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地方不行。
與上一次由江北來的不同,那是比較規矩的,而且隻是暫住一宿。
現在這一千多人,到他們這些村莊來一點客氣都沒有。
差不多每個兵都有家眷,小孩子略少些,女的數目并不少于穿破灰衣的男子。
除掉家眷外,還帶着一些婦女和少數的沒穿灰衣的男人,說是挈帶來的。
總之,他們都一樣,衣服擋不住這樣天氣的寒威,沒有食物,恰是一大群乞丐。
他們一到那裡,十分兇橫,連女人也沒有平和的面目。
困頓與饑餓把他們變成另一種心理。
據裕慶店的小夥向這些推夫說:這大群敗兵分做三路向北退卻,都經過這個縣境,總頭目住在縣城裡,雖然還向北走。
可是後頭沒有追兵,看樣要預備在這縣中過年再講。
因為再向北去,各縣一樣鬧着兵荒,都是有所屬的省軍,誰的防地便是誰的财産,怎麼能讓外來的饑軍常駐。
于是分到鎮上來的有七八百人,餘外是婦女,孩子,得叫這一帶的人民奉養他們。
縣裡忙得利害,顧不及管鄉中的事,隻可就地辦理。
現在鎮上也容不了,又向左近的小村莊分住。
他偷出來的時候,這群出了窠的窮蜂正在到處螫人。
加上他們想找到久住的窠巢,誰家有屋子得共同住,因為他們也有女人,孩子,不能說上人家的炕頭算做無理。
這唯一的理由是:&ldquo咱與老百姓一個樣,也得住家過日子,躲避什麼呢?&rdquo于是各個鄉村在昨天晚上大大紛亂,要緊是住屋的問題。
同時多少人忙着給他們預備飯食。
這位小夥早跑出來在河岸上迎着車輛,是不讓大家把煤推到鎮上去。
因為他們正需要燃料,如果知道,裕慶店這次生意得淨賠。
還怕扣留下這七八輛車子不給使用。
所以小夥扇着打鳥帽再說一遍: &ldquo王掌櫃偷偷地叫我出來說,把車子全都送到,&mdash&mdash回路,送到叉河口的大廟裡去。
他知道大家辛苦了三四天,這裡我帶來的是一個人一塊錢!到大廟裡随便吃,喝,盡夠。
那住持和尚和掌櫃的是幹親家,一說他就明白,還有一張名片在我的袋裡。
&rdquo 這頗能幹的夥計把袋裡的大洋與一張王掌櫃的名片交出來,他喘着氣又說: &ldquo好了,我交過差,以外不幹我事,還得趕快跑回去。
來了亂子,櫃上住下兩個連長,兩份家眷,真亂得不可開交!&hellip&hellip打鋪草堆在街上比人還高。
&rdquo 他來不及答複這群推夫詳細的質問,把錢與名片留下,轉身便從草搭的河橋上走回去。
這時,廣闊的大野已被黑影全罩住了。
推夫們不能埋怨王掌櫃的命令,還十分感謝那位小眼睛稀胡子的老生意人。
他們要緊是藏住這些劫餘的車輛,&mdash&mdash有的是借來的,租到的。
那一回丢的牲口,車子,給農民一筆重大的損失,如果這次再完了,明年春天他們用什麼在農田中工作?實在,他們對于農田的用具比幾塊錢還要緊。
雖然要回路從小道上走,還有十多裡才能到叉河口東頭的大廟,然而誰也不敢把車子推到鎮上去。
趕快,并不敢大聲叱呵牲口,隻可用皮鞭抽它們的脊骨。
大有與徐利的車子這一回反而作了先鋒,往黑暗的前路上走。
風大了,愈覺得腹中饑餓。
加上各人牽念着村子中的狀況,說不定各家的人這一夜沒處宿卧,家中僅有的糧米等他們吃上三天怕再也供給不出!憂慮潛伏在每個推夫的心中,他們唯一的希望是各人的村子還沒住兵,但誰能斷定?這突來的災害,這荒苦的年頭,這一些到處為家,還掣帶女人孩子的&ldquo蜂群&rdquo。
徐利更是有說不出的恐怖,他的伯父,那樣古怪脾氣,還得終天在煙雲裡過活,如果同不講理的窮兵鬧起來,不須器械,一拳頭就能送了他的老命,再不然氣也可以氣死! 大有隻是想痛痛快快再喝一回烈酒,他咬着牙努力不使他的想象活動。
叉河口是在這一帶風景比較清爽的村落。
相傳還有一些曆史上的古迹。
因為這縣城所在地是古史上的重要地帶,年歲太久了,古迹都消沒在種種人事的紛變之中。
叉河口是著名的古迹區,曾被農民發掘出幾回古時的金類鑄器以及古錢,又有幾座古碑,&mdash&mdash據考究的先生們記載過,說是漢代與晉代的刻石。
除卻這些東西之外,所謂&ldquo大廟&rdquo更是全縣的人民都知道的古廟。
什麼名字,在鄉民傳述中已經不曉得了,然而這偉大殘破的古寺院仍然具有莊嚴的法力,能夠引動多少農民的信仰。
本來面積很廣大的廟宇,現在餘存了不到一半的建築物,像是幾百年前重修過的。
紅牆外面俱改成耕地,隻有三三五五殘存的佛像在地上受風雨的剝削。
有些是斷頭,折臂,或者倒卧在地上面,也有半截石身埋在土
與上一次由江北來的不同,那是比較規矩的,而且隻是暫住一宿。
現在這一千多人,到他們這些村莊來一點客氣都沒有。
差不多每個兵都有家眷,小孩子略少些,女的數目并不少于穿破灰衣的男子。
除掉家眷外,還帶着一些婦女和少數的沒穿灰衣的男人,說是挈帶來的。
總之,他們都一樣,衣服擋不住這樣天氣的寒威,沒有食物,恰是一大群乞丐。
他們一到那裡,十分兇橫,連女人也沒有平和的面目。
困頓與饑餓把他們變成另一種心理。
據裕慶店的小夥向這些推夫說:這大群敗兵分做三路向北退卻,都經過這個縣境,總頭目住在縣城裡,雖然還向北走。
可是後頭沒有追兵,看樣要預備在這縣中過年再講。
因為再向北去,各縣一樣鬧着兵荒,都是有所屬的省軍,誰的防地便是誰的财産,怎麼能讓外來的饑軍常駐。
于是分到鎮上來的有七八百人,餘外是婦女,孩子,得叫這一帶的人民奉養他們。
縣裡忙得利害,顧不及管鄉中的事,隻可就地辦理。
現在鎮上也容不了,又向左近的小村莊分住。
他偷出來的時候,這群出了窠的窮蜂正在到處螫人。
加上他們想找到久住的窠巢,誰家有屋子得共同住,因為他們也有女人,孩子,不能說上人家的炕頭算做無理。
這唯一的理由是:&ldquo咱與老百姓一個樣,也得住家過日子,躲避什麼呢?&rdquo于是各個鄉村在昨天晚上大大紛亂,要緊是住屋的問題。
同時多少人忙着給他們預備飯食。
這位小夥早跑出來在河岸上迎着車輛,是不讓大家把煤推到鎮上去。
因為他們正需要燃料,如果知道,裕慶店這次生意得淨賠。
還怕扣留下這七八輛車子不給使用。
所以小夥扇着打鳥帽再說一遍: &ldquo王掌櫃偷偷地叫我出來說,把車子全都送到,&mdash&mdash回路,送到叉河口的大廟裡去。
他知道大家辛苦了三四天,這裡我帶來的是一個人一塊錢!到大廟裡随便吃,喝,盡夠。
那住持和尚和掌櫃的是幹親家,一說他就明白,還有一張名片在我的袋裡。
&rdquo 這頗能幹的夥計把袋裡的大洋與一張王掌櫃的名片交出來,他喘着氣又說: &ldquo好了,我交過差,以外不幹我事,還得趕快跑回去。
來了亂子,櫃上住下兩個連長,兩份家眷,真亂得不可開交!&hellip&hellip打鋪草堆在街上比人還高。
&rdquo 他來不及答複這群推夫詳細的質問,把錢與名片留下,轉身便從草搭的河橋上走回去。
這時,廣闊的大野已被黑影全罩住了。
推夫們不能埋怨王掌櫃的命令,還十分感謝那位小眼睛稀胡子的老生意人。
他們要緊是藏住這些劫餘的車輛,&mdash&mdash有的是借來的,租到的。
那一回丢的牲口,車子,給農民一筆重大的損失,如果這次再完了,明年春天他們用什麼在農田中工作?實在,他們對于農田的用具比幾塊錢還要緊。
雖然要回路從小道上走,還有十多裡才能到叉河口東頭的大廟,然而誰也不敢把車子推到鎮上去。
趕快,并不敢大聲叱呵牲口,隻可用皮鞭抽它們的脊骨。
大有與徐利的車子這一回反而作了先鋒,往黑暗的前路上走。
風大了,愈覺得腹中饑餓。
加上各人牽念着村子中的狀況,說不定各家的人這一夜沒處宿卧,家中僅有的糧米等他們吃上三天怕再也供給不出!憂慮潛伏在每個推夫的心中,他們唯一的希望是各人的村子還沒住兵,但誰能斷定?這突來的災害,這荒苦的年頭,這一些到處為家,還掣帶女人孩子的&ldquo蜂群&rdquo。
徐利更是有說不出的恐怖,他的伯父,那樣古怪脾氣,還得終天在煙雲裡過活,如果同不講理的窮兵鬧起來,不須器械,一拳頭就能送了他的老命,再不然氣也可以氣死! 大有隻是想痛痛快快再喝一回烈酒,他咬着牙努力不使他的想象活動。
叉河口是在這一帶風景比較清爽的村落。
相傳還有一些曆史上的古迹。
因為這縣城所在地是古史上的重要地帶,年歲太久了,古迹都消沒在種種人事的紛變之中。
叉河口是著名的古迹區,曾被農民發掘出幾回古時的金類鑄器以及古錢,又有幾座古碑,&mdash&mdash據考究的先生們記載過,說是漢代與晉代的刻石。
除卻這些東西之外,所謂&ldquo大廟&rdquo更是全縣的人民都知道的古廟。
什麼名字,在鄉民傳述中已經不曉得了,然而這偉大殘破的古寺院仍然具有莊嚴的法力,能夠引動多少農民的信仰。
本來面積很廣大的廟宇,現在餘存了不到一半的建築物,像是幾百年前重修過的。
紅牆外面俱改成耕地,隻有三三五五殘存的佛像在地上受風雨的剝削。
有些是斷頭,折臂,或者倒卧在地上面,也有半截石身埋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