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道無親
關燈
小
中
大
關七馬上反而。
反擊正來自他的斷臂。
他竟以斷臂發出“劍氣”。
——沒有了手,何來劍氣!? 其實這問題似是而非。
——沒有劍,又何來劍氣? 但“劍氣”是“氣”,不是劍,沒有劍,一樣有劍一般力量的人,一樣能發出劍氣來。
所以,不一定要有劍,才能發射“劍氣”。
是以,發出“劍氣”的,下一定要用“手”,正如要得到知識,不一定要讀書才可以達到目的,有時,行萬裡路,多聽多用,一樣可以知識豐富。
因此,關七發出了他的“劍氣”: ——自斷臂。
這一刹間,乾坤扭傳,他的斷臂發出了他的劍氣,以故他的斷臂便成了他最厲害的武器! 關七的“緻命傷”,原來在傷臂處:現在,他的“殺手锏”,卻正好在他斷臂上。
他的斷臂發出劍氣,竟比那完好的一條胳臂更銳、更利,也更烈、更厲! 這才是劍氣! 真正的劍氣! 一時之間,雖然天大地大,但殺氣無處不充斥,無處不充溢。
天地間都是劍。
都是氣。
都是劍氣。
孫青霞呆目,目不轉睛的盯視這一場铄絕古今的格鬥,目定口呆。
戚少商忍不住道:“你一生都愛劍,都練劍,都浸淫在劍道上——請問:關七現在用的是不是劍?” 孫青霞着了魔似的答:“是。
” 戚少商又問:“這是什麼劍術?” 孫青霞發癡的道:“是劍氣。
” 戚少商仍是不解:“那不就是失前所傳的‘先天破體無形劍氣’麼?” 孫青霞雙眼發亮,甚至還綻出了青光、精光、金光: “不一樣。
” 他解釋補充道:“先前的是‘先天破體無形劍氣!,而今他使的是‘破體無形劍氣’。
不一樣。
” 戚少商馬上分辨出來了:“是少了‘先天’二字。
” “不是字。
”孫青霞澄清,像遇到他半生最注重的偉大真理。
他非得堅持到底不可一樣: “而是質。
但而今不是。
己不是了。
關七随手揮來皆劍氣,連傷殘處都成了他最強而有力的攻擊力。
這已不是先天,同時也是後天的,甚至也不隻是先天。
後天的,而是大通天、大梵天、九天十地無所不有的劍氣,隻要他意随心動,劍氣就會發出來了——” 他感歎接道:“這才是劍氣——” “真正的劍氣。
” 關七現在發放的正是。
破體無形劍氣。
——這劍氣是破體而出的。
——也是無形無迹的。
但這已不分先天後天,甚至不分強弱敵我,隻需念随意發,這劍氣比先前的劍氣又大大的跨進了一步。
然而這一步卻很要命。
還幾乎馬上要了米蒼穹的命。
對付“先天破體無形劍氣”,米蒼穹還能拼,還可以變。
他至少把“有棍”變成“無棍”。
——無棍比有棍層次更高,棍法也更好。
但一旦關七連斷了的手臂也能發出“劍氣”來,他就吃不消了。
天大地大,他幾乎無可容身。
因為無處不是劍。
無地不是氣。
無招非劍氣。
劍是劍。
氣是氣。
劍氣是絕招: 絕招是要他的命。
到這地步,他理應已喪命: ——如果不是突然間有了這個變化的話! 突變。
4.風大雨大
夾變。
坦白說,戚少商平生最讨厭的就是突變。
突變不是件好事。
突變往往就是驚變。
戚少商絕對認為武林應該變,要變,不得不變。
——不變,就僵死,就硬化,就失去了生機。
失去了生機就得讓人淘汰。
但變不應是突如其來的,而是循序漸進,去蕪存菁,優勝劣敗,汰弱存強的。
這樣的變,才正常,才有新意,才能在日新月異、風大雨大的江湖上屹立不倒、萬古常新。
這是他的想法。
也是他的堅持。
所以,他能辦的組織、主持的團體,一定能圖新求變,自強不息。
但這是四季交替、風吹花天般的“變”,而不是“突變”。
他特别不喜歡突然的變化。
——他一手創辦的“連雲寨”,就是因為他所信任的手下變生肘腋,在一個“突變”下,以緻他流亡天涯,家破人亡。
他的武功亦然。
他不斷求新、求變,但萬變不離其宗,他握層幽新、推陳出新的新招,仍在他傳統功夫的根基上,合情合理。
事實上,他一向都認為:沒有舊,哪有新?沒有老,哪有少?沒有傳統,哪有現在? 是以,他的傳統基礎極好,功大也下得深——就這一點上,許多人以為戚少商年輕出衆而忽略了他的底子之厚、用功之深。
他甚至也故意讓人誤以為他的基本功夫下的不夠紮實——别人對他愈輕視,對他就越有利。
但還是有人知道。
其中最深知的一個,恐怕就是鐵手神捕鐵遊夏。
原因無他: 鐵手曾經跟他交過手。
那一次交手後,鐵手到處盛贊戚少商有“四高”!風度高、底子高,而且不但心志高,連出手創意也高。
他是出自肺腑之言。
因為那“連雲寨”之一戰,戚少商跟鐵手比拼十招,鐵手點明戚少商要用“一字劍法”,也就是說,戚少商每一次出手。
每出手一招,都得符合招式名稱有個“一”字為好的劍法,例如:“一拍兩散”、“一朝得志”、“一見發财”、“一石二鳥”……等等,如果不符合這一點,即當敗論。
戚少商是在這般受制限的情形下跟鐵手交手的——當然鐵手當時也有他的制限(詳見《四大名捕會京師》)。
以當時的情形,戚少商若非在劍術上通曉各家各派“一字劍法”,然别說應敵挫敵了,就連順利使完十招“一”字為号的劍法,也有問題。
而且當時連雲寨大批軍馬重重包圍鐵手一衆人等,就算戚少商落敗,也大可不認帳,隻要使喚手下群毆圍剿,殺光了鐵手一衆人等也可高枕無憂了。
但戚少商沒有這樣做。
但當時年少氣盛,也隻輸了一招半式,他勝是勝,敗是敗,一旦落了下風,即号令合軍撤退,敗得漂亮,撤得幹淨利落。
從此可以想見,戚少商光隻憑受盡制限的“一字劍法”,尚能與鐵手硬拼十招(當時約好十招定輸赢).然後,因變招向鐵手錯用其他招式,實際上并沒有給鐵手擊敗,以他随手招來的招式尚能如此發揮,可見他的武功真材實學,并容并蓄,不容輕視。
所以鐵手忍不住逢人到處便說。
戚少商是個人才。
戚少商自是人才,但他也講究變:漸變,而非突變。
突變回顧傳統,把一切打破砸碎,到頭來有沒有建樹?能不能成立?到底卻是問題。
總不能光是破壞,沒有建設。
由于他也是江湖上、武林中、京師裡的一方之主、群龍之首,所以有很多時候,他非但堅持己見,還把自己的意見,向衆人道出,進行說服,甚至形諸于筆墨,寫成文字,來對樓子裡、塔子裡的弟兄手足,作出良好的影響。
一一教化是很重要的一環節。
這方面,他的意見與楊無邪幾不謀而合,要管理好像“金風細雨樓”、“象鼻塔”這樣的局面,作為首腦的,一定要進行教化的工作。
要不然,就難免出現蘇夢枕的憾事。
蘇夢枕的确是位難能可貴的好領袖。
他從不懷疑自己的兄弟,他信任他自己的兄弟。
他智計無雙,算無遺策,但臨事必躬親,縱身罹二十七疾,仍奮鬥精進,睿智精明,實在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枭雄、人傑。
他能用人,故爾能用上王小石、白愁飛這樣的人才。
可惜他不防人,也忽略了“教化”的作用。
是以他遭白愁飛的叛變,以緻一敗塗地,雖然最終仍能撥亂反正,但為了風雨樓不變成傀儡操縱于他人手上,他惟有一死。
不是一死了之,而是一死了決。
了卻一切恩仇束縛。
無論如何,蘇夢杭身殁,是件令人痛怅的事。
白愁飛勇于奪權,也忽略了“教化”,是以在危急關頭,叛他的人都窩裡反,而且比他背叛蘇夢枕還來得更狠更絕更毒。
這之後,由王小石一度執掌“金風細雨樓”的大權,他就非常着重“身教”。
而戚少商則注重“言教”。
兩人都注意到“德教”。
——像“發夢二黨”、羽翼之多,人手之雜,以及在民間市井根深蒂固,理應在武林間的影響力遠超于“金風細雨樓”才是。
然而,它在江湖上的号召力,卻連王小石新近才一手培植起來的“象鼻培”還不過、不如。
原因是發、夢二黨之黨魁:花枯發和溫夢成,太不注重立言、立功、立德之故。
反擊正來自他的斷臂。
他竟以斷臂發出“劍氣”。
——沒有了手,何來劍氣!? 其實這問題似是而非。
——沒有劍,又何來劍氣? 但“劍氣”是“氣”,不是劍,沒有劍,一樣有劍一般力量的人,一樣能發出劍氣來。
所以,不一定要有劍,才能發射“劍氣”。
是以,發出“劍氣”的,下一定要用“手”,正如要得到知識,不一定要讀書才可以達到目的,有時,行萬裡路,多聽多用,一樣可以知識豐富。
因此,關七發出了他的“劍氣”: ——自斷臂。
這一刹間,乾坤扭傳,他的斷臂發出了他的劍氣,以故他的斷臂便成了他最厲害的武器! 關七的“緻命傷”,原來在傷臂處:現在,他的“殺手锏”,卻正好在他斷臂上。
他的斷臂發出劍氣,竟比那完好的一條胳臂更銳、更利,也更烈、更厲! 這才是劍氣! 真正的劍氣! 一時之間,雖然天大地大,但殺氣無處不充斥,無處不充溢。
天地間都是劍。
都是氣。
都是劍氣。
孫青霞呆目,目不轉睛的盯視這一場铄絕古今的格鬥,目定口呆。
戚少商忍不住道:“你一生都愛劍,都練劍,都浸淫在劍道上——請問:關七現在用的是不是劍?” 孫青霞着了魔似的答:“是。
” 戚少商又問:“這是什麼劍術?” 孫青霞發癡的道:“是劍氣。
” 戚少商仍是不解:“那不就是失前所傳的‘先天破體無形劍氣’麼?” 孫青霞雙眼發亮,甚至還綻出了青光、精光、金光: “不一樣。
” 他解釋補充道:“先前的是‘先天破體無形劍氣!,而今他使的是‘破體無形劍氣’。
不一樣。
” 戚少商馬上分辨出來了:“是少了‘先天’二字。
” “不是字。
”孫青霞澄清,像遇到他半生最注重的偉大真理。
他非得堅持到底不可一樣: “而是質。
但而今不是。
己不是了。
關七随手揮來皆劍氣,連傷殘處都成了他最強而有力的攻擊力。
這已不是先天,同時也是後天的,甚至也不隻是先天。
後天的,而是大通天、大梵天、九天十地無所不有的劍氣,隻要他意随心動,劍氣就會發出來了——” 他感歎接道:“這才是劍氣——” “真正的劍氣。
” 關七現在發放的正是。
破體無形劍氣。
——這劍氣是破體而出的。
——也是無形無迹的。
但這已不分先天後天,甚至不分強弱敵我,隻需念随意發,這劍氣比先前的劍氣又大大的跨進了一步。
然而這一步卻很要命。
還幾乎馬上要了米蒼穹的命。
對付“先天破體無形劍氣”,米蒼穹還能拼,還可以變。
他至少把“有棍”變成“無棍”。
——無棍比有棍層次更高,棍法也更好。
但一旦關七連斷了的手臂也能發出“劍氣”來,他就吃不消了。
天大地大,他幾乎無可容身。
因為無處不是劍。
無地不是氣。
無招非劍氣。
劍是劍。
氣是氣。
劍氣是絕招: 絕招是要他的命。
到這地步,他理應已喪命: ——如果不是突然間有了這個變化的話! 突變。
坦白說,戚少商平生最讨厭的就是突變。
突變不是件好事。
突變往往就是驚變。
戚少商絕對認為武林應該變,要變,不得不變。
——不變,就僵死,就硬化,就失去了生機。
失去了生機就得讓人淘汰。
但變不應是突如其來的,而是循序漸進,去蕪存菁,優勝劣敗,汰弱存強的。
這樣的變,才正常,才有新意,才能在日新月異、風大雨大的江湖上屹立不倒、萬古常新。
這是他的想法。
也是他的堅持。
所以,他能辦的組織、主持的團體,一定能圖新求變,自強不息。
但這是四季交替、風吹花天般的“變”,而不是“突變”。
他特别不喜歡突然的變化。
——他一手創辦的“連雲寨”,就是因為他所信任的手下變生肘腋,在一個“突變”下,以緻他流亡天涯,家破人亡。
他的武功亦然。
他不斷求新、求變,但萬變不離其宗,他握層幽新、推陳出新的新招,仍在他傳統功夫的根基上,合情合理。
事實上,他一向都認為:沒有舊,哪有新?沒有老,哪有少?沒有傳統,哪有現在? 是以,他的傳統基礎極好,功大也下得深——就這一點上,許多人以為戚少商年輕出衆而忽略了他的底子之厚、用功之深。
他甚至也故意讓人誤以為他的基本功夫下的不夠紮實——别人對他愈輕視,對他就越有利。
但還是有人知道。
其中最深知的一個,恐怕就是鐵手神捕鐵遊夏。
原因無他: 鐵手曾經跟他交過手。
那一次交手後,鐵手到處盛贊戚少商有“四高”!風度高、底子高,而且不但心志高,連出手創意也高。
他是出自肺腑之言。
因為那“連雲寨”之一戰,戚少商跟鐵手比拼十招,鐵手點明戚少商要用“一字劍法”,也就是說,戚少商每一次出手。
每出手一招,都得符合招式名稱有個“一”字為好的劍法,例如:“一拍兩散”、“一朝得志”、“一見發财”、“一石二鳥”……等等,如果不符合這一點,即當敗論。
戚少商是在這般受制限的情形下跟鐵手交手的——當然鐵手當時也有他的制限(詳見《四大名捕會京師》)。
以當時的情形,戚少商若非在劍術上通曉各家各派“一字劍法”,然别說應敵挫敵了,就連順利使完十招“一”字為号的劍法,也有問題。
而且當時連雲寨大批軍馬重重包圍鐵手一衆人等,就算戚少商落敗,也大可不認帳,隻要使喚手下群毆圍剿,殺光了鐵手一衆人等也可高枕無憂了。
但戚少商沒有這樣做。
但當時年少氣盛,也隻輸了一招半式,他勝是勝,敗是敗,一旦落了下風,即号令合軍撤退,敗得漂亮,撤得幹淨利落。
從此可以想見,戚少商光隻憑受盡制限的“一字劍法”,尚能與鐵手硬拼十招(當時約好十招定輸赢).然後,因變招向鐵手錯用其他招式,實際上并沒有給鐵手擊敗,以他随手招來的招式尚能如此發揮,可見他的武功真材實學,并容并蓄,不容輕視。
所以鐵手忍不住逢人到處便說。
戚少商是個人才。
戚少商自是人才,但他也講究變:漸變,而非突變。
突變回顧傳統,把一切打破砸碎,到頭來有沒有建樹?能不能成立?到底卻是問題。
總不能光是破壞,沒有建設。
由于他也是江湖上、武林中、京師裡的一方之主、群龍之首,所以有很多時候,他非但堅持己見,還把自己的意見,向衆人道出,進行說服,甚至形諸于筆墨,寫成文字,來對樓子裡、塔子裡的弟兄手足,作出良好的影響。
一一教化是很重要的一環節。
這方面,他的意見與楊無邪幾不謀而合,要管理好像“金風細雨樓”、“象鼻塔”這樣的局面,作為首腦的,一定要進行教化的工作。
要不然,就難免出現蘇夢枕的憾事。
蘇夢枕的确是位難能可貴的好領袖。
他從不懷疑自己的兄弟,他信任他自己的兄弟。
他智計無雙,算無遺策,但臨事必躬親,縱身罹二十七疾,仍奮鬥精進,睿智精明,實在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枭雄、人傑。
他能用人,故爾能用上王小石、白愁飛這樣的人才。
可惜他不防人,也忽略了“教化”的作用。
是以他遭白愁飛的叛變,以緻一敗塗地,雖然最終仍能撥亂反正,但為了風雨樓不變成傀儡操縱于他人手上,他惟有一死。
不是一死了之,而是一死了決。
了卻一切恩仇束縛。
無論如何,蘇夢杭身殁,是件令人痛怅的事。
白愁飛勇于奪權,也忽略了“教化”,是以在危急關頭,叛他的人都窩裡反,而且比他背叛蘇夢枕還來得更狠更絕更毒。
這之後,由王小石一度執掌“金風細雨樓”的大權,他就非常着重“身教”。
而戚少商則注重“言教”。
兩人都注意到“德教”。
——像“發夢二黨”、羽翼之多,人手之雜,以及在民間市井根深蒂固,理應在武林間的影響力遠超于“金風細雨樓”才是。
然而,它在江湖上的号召力,卻連王小石新近才一手培植起來的“象鼻培”還不過、不如。
原因是發、夢二黨之黨魁:花枯發和溫夢成,太不注重立言、立功、立德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