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戰陣傳功
關燈
小
中
大
人處事,又不禁毛骨悚然,但願永遠不再遇到他。
黃蓉道:“他馬上就來,這幾個人那裡是你對手?你就是坐在地下,他們也不能動你一根毫毛。
”她是盼望梅超風受了她的奉承,要強好勝之下放了郭靖,那知梅超風左支右绌,打得有苦難言。
再鬥片刻,梁子翁一聲猛喝,躍在半空。
梅超風覺到左右同時有人襲到,雙臂擴揚出去,猛覺頭上一緊,一把長發已被梁子翁拉住,這一下教她如何不驚? 黃蓉見到勢危,一掌往梁子翁背心打來。
梁子翁反手一撩,來帶黃蓉手腕,左手卻仍拉住長發不放。
梅超風五指在拉緊了的頭發中一劃,長發如被刀割,齊齊中斷,随手一掌向梁子翁打到。
梁子翁輕功了得,在半空側身飛開。
彭連虎和她拆了這些招,早知她是黑風雙煞的中梅超風,後來見黃蓉也助她動手,罵道:“小ㄚ頭,你說不是黑風雙煞門下,撒的瞞天大謊。
” 黃蓉道:“她是我師父?教她再學一百年,也未必能夠。
” 彭連虎見她武功家數明明與梅超風相同。
可是非但當面不認,而且言語之中對梅超風十分不敬,不知是什麼緣故,正自琢磨,沙通天叫道:“射人先射馬!”橫掃一腿,猛往郭靖踢去。
梅超風大驚,心想:“這小子武藝低微,不能自保,隻要被他們傷了,我行動不得,立時會被他們送終。
” 一聲低嘯,一抓往沙通天腳上抓去,她身子一俯,歐陽公子乘勢直上,一掌打中她的背心。
梅超風“哼”了一聲,右手一抖,隻見白光閃動,一條毒龍似的長鞭揮舞開來,登時将四人逼了開去。
(新版第一冊到此完)1999/1/13PS6;04 (共214424字) 校勘後記: 1.頁25至26原舊本缺漏,由新本代;而新本此段情節有所删節。
(舊本缺四頁) 2.頁204楊康與郭靖在張家口第一次相遇。
新本删除,改在比武招親上見面。
3.頁268舊本郭靖吸吮蛇血有增添功力,新本則删除此項增添功力之叙述。
4.頁290起,梅超要扼殺郭靖之時,筆鋒一轉,而寫梅超風對桃花島舊事的回憶,但卻非平鋪直叙,而是運用電影手法,複現當年的特寫鏡頭,然後再接入現實之景,(“碧血劍”中從袁承志之鬥溫家五老,重現他們當年暗算金蛇郎君的鏡頭,也是同樣手法.),近乎銀幕上“淡入”“淡出”的運用.在小說上運用電影的手法,這可是金庸獨有的特點.(頁116,梁羽生的武俠文學,新派武俠小說兩大家,佟碩之,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出版,1988/7出版) 5.葉洪生評述:其實金庸于一九五七年所著《射雕英雄傳》,曆經一九七三年的增删改寫(台版《大漠英雄傳》),已非原著面目。
據金庸在新版“後記”中的說法;“修訂時曾作了不少改動;删去了一些與故事或人物并無必要的情節,如小紅鳥、蛙蛤大戰、鐵掌幫行兇等等。
除去了秦南琴這個人物,将她與穆念慈合而為一。
也加上一些新的情節,如開場時張十五說書、曲靈風盜畫、黃蓉迫人擡轎與長嶺遇雨、黃裳撰作《九陰真經》的經過等等。
我國傳統小說發源于說書,以說書作為引子,以示不忘本源之意。
”金庸說得很含蓄,實則語藏玄機全在“等等”中。
例如:一、金庸是用一九七三年的見識眼光來修改十六年前的“舊作”,而且是逐字逐句的推敲,大段大段的增删;迥異于一般修飾、整理,殆可視為脫胎換骨,重新改造-慬僅保留原著故事主要人物、情節而已。
因此,凡原著中所沿用的傳統章回小說套語如“且說”、“暫且不表”等,一律删去;以适應今人閱讀習慣,趨近現代小說外在形式要求。
二、所謂“我國傳統小說發源于說書”,卻單以說書作為《射雕》引子,正有借此書“開宗立派”-建立既傳統又改良的流派風格之意。
蓋金庸當年全仗《射雕》(第三部作品)始成不世之名,進而有“武林盟主”之譽,故曰“不忘本源”。
其不欲以“新派”自居,良有以也。
三、所謂“等等”,還包括改寫各種武功招式名稱、各種屬性、量詞以及運用補筆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在内。
但其弄巧成拙之處,亦不一而足。
(詳後)……頁335-336,由《射雕》到《大漠》之改寫,“偷天換日”的是與非-比較金庸新、舊版《射雕英雄傳》,葉洪生論劍—武俠小說談藝錄,台北聯經出版社出版,83年11月初版.
黃蓉道:“他馬上就來,這幾個人那裡是你對手?你就是坐在地下,他們也不能動你一根毫毛。
”她是盼望梅超風受了她的奉承,要強好勝之下放了郭靖,那知梅超風左支右绌,打得有苦難言。
再鬥片刻,梁子翁一聲猛喝,躍在半空。
梅超風覺到左右同時有人襲到,雙臂擴揚出去,猛覺頭上一緊,一把長發已被梁子翁拉住,這一下教她如何不驚? 黃蓉見到勢危,一掌往梁子翁背心打來。
梁子翁反手一撩,來帶黃蓉手腕,左手卻仍拉住長發不放。
梅超風五指在拉緊了的頭發中一劃,長發如被刀割,齊齊中斷,随手一掌向梁子翁打到。
梁子翁輕功了得,在半空側身飛開。
彭連虎和她拆了這些招,早知她是黑風雙煞的中梅超風,後來見黃蓉也助她動手,罵道:“小ㄚ頭,你說不是黑風雙煞門下,撒的瞞天大謊。
” 黃蓉道:“她是我師父?教她再學一百年,也未必能夠。
” 彭連虎見她武功家數明明與梅超風相同。
可是非但當面不認,而且言語之中對梅超風十分不敬,不知是什麼緣故,正自琢磨,沙通天叫道:“射人先射馬!”橫掃一腿,猛往郭靖踢去。
梅超風大驚,心想:“這小子武藝低微,不能自保,隻要被他們傷了,我行動不得,立時會被他們送終。
” 一聲低嘯,一抓往沙通天腳上抓去,她身子一俯,歐陽公子乘勢直上,一掌打中她的背心。
梅超風“哼”了一聲,右手一抖,隻見白光閃動,一條毒龍似的長鞭揮舞開來,登時将四人逼了開去。
(新版第一冊到此完)1999/1/13PS6;04 (共214424字) 校勘後記: 1.頁25至26原舊本缺漏,由新本代;而新本此段情節有所删節。
(舊本缺四頁) 2.頁204楊康與郭靖在張家口第一次相遇。
新本删除,改在比武招親上見面。
3.頁268舊本郭靖吸吮蛇血有增添功力,新本則删除此項增添功力之叙述。
4.頁290起,梅超要扼殺郭靖之時,筆鋒一轉,而寫梅超風對桃花島舊事的回憶,但卻非平鋪直叙,而是運用電影手法,複現當年的特寫鏡頭,然後再接入現實之景,(“碧血劍”中從袁承志之鬥溫家五老,重現他們當年暗算金蛇郎君的鏡頭,也是同樣手法.),近乎銀幕上“淡入”“淡出”的運用.在小說上運用電影的手法,這可是金庸獨有的特點.(頁116,梁羽生的武俠文學,新派武俠小說兩大家,佟碩之,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出版,1988/7出版) 5.葉洪生評述:其實金庸于一九五七年所著《射雕英雄傳》,曆經一九七三年的增删改寫(台版《大漠英雄傳》),已非原著面目。
據金庸在新版“後記”中的說法;“修訂時曾作了不少改動;删去了一些與故事或人物并無必要的情節,如小紅鳥、蛙蛤大戰、鐵掌幫行兇等等。
除去了秦南琴這個人物,将她與穆念慈合而為一。
也加上一些新的情節,如開場時張十五說書、曲靈風盜畫、黃蓉迫人擡轎與長嶺遇雨、黃裳撰作《九陰真經》的經過等等。
我國傳統小說發源于說書,以說書作為引子,以示不忘本源之意。
”金庸說得很含蓄,實則語藏玄機全在“等等”中。
例如:一、金庸是用一九七三年的見識眼光來修改十六年前的“舊作”,而且是逐字逐句的推敲,大段大段的增删;迥異于一般修飾、整理,殆可視為脫胎換骨,重新改造-慬僅保留原著故事主要人物、情節而已。
因此,凡原著中所沿用的傳統章回小說套語如“且說”、“暫且不表”等,一律删去;以适應今人閱讀習慣,趨近現代小說外在形式要求。
二、所謂“我國傳統小說發源于說書”,卻單以說書作為《射雕》引子,正有借此書“開宗立派”-建立既傳統又改良的流派風格之意。
蓋金庸當年全仗《射雕》(第三部作品)始成不世之名,進而有“武林盟主”之譽,故曰“不忘本源”。
其不欲以“新派”自居,良有以也。
三、所謂“等等”,還包括改寫各種武功招式名稱、各種屬性、量詞以及運用補筆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在内。
但其弄巧成拙之處,亦不一而足。
(詳後)……頁335-336,由《射雕》到《大漠》之改寫,“偷天換日”的是與非-比較金庸新、舊版《射雕英雄傳》,葉洪生論劍—武俠小說談藝錄,台北聯經出版社出版,83年11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