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負侬心丹爐幸猶在 苦參妙谛圖解喜雙修

關燈
光亮,在青石案旁。

    嶽天敏和萬小琪全神貫注在一本手抄的秘笈之中,他們開始研習“太清劍法”了。

     “太清劍法”一共隻有十二招,每招三式,演為三十六式,每一頁上,畫有圖形一式,除了深奧的原文之外,還有天柱老人的朱注。

     兩人翻了幾頁,乍看起來似乎極為簡單,但詳細研讀了幾遍之後,卻又感到異常繁複,變化多端,在劍法之中,好像含有無上玄機。

     饒你嶽天敏萬小琪兩人,都是極頂聰明,對第一招的三個式樣,也費了大半天工夫,反覆研究,互相探讨,才能略通圖式,至其精微含義,還是沒辦法完全領悟。

     萬小琪心中不耐,噘着嘴道:“敏哥哥,不要再研究了,我們照式練罷!” 嶽天敏也正覺得越研究越複雜,明明是對的,卻又錯誤百出,聞言點頭道:“這套劍法,看上去和“少清劍法”相似,但好像另含精微玄機,極難領悟,我們先依式練習,等純熟之後,也許會熟能生巧呢。

    ” 萬小琪見敏哥哥順着自已,心中一高興,不由甜甜一笑,從身邊拔出白虹劍,正要拉開架式。

     嶽天敏忙道:“琪妹,這劍法看來威力極大,你手上又是一柄寶劍,可要小心!” 萬小琪點着頭,就開始照式練習。

     第一招三個式樣,看上去動作簡單,但練起來,更覺得繁複無比,往往出人意料。

     兩個人輪流練習,僅僅一招三式,就差不多耗了半天時間,才算剛把概要摸熟。

    這還是他們對“少清劍法”已經有了相當根基,才能如此呢! 第二天,又整整的練了一天,在比較熟練之後,慢慢的才體會出有了點意思。

    第三天開始研習第二招的三個劍式,可是這三式,比前面的更覺深奧,兩個人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心中并不躁急,慢慢地反覆探讨,相互練習。

     時光迅速,他們從開始練習“太清劍法”之後,轉瞬過了十天,還隻練了三招九式,實因這套劍法,愈來您覺深奧難懂,愈練愈覺繁複精微,兩人憚盡心力,極感勞累。

     略一商量,覺得甯可循序漸進,于是不計時日,每一招式,在時間上雖然慢了一點,但也可略有心得。

     這樣又過了二個月光景,他們日夕演練,苦心揣摩,對劍招中所含蘊的精妙變化,也漸漸的由熟練而體會出來。

     可是這個熟練,體會,卻隻限于三十式以前,那最後的兩招六式,不但變化奇幻,出乎常規,不易理解,就是照式練習,也連貫不起來。

     一連練習了五六天,還是一知半解,斷斷續續,毫無進境。

     卻說嶽天敏每當練習“太清劍法”之時,總覺周身真氣,也随着流轉,他訝異自己在練劍之時,并未運氣,還隻當是劍招的激烈活動所引起,也就不以為意。

     這天,他練到第十一招,由三十二式,要演變為三十三式,這個換式,卻是極為費解。

     因為繼三十一式前撩之勢,劍尖向右外斜劃弧形後,似為向前平刺,但圖上卻又掌心微吐,及等到三十三式,又變成身若龍蟠,右手手肘微豎,中食兩指緊靠劍身了。

     嶽天敏依樣葫蘆,照式練到三十二式,手掌一吐,陡覺一股真氣,由掌心直透出去,那口白虹劍,微微一震,掙脫手掌,向前激射出去。

     嶽天敏一見寶劍脫手而出,心裡一驚,猛的身子向前一躬一伸,龍行一式,人跟着劍平飛出去。

     在他原是一時手忙腳亂,想将那脫手之劍,收了回來。

    那知熟能生巧,妙出自然,身子飛起,右手向前一抓,很自然的使出了“縱鶴擒龍”上的“擒龍”。

     這一個慌亂中的動作,巧妙地合了規矩,說時遲,那時快,手剛向前一抓,那股真氣,便自收回,飛出去的長劍,快要插入石壁,猛的飛了回來。

     劍柄入握,連忙收式落地,正好合上了無法理解的三十三式。

    這一下,不但萬小琪看得目瞪口呆,就是嶽天敏也大出意料之外,一陣驚訝,自己無意之中居然把這一招三式貫通起來。

     當下試将劍輕輕往前一擲,跟着用力一抓,果然又抓了回來,不由大喜若狂。

     萬小琪也高興得直跳起來,笑道:“敏哥哥,這一招,原來能發能收,難怪一連幾天,都練不通呢。

    ” 說着要敏哥哥再練最後的一招三式,兩人翻開“太清劍法”的最後三頁,仔細一研讀。

     這一招三式,類似“八方風雨”,但發招吐勢之後,劍卻完全脫離了手掌,上下左右,翻騰刺擊的變化,都在離人三尺以外,想系以氣馭劍,比之前三招光是一發一收,更是精奧博大。

     嶽天敏搖了搖頭道:“這最後的一招三式,一時恐怕難以練成,隻有等将來内功造詣精湛之時再說罷!” 接着就把三十一到三十三式,繼續又操練了幾遍,直到完全純熟,收發由心,才叫琪妹妹踉着練習。

     萬小琪自從服了“天府玄真”,功力自非尋常,但她沒有練過“縱鶴擒龍”,真力不能凝聚掌心,能發能收,她自知對這最後的兩招六式,無法學成。

     嶽天敏也知這是事實,不再勉強,從此萬小琪對“太清劍法”,隻學會了十招三十式,但也足可傲視江湖,對手無人了。

     山中無歲月,嶽天敏,萬小琪兩人在天柱峰下的石室之中,勤練步功,晃眼已過了一年。

     嶽天敏對“太清心法”上所載的武學,均已純熟領悟,他心切父仇,自然希望早日出去,了此心中大願。

     這天,他就把心事告訴了琪妹妹。

    那萬小琪也因為答應玉箫真人等敏哥哥傷愈之後,便去玉箫峽的,後來因為她要陪着敏哥哥練武,舍不得立即分開,也就耽擱下來,如今聽敏哥哥一說,隻好贊成。

     但一想起就要和敏哥哥分離,不由她芳心難舍難分,粉臉突變,翠黛深蹙地望着敏哥哥,幽幽的道:“敏哥哥,你學成絕技,自然該是下山的時候了,師叔祖在‘天柱紀事’上說得明白,後人如果得到這部心法,就是他老人家的傳人。

    不過,我們昆侖派法規綦嚴,門人衆多,現在的掌門人玄真子大師伯,他在昆侖山的清虛觀,閉門潛修,不問世事,本門中的事情,都由九華山昆侖下院的二師伯涵真子處理。

    所以實際上昆侖派的重心,是在昆侖下院的九華山,田師伯當日給你‘神龍令’,就是要介紹你去拜在二師伯門下。

    現在你仙緣巧合,做了師叔祖的傳人,但這一詳細經過,自然應該先去向掌門人禀明,讓大家知道有這回事才對。

    ‘太清心法’,乃是昆侖派久已失傳的絕技,如果依舊留在這裡,萬一被歹人發現,遺害無窮,敏哥哥,不如由你送上九華山去,親交二師伯保管,你看可好。

    ” 嶽天敏聽她說得極為有理,喜道:“琪妹妹,你想得周到極啦,就是這麼辦,那末你是不是和我一同上九華山去呢?” 萬小琪道:“我答應了師傅,還要去玉箫峽呢。

    ”接着又道:“我到玉箫峽去,隻要三個月時間就夠了,敏哥哥,你九華山回來,到龍官湖去找我就是。

    ” 當下兩人計議停當,決定第二天離開石室。

    萬小琪懷着黯然的神情,替敏哥哥整理行囊,她把天府玄真、靈寶丹、辟谷丹統統收好,再把“太清心法”和“天柱紀事”叫他貼身藏好。

     嶽天敏道:“琪妹妹,你還要在玉箫峽耽擱上三個月,‘辟谷丹’應該帶上一瓶才對,‘靈寶丹’武林瑰寶,療傷聖藥,也應該分一半去,以備不時之需。

    ” 說着從包裹裡中取出一瓶“辟谷丹”和半葫蘆“靈寶丹”,放入萬小琪的行囊之中。

     萬小琪隻得由他放好,一面嗔道:“我隻要三個月,就可回來了,将來行道江湖,我們永……” 她要說“我們永遠要在一起呢”,可是說到我們永字卻一陣紅暈,再也說不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