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陂菩薩經正文

關燈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是般舟三昧經初異譯 聞如是,佛在羅悅祇竹園多鳥樹下。

    與衆弟子五百比丘俱。

    皆是阿羅漢。

    所著盡。

    無馀結。

    所作滿。

    所求具。

    皆已下重擔。

    悉至所願。

    已斷於故胎從政化度。

    皆悉度八禅。

    除一凡比丘。

    爾時拔陂菩薩。

    與五百菩薩俱。

    皆白衣身受五戒。

    皆從如來欲受正法。

    拔陂菩薩便起前到佛所。

    為佛作禮卻坐一面。

    諸菩薩及諸比丘,悉以頭面禮佛皆坐一面。

    佛爾時便取神足定意。

    使諸比丘在他郡國者,皆來會是竹園。

    悉為佛作禮。

    爾時過十馀萬衆比丘皆來會竹園。

    佛複取神足定意。

    使大德比丘尼等。

    從三萬馀比丘尼。

    皆來會竹園。

    為佛作禮悉坐一面。

    佛複取神足定意。

    使羅檀迦簍菩薩從惟舍大國。

    及迦休頭菩薩從占波大國。

    及那達頭菩薩從波羅奈大國。

    及須深無菩薩從迦惟羅衛大國。

    及大大導衆菩薩。

    及給孤獨迦羅越從舍衛大國。

    及尊達菩薩從拘暹大國。

    及謾論調菩薩。

    從沙号大國。

    各從二萬八千人皆會竹園。

    悉以頭面禮佛足悉坐一面。

    爾時阿阇世王。

    與過十萬衆人俱。

    來到佛所。

    皆以頭面禮佛悉坐一面。

    爾時第一四天王,及忉利天王,及梵天王,與無央數天衆。

    悉來到佛所。

    為佛作禮悉坐一面。

    及諸遍淨天無央數衆。

    悉來到佛所。

    作禮皆住一面。

    及四阿須倫王。

    從無央數阿須倫衆。

    皆來到佛所。

    作禮竟悉住一面。

    及難頭和難龍王。

    及沙迦羅龍王。

    及摩奈師龍王。

    及阿耨達龍王。

    及伊羅缽龍王。

    共與無央數衆龍俱。

    來到佛所。

    作禮竟悉住一面。

    爾時是三千日月間。

    無有空無人者,皆大神妙天龍神。

    及人非人從下并梵天。

    拔陂菩薩便起坐。

    整衣服右膝著地。

    向佛叉手便言:今欲有所問。

    願佛演說解我所難。

    佛因言:拔陂恣意所問。

    如來今我悉能解汝所問。

    知汝意生滅形象。

    拔陂菩薩便言:雲何得菩薩定意所聞如海多藏。

    所聞無有馀疑。

    不忘生念亦不退亦不懈惰。

    於無上之道至德正覺。

    為佛轉生。

    不落無法處。

    常識所從來生。

    未嘗離本願見如來至。

    便卧夢亦不離正。

    得形常端正。

    可愛見者,喜生於豪貴家。

    常持堅彊意。

    自裡所學。

    疾所知不忘。

    廣計慮意堅固慚羞。

    具了理奇可多行慈。

    常有默覺。

    所對多威。

    神常精進不中悔。

    傳放義。

    常入法。

    常入止。

    常入觀。

    常入禅。

    常入定。

    空不入相。

    無形地法。

    不恐不懼。

    常樂說法。

    常樂受法。

    意所願生不複違其本願。

    本德多力。

    本意多力。

    本因緣彊。

    五根彊。

    所作常彊。

    呵止惡常彊。

    所觀常彊。

    於解所願常彊。

    難勝量譬如海。

    譬如月自具淨滿。

    譬如日稍盡陰冥。

    譬如火能現色。

    譬如虛空難可塗污無所著意已空。

    譬如明珠悉達正法。

    譬如石安住不動譬如根難搖動。

    譬如犭否及溥軟其意無所痏。

    譬如蜚鳥意以低伏。

    譬如乞兒不起。

    樂在縣國樂山谷。

    譬如麋鹿亦猴猿不親愛俗人。

    亦有學者常導衆複牽衆。

    無瞋恚在諸人不複化。

    悉諸魔随次解度。

    諸法無教導自意解。

    於覺法在禅堅不緣邪。

    有大慈力難可堯。

    所念常深不離正行。

    無能計其所得所念。

    得聞法數依堕淚。

    所忌常太。

    一切具佛所行思願。

    衆來欲采無數善念。

    願取海清淨信。

    增願淨潔。

    妒嫉瞋恚斷常願明在。

    一切知至光内歡喜。

    行願以斷不信忌。

    為黠所灑。

    滿無數天願行。

    一切莊飾世斷绮可。

    便淨好行戒淨具為。

    能斷弟子因緣覺地。

    心所求願堅不轉。

    所作竟成所求常無造。

    於天人道善法行不餍事。

    悉於菩薩成滿具度不憂喜。

    一切於異學不傾邪。

    一切敬樂諸佛。

    悉見法光耀無能化壞。

    常悉會面於諸佛。

    譬如作幻人一切法非我。

    譬如化人未來於後法。

    譬如夢人過去當來現在事。

    譬如有光一切世悉見身。

    如雙日亦不行。

    亦無所止因緣法。

    譬如景於生死。

    以住無胎。

    已斷胎想過不取法。

    行遠棄已憂法器。

    菩薩意已無數。

    一切於世一切無能轉不堕。

    次近無所著。

    一切佛國界已度符節門。

    一切足解散善法。

    自上如法器。

    一切於諸佛。

    一切為如來所拜。

    以佛神住衣毛不動。

    能力如師子獨吼。

    常見敬一切。

    能飽滿世衆不亂誤。

    一切為諸佛所待知。

    如時覺行化。

    棄所疑。

    無彼受法。

    一切三世無不照知一切黠慧說無窮。

    常行慈以得哀。

    不留事說經明不慧棄住。

    悉於諸人不兩随。

    身意同生直。

    心為世眼三界明。

    悉三界無能輕易者,行非我。

    世所有展轉止。

    行不求衆樂。

    獨行信憶誠信。

    法不取不棄一切知演教。

    彼勸人住大學門。

    已至無恐怖。

    善說如來正法一切卷句。

    常行求見者莫不喜。

    悉衆所從大樂得喜。

    在如來足下斷蓮。

    當樂善說一切佛法。

    樂行問不仇意著。

    於行於衆止所受恐怖斷。

    起力言行一切度轉。

    常直取所住不動。

    一切羸彼助說法坐師子座。

    數數有悉諸佛所知。

    一切在世無所堕。

    悉說行在入知常尊法。

    悉依諸佛行。

    常願法不倦解待愚。

    如來善交無處所行。

    在十方世常好行一切。

    為人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