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不免有點自傷,覺得這個複雜,廣大,新奇的地方裡,像他這樣十足的莊稼人是過于老大了。
&ldquo什麼道理?說的起勁,咱一點都不明白。
&rdquo大有向杜英說。
&ldquo唉!咱明白什麼?誰又會識字解文地懂道理?&mdash&mdash現在怎麼說?哥,過幾天再講,是不是?&hellip&hellip&rdquo 後面的梨樹旁邊有人笑語的聲音,杜英回頭看看,向她哥哥使個眼色,便都不說話。
沿着窄路往小山東面轉,大有也跟在後頭。
原來後面有一群小闊人似的遊園者,剛從櫻花路上走過來,花緞的夾袍男子,與短袖子肥臀的女影,正在娛樂他們的無憂慮的青春。
路往上去,道旁更多了新生的植物。
複盆子、草繡毬,不知名的小黃花,在大樹下自由地迎風搖動它們的肢體。
這五月的陽光似将他們熏醉了。
小鳥成群在矮樹中飛跳,時而有幾個雛燕随着大燕子掠過草地上尋找食物。
沒有草木的土地也呈現出令人可愛的溫柔。
大有雖然不是詩人,他更不懂得應該怎樣去作這春日的贊美,然而這樣微茫的感觸他也不是一點沒有。
雖然他見慣了鄉村中的大自然,質樸,堅壯,沒有這麼人工的精細與幽雅。
他踏在那經過人手調制的草徑上,他聯想到剛才杜英這女孩子說的摸不到頭腦的話。
他覺得從鄉間挪移到這裡來的,不論是花木還是人,都有變化。
到底什麼力量使它們變的這麼快?何以自己老是這麼笨?雖然從鄉下來已經五個月了,雖然也知道有汽車,電燈,電話,與許多新奇的衣服,然而自己仍然是得早起,晚睡,提着籃子到各處兜賣菜餃。
一天天愁的是錢,吃的是粗面,蘿蔔幹,更使他念念難忘的是自己的破敗鄉村,與那些終日憂苦的男女面容!他回想着,卻看見杜英與她哥哥比他遠走了十多步,低聲說話。
那女孩子的聲音很細,稍遠一點便聽不清楚。
大有也不急着往上追,他總覺得杜英是個不好惹的姑娘。
離開鄉間不過兩年,學的多外調,誰知道她那小心眼裡藏着什麼?&ldquo女大十八變&rdquo,自是有的,像她這麼樣可也少,比起久在外面的杜烈來還見老練。
在後面他已經看見他們兄妹坐在那個早已望得到的大石碑的層台上,他便緊走幾步,也從小路上趕到。
太幽靜了,這半山坡的樹蔭下,簡直沒有一點聲息。
連吹動柳條的微風也沒有。
幾株落花的小樹像對着這大石碑擦眼淚。
陽光映照着高高的碑頂,在金黃的耀光中閃出一片白色的輝彩。
地方高可以下看那片闊大的公園,雜亂顔色的小花躲藏在綠色中,起伏的波光,遠處有三點兩點的紅色白色的樓房,像堆垛起來的,粘在那些山坡與山頭之上。
向西南看,一線的碧綠的海岸,蜿蜒開沒入東方的山角裡。
大有也有些累了,坐在下一級的白石階上,端詳高大的石碑上深刻的幾個大金字。
&ldquo這就是忠魂碑?咱不是說過,&mdash&mdash現在他們大約又得在T城另立一個了!&rdquo杜烈說。
&ldquo打死了,立碑,偏偏得立在中國的地方裡?&rdquo大有直率地回問。
&ldquo一樣是受逼迫,替軍閥效力的。
這裡就是個樣子。
死了,主人給他這麼一點&lsquo光彩&rsquo,好教後來的學着。
&rdquo杜英輕藐地望着這大碑。
&ldquo怎麼效力?人家是來争光的!&rdquo她哥哥像居心反駁的聲調。
&ldquo是啊,争光?卻是給兵官們争的。
一輩子當奴才有什麼光?&rdquo &ldquo依你說,&mdash&mdash就是誰也不當兵,像中國怎麼辦?&rdquo &ldquo你說中國,中國被迫作奴才的才多呢。
中什麼用?這不明明白白的?這是日本青年人的&lsquo忠魂碑&rsquo,鐵路的那一頭現在被他們用大炮剛剛毀完,怎麼樣來?&rdquo 杜烈沒答話,她用一隻紅嫩的手托着腮道: &ldquo頂苦的是許多被逼的奴才!日本人,日本那些像有個勁的兵,到這裡來,拿刀拿槍與中國的老百姓拚命,還不是給軍閥們出傻勁?中國人,不用說,就是他們有什麼榮耀?&rdquo &ldquo你這些話說的不是在雲彩眼裡?&rdquo杜烈搖頭,似在嘲笑妹妹的虛空理想。
&ldquo是啊,這真像雲彩眼裡的話?無奈老實人給人家逼着當奴才,我看也當不長久。
&rdquo 她的理解力與她的新環境,把她這麼一個鄉村女孩子,變成了一個新的思想家,在大有想來是不能了解的。
他隻覺得女孩子在外面學野了,連哥哥的話也得駁回。
她想怎麼好?誰知道?大有在這半天的閑逛裡,到現在,對于好發議論的杜英微微感到煩厭。
他又想:年輕的男女到外頭來,不定學成個什麼樣。
聶子在将來也會比杜英變得更野。
他又記起了小葵,怪不得陳老頭平日對于年輕人出外,總搖着頭不大高興。
他想到這裡,望望杜英,她活潑地轉着辮梢,略有渦痕的嘴角上現出不在意的微笑。
&ldquo有一天,&rdquo忽然她又說話了,&ldquo總得把這個石碑推倒鋪馬路!&rdquo &ldquo哈哈!來了大話了。
&rdquo大有忍不住了。
&ldquo也有一天,中國人都起來&hellip&hellip都起來&hellip&hellip&rdquo她沒來及答複大有的話,杜烈卻堅決地插上這一句。
&ldquo哥,我說的是另一個意思。
&hellip&hellip&rdquo &ldquo倒是你哥哥說的還像大人話,你有點孩子氣。
&rdquo大有想做一個正當的評判者。
&ldquo真麼?你還不懂。
&rdquo她斜看了大有一眼。
他們正談得高興,前路上微微聽得到皮靴鐵後跟的沉重響聲。
他們都明白一定是住在舊德國兵營的日本兵。
想起他們這些日子一批批地經過馬路,或在夜間随意布崗的兇橫情形,杜烈與大有便都停止了議論。
獨有杜英仍然轉着辮梢,不在意地微笑。
漸漸地走到下層的石階,一群約有十多個挂了刺刀的黃衣兵,都年輕,互相争辯似的高談着。
每人手裡有一張紙。
及至看見大有這三個下等的&ldquo支那人&rdq
&ldquo什麼道理?說的起勁,咱一點都不明白。
&rdquo大有向杜英說。
&ldquo唉!咱明白什麼?誰又會識字解文地懂道理?&mdash&mdash現在怎麼說?哥,過幾天再講,是不是?&hellip&hellip&rdquo 後面的梨樹旁邊有人笑語的聲音,杜英回頭看看,向她哥哥使個眼色,便都不說話。
沿着窄路往小山東面轉,大有也跟在後頭。
原來後面有一群小闊人似的遊園者,剛從櫻花路上走過來,花緞的夾袍男子,與短袖子肥臀的女影,正在娛樂他們的無憂慮的青春。
路往上去,道旁更多了新生的植物。
複盆子、草繡毬,不知名的小黃花,在大樹下自由地迎風搖動它們的肢體。
這五月的陽光似将他們熏醉了。
小鳥成群在矮樹中飛跳,時而有幾個雛燕随着大燕子掠過草地上尋找食物。
沒有草木的土地也呈現出令人可愛的溫柔。
大有雖然不是詩人,他更不懂得應該怎樣去作這春日的贊美,然而這樣微茫的感觸他也不是一點沒有。
雖然他見慣了鄉村中的大自然,質樸,堅壯,沒有這麼人工的精細與幽雅。
他踏在那經過人手調制的草徑上,他聯想到剛才杜英這女孩子說的摸不到頭腦的話。
他覺得從鄉間挪移到這裡來的,不論是花木還是人,都有變化。
到底什麼力量使它們變的這麼快?何以自己老是這麼笨?雖然從鄉下來已經五個月了,雖然也知道有汽車,電燈,電話,與許多新奇的衣服,然而自己仍然是得早起,晚睡,提着籃子到各處兜賣菜餃。
一天天愁的是錢,吃的是粗面,蘿蔔幹,更使他念念難忘的是自己的破敗鄉村,與那些終日憂苦的男女面容!他回想着,卻看見杜英與她哥哥比他遠走了十多步,低聲說話。
那女孩子的聲音很細,稍遠一點便聽不清楚。
大有也不急着往上追,他總覺得杜英是個不好惹的姑娘。
離開鄉間不過兩年,學的多外調,誰知道她那小心眼裡藏着什麼?&ldquo女大十八變&rdquo,自是有的,像她這麼樣可也少,比起久在外面的杜烈來還見老練。
在後面他已經看見他們兄妹坐在那個早已望得到的大石碑的層台上,他便緊走幾步,也從小路上趕到。
太幽靜了,這半山坡的樹蔭下,簡直沒有一點聲息。
連吹動柳條的微風也沒有。
幾株落花的小樹像對着這大石碑擦眼淚。
陽光映照着高高的碑頂,在金黃的耀光中閃出一片白色的輝彩。
地方高可以下看那片闊大的公園,雜亂顔色的小花躲藏在綠色中,起伏的波光,遠處有三點兩點的紅色白色的樓房,像堆垛起來的,粘在那些山坡與山頭之上。
向西南看,一線的碧綠的海岸,蜿蜒開沒入東方的山角裡。
大有也有些累了,坐在下一級的白石階上,端詳高大的石碑上深刻的幾個大金字。
&ldquo這就是忠魂碑?咱不是說過,&mdash&mdash現在他們大約又得在T城另立一個了!&rdquo杜烈說。
&ldquo打死了,立碑,偏偏得立在中國的地方裡?&rdquo大有直率地回問。
&ldquo一樣是受逼迫,替軍閥效力的。
這裡就是個樣子。
死了,主人給他這麼一點&lsquo光彩&rsquo,好教後來的學着。
&rdquo杜英輕藐地望着這大碑。
&ldquo怎麼效力?人家是來争光的!&rdquo她哥哥像居心反駁的聲調。
&ldquo是啊,争光?卻是給兵官們争的。
一輩子當奴才有什麼光?&rdquo &ldquo依你說,&mdash&mdash就是誰也不當兵,像中國怎麼辦?&rdquo &ldquo你說中國,中國被迫作奴才的才多呢。
中什麼用?這不明明白白的?這是日本青年人的&lsquo忠魂碑&rsquo,鐵路的那一頭現在被他們用大炮剛剛毀完,怎麼樣來?&rdquo 杜烈沒答話,她用一隻紅嫩的手托着腮道: &ldquo頂苦的是許多被逼的奴才!日本人,日本那些像有個勁的兵,到這裡來,拿刀拿槍與中國的老百姓拚命,還不是給軍閥們出傻勁?中國人,不用說,就是他們有什麼榮耀?&rdquo &ldquo你這些話說的不是在雲彩眼裡?&rdquo杜烈搖頭,似在嘲笑妹妹的虛空理想。
&ldquo是啊,這真像雲彩眼裡的話?無奈老實人給人家逼着當奴才,我看也當不長久。
&rdquo 她的理解力與她的新環境,把她這麼一個鄉村女孩子,變成了一個新的思想家,在大有想來是不能了解的。
他隻覺得女孩子在外面學野了,連哥哥的話也得駁回。
她想怎麼好?誰知道?大有在這半天的閑逛裡,到現在,對于好發議論的杜英微微感到煩厭。
他又想:年輕的男女到外頭來,不定學成個什麼樣。
聶子在将來也會比杜英變得更野。
他又記起了小葵,怪不得陳老頭平日對于年輕人出外,總搖着頭不大高興。
他想到這裡,望望杜英,她活潑地轉着辮梢,略有渦痕的嘴角上現出不在意的微笑。
&ldquo有一天,&rdquo忽然她又說話了,&ldquo總得把這個石碑推倒鋪馬路!&rdquo &ldquo哈哈!來了大話了。
&rdquo大有忍不住了。
&ldquo也有一天,中國人都起來&hellip&hellip都起來&hellip&hellip&rdquo她沒來及答複大有的話,杜烈卻堅決地插上這一句。
&ldquo哥,我說的是另一個意思。
&hellip&hellip&rdquo &ldquo倒是你哥哥說的還像大人話,你有點孩子氣。
&rdquo大有想做一個正當的評判者。
&ldquo真麼?你還不懂。
&rdquo她斜看了大有一眼。
他們正談得高興,前路上微微聽得到皮靴鐵後跟的沉重響聲。
他們都明白一定是住在舊德國兵營的日本兵。
想起他們這些日子一批批地經過馬路,或在夜間随意布崗的兇橫情形,杜烈與大有便都停止了議論。
獨有杜英仍然轉着辮梢,不在意地微笑。
漸漸地走到下層的石階,一群約有十多個挂了刺刀的黃衣兵,都年輕,互相争辯似的高談着。
每人手裡有一張紙。
及至看見大有這三個下等的&ldquo支那人&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