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暗箭難防
關燈
小
中
大
隔了良久,定靜師太向一名十五六歲的小姑娘招了手。
那少女立即站起,走到她的身前,低聲叫道:“師父!”定靜師太輕輕撫了撫她頭上頭發,說道:“絹兒,你剛才怕不怕?”那少女點了點頭,道:“怕的。
幸虧這位将軍勇敢得很,将這些惡人打跑了。
”定靜師太微微一笑,道:“這位将軍不是勇敢得很,而是武功好得很。
”那少女道:“師父,他武功好得很麼?我瞧他出招亂七八糟,一不小心,把刀鞘砸在自己頭上,怎麼一把刀,又會生鏽,從鞘中拔不出來?” 衆弟子見定靜師太和小師妹秦絹說話,慢慢都圍了上來。
原來這秦絹是定靜師太所收的關山門弟子,聰明伶俐,最得師父的憐愛。
恒山派衆女弟子之中,出家的尼姑約占六成,其餘四成則是俗家弟子,有些是已經嫁人的中年婦人,五六十歲的婆婆也有,秦絹是恒山派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了。
儀和插口道:“他出招那裡亂七八糟了?那都是假裝出來的。
将上乘武功掩飾得一點不露痕迹,那才叫高明呢!師伯,你看這位将軍是甚麼來頭?那一家那一派的?”定靜師太緩緩搖頭,道:“我若猜得到一二成,也不會如此擔心了。
這人的武功,隻能以‘深不可測’四字形容之,其餘的我一概不知。
” 秦絹拉住她衣袖,說道:“師父,你擔心什麼?為什麼要擔心?那位将軍不是幫助咱們把敵人給打跑了麼?”定靜師太歎了口氣,道:“敵人若是明刀明槍的來和咱們交戰,咱們一點不怕,打得赢便将敵人打逃,打不赢便給敵人殺了,那有什麼可擔心的。
但若咱們給蒙在鼓裡,就像盲了眼一樣,那不免步步驚心,不知下一步踏将下去,踏到的到底是實地,還是浮冰,又還是一個萬丈深淵,你說擔不擔心?” 秦絹點了點頭,道:“師父,你這封信,是寫給掌門師叔的。
是不是?馬上能到麼?”定靜師太道:“鴿兒到蘇門白雲庵換一站,從白雲庵到濟南妙相庵又換一站,再在老河口清靜庵換一站,四隻鴿兒接力,當可送到恒山了。
”儀和道:“幸好咱們沒有損折人手,那幾位師姊妹敷了解藥,過得兩天,相信便無大礙。
”定靜師太擡頭沉思,沒聽到她的話,突然向站在人叢外的儀琳道:“儀琳,你說那令狐沖的武功不及田伯光,幾次打他不過,是不是?”儀琳一怔,雙頰漸漸暈紅。
她一聽到别人提及令狐沖的名字,便不禁心中怦怦亂跳,似乎做了什麼虧心事給人捉住一般,可是内心深處。
卻又感到無比甜蜜,最好旁人日日夜夜不住口的提他。
定靜師太見她雙頰暈紅,神态忸怩,心想:“這小妮子一聽到令狐沖的名字,便是模樣古怪,莫非動了凡心?”又道:“我問你是不是?”儀琳微微一驚擡頭說道:“是啊,令狐師兄的武功确是不及田伯光,他出手救我,身上便給田伯光砍了好幾刀,險險送了性命。
”定靜師太點了點頭,自言自語的道:“令狐沖深知我五嶽劍派的底細,此人和魔教勾結,确是為禍不小,若不是他洩漏消息,魔教又怎知咱們這時候過仙霞嶺?” 儀琳急道:“師伯,他——他——令狐師兄可也不知咱們這時候過仙霞嶺啊。
”定靜雙目盯住了她,道:“他不知道?你又如何得知。
”儀琳道:“令狐師兄此刻不知到了何處,說不定是在塞北,又或許是在關東。
他又怎會和魔教勾結,加害咱們?”定靜師太哼了一聲,面色不善,道:“儀琳,你是出家人,六根清靜,早已皈依我佛,若是誤入了歧途,那可悔之晚矣。
”儀琳合什稽首,低垂道:“弟子不敢。
”定靜師太見她長長的睫毛下閃動着淚珠晶瑩,覺得自己說話太過嚴厲了些,心中起了憐惜之意,拍拍她的肩頭,道:“敵人遠遁,諒他們一時不敢再來進犯。
大家乍逢大敵,隻怕也累得很了,便在這裡吃些幹糧,到那邊樹蔭下睡一忽兒。
”大家答應了,便有人支起鐵架,烹水泡茶。
原來恒山派這次南下,行蹤極是機密,晝宿宵行,數十人南來,江湖人物均不知情,魔教人衆竟然得知訊息,在此伏擊,是以定靜師太加倍的震驚。
衆人睡了幾個時辰,用過了午餐,定靜師太見受傷的弟子仍是神情委頓,說道:“咱們行迹已露,以後不用晚間趕路了,受傷的人也須休養,咱們今晚在廿八鋪歇宿。
”從這高坡上一路下山,行了三個多時辰,到了廿八鋪,那是浙閩間的交通要沖,是仙霞嶺上行旅的必經之所,進得鎮來,已然暮色蒼茫,可是鎮上一個人也無。
儀和道:“福建風俗真是奇怪,這麼早大家便睡了。
”定靜師太道:“咱們且找一家客店投宿。
”原來恒山派和武林中各地尼庵均是互通聲氣,但廿八鋪并無尼庵,不能前去挂單,隻得找客店投宿,所不便的是俗人對尼姑頗有忌諱,認為見之不吉,往往多惹閑氣,但一衆女尼受之已慣,也從來不加計較。
但見一家家店鋪都是上了門闆,廿八鋪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有幾百家店鋪,可是一眼望去,竟是一座死鎮,落日餘晖未盡,廿八鋪的街上已如深夜一般。
衆人在街上轉了個彎,便見一家客店前挑出一個白布招子,寫着“仙安客店”四個大字,卻是大門緊閉,靜悄悄地沒半點聲息。
當下便有一名女弟子鄭萼上前敲門。
這鄭萼是俗家弟子,一張圓圓的臉蛋常帶笑容,能說會道,很讨人家歡喜,一路上凡有與人打交道之事,總是派她出馬,免得旁人一見尼姑,便生拒卻之心。
鄭萼敲了幾下門,停得片刻,又敲幾下,但過了良久,竟是無人應門。
鄭萼叫道:“店家大叔,請開門來。
”她聲音清亮,又是習武之人,聲音頗能及遠,便是隔着幾重院子,也當聽見了,可是客店中竟無一人出來應門,情形顯得甚是突兀。
儀和走上前去,附耳在門闆上一聽,店内竟無半點聲息。
她轉頭說道:“師伯,店内沒人。
”定靜師太隐隐覺得有些不對,眼見店招甚新,門闆也是洗刷得十分幹淨,絕非歇業不做的模樣,說道:“過去瞧瞧,這鎮上客店,該當不止這一家。
” 向前走出百餘門面,又有一家“南安客店”,可是鄭萼前去拍門時,竟然一模一樣,無人答應。
鄭萼道:“儀和師姊,咱們進去瞧瞧。
”儀和道:“好!”兩人越牆而入。
鄭萼
那少女立即站起,走到她的身前,低聲叫道:“師父!”定靜師太輕輕撫了撫她頭上頭發,說道:“絹兒,你剛才怕不怕?”那少女點了點頭,道:“怕的。
幸虧這位将軍勇敢得很,将這些惡人打跑了。
”定靜師太微微一笑,道:“這位将軍不是勇敢得很,而是武功好得很。
”那少女道:“師父,他武功好得很麼?我瞧他出招亂七八糟,一不小心,把刀鞘砸在自己頭上,怎麼一把刀,又會生鏽,從鞘中拔不出來?” 衆弟子見定靜師太和小師妹秦絹說話,慢慢都圍了上來。
原來這秦絹是定靜師太所收的關山門弟子,聰明伶俐,最得師父的憐愛。
恒山派衆女弟子之中,出家的尼姑約占六成,其餘四成則是俗家弟子,有些是已經嫁人的中年婦人,五六十歲的婆婆也有,秦絹是恒山派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了。
儀和插口道:“他出招那裡亂七八糟了?那都是假裝出來的。
将上乘武功掩飾得一點不露痕迹,那才叫高明呢!師伯,你看這位将軍是甚麼來頭?那一家那一派的?”定靜師太緩緩搖頭,道:“我若猜得到一二成,也不會如此擔心了。
這人的武功,隻能以‘深不可測’四字形容之,其餘的我一概不知。
” 秦絹拉住她衣袖,說道:“師父,你擔心什麼?為什麼要擔心?那位将軍不是幫助咱們把敵人給打跑了麼?”定靜師太歎了口氣,道:“敵人若是明刀明槍的來和咱們交戰,咱們一點不怕,打得赢便将敵人打逃,打不赢便給敵人殺了,那有什麼可擔心的。
但若咱們給蒙在鼓裡,就像盲了眼一樣,那不免步步驚心,不知下一步踏将下去,踏到的到底是實地,還是浮冰,又還是一個萬丈深淵,你說擔不擔心?” 秦絹點了點頭,道:“師父,你這封信,是寫給掌門師叔的。
是不是?馬上能到麼?”定靜師太道:“鴿兒到蘇門白雲庵換一站,從白雲庵到濟南妙相庵又換一站,再在老河口清靜庵換一站,四隻鴿兒接力,當可送到恒山了。
”儀和道:“幸好咱們沒有損折人手,那幾位師姊妹敷了解藥,過得兩天,相信便無大礙。
”定靜師太擡頭沉思,沒聽到她的話,突然向站在人叢外的儀琳道:“儀琳,你說那令狐沖的武功不及田伯光,幾次打他不過,是不是?”儀琳一怔,雙頰漸漸暈紅。
她一聽到别人提及令狐沖的名字,便不禁心中怦怦亂跳,似乎做了什麼虧心事給人捉住一般,可是内心深處。
卻又感到無比甜蜜,最好旁人日日夜夜不住口的提他。
定靜師太見她雙頰暈紅,神态忸怩,心想:“這小妮子一聽到令狐沖的名字,便是模樣古怪,莫非動了凡心?”又道:“我問你是不是?”儀琳微微一驚擡頭說道:“是啊,令狐師兄的武功确是不及田伯光,他出手救我,身上便給田伯光砍了好幾刀,險險送了性命。
”定靜師太點了點頭,自言自語的道:“令狐沖深知我五嶽劍派的底細,此人和魔教勾結,确是為禍不小,若不是他洩漏消息,魔教又怎知咱們這時候過仙霞嶺?” 儀琳急道:“師伯,他——他——令狐師兄可也不知咱們這時候過仙霞嶺啊。
”定靜雙目盯住了她,道:“他不知道?你又如何得知。
”儀琳道:“令狐師兄此刻不知到了何處,說不定是在塞北,又或許是在關東。
他又怎會和魔教勾結,加害咱們?”定靜師太哼了一聲,面色不善,道:“儀琳,你是出家人,六根清靜,早已皈依我佛,若是誤入了歧途,那可悔之晚矣。
”儀琳合什稽首,低垂道:“弟子不敢。
”定靜師太見她長長的睫毛下閃動着淚珠晶瑩,覺得自己說話太過嚴厲了些,心中起了憐惜之意,拍拍她的肩頭,道:“敵人遠遁,諒他們一時不敢再來進犯。
大家乍逢大敵,隻怕也累得很了,便在這裡吃些幹糧,到那邊樹蔭下睡一忽兒。
”大家答應了,便有人支起鐵架,烹水泡茶。
原來恒山派這次南下,行蹤極是機密,晝宿宵行,數十人南來,江湖人物均不知情,魔教人衆竟然得知訊息,在此伏擊,是以定靜師太加倍的震驚。
衆人睡了幾個時辰,用過了午餐,定靜師太見受傷的弟子仍是神情委頓,說道:“咱們行迹已露,以後不用晚間趕路了,受傷的人也須休養,咱們今晚在廿八鋪歇宿。
”從這高坡上一路下山,行了三個多時辰,到了廿八鋪,那是浙閩間的交通要沖,是仙霞嶺上行旅的必經之所,進得鎮來,已然暮色蒼茫,可是鎮上一個人也無。
儀和道:“福建風俗真是奇怪,這麼早大家便睡了。
”定靜師太道:“咱們且找一家客店投宿。
”原來恒山派和武林中各地尼庵均是互通聲氣,但廿八鋪并無尼庵,不能前去挂單,隻得找客店投宿,所不便的是俗人對尼姑頗有忌諱,認為見之不吉,往往多惹閑氣,但一衆女尼受之已慣,也從來不加計較。
但見一家家店鋪都是上了門闆,廿八鋪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有幾百家店鋪,可是一眼望去,竟是一座死鎮,落日餘晖未盡,廿八鋪的街上已如深夜一般。
衆人在街上轉了個彎,便見一家客店前挑出一個白布招子,寫着“仙安客店”四個大字,卻是大門緊閉,靜悄悄地沒半點聲息。
當下便有一名女弟子鄭萼上前敲門。
這鄭萼是俗家弟子,一張圓圓的臉蛋常帶笑容,能說會道,很讨人家歡喜,一路上凡有與人打交道之事,總是派她出馬,免得旁人一見尼姑,便生拒卻之心。
鄭萼敲了幾下門,停得片刻,又敲幾下,但過了良久,竟是無人應門。
鄭萼叫道:“店家大叔,請開門來。
”她聲音清亮,又是習武之人,聲音頗能及遠,便是隔着幾重院子,也當聽見了,可是客店中竟無一人出來應門,情形顯得甚是突兀。
儀和走上前去,附耳在門闆上一聽,店内竟無半點聲息。
她轉頭說道:“師伯,店内沒人。
”定靜師太隐隐覺得有些不對,眼見店招甚新,門闆也是洗刷得十分幹淨,絕非歇業不做的模樣,說道:“過去瞧瞧,這鎮上客店,該當不止這一家。
” 向前走出百餘門面,又有一家“南安客店”,可是鄭萼前去拍門時,竟然一模一樣,無人答應。
鄭萼道:“儀和師姊,咱們進去瞧瞧。
”儀和道:“好!”兩人越牆而入。
鄭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