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孫行者五莊觀内偷果

關燈
話表三人上嶺,隻見那呆子綁在樹上,口叫痛苦難禁。行者向前放下。八戒遂拜過師父,道:“下次再不敢亂為。”謝了行者、沙僧。四人又行,倏至一嶺,景物非常。三藏道:“此山勝景,必有靈仙居住。”大家同去遊玩一會不題。

    卻道萬壽山有一觀,名喚五莊觀,觀有一老仙,名号鎮元子。後園中栽有人參果,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子,三千年成熟,一萬年才結三十個果子,其形似三朝未滿的小孩兒。人若得聞其香,加壽三百六十歲,得吃一個,加壽四萬七千年。本山鎮元大仙因元始天尊請去講道,門下二徒,一名清風,一名明月,鎮元臨行吩咐二徒道:“我去後,不日有個故人唐三藏,他是金蟬子,如來佛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與他在金盆會上相識,今往西天取經,從此經過,你不可怠慢他,可摘人參果二枚獻他。但他有跟随徒弟,你要仔細看顧,莫被他偷吃仙果。”二童一聞師言,謹領法命。

    不數日,唐僧來到觀中,二童拱手接應,禮畢各坐。二童問曰:“老師莫非唐三藏?”唐僧答曰:“仙童因何知我賤名?”童子道:“我師名喚鎮元子,被元始天尊請去;曾吩咐弟子迎接老師,不知仙駕促臨,未得迎候。老師請坐,待弟子去取果子來獻。”言罷,二童子往後園,摘得二顆仙果,奉獻三藏。三藏一見,驚道:“這是出世孩兒,怎麼吃得!”童子備言此果根由,三藏隻是不吃。二童亦不能強,拿轉房内自食。那行者兄弟在傍,真個思量,童子又不與他,三人意欲去偷,又怕師父。各設計脫身。行者曰:“我去掃淨寝房。”八戒曰:“我去炊些飯吃。”沙僧曰:“我去放馬。”三人脫了師父,走去後園中偷吃三個。八戒是個粗人,一口吞吃一個,還有不足之意,又叫行者去摘。行者走出園來,道:“你好不知足,他一萬年才結得三十果子,吃了三個也夠了,還要思量!”二童子正在堤防此事,忽聽行者言語,慌忙去後園一看,果見去了三個。二童哭聲罵出。三藏道;“仙童因何?”童子道:“你這夥賊人,偷吃我果子!”三藏道:“你那果于獻我,我不吃,那個去偷?”童子道:“是你徒弟偷吃了。”三藏高叫:“徒弟俱來。”沙僧聽得叫:“二位哥哥,那事發作了。”行者道;“二弟向前,隻是莫認。”三藏又叫,三人近前,佯做不知。三藏道:“我等出家人,不要吃暗昧食,吃了果子,就直說出來,陪他個禮罷,莫引他罵。”三人隻是不認,那童子隻管咒罵。行者惱得心焦,變一個假行者在法堂端坐,自己真身走入後園,使一個推山塞海之力,将人參樹拔倒,又轉入法堂。二童子說:“這和尚被我等辱罵,也不做聲,敢是錯數了。”再去後園一看,隻見其樹倒了。童子驚得跌倒在地。這行者見童子後園去看,知其事必發,促起衆人急走。

    那鎮元子大仙卻轉本觀,不見二童,隻見後園門開,近前詢問,二童哭聲不止。大仙叫他起來,和顔問他樹倒之故。童子說。“師父去後,果有唐三藏來。我曾獻他二果,他再三不吃。我二人自己各吃一顆。不料他手下三個徒弟走去偷吃三個。我去法堂罵他,惱了他性,卻走進園去,拔倒此樹。”大仙問:“他師徒在那裡?”童子道:“先在法堂。”大仙見法堂沒有,急忙趕去,隻見他四衆在路傍打坐。大仙高叫:“唐三藏好無理!你縱容徒弟偷我果子,又縱他推倒我樹,是何主意!”三徒做賊心虧,不與大仙理說,各人掣出兇器,圍住大仙亂打。實不曾傷得一下大仙,反被大仙作法念咒,掀起法衣,将四衆一齊張起,跑轉觀中,叫徒弟綁在法堂,取過水磨金鞭來打。

    三藏聞言,兩眼流淚。行者密語;“莫慌,待我做個解數。”摘下四根毫毛,變做四人形狀,他師徒真身又一徑跑去。走了一日一晚,行者恐打傷自己假體,收轉毫毛。那大仙隻見四人無些蹤影,乃歎曰:“這猴子曾鬧天宮,果是來得,但不可容縱他,免至日後脫大。且還要趕他轉來問罪。”複駕祥雲趕上,又把法衣張起四衆,轉到觀中。叫徒弟取四匹綿布,将四人一齊殓起,重加密裹縫,燒起一鼎油鍋,要把四衆熬死。行者道:“我這幾時未曾得滾油洗澡,若承厚意,多賜些油。”口是這等說,心裡也怕熬死了師父,還要弄碎他鍋才可。隻見門外有一石獅子,做個解數,咬破舌尖,噴血一口,把石獅變一樣形象,仍舊綁縛。他自己縱在雲端觀看。那大仙道;“先熬死行者,然後熬他三個。”叫徒弟擡他下鍋,三四個近前擡扛不起,說“這猴精真個結實”。叫起十數餘人,把他扛下鍋去。那石獅果重,把油鍋打得粉碎。衆人驚看,見是一個石獅子。大仙又笑又惱,說:“他去了也罷,又弄碎我鍋!再架起油鍋,就把三藏來熬。”行者雲頭聽得,慌忙走來道:“我拔倒你樹,與師父何幹,還把我熬。我先前不曾放得屎,恐污壞你的油兒,今幹幹淨淨,正好下鍋。”大仙佯佯近前,一把扯住大聖。不知把他下鍋也不曾,且看後頭如何。詩曰:

    五莊觀内一神仙,後園果品不輕傳。

    行者不合偷他吃,引起仙童鬧聲喧。

    惱發大聖兇狂性,推倒樹木走西天。

    鎮元轉觀心煩惱,要把師徒火熬煎。

    剛強果有剛強者,法大還有法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