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章:白發老人
關燈
小
中
大
年邁,全真六子近年來精研性命之學,掌教的俗務,多半是要交給我這位尹師弟接手。
”法王見他臉上微有幸幸之色,低聲道:“我瞧這位尹道兄武功雖強,卻還不及道兄,至于精明幹練,更與道兄差得遠了,掌教大任,該當由道兄接任才是。
”這幾句話趙志敬在心中已蘊藏了七八年之久,但從未宣之于口,今日給法王說了出來,怨恨之情,更是見于顔色。
全真六子命尹志平任三代弟子之首,即已明定要他繼任掌教,初時趙志敬不過心中不服,暗存妒忌,但自抓到了尹志平的把柄,即便處心積慮的要設法奪取他的職位。
如将尹志平偷戀小龍女之事宣揚出來,尹志平勢必性命難保,但他自知生性魯莽暴躁,素來不為全真六子所喜,師兄弟也多和他不睦,結果這掌教的位子還是落不到自己手上,他所以一直隐忍不發,便是為此。
法王鑒貌辨色,猜中了他的心思,暗想:“我若助他争得掌教,他便死心塌地,為我所用。
全真教勢力龐大,信士如雲,能謀得該教相助,于王爺南征大有好處,實是大功一件,隻怕更勝于刺殺郭靖。
”當下心中暗自籌思方策,不再與趙志敬交談,什牌時分,一行人到了忽必烈的大營。
法王進帳時回頭一望,隻見小龍女騎着驢子,站在裡許之外,遙遙相對,不再近前,心想:“有她在外,不怕這兩個道士不上鈎。
” 衆人進了王帳,忽必烈正為失旗之事大為煩惱,要知那王旗是三軍表率,征戰之際,千軍萬馬全跟着王旗進退,實是軍中第一等重要的物事,突然神不知鬼不知覺的給人盜去,便如打了一個大大的敗仗。
他一見法王攜了王旗回來,心下大喜,忙起座相迎。
這忽必烈雄才大略,不輪于乃祖成吉思汗,若是常人,定當連連相詢如何奪回王旗,但他一聽法王引見尹趙二人,說是全真教的高士,當即大加接納,顯得愛才若渴,對王旗的失而複得,竟沒放在心上,吩咐擺設酒筵,與二人接風,尹志平渾渾噩噩,一副心思全都想着小龍女,趙志敬卻是個極重名位之人,見這位蒙古皇帝對自己如此禮遇,不免沾沾自喜。
蓋武學之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還算不難,說到“富貴不能淫”,卻非真正的英雄豪傑莫辦了。
忽必烈對法王等行刺郭靖不成之事,竟是絕口不提,隻是不住推崇尼摩星忠于所事,以緻雙腿殘廢,酒筵上請他坐了首位,接連與他把盞,這麼一來,不但尼摩星感激知遇,心想隻要他再有差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旁人瞧着也都大為心折。
酒筵過後,法王陪着尹趙二人到旁帳休息。
尹志平心神交疲,倒頭便睡。
法王道:“趙道兄,左右無事,咱們出去走走。
”兩人并肩走出帳來。
趙志敬舉目一望,隻小龍女坐在遠處一株大樹之下,那頭驢子卻系在樹上,不禁臉上變色。
法王隻作不見,詢問他全真教中各項情狀。
趙志敬将他視作知己,巨細不遺的一一說了。
原來道教本隻乙一派,由山西龍虎山張天師統率,自金人侵華,宋室南渡,河北道教新創三派,是為全真、大道太乙三教,其中全真尤盛。
此時北方淪于異族,百姓生活痛苦不堪,眼見朝廷規複無望,許多人便把全真教視作救星,所以當時有人撰文說:“中原闆蕩,南宋孱弱,天下豪傑之士,無所适從,……重陽宗師長春真人,超然萬物之表,獨以無為之教,化有為之士,靖安東華,以待明主,而為天下式”雲雲。
當時在大河以北,全真教與丐幫的勢力,有時還勝過官府。
兩人邊說邊行,漸漸行到了無人之處,法王歎了一口氣,說道:“趙道長,貴教得有今日規模,實在不易,老衲無禮,卻要說馬、丘、王諸位道長見識太是胡塗,怎能将掌教的大任,傳之于尹道兄呢?”趙志敬心中一直便有一個主意,要待尹志平接任掌教之後,全真六子逐一凋逝,便逼他将掌教讓給自己。
但他性子暴躁,想起此事究屬渺茫,便算成功,也不知要在多少年之後,聽法王提及,不禁也歎了口氣,又向遠處的小龍女望了一眼。
法王道:“那位龍姑娘是小事,老衲隻一舉手之勞,便即了結,實不用煩心。
倒是掌教的大位,卻不可落在無能之輩手中,這才是首要的急務。
”趙志敬道:“大師若能指點明途,小道終身全憑所命。
”法王雙眉一揚,朗聲道:“君子一言,那可不能反悔。
”趙志敬道:“這個自然。
”法王道:“好,我叫你在三月之内,便要當上全真教的掌教。
” 趙志敬大喜,隻是此事實在太難,不由得有些将信将疑。
法王道:“你不信麼?”趙志敬道:“我信,我信。
大師妙法通神,必有善策。
”法王道:“貴教和我素無瓜葛,本來誰當掌教都是一樣,但不知怎的,老衲和道長一見如故,忍不住要出手助你。
”趙志敬心癢相搔,不知如何稱謝才好。
法王道:“咱們第一步,是讓你在教中得一強援。
貴教眼下輩份最尊的是誰?”趙志敬道:“那是今日途中遇見的周師叔祖。
”法王道:“不錯,他若能全力助你,這位尹道長恐怕便不是你的對手了。
”
”法王見他臉上微有幸幸之色,低聲道:“我瞧這位尹道兄武功雖強,卻還不及道兄,至于精明幹練,更與道兄差得遠了,掌教大任,該當由道兄接任才是。
”這幾句話趙志敬在心中已蘊藏了七八年之久,但從未宣之于口,今日給法王說了出來,怨恨之情,更是見于顔色。
全真六子命尹志平任三代弟子之首,即已明定要他繼任掌教,初時趙志敬不過心中不服,暗存妒忌,但自抓到了尹志平的把柄,即便處心積慮的要設法奪取他的職位。
如将尹志平偷戀小龍女之事宣揚出來,尹志平勢必性命難保,但他自知生性魯莽暴躁,素來不為全真六子所喜,師兄弟也多和他不睦,結果這掌教的位子還是落不到自己手上,他所以一直隐忍不發,便是為此。
法王鑒貌辨色,猜中了他的心思,暗想:“我若助他争得掌教,他便死心塌地,為我所用。
全真教勢力龐大,信士如雲,能謀得該教相助,于王爺南征大有好處,實是大功一件,隻怕更勝于刺殺郭靖。
”當下心中暗自籌思方策,不再與趙志敬交談,什牌時分,一行人到了忽必烈的大營。
法王進帳時回頭一望,隻見小龍女騎着驢子,站在裡許之外,遙遙相對,不再近前,心想:“有她在外,不怕這兩個道士不上鈎。
” 衆人進了王帳,忽必烈正為失旗之事大為煩惱,要知那王旗是三軍表率,征戰之際,千軍萬馬全跟着王旗進退,實是軍中第一等重要的物事,突然神不知鬼不知覺的給人盜去,便如打了一個大大的敗仗。
他一見法王攜了王旗回來,心下大喜,忙起座相迎。
這忽必烈雄才大略,不輪于乃祖成吉思汗,若是常人,定當連連相詢如何奪回王旗,但他一聽法王引見尹趙二人,說是全真教的高士,當即大加接納,顯得愛才若渴,對王旗的失而複得,竟沒放在心上,吩咐擺設酒筵,與二人接風,尹志平渾渾噩噩,一副心思全都想着小龍女,趙志敬卻是個極重名位之人,見這位蒙古皇帝對自己如此禮遇,不免沾沾自喜。
蓋武學之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還算不難,說到“富貴不能淫”,卻非真正的英雄豪傑莫辦了。
忽必烈對法王等行刺郭靖不成之事,竟是絕口不提,隻是不住推崇尼摩星忠于所事,以緻雙腿殘廢,酒筵上請他坐了首位,接連與他把盞,這麼一來,不但尼摩星感激知遇,心想隻要他再有差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旁人瞧着也都大為心折。
酒筵過後,法王陪着尹趙二人到旁帳休息。
尹志平心神交疲,倒頭便睡。
法王道:“趙道兄,左右無事,咱們出去走走。
”兩人并肩走出帳來。
趙志敬舉目一望,隻小龍女坐在遠處一株大樹之下,那頭驢子卻系在樹上,不禁臉上變色。
法王隻作不見,詢問他全真教中各項情狀。
趙志敬将他視作知己,巨細不遺的一一說了。
原來道教本隻乙一派,由山西龍虎山張天師統率,自金人侵華,宋室南渡,河北道教新創三派,是為全真、大道太乙三教,其中全真尤盛。
此時北方淪于異族,百姓生活痛苦不堪,眼見朝廷規複無望,許多人便把全真教視作救星,所以當時有人撰文說:“中原闆蕩,南宋孱弱,天下豪傑之士,無所适從,……重陽宗師長春真人,超然萬物之表,獨以無為之教,化有為之士,靖安東華,以待明主,而為天下式”雲雲。
當時在大河以北,全真教與丐幫的勢力,有時還勝過官府。
兩人邊說邊行,漸漸行到了無人之處,法王歎了一口氣,說道:“趙道長,貴教得有今日規模,實在不易,老衲無禮,卻要說馬、丘、王諸位道長見識太是胡塗,怎能将掌教的大任,傳之于尹道兄呢?”趙志敬心中一直便有一個主意,要待尹志平接任掌教之後,全真六子逐一凋逝,便逼他将掌教讓給自己。
但他性子暴躁,想起此事究屬渺茫,便算成功,也不知要在多少年之後,聽法王提及,不禁也歎了口氣,又向遠處的小龍女望了一眼。
法王道:“那位龍姑娘是小事,老衲隻一舉手之勞,便即了結,實不用煩心。
倒是掌教的大位,卻不可落在無能之輩手中,這才是首要的急務。
”趙志敬道:“大師若能指點明途,小道終身全憑所命。
”法王雙眉一揚,朗聲道:“君子一言,那可不能反悔。
”趙志敬道:“這個自然。
”法王道:“好,我叫你在三月之内,便要當上全真教的掌教。
” 趙志敬大喜,隻是此事實在太難,不由得有些将信将疑。
法王道:“你不信麼?”趙志敬道:“我信,我信。
大師妙法通神,必有善策。
”法王道:“貴教和我素無瓜葛,本來誰當掌教都是一樣,但不知怎的,老衲和道長一見如故,忍不住要出手助你。
”趙志敬心癢相搔,不知如何稱謝才好。
法王道:“咱們第一步,是讓你在教中得一強援。
貴教眼下輩份最尊的是誰?”趙志敬道:“那是今日途中遇見的周師叔祖。
”法王道:“不錯,他若能全力助你,這位尹道長恐怕便不是你的對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