密豐厚,和地毯一般。

    現在這地毯仿佛是用舊了,有些地方大塊地的毛都落掉了,顯出麻線底子,暴露出貧瘠的土地。

    這都是地面愈來愈來幹燥的征兆,前途的艱苦已擺在眼前。

    塔卡夫已經提起大家注意了。

     “我到不讨厭這種變化,”奧斯丁說,“老是草,老是草,看得我頭昏腦脹了。

    ” “是呀,但是,老是看見草,也就是老是有水喝呀。

    ”少校回答。

     “啊!水到不愁,我們在路上總可以遇到一條小河。

    ” 如果巴加内爾聽了他這個回答,一定會告訴他,在科羅拉多河與阿根廷省是些山脈之間,河流是稀少的。

    但是那時巴加内爾正和哥利納帆說話,哥利納帆叫他注意一下奇特的現象,他正在進行解釋。

     原來,他們感到了大氣中充滿了一股煙味,而天邊卻看不到一點火,也沒有一點煙表示遠處有失火的地方。

    因此,對這充滿煙味的現象找不出一個自然的原因來。

    不一會兒燒草的氣味變得更濃厚了。

    除了巴加内爾和塔卡夫外,沒有一個人不驚訝。

    那地理學家對任何問題的解釋都不感到困難,此刻他們給旅伴們作出以下的回答: “我們看不見火,卻聞到煙。

    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無火不成煙’,這成語在歐洲是有例的。

    因此,一定有個地方有火。

    不過,這平原太平坦了,氣流暢通無阻,常常近乎120公裡以外的燒草,我們也能聞到氣味。

    ” “可不是120公裡以外?”少校用不很信服的語氣問。

    “可不是120公裡以外嗎?”巴加内爾肯定地說。

    “不過,我要補充一句:這些火是大規模地延燒,常常燒到一個極大的範圍。

    ” “誰在草原上放火呢?”羅伯爾問。

     “有時是雷火,有時如果草曬幹了,印第安人也放火。

    ” “放火的目的是什麼?” “他們認為——這種‘認為’究竟有多少根據,我可不知道,——他們認為草原區上燒了一次火,禾本草就長得茂盛些。

    果真如此的話,這應該就是用草灰肥田的辦法。

    不過在我看來,我們甯可相信火燒草原的目的是滅蟲,有一種寄生蟲,叫做獸虱,對牲獸特别有害。

    一把火就把千千萬萬的獸虱燒死了。

    ” “但是這種猛烈的手段,不會把草原上放牧的一些牛羊群的命也送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