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索偷經僧
關燈
小
中
大
不敢上前挑戰,玄生性子既剛,又未見過他的真實武功,第一個便忍耐不住,說道:“小僧何處說錯了,倒要請教。
”鸠摩智微微一笑,道:“哲羅星師兄适才質詢大師,言下之意似乎是說,少林派有七十二門絕技,未必有人每一門都能精通,此言錯矣。
大師認為摩诃指、般若掌、大金剛拳乃是少林派秘傳,除了貴派嫡傳弟子之外,旁人便不會知曉,否則定是從貴派偷學而得,這句話卻也不對。
”他一番話連責二人之非,群僧隻聽得面面相觑,不知他其意何指。
玄生朗聲說道:“據國師所言,那麼确是有人以一身而能兼通敝派七十二門絕技?”鸠摩智點頭道:“不錯!”玄生道:“敢問國師,這位大英雄是誰?”鸠摩智道:“殊不敢當。
”玄生變色道:“便是國師?”鸠摩智點頭合什,神情肅穆,道:“正是。
”兩字一出口,群僧同時變色,均想:“此人大言炎炎,一至于此,莫非是瘋了?” 要知少林七十二門絕技有的專練下盤,有的專練輕功,有的以拳掌見長,有的以暗器取勝,或刀或劍,或槍或棒,每一門的武功各有各的特點,使長劍者不擅使禅仗,擅大力神拳者不能收發暗器。
雖有人同精五六門絕技,那也是以互相并不沖突者為限。
故老相傳,上代高僧之中曾有人兼通一十三門絕技,号稱“十三絕神僧”,少林寺建寺數百年,隻此一人而已。
要說一身兼擅七十二絕技,自是欺人之談。
少林派七二門絕技之中,更有十三四門異常難練,縱是天資極高之人,畢生苦練一門,也未必一定能夠練成。
此時少林全寺僧衆五百餘人,以五百餘僧所會者合并,七十二絕技也算不周全。
眼看鸠摩智不過四十來歲年記,就說每年能成一項絕技,一出娘胎算起,那也得七十二年功夫,這七十二項絕技每一種都是艱深繁複之極,難說他竟能在一年之中練成數種?玄生心中暗暗冷笑,臉上卻是仍維持著恭謹之色,說道:“國師并非我少林派中人,然則摩诃指、般若掌、大金剛拳等幾項功夫,卻也精通麼?”鸠摩智微笑道:“不敢,還請玄生大師指教。
”身形略側,左掌突然平舉,右拳呼的一聲,直擊而出,嘡的一聲,如來佛座前一口燒香銅鼎受到擊力,一響之後,跳了起來,正是大金剛拳法中的一招“洛鐘東應”。
拳不著鼎而銅鼎發聲,還不算如何艱難,這一舉明明是從前方擊出,那銅鼎卻向上跳起,可見拳力之巧,實已深得“大金剛拳”的秘要。
鸠摩智不等銅鼎落下,左手反拍出一掌,姿式正是般若掌中的一招“懾伏外道”,但聽得啪的一聲,銅鼎上有什麼東西落下來,隻是煙霧彌漫,銅鼎中有許多香灰跟著散開,一時看不清楚是什麼物件。
其時“洛鐘東應”這一招餘力已盡,那銅鼎急速落下,鸠摩智伸出大拇指,向前一捺,一股淩厲的指力射将過去,那銅鼎突然向左移開了半尺。
鸠摩智連捺三下,那銅鼎移開了一尺又半,這才落在大殿的青石闆上。
玄慈、玄生等高僧心下歎服,知他這三捺看似平凡無奇,其中所蘊藏的功力已到了超凡入聖的境地,正是摩诃指的正宗招數,叫做“三入地獄”。
那是說修習這三捺時用功之苦,每捺一下,便如入了一次地獄一般。
這時香灰漸漸降落,露出地下一塊手掌大的物事來,衆僧一看,不禁都是驚叫一聲,原來那物事卻是一隻銅手手掌,五指宛然,掌緣指緣閃閃生光,燦爛如金,掌背卻是發出灰綠之色。
鸠摩智袍袖一拂,笑道:“這‘袈裟伏魔功’練得不精之處,還請方丈師兄指點。
”一句話方罷,他身前七尺外的那口銅鼎竟如活的一般,忽然連打幾個轉,轉定之後,本來向内的一側轉而向外,但見鼎身正中,去了一隻手掌之形,割口處也是黃光燦然。
輩份較低的群僧這才明白,原來鸠摩智适才使到般若掌中“懾伏外道”那一招之時,掌力有如寶刀利刃,竟在這口鋼鼎上硬生生的割下了手掌般的一塊來。
所難的是,切割處不在近身的一邊,卻是在鼎身的另一側。
玄生暗忖,要在銅鼎上用掌力削下一片,自己還可做到,但所切割的要是在鼎身的彼側,卻萬萬的難以辦到。
霎時之間,他心念如灰,尋思:“隻怕這位神僧所言不錯,我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确是傳自天竺,他從原地習得秘奧,以緻此我中土高明得多。
”當即合什躬身,說道:“國師神技,令小僧大開眼界,佩服,佩服!”鸠摩智最後所使的“袈裟伏魔功”,乃玄慈畢生所研,在這門武功上化的時日著實不少,以緻頗誤禅學的進修,有時著實後悔,覺得為了一拂之純,窮年累月的練将下去,實在得不償矢,但想到自己這一門袖功足可獨步天下,心下也覺自慰,此刻一見鸠摩智随意拂袖,不著絲毫痕迹,更難得的是口中談笑,袍袖已動,竟不怕發聲而洩了真氣,實非自己所能,不由得百感交集,悲從中來。
霎時之間,大殿上寂靜無聲,人人均為鸠摩智的絕世神功所鎮懾。
隻聽得玄慈長歎一聲,道:“老衲今日始信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老衲數十年苦學,在國師眼中,實是不足一哂。
波羅星師兄,少林寺淺水難養蛟龍,福薄之地,不足以留佳客,你請便吧。
”
”鸠摩智微微一笑,道:“哲羅星師兄适才質詢大師,言下之意似乎是說,少林派有七十二門絕技,未必有人每一門都能精通,此言錯矣。
大師認為摩诃指、般若掌、大金剛拳乃是少林派秘傳,除了貴派嫡傳弟子之外,旁人便不會知曉,否則定是從貴派偷學而得,這句話卻也不對。
”他一番話連責二人之非,群僧隻聽得面面相觑,不知他其意何指。
玄生朗聲說道:“據國師所言,那麼确是有人以一身而能兼通敝派七十二門絕技?”鸠摩智點頭道:“不錯!”玄生道:“敢問國師,這位大英雄是誰?”鸠摩智道:“殊不敢當。
”玄生變色道:“便是國師?”鸠摩智點頭合什,神情肅穆,道:“正是。
”兩字一出口,群僧同時變色,均想:“此人大言炎炎,一至于此,莫非是瘋了?” 要知少林七十二門絕技有的專練下盤,有的專練輕功,有的以拳掌見長,有的以暗器取勝,或刀或劍,或槍或棒,每一門的武功各有各的特點,使長劍者不擅使禅仗,擅大力神拳者不能收發暗器。
雖有人同精五六門絕技,那也是以互相并不沖突者為限。
故老相傳,上代高僧之中曾有人兼通一十三門絕技,号稱“十三絕神僧”,少林寺建寺數百年,隻此一人而已。
要說一身兼擅七十二絕技,自是欺人之談。
少林派七二門絕技之中,更有十三四門異常難練,縱是天資極高之人,畢生苦練一門,也未必一定能夠練成。
此時少林全寺僧衆五百餘人,以五百餘僧所會者合并,七十二絕技也算不周全。
眼看鸠摩智不過四十來歲年記,就說每年能成一項絕技,一出娘胎算起,那也得七十二年功夫,這七十二項絕技每一種都是艱深繁複之極,難說他竟能在一年之中練成數種?玄生心中暗暗冷笑,臉上卻是仍維持著恭謹之色,說道:“國師并非我少林派中人,然則摩诃指、般若掌、大金剛拳等幾項功夫,卻也精通麼?”鸠摩智微笑道:“不敢,還請玄生大師指教。
”身形略側,左掌突然平舉,右拳呼的一聲,直擊而出,嘡的一聲,如來佛座前一口燒香銅鼎受到擊力,一響之後,跳了起來,正是大金剛拳法中的一招“洛鐘東應”。
拳不著鼎而銅鼎發聲,還不算如何艱難,這一舉明明是從前方擊出,那銅鼎卻向上跳起,可見拳力之巧,實已深得“大金剛拳”的秘要。
鸠摩智不等銅鼎落下,左手反拍出一掌,姿式正是般若掌中的一招“懾伏外道”,但聽得啪的一聲,銅鼎上有什麼東西落下來,隻是煙霧彌漫,銅鼎中有許多香灰跟著散開,一時看不清楚是什麼物件。
其時“洛鐘東應”這一招餘力已盡,那銅鼎急速落下,鸠摩智伸出大拇指,向前一捺,一股淩厲的指力射将過去,那銅鼎突然向左移開了半尺。
鸠摩智連捺三下,那銅鼎移開了一尺又半,這才落在大殿的青石闆上。
玄慈、玄生等高僧心下歎服,知他這三捺看似平凡無奇,其中所蘊藏的功力已到了超凡入聖的境地,正是摩诃指的正宗招數,叫做“三入地獄”。
那是說修習這三捺時用功之苦,每捺一下,便如入了一次地獄一般。
這時香灰漸漸降落,露出地下一塊手掌大的物事來,衆僧一看,不禁都是驚叫一聲,原來那物事卻是一隻銅手手掌,五指宛然,掌緣指緣閃閃生光,燦爛如金,掌背卻是發出灰綠之色。
鸠摩智袍袖一拂,笑道:“這‘袈裟伏魔功’練得不精之處,還請方丈師兄指點。
”一句話方罷,他身前七尺外的那口銅鼎竟如活的一般,忽然連打幾個轉,轉定之後,本來向内的一側轉而向外,但見鼎身正中,去了一隻手掌之形,割口處也是黃光燦然。
輩份較低的群僧這才明白,原來鸠摩智适才使到般若掌中“懾伏外道”那一招之時,掌力有如寶刀利刃,竟在這口鋼鼎上硬生生的割下了手掌般的一塊來。
所難的是,切割處不在近身的一邊,卻是在鼎身的另一側。
玄生暗忖,要在銅鼎上用掌力削下一片,自己還可做到,但所切割的要是在鼎身的彼側,卻萬萬的難以辦到。
霎時之間,他心念如灰,尋思:“隻怕這位神僧所言不錯,我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确是傳自天竺,他從原地習得秘奧,以緻此我中土高明得多。
”當即合什躬身,說道:“國師神技,令小僧大開眼界,佩服,佩服!”鸠摩智最後所使的“袈裟伏魔功”,乃玄慈畢生所研,在這門武功上化的時日著實不少,以緻頗誤禅學的進修,有時著實後悔,覺得為了一拂之純,窮年累月的練将下去,實在得不償矢,但想到自己這一門袖功足可獨步天下,心下也覺自慰,此刻一見鸠摩智随意拂袖,不著絲毫痕迹,更難得的是口中談笑,袍袖已動,竟不怕發聲而洩了真氣,實非自己所能,不由得百感交集,悲從中來。
霎時之間,大殿上寂靜無聲,人人均為鸠摩智的絕世神功所鎮懾。
隻聽得玄慈長歎一聲,道:“老衲今日始信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老衲數十年苦學,在國師眼中,實是不足一哂。
波羅星師兄,少林寺淺水難養蛟龍,福薄之地,不足以留佳客,你請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