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酒色财:棄

關燈
1.金剛經
戚少商一衆刺客這頭才走,大家已包圍住了陳念珠。

     他們都不急于拿下陳念珠。

     ——因為後面的變化誰都看到的了:這刺客倒戈相向,殺了狙弑聖上的刺客,這一來,保駕有功,很可能從此便得到萬歲爺的寵信,故爾,沒有聖上一聲令下,他們都不願意第一個先招惹這名來曆不明的新貴。

     盡管不出手,但大内高手仍圍住了陳念珠,至少,不讓他再有機會向皇上狙襲。

     這是最不“冒險”的方法。

     ——為官之道,是既不作頭一人,也勿作後從者,永遠要知道先行一步,料敵機先,但也不要走得太“快”、大“先”,不然,萬一争鋒失利,作了炮灰就得不償失了;卻也不可走得太“慢”、大“落後”,否則,人候着封官進爵,你隻等着吃泥。

     這是當時的“為官之道”。

     這些“皇上身邊的紅人”,自然都曉得這官場中的“不易法則”。

     但世上的法則不止這一個。

     做人的法則也不隻一種。

     像陳念珠、戚少商之間的生死情義法則契約,這些人就不懂得。

     ——所以他們隻能當“官”,不能當俠者。

     一一當俠者有什麼好? 陳念珠沒有想過。

     他隻在做。

     他在“做”之間隻想到過去的一個情景。

     那還是在戚少商逃亡的時候。

     那次減少商逃到螳螂鎮,遭蔡京、王黼、傅宗書派來的人追殺,戚少商正要硬着頭發迎戰,但陳念珠卻巧施小計,陳倉暗度,讓追殺戚少商的人追錯了方向。

     陳念珠之所能輕易辦到這一些,因為他是蔡京的人,當時正派去“螳螂鎮”收集“溫涼玉”,溫涼玉,又名玉圭,聽說是東漢初年遺留下來的稀世奇珍,蔡京聽說了,便想要,派了陳念珠一衆人去地方強索,這卻分薄了追擊戚少商的實力。

     當時戚少商大為詫異:陳念珠因何要暗助自己? ——在發生他最信任兄弟顧惜朝倒戈相向之前,他一向是信人不疑;可是,一旦因信人而緻寨破人亡,亡命天涯,他對人就難免不信多疑。

     不過,他随後弄清楚陳念珠的“身世”,就明白了來龍去脈。

     陳念珠原是廣東佛山人、其父陳禮,曾得宋徽宗皇後王氏信重,委以重任,時向皇帝谏言。

     趙佶雖然多才多藝,但生性昵近小人,喜人奉谀,又自命不凡,故佞臣如蔡京、朱耐、童貫、梁師成之流得以親近,卻将蘇轼、司馬光、文彥博等清流忠賢之士一百零九人列為好黨樹碑。

    皇後王氏卻向躬行節儉,率下為禮。

    見趙佶窮奢極侈,又忠佞不分,便一再相勸,趙佶不但不聽,一怒之下,連皇後都少見了。

     陳禮雖然官小,但皇後對他有知遇之恩,他有鑒于國事綢螓,忠良盡去,于是也冒死谏主,這事卻觸怒了蔡京。

     蔡京便授意重貫,誣陷陳禮“暗通夏遼,擾亂軍心”,充軍郁林,未到半途,陳禮受不住折磨,慘死當途。

     這一來,陳禮一家,也因而破落敗亡,兒女都發給大戶人家為奴為婢。

    男丁隻陳念祖一人,懷着複仇之心,要回複陳家清譽,化名念珠,投蔡京門下。

     蔡京也是謹慎小心的人,投他門下的,都經篩選精挑,卻不知怎的,可能是受陳念珠的陳家祖傳“沉香獅子”賄賂之故吧,一向精明心細的總管“山狗”孫收皮竟似沒發覺陳念珠之來曆,讓他成了蔡氏門下之客,由于陳念珠機警乖巧,故亦逐漸受到重用。

     但重用仍是無用。

     他仍是近不了蔡京的身。

     就算近得了身也終究無用,因為蔡京一向湮慎,他身邊有的是高子能人。

     他殺不了蔡京。

     報不了父仇。

     光大不了門楣,雪不了廳。

     他幼受庭訓,知道榮譽比生命更重要,報不了仇,便雪不了恨,他一輩子隻能當蔡京的奴才仆役! 所以他恨深。

     甚恨。

     直到他見着了戚少商,很奇怪,竟生起了一種:“這人可達成我的心願”的想法。

     他甚至希望為他效命。

     不惜效死。

     他故意讓蔡京的部下追錯了方向,亦告訴了戚少商自己的身世,戚少商雖隻是一名江湖浪俠,一寨之主,但平素用功甚勤,對朝廷的事也知之甚詳,自然也聽過陳禮是位郁郁而終的好官,當時他看陳念珠心喪欲死,便安慰他道: “你放心,總有一日,你不但能報大仇,還能光宗耀祖,光大門楣。

    ” 陳念珠聽了大是振奮,緊緊握住戚少商的手說:“你能不能幫我這個忙?” 戚少商隻說:“要是我幫得上你的忙,我一定幫。

    ” 陳念珠當時就喃喃的道:“我一直廁身在蔡府,做牛做馬,做人也沒意思了。

    我就等為爹報仇雪恥的一天!要是你可以成全我,隻要有用得着我處,你叫我死,我立刻就死!” 當時,他還把一套經書拿出來,雙手遞給戚少商,恭敬的說。

     “這是龍樹大題手抄煙血金剛般若波歲密經,我送給你,你獻給方今皇上,他好奇物瑰寶如命,說不定可赦免你。

    ” 戚少商取經一翻,知是金剛般若經,心中一震。

    佛度衆生,有許多方便法門,至少有大乘八宗小乘二派,但大乘佛法,才是佛法的究竟佛門。

    究竟大乘法,雖設法門無量,卻始終是以自利利他為本。

    在諸方便法門中,始終以六波羅密為本;六波羅密中,又以般若波羅密為本。

    是以般若便是大乘佛法的中心。

    戚少商知陳念珠送的是稀世瑰寶,金剛經在佛門經典中,素有特殊地位。

    佛在大般若經中曾經說過:所有一切諸法,皆在般若經中攝盡,是以般若在諸經中是最重要的,而金剛經又是般若經中至重要的,攝精取華提綱摯領,所以通讀主鋼經,如同讀盡大般若經,甚至可以這樣說:若能悟主剛經,就是同悟三藏十二部之教典。

    是以自古以宋,讀誦受持金剛經者衆,其因于此。

     金剛經既多人修持,并不罕見,但這手抄本來自龍樹菩薩,這就是奇珍異寶了。

     戚少商不禁問:“這經文難得,卻不知你是從何得來?” 陳念珠說:“我是奉旨到這一帶搜刮奇珍異寶,翻遍古刹佛寺,找不到‘溫涼玉’卻逼出了這一冊龍樹煙血金剛般若經,我看獻給那狗皇帝、賊丞相不值,我把室送你,就當是他日你幫我光大祖先門楣之報答,希望你能不棄收下。

    ” 戚少商聽了,自是暗歎皇帝及那一幹狐群狗黨,可惡已幾為一塊青圭(即“溫涼玉”)就把民間鬧得個翻天倒海的,陳念珠既能搜出本《煙血金剛般若經),其他奇寶異珍,毀于人手,更不知凡幾了。

     他心中恚怒:更是不受,便說:“這是你我到的東西,你圖着自己用吧。

    ” 陳念珠道:“我曾翻過、但就少了點悟性,讀不懂,也摸不透,戚大俠悟力遠高幹我,還是收下吧。

    ” 戚少商仍是堅拒,“是你的東西,我不能要,何況,我此際心中沒有佛性,隻有殺性,你給了我也沒有用。

    ” 陳念珠聽了也頗有同感:“我也是。

    我心頭此際隻想複仇、雪恨、還我陳家名譽,什麼金剛經,就别說經文了,我連經題也解不了,還念什麼經。

    ” 戚少商笑道:“這倒不然。

    你是仇火中燒,一時返掩了明目心眼。

    佛經來到人世間之任務,便是為開示衆生悟人佛之知見。

    以身成佛,即是衆生皆成佛之意。

    成佛有許多途徑,許多方便法門,佛經便是紀錄了這些智慧和知見。

    不過,光是已譯成中上文字的,就有七百四十六卷之多,可見浩繁瀚博,而其中唐玄奘所譯的大般若經,就有六百卷之譜,分為四處十六會,計二百六十五品。

    所謂四處,是分四個不同的地方和觀知來講:所謂十六會,便是分十六次講。

    而這部金剛經,就是其中第九會,且是十分重要的一會。

    ” 陳念珠聽得似懂非懂,隻問,”那為什麼稱為金剛經屍 戚少商見既然說開了,就說了下去,“佛陀每開示一段經文,到未了,必有弟子間其經名。

    如法華經。

    華産經、般若經、阿含經皆如是。

    所謂‘金剛經’,是來自本經須菩提問佛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陀回答說:‘是經名為主剛般若波羅密,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這就是‘金剛經’得名之由來。

    ” 陳念珠苦笑道:“那金剛是啥?我仍是不明。

    ” 戚少商學識淵博,雖對佛理井無特别修持,但他博覽群書,好學不倦,且能過目不忘,記心奇佳,當下便說:“依佛經說:切利天上的帝釋天,有一種寶物叫金剛.拿它與阿修羅作戰,戰無不勝:天竺傳說裡的金輪王,他手上七寶中便有一寶名為金剛輪寶,展轉于任侗方面,都能使其他國度對他誠心誠意的順伏。

    金剛就是堅利的意思。

    佛便常用‘金剛’以喻法喻人,像常說的金剛三昧、金剛力士、金剛幢便是三例。

    ” 陳念珠以懂非懂:“那金剛……經,卻又是何解?” 戚少商滔滔不絕的道:“‘金剛,不僅有堅利的特質,引申開去,更見明淨勝相,如寶石華彩,淨潔無暇,縱在髒垢之處,亦不為污穢所染。

    在佛義理,金剛之堅,譬作‘實相般若’,因諸法實相,是随緣不變,在纏不休的:金剛之利,譬作’觀照般若,,乃因綿密觀照,是以無惑不摧,無我不破;金剛之明,譬作‘文字般若’,因為文字言說,能開慧示智,無明得明。

    金剛能斷最堅、最利、最強、最細的妄執述疑,且能斷盡無餘。

    金剛經便有這等深明的大義。

    ” 陳念珠這下笑道:“如此大義,難怪我這鈍物生受不了。

    這經還是你收下吧!” 戚少商仍然堅辭,“别說自己魯鈍。

    一旦開了竅,便通悟了,就算一草一木也能成佛。

    一朝放下屠刀的,不就是佛了!” 陳念珠道:“那豈不是說,人人成佛,佛與衆生豈不沒有分别了?” 戚少商道:“本來菩薩與衆生,并無異性,悟了,衆生就是菩薩;迷者,菩薩便是衆生。

    是故菩薩衆生,本是一體,并無二緻,你說對了。

    ” 陳念珠苦笑道,”我說對了?那我也有悟性了!可是我卻不但放下屠刀,我要靠這屠刀報仇。

    如果悟了佛我就連仇都不想報了。

    那我甯可死了好了,還悟什麼佛?” 戚少商微笑歎道:“你确是給仇火恨煙蒙住了竅。

    可我也一樣。

    你想的是恢複家聲,我要的是重振聲威,而今你送我‘主剛經’,不若送我主剛寶劍。

    金剛經能解決生死大事,破除自性妄見。

    但我的執見就是報仇雪恨,我不要破,亦不要除,我活着就是要報仇。

    真正悟了佛,成了佛,就要斷除一切酒色财氣,放棄世間名利權欲,那本來就是我的,我未好好享受過它,我為啥要放棄這些一切本屬于人間世的事物?” 說到這裡,他微見激動,“如果假借修佛的名号,卻無所不為,妄念不除,亦無一戒,酒、色、财、權、名、利樣樣都來,事事都沾,還自号為高僧仙道,這我是不幹的!不有修持善行,就不是佛!我成過、敗過、面今仍落魄着,我還要成大功、立太業,我沒放棄,亦不死心,叫我念金剛經,斷除一切?不如予我金剛劍一把。

    我要斬盡仇人頭、敵人首級!” 陳念珠這可聽得愣住了,好半晌才說,“聽來,這經我懂不通、你也暫時用不上,不如——” 戚少商當時恢複了鎮靜,隻說:“你還是先收看好了。

    ” 這之後,戚少商輾轉流亡,又逃了不少地方,直至他因掌握了皇帝身世秘密,反過來威脅趙信,使這天子開恩特赦,讓他重建“連雲寨”,報了大仇,在這種種情節中,戚少商仍保持跟陳念珠,以及在逃難的過程中他結識的四、五名生死之交密切聯絡。

     ——也許,有一夭,會用得上…… ——或許,有一日大家會共同作戰……H。

     果爾。

     至少,陳念珠便是用在這件事情上,這次的行動中。

     陳念珠等這一天已久。

     他依然身在蔡門中、但依然沒法接近蔡京,沒法子殺得了這個仇人。

     所以他也無法重振家聲、光大門楣。

     他在等這一天。

     他終于等到了減少商重出江湖、入主京師武林。

     這時候,他就挺身出來,毛遂自薦。

     他把“金剛經”送給了楊無邪,隻要楊無邪向戚少商轉達他的一句。

     一個問題: “——時候到了嗎?” 他一直在等這一句。

     “到了。

    ” 他終于等到了。

     就在今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