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唐三藏夢鬼訴冤

關燈
卻說孫行者收妖、還寶已訖,四衆又行多時,三藏凄怆感懷,道:“自離長安,寒暑四五年矣,怎麼還不得到?”行者道:“師父寬心,此才出大門哩!”正言談問,隻見紅日西沉。三藏道:“此處有一座大寺,可在此借宿。”四人徑至山門外,見上寫有“寶林寺”三字。四衆徑入法堂,與本寺僧人禮畢話完,僧人獻上茶飯,整頓鋪蓋,伏侍四人就寝。

    三藏睡至三更時候,夢中聞得禅堂外叫聲:“師父救命!”夢中擡頭一看,見是個含冤的漢子,是個帝王模樣。三藏問:“你是何方人氏?”那人道:“我是烏雞國中國王,到此四十裡。因前五年幹旱,朕正欲祈求,忽有終南山來一道士,能呼風喚雨。朕請他求雨,頃刻大雨滂論,朕得他救了生靈,因與他結為兄弟。過了兩年,他思奪我榮華,一日,同到禦花園中八角琉璃井邊,他将朕推下井中,用石蓋住,上栽一株芭蕉,他就變做我相。文武官人都不能辨,被地占去朕的江山。”三藏道:“你去陰司告他。”那人道;“他神通廣大,四海龍王和他有親,十殿閻王與他相好,因此無門投告。”三藏道;“這等,我亦無如之何。”那人道:“我乃冤鬼,敢來見你,因夜遊神一陣神風送來,道我災星已滿。說你手下有個徒弟孫行者,法力廣大,可以收妖救朕。”三藏道:“歲月已久,文武宮妃不信,縱我徒有手段。反說我等欺邦滅國,卻不是畫虎刻鹄?”那人道:“我有親生太子,三年未曾入宮,妖人恐他母子論出長短。明日出山打獵,師父定然與他相見,可把我冤情說與他知。他若不信,我留下一件金廂白玉珪,此物可以為記。此是我生前佩的,今妖人三年沒有此寶,他反說被求雨的道人拐去。你明日把此物與太子看,他自然聽信。我今不敢等久,還要去宮中托夢與皇後。”言罷,三藏驚醒,原來是一夢。就叫醒行者,把夢與他詳說。行者道:“我就與他報仇。”三藏道:“他還遺下一件金廂白玉珪為記。”行者道:“這等,我有一計了。我拔下一根毫毛,變個匣子,裝起此寶。我變做三寸長的小子,亦放在匣中,你捧在手中當堂坐下;我先去引得太子來此參佛,他見你不起身,必然罵你,你就說“不要罵我,我有寶貝在身,故不懼你。”他必然問是何寶,你取出我來,我與他說了詳細,然後以白珪為證。”師徒言談不睡。

    待至天明,行者别了師父,去烏雞國中一看,果見妖氣彌漫。行者正發感歎,忽聽炮聲一響,太子出山打獵。行者見他放了鷹犬,扣了弓箭,遂變做一白兔亂跳。被太子開弓一箭,行者把毫毛夾住他箭。太子見射中了白兔,星忙來趕。行者引至寺門,把箭插在門上,自己跳入匣中。三藏捧起,當堂坐下。太子趕至門口,見箭在門上,心中疑恐是神;進寺參拜,嗔惱唐僧倨傲,不起身迎接,厲聲大罵。三藏道:“我乃東土唐僧,身帶有寶,故不跪你。”太子道:“有何寶?”三藏道:“我有仙童,能知幾千年過去未來的事。”太子道:“你取來我看。”三藏忙開匣蓋,行者跳将出來。太子道:“這星兒能知甚事來!和尚說你能知過去未來。”行者道:“萬事皆知,待我說與你聽。你本是烏雞國太子,五年前荒旱,你父王祈雨,終南一道士善呼風喚雨,你父王與他結為兄弟。這事有麼?”太子道:“有的。”行者道:“如今稱孤的是誰?”太子道:“非父王而何。”行者哂笑不已。太子道:“如何隻笑?”行者道:“人衆不便言。”太子将人馬門外劄住。行者正色道:“坐位的是祈雨的。”太子道:“胡說!”行者将身一變,那匣不見了,卻将白玉珪獻與太子。太子道:“奇哉,奇哉!”行者道:“莫漏去消息。我昨買宿,師父夢見你父王,說被他推在禦園八角琉璃井中,他變作你父王的模樣,無人知識。故我特引你到此,訴此衷情,你既認得白玉珪,怎麼不替父王報仇!”太子聞言,心傷疑惑。行者道:“不必疑惑,請回本國,問母親,看他夫妻恩愛,比三年前如何,便知真假。你隻要單人獨馬進城,從後宰門到宮中見母親,須悄語低言,怕走漏消息,你母子性命難保。”太子依說,分付:“人馬在此紮住,我去就來。”此去不知有何,且聽下文分解。

    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解化引嬰孩。

    太子聞言心懷慮,急回後宮問母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