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美若天仙

關燈
?”她是番邦女子,不拘尊卑之禮,心中想到,便肆無忌憚的對謝遜開起玩笑來。

     那知謝遜并不着惱,反而歎了口氣,道:“甘心拜服于石榴裙下的,豈止三人?其時教内教外,盼獲黛绮絲之青睐者,便說一百人,隻怕也是少了。

    ”趙明道:“黛绮絲?這就是韓夫人麼?這名字好怪。

    ”謝遜道:“她來自波斯,這是波斯名字。

    ”無忌、趙明、周芷若都吃了一驚,齊聲道:“她是波斯人麼?”謝遜奇道:“難道你們都瞧不出來麼?”她是中國人和波斯女子的混種,頭發和眼珠都是黑的,但高鼻深目,膚色如雪,和中原女子大異,一眼便能分辨。

    趙明道:“不,不!她是塌鼻頭,眯着一對小眼,跟你所說的完全不同。

    張公子,你說是不是?”無忌道:“是啊。

    難道她也像苦頭陀一樣,故意自毀容貌?”謝遜道:“苦頭陀是誰?”無忌道:“便是明教光明右使範遙。

    ”當下将範遙自毀容貌,到汝陽王府去卧底之事,簡略說了一些。

    謝遜歎道:“範兄此舉,苦心孤詣,大有功于本教,實非常人所能。

    唉,這也出于韓夫人之所激啊。

    ”趙明好奇心起,道:“老爺子,你别吞吞吐吐的賣關子了,從頭至尾的說給咱們聽吧。

    ” 謝遜“嗯”了一聲,仰頭向天,怔怔的半晌,緩緩的道:“二十餘年之前,那時明教在楊破天教主統領之下,好生興旺。

    這日光明頂上突然來了三位波斯胡人手持波斯總教教主手書,谒見楊教主。

    那書信中言道,波斯總教中有一位淨善使者,原是中華人氏,到波斯久居其地,加入明教,頗建功勳,娶了一個波斯女子為妻,生有一女。

    這位淨善使者于一年前逝世,臨死時心懷故土,遺命要女兒回歸中華。

    總教教主尊重其意,遣人将她女兒送來光明頂上,盼中土明教善予照拂。

     “楊教主自是一口答應,請那女子進來。

    那少女一進廳堂,登時滿堂生輝,但見她容色照人,明豔不可方物。

    當她向楊教主盈盈下拜之際,大廳上左右光明使、三法王、五散人、五行旗使,無不震動。

    護送她來的三個波斯人在光明頂上留了一宵,翌日便即拜别。

    這位波斯豔女黛绮絲便在光明頂上住了下來。

    ” 趙明笑道:“老爺子,那時你對這位波斯豔女深深鐘情了,是不是,不用害羞,老老實實的說出來吧。

    ”謝遜搖頭道:“不!那時我正當新婚,和妻子極是恩愛,妻子又懷了孕,我怎會生有他念?”趙明“哦”了一聲,暗悔失言,她知謝遜的妻兒均是為成昆所殺,這時無意間提起,不免觸動他的心境,忙道:“對啦,對啦!怪不得她說,當年她嫁與銀葉先生,光明頂人人反對,隻有楊教主和你仍是待她很好。

    想來楊教主的夫人不但是位美人兒,而且為人很厲害,收得丈夫服服貼貼了。

    ”謝遜點頭道:“你所料不錯。

    楊教主慷慨豪俠,黛绮絲的年紀足可做他女兒。

    何況波斯總教教主托他照拂,楊教主待她自是仁至義盡,決計不存歹意。

    楊夫人是教主的師妹,也就是我的師叔。

    楊教主、成昆、楊夫人是同門師兄妹,楊教主是我大師伯,當年指點過我不少武功,他老人家待我極好的。

    ”成昆殺他全家這場血海深冤,雖然在他心底仇恨愈久愈深,但口中提到成昆的名字之時,卻是淡淡的一言帶過,便似說到一個平常人一般。

     趙明突然想起一事,問道:“那位光明右使範遙,據說年青時是個美男子,他對黛绮絲一定是很傾心的了?”謝遜點頭道:“那是一見鐘情,終于成為銘心刻骨的相思。

    其實何止範兄如此,見到黛绮絲之美色而不動心的,隻怕很少。

    不過明教教規很嚴,大家對楊教主又是敬而且畏,人人以禮自持,就是誰對黛绮絲緻思慕之忱的,也都是未婚男子,不料黛绮絲容貌雖美,對任何男子都是冷若冰霜,絲毫不假以辭色,不論是誰對她稍露情意,便被她當衆痛斥一頓,令那人羞愧無地,難以下台。

    楊夫人有意替她撮合,想要她嫁與範遙為室。

    黛绮絲竟是一口拒絕,說到後來,她竟當衆橫劍自誓,說她是決計不嫁人的,如果有逼她成婚,她是甯死不屈。

    這麼一來,衆人的心也都冷了。

     “過了半年,有一天海外靈蛇島來了一人,自稱姓韓,名叫千葉,是楊教主當年仇人的兒子,上光明頂為父報仇。

    衆人一看這姓韓的青年人貌不驚人,居然敢單身來向楊教主挑戰,無不哈哈大笑。

    但楊教主卻神色嚴肅,接以大賓之禮,大排筵席的款待。

    原來楊教主當年和他父親一言不合動手,以一掌『大九天手』擊得他父親重傷。

    當時他父親言道,日後必報此仇,隻是自知自己武功已無法再進,将來不是叫兒子來,便是叫女兒來。

    楊教主道:不論是兒子還是女兒,他必奉讓三招。

    那人道:招是不須讓的,但如何比武,卻要他子女選定。

    楊教主當時便答應了。

    事過十餘年,楊教主早沒将這事放在心上,那知這姓韓的果然遣他兒子前來。

     “衆人都道:善者不來,來者不善。

    此人竟敢孤身上得光明頂來,必有驚人的藝業。

    但楊教主功力之深,幾已達爐火純青之境,武林中再高的能手,也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