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栖生之地
關燈
小
中
大
這問題要好好地想一下。
首先我想知道南緯三十七度線經過些什麼地方。
” “這個,要問巴加内爾。
” “那就問問他看。
”少校說。
那學者已經鑽到樹的遮蔭裡看不見了,必須從下面大聲喊他。
“巴加内爾!巴加内爾!”哥利納帆喊。
“在!”一個聲音從半空中回答。
“你在哪兒?” “我在觀察台上。
” “做什麼?” “觀察那望不到頭的天邊。
” “你可以下來一下嗎?” “你們需要我嗎?” “是的。
” “什麼事?” “要知道37度緯線經過些什麼地方。
” “這個太容易了,”巴加内爾回答,“用不着我下去就可以告訴你們。
” “那麼,你就說吧。
” “好,聽着。
南緯37度線離開了美洲就穿過大西洋。
” “嗯。
” “到透利斯探達昆雅群島。
” “好。
” “然後在稍微下去兩分的地方,經過好望角。
” “後來呢?” “就穿過印度洋。
” “以後呢?” “掠過阿姆斯特丹群島中的聖彼得島。
” “再往下說。
” “橫截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省。
” “接着說下去。
” “出了澳大利亞……” 這句話沒有說完。
那地理學家在遲疑嗎?他不知道了嗎?不,忽然一聲大叫,一個強烈的呼聲從樹的濃蔭中傳下來。
哥利納帆和他的朋友們都吓得臉色發白,面面相觑。
難道又發生了什麼災難?還是那倒黴的巴加内爾掉下來了呢?威爾遜和穆拉地要奔上去救他了,忽然上面掉下一條大漢:巴加内爾從一支一支樹枝上直滾下來。
他兩隻手抓不住一點東西。
是活的還是死的呢?不曉得。
眼看他要滾到怒吼的狂瀾中了,這時少校才用粗壯的胳臂把他一下拉住。
“謝謝你,麥克那布斯!”巴加内爾叫起來。
“你怎麼了?”少校問,“你怎麼滾下來了?又是吃了你那永遠粗心的虧吧?” “是的!是的!”他回答着,話都幾乎說不出來,“是的!粗心……要開個新紀元,這一次。
” “怎麼開個新紀元的粗心呢?” “我們弄錯了!我們又弄錯了!我們老是弄錯了!” “怎麼一回事?說呀!” “爵士、少校、羅伯爾、朋友們,”巴加内爾喊嚷起來,“你們都聽我說,我們專在格蘭特船長不在的地方找他!” “你說什麼?”哥利納帆驚奇地問。
“我們找的地方,不但格蘭特不在那裡,并且他從來也沒有到過!” 這萬萬想不到的幾句話引起了大家極大的驚訝。
巴加内爾是什麼意思呢?難道他神經錯亂了嗎?然而他說的倒象心裡很有把握的樣子呀,大家都眼睜睜地望着哥利納帆,因為巴加内爾那種肯定的話是直接答複他所提出的問題的。
但是爵士隻是搖了搖頭,不贊成巴加内爾的說法。
然而巴加内爾一陣興奮過後,又開口了: “的的确确是的呀!”他堅定的語氣說,“的的确确我們找錯了,文件上根本沒有這樣說。
” “你說明理由吧,巴加内爾。
”少校比較鎮定地說。
“很簡單,少校。
我原來也和你們一樣,弄錯了,我回答着你們的問題,說到‘澳大利亞’這個名字時,突然靈機一動,我明白了。
” “怎麼?”哥利納帆叫起來,“你以為格蘭特船長……” “我以為文件是austral這個字不是我們一向所想的,不是‘南半球’(austral)這個字,而是‘澳大利亞’(Australie)一詞的前半個字。
” “這就奇怪了!”少校回答。
“豈但奇怪!”爵士聳聳肩,反駁着說,“簡直是不可能。
” “你說不可能,在我們法國根本就不承認‘不可能’這個詞。
”巴加内爾辨論着。
“怎麼?”爵士又以極不相信的口吻追問他,“你竟敢說不列颠尼亞号失事的地點是在澳大利亞海邊?” “我認為毫無問題。
” “不說假話,巴加内爾,你那個說法真使我驚訝,尤其從一個地理學會秘書的口中說出來。
” “你有什麼理由驚訝?”巴加内爾問,聽到人家不信任地理學會秘書,感到不自在。
“理由是:如果你說是澳大利亞,你就同時要承認大洋洲有印第安人,在大洋洲從來也沒有見過印第安人呀。
”巴加内爾對哥利納帆的“理由”毫不驚奇。
他早料到了,隻微微一笑。
“我親愛的哥利納帆”,他說,“不要以為你這‘理由’是個鐵證。
我要把你駁得啞口無言,叫你們英國人遭受一次空前未有的慘敗,替我們法國在克勒西和達贊古爾打的那兩次敗仗報報仇。
” “但願你能如此,巴加内爾。
” “你聽啊。
文件裡根本沒有‘印第安人’(indiens)和‘巴塔戈尼亞’(patagonie)等字樣!那幾個不完整的字‘indi’不是‘印第安人’而是‘當地土人’(indigines)。
那麼,你承認不承認大洋洲有土人呢?” “講得好!巴加内爾。
”少校說。
“你承認我的解釋嗎,親愛的爵士?” “我承認,”爵士回答,“隻要你能證明那‘gonie’不是指‘巴塔戈尼亞’(pacogonie)或‘危險萬分’(agonie)。
” “是‘危險萬分’!”少校說。
“管它是什麼字都沒有關系,這些字是無關緊要的。
我連解釋都不想解釋它。
主要的一點就是:austral是指澳大利亞,這樣明顯的一個解釋,我們一看就該發現,隻可惜有個錯誤在先,竟叫我們瞎了眼!如果是我先看到
首先我想知道南緯三十七度線經過些什麼地方。
” “這個,要問巴加内爾。
” “那就問問他看。
”少校說。
那學者已經鑽到樹的遮蔭裡看不見了,必須從下面大聲喊他。
“巴加内爾!巴加内爾!”哥利納帆喊。
“在!”一個聲音從半空中回答。
“你在哪兒?” “我在觀察台上。
” “做什麼?” “觀察那望不到頭的天邊。
” “你可以下來一下嗎?” “你們需要我嗎?” “是的。
” “什麼事?” “要知道37度緯線經過些什麼地方。
” “這個太容易了,”巴加内爾回答,“用不着我下去就可以告訴你們。
” “那麼,你就說吧。
” “好,聽着。
南緯37度線離開了美洲就穿過大西洋。
” “嗯。
” “到透利斯探達昆雅群島。
” “好。
” “然後在稍微下去兩分的地方,經過好望角。
” “後來呢?” “就穿過印度洋。
” “以後呢?” “掠過阿姆斯特丹群島中的聖彼得島。
” “再往下說。
” “橫截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省。
” “接着說下去。
” “出了澳大利亞……” 這句話沒有說完。
那地理學家在遲疑嗎?他不知道了嗎?不,忽然一聲大叫,一個強烈的呼聲從樹的濃蔭中傳下來。
哥利納帆和他的朋友們都吓得臉色發白,面面相觑。
難道又發生了什麼災難?還是那倒黴的巴加内爾掉下來了呢?威爾遜和穆拉地要奔上去救他了,忽然上面掉下一條大漢:巴加内爾從一支一支樹枝上直滾下來。
他兩隻手抓不住一點東西。
是活的還是死的呢?不曉得。
眼看他要滾到怒吼的狂瀾中了,這時少校才用粗壯的胳臂把他一下拉住。
“謝謝你,麥克那布斯!”巴加内爾叫起來。
“你怎麼了?”少校問,“你怎麼滾下來了?又是吃了你那永遠粗心的虧吧?” “是的!是的!”他回答着,話都幾乎說不出來,“是的!粗心……要開個新紀元,這一次。
” “怎麼開個新紀元的粗心呢?” “我們弄錯了!我們又弄錯了!我們老是弄錯了!” “怎麼一回事?說呀!” “爵士、少校、羅伯爾、朋友們,”巴加内爾喊嚷起來,“你們都聽我說,我們專在格蘭特船長不在的地方找他!” “你說什麼?”哥利納帆驚奇地問。
“我們找的地方,不但格蘭特不在那裡,并且他從來也沒有到過!” 這萬萬想不到的幾句話引起了大家極大的驚訝。
巴加内爾是什麼意思呢?難道他神經錯亂了嗎?然而他說的倒象心裡很有把握的樣子呀,大家都眼睜睜地望着哥利納帆,因為巴加内爾那種肯定的話是直接答複他所提出的問題的。
但是爵士隻是搖了搖頭,不贊成巴加内爾的說法。
然而巴加内爾一陣興奮過後,又開口了: “的的确确是的呀!”他堅定的語氣說,“的的确确我們找錯了,文件上根本沒有這樣說。
” “你說明理由吧,巴加内爾。
”少校比較鎮定地說。
“很簡單,少校。
我原來也和你們一樣,弄錯了,我回答着你們的問題,說到‘澳大利亞’這個名字時,突然靈機一動,我明白了。
” “怎麼?”哥利納帆叫起來,“你以為格蘭特船長……” “我以為文件是austral這個字不是我們一向所想的,不是‘南半球’(austral)這個字,而是‘澳大利亞’(Australie)一詞的前半個字。
” “這就奇怪了!”少校回答。
“豈但奇怪!”爵士聳聳肩,反駁着說,“簡直是不可能。
” “你說不可能,在我們法國根本就不承認‘不可能’這個詞。
”巴加内爾辨論着。
“怎麼?”爵士又以極不相信的口吻追問他,“你竟敢說不列颠尼亞号失事的地點是在澳大利亞海邊?” “我認為毫無問題。
” “不說假話,巴加内爾,你那個說法真使我驚訝,尤其從一個地理學會秘書的口中說出來。
” “你有什麼理由驚訝?”巴加内爾問,聽到人家不信任地理學會秘書,感到不自在。
“理由是:如果你說是澳大利亞,你就同時要承認大洋洲有印第安人,在大洋洲從來也沒有見過印第安人呀。
”巴加内爾對哥利納帆的“理由”毫不驚奇。
他早料到了,隻微微一笑。
“我親愛的哥利納帆”,他說,“不要以為你這‘理由’是個鐵證。
我要把你駁得啞口無言,叫你們英國人遭受一次空前未有的慘敗,替我們法國在克勒西和達贊古爾打的那兩次敗仗報報仇。
” “但願你能如此,巴加内爾。
” “你聽啊。
文件裡根本沒有‘印第安人’(indiens)和‘巴塔戈尼亞’(patagonie)等字樣!那幾個不完整的字‘indi’不是‘印第安人’而是‘當地土人’(indigines)。
那麼,你承認不承認大洋洲有土人呢?” “講得好!巴加内爾。
”少校說。
“你承認我的解釋嗎,親愛的爵士?” “我承認,”爵士回答,“隻要你能證明那‘gonie’不是指‘巴塔戈尼亞’(pacogonie)或‘危險萬分’(agonie)。
” “是‘危險萬分’!”少校說。
“管它是什麼字都沒有關系,這些字是無關緊要的。
我連解釋都不想解釋它。
主要的一點就是:austral是指澳大利亞,這樣明顯的一個解釋,我們一看就該發現,隻可惜有個錯誤在先,竟叫我們瞎了眼!如果是我先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