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小無相功
關燈
小
中
大
頗為玄妙,料想武功再高也高不到哪裡去。
他此番來到少林,原是想憑一身武功,單槍匹馬的鬥倒這座千年古刹,豈能在這少年僧人之前退縮?當下便微笑說道:“小師父說我這不是佛門武學,卻令少林絕技置身何地?”虛竹不善言辯,隻道:“玄渡大師伯的拈花指自然是佛門武學,你……你這個……卻不是……”一面說,一面提起左手,學著玄渡的招式,也彈了三彈,指中使上了小無相功。
他對人恭謹,這三指不敢正對鸠摩智,隻是向無人處彈去,隻聽得嘡、嘡、嘡,三聲巨響,大殿上一口銅鐘發出極大的聲音。
原來虛竹這三下指力,都彈在鐘上,便如以鐘槌用力撞擊一般。
鸠摩智叫道:“好功夫。
請試我一招般若掌!”說著雙掌一立,似是行禮,雙掌卻不合攏,呼的一聲輕響,一股掌力從雙掌間吐了出來,奔向虛竹,正是般若掌中的“峽谷天風”。
虛竹見他來勢兇猛,非擋不可,當即回手一帶,以一招“天山六陽手”将對方掌力化得無影無蹤。
鸠摩智但感他這一掌之中隐含吸力,剛好克制自己這一招的掌力,宛然便是小無相功的底子,心中一凜,笑道:“小師父,你這是佛門功夫嗎?我今日到來寶刹,乃是要領教少林派的神技,你怎麼反以旁門功夫賜招?難道在大宋國号稱數一數二的少林派本身武功,當真徒具虛名,不足以與異邦的武功相抗衡麼?” 要知鸠摩智為人機靈無比,一試出虛竹的内功特異,自己沒有制勝把握,便以言語擠迫,要他隻用少林派的功夫。
虛竹絲毫不明人心險詐,說道:“小僧資質愚魯,于本派武功隻學了一套羅漢拳、一套韋陀掌,那是本派紮根基的入門功夫,如何能與國師過招?”鸠摩智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你倒也有自知之明,不是我的對手,那便退下去吧。
”虛竹道:“是!小僧告退。
”合什行禮,退入虛字輩群僧的班次。
玄慈方丈卻是精明之極,雖不明虛竹武功的由來,但以他适才所演的幾招觀之,招數精奇,内功深厚,足可與鸠摩智相匹對敵,少林寺今日面臨存亡榮辱的大關頭,不如便遣他出去抵擋一陣,縱然落敗,也多少耗去了鸠摩智的一些内力,當即說道:“大輪明王自稱精通少林七十二種絕技,高明淵博,令人佩服之至。
少林派的入門粗淺功夫,自是更加不放在他的眼裡了。
虛竹,本寺僧衆以‘玄、慧、虛、空’排行,你是本派掌門的第三代弟子了,本來決無資格和吐蕃國第一高手的大輪明王過招動手,但明王萬裡遠來,良機難逢,你便以羅漢拳和韋陀掌的功夫,請明王指點幾招。
”他将話說在頭裡,虛竹隻不過是第三代“虛”字輩的小僧,敗在鸠摩智手下,于少林寺威名并無所損,但隻要僥幸勉強支持得一柱香、兩柱香的時刻,自己再來乘勢喝止雙方,鸠摩智便無顔再糾纏下去了。
虛竹聽得方丈有令,自是不敢有違,躬身道:“是。
”走到殿中,合什說道:“明王手下留情!”心想對方是前輩高人,決不會先行出招,當即雙掌一直拜了下去,正是韋陀掌的起手式“靈山禮佛”。
他在少林寺中半天念經,半天練武,十多年來,己将這套羅漢拳和韋陀掌練得純熟無比,這招“靈山禮佛”本來不過是一種禮敬敵手的姿式,表示佛門弟子,禮讓為先,決非好勇鬥狠之徒。
哪知他此刻身上既已有無崖子的“北溟真氣”,複兼童姥和李秋水兩大高手武學之所長,而靈鹫宮地下石窖中面壁數月揣摩,更是得益良多,雙掌一拜下,身上僧衣便即微微鼓起,真氣流轉,護住了全身。
鸠摩智見情勢如此,不由得自己避戰,一掌擊出,掌風隐含必必蔔蔔的輕微響聲,直如炒豆一般,姿式手法,正是般若掌的上乘功夫。
那韋陀掌是少林武功的入門,般若掌卻是最精奧的掌法,循序而進,通常要花三十五年的功夫,至于般若掌既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練将下去,永無窮盡,掌力越練越強,招數愈練愈純,那是學無止境了。
自少林創派以來,以韋陀掌和般若掌過招,實是從所未有。
要知兩者的深淺精粗,正是少林武功的兩個極端,會般若掌的前輩僧人,決不會和隻會韋陀掌的本門弟子動手,就算是師徒之間喂招學藝,師父既然使到般若掌,做弟子的至少也要以達摩掌、伏虎掌、如來千手法等等掌法來應付。
虛竹一見對方掌到,斜身略避,雙掌推出,仍是韋陀掌中一招,叫做“山門護法”,招數平平無奇,所含力道卻是雄渾無比。
鸠蹭智身形流轉,“袖裡乾坤”,無相劫指點向對方。
虛竹斜身閃避,鸠摩智早料到他閃避的方位,大金剛拳一舉擊出,砰的一聲,正中在他的肩頭。
虛竹踉踉跄跄的退了兩步,鸠摩智哈哈一笑,道:“小師父服了麼?”料想這一掌開碑裂石,已将他的肩骨擊成齑粉。
哪知虛竹有“北溟真氣”護體,外力不侵,而且每當受一次撞擊,真氣便強一分。
虛竹猱身複上,雙掌自左向右的披下,名為“洪水歸海”,雙掌之中帶著浩浩真氣,當真便如大水滔滔,東流赴海一般,鸠摩智見他吃了自已一掌,憂若不覺,這兩掌擊到,力道如此沉厚,心下不由得暗自驚異,出掌奮力一擋,身随掌
他此番來到少林,原是想憑一身武功,單槍匹馬的鬥倒這座千年古刹,豈能在這少年僧人之前退縮?當下便微笑說道:“小師父說我這不是佛門武學,卻令少林絕技置身何地?”虛竹不善言辯,隻道:“玄渡大師伯的拈花指自然是佛門武學,你……你這個……卻不是……”一面說,一面提起左手,學著玄渡的招式,也彈了三彈,指中使上了小無相功。
他對人恭謹,這三指不敢正對鸠摩智,隻是向無人處彈去,隻聽得嘡、嘡、嘡,三聲巨響,大殿上一口銅鐘發出極大的聲音。
原來虛竹這三下指力,都彈在鐘上,便如以鐘槌用力撞擊一般。
鸠摩智叫道:“好功夫。
請試我一招般若掌!”說著雙掌一立,似是行禮,雙掌卻不合攏,呼的一聲輕響,一股掌力從雙掌間吐了出來,奔向虛竹,正是般若掌中的“峽谷天風”。
虛竹見他來勢兇猛,非擋不可,當即回手一帶,以一招“天山六陽手”将對方掌力化得無影無蹤。
鸠摩智但感他這一掌之中隐含吸力,剛好克制自己這一招的掌力,宛然便是小無相功的底子,心中一凜,笑道:“小師父,你這是佛門功夫嗎?我今日到來寶刹,乃是要領教少林派的神技,你怎麼反以旁門功夫賜招?難道在大宋國号稱數一數二的少林派本身武功,當真徒具虛名,不足以與異邦的武功相抗衡麼?” 要知鸠摩智為人機靈無比,一試出虛竹的内功特異,自己沒有制勝把握,便以言語擠迫,要他隻用少林派的功夫。
虛竹絲毫不明人心險詐,說道:“小僧資質愚魯,于本派武功隻學了一套羅漢拳、一套韋陀掌,那是本派紮根基的入門功夫,如何能與國師過招?”鸠摩智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你倒也有自知之明,不是我的對手,那便退下去吧。
”虛竹道:“是!小僧告退。
”合什行禮,退入虛字輩群僧的班次。
玄慈方丈卻是精明之極,雖不明虛竹武功的由來,但以他适才所演的幾招觀之,招數精奇,内功深厚,足可與鸠摩智相匹對敵,少林寺今日面臨存亡榮辱的大關頭,不如便遣他出去抵擋一陣,縱然落敗,也多少耗去了鸠摩智的一些内力,當即說道:“大輪明王自稱精通少林七十二種絕技,高明淵博,令人佩服之至。
少林派的入門粗淺功夫,自是更加不放在他的眼裡了。
虛竹,本寺僧衆以‘玄、慧、虛、空’排行,你是本派掌門的第三代弟子了,本來決無資格和吐蕃國第一高手的大輪明王過招動手,但明王萬裡遠來,良機難逢,你便以羅漢拳和韋陀掌的功夫,請明王指點幾招。
”他将話說在頭裡,虛竹隻不過是第三代“虛”字輩的小僧,敗在鸠摩智手下,于少林寺威名并無所損,但隻要僥幸勉強支持得一柱香、兩柱香的時刻,自己再來乘勢喝止雙方,鸠摩智便無顔再糾纏下去了。
虛竹聽得方丈有令,自是不敢有違,躬身道:“是。
”走到殿中,合什說道:“明王手下留情!”心想對方是前輩高人,決不會先行出招,當即雙掌一直拜了下去,正是韋陀掌的起手式“靈山禮佛”。
他在少林寺中半天念經,半天練武,十多年來,己将這套羅漢拳和韋陀掌練得純熟無比,這招“靈山禮佛”本來不過是一種禮敬敵手的姿式,表示佛門弟子,禮讓為先,決非好勇鬥狠之徒。
哪知他此刻身上既已有無崖子的“北溟真氣”,複兼童姥和李秋水兩大高手武學之所長,而靈鹫宮地下石窖中面壁數月揣摩,更是得益良多,雙掌一拜下,身上僧衣便即微微鼓起,真氣流轉,護住了全身。
鸠摩智見情勢如此,不由得自己避戰,一掌擊出,掌風隐含必必蔔蔔的輕微響聲,直如炒豆一般,姿式手法,正是般若掌的上乘功夫。
那韋陀掌是少林武功的入門,般若掌卻是最精奧的掌法,循序而進,通常要花三十五年的功夫,至于般若掌既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練将下去,永無窮盡,掌力越練越強,招數愈練愈純,那是學無止境了。
自少林創派以來,以韋陀掌和般若掌過招,實是從所未有。
要知兩者的深淺精粗,正是少林武功的兩個極端,會般若掌的前輩僧人,決不會和隻會韋陀掌的本門弟子動手,就算是師徒之間喂招學藝,師父既然使到般若掌,做弟子的至少也要以達摩掌、伏虎掌、如來千手法等等掌法來應付。
虛竹一見對方掌到,斜身略避,雙掌推出,仍是韋陀掌中一招,叫做“山門護法”,招數平平無奇,所含力道卻是雄渾無比。
鸠蹭智身形流轉,“袖裡乾坤”,無相劫指點向對方。
虛竹斜身閃避,鸠摩智早料到他閃避的方位,大金剛拳一舉擊出,砰的一聲,正中在他的肩頭。
虛竹踉踉跄跄的退了兩步,鸠摩智哈哈一笑,道:“小師父服了麼?”料想這一掌開碑裂石,已将他的肩骨擊成齑粉。
哪知虛竹有“北溟真氣”護體,外力不侵,而且每當受一次撞擊,真氣便強一分。
虛竹猱身複上,雙掌自左向右的披下,名為“洪水歸海”,雙掌之中帶著浩浩真氣,當真便如大水滔滔,東流赴海一般,鸠摩智見他吃了自已一掌,憂若不覺,這兩掌擊到,力道如此沉厚,心下不由得暗自驚異,出掌奮力一擋,身随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