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夢柝 第08回 村學究山舍做歪詩 富監生茶坊傳喜信
關燈
小
中
大
但瓶之罄矣,不敢虛屈了。
”楚卿道:“既如此,必有佳作,敢借一指教?”那一個道:“兄也曉得詩麼?”楚卿道:“雖不曉得,卻也讀得出來。
”又一個道:“這位姓高,是個宿儒,一個徽州大店裡,請他教兩個兒子。
弟姓趙,在前村訓蒙。
因初八日,高先生放學回來,路上買一隻——約小弟昨日要來賞菊,就以‘-為韻。
不意下雨,未曾一樂。
這一位姓邳,是青年飽學,住在城内,就在城中處館,昨日到這邊嶽家,要領夫人回去。
所以弟兩個,各出酒肴在此,屈他來到做一首,效金谷園故事。
既兄曉得詩,必定是有意思的了。
”遂遞過姓高的詩來。
楚卿看題目,是《雨中尋菊》;再看上面寫着詩道: 七三塗獵撿之——|也煮妻椒炒精。
菊-倒風雙袖酒,雞糖濺雨一襟饧。
賓王昔日無三友,陶令今年有四甥。
樂矣歸欲-不見,問-光慣甕-秤。
楚卿念了三遍,也不明白,隻得問道:“小弟學淺,不但不明其理,要求逐問講教;連這“-”字也不識。
”高先生道:“兄方才說識詩,故此與兄看。
今兄看不明白,要我講說。
孔子雲‘誨人不倦’,我若不肯,就是吝教了。
這‘-’字,是茄娘切。
在《海篇》上,夫-者,——也,——者,吃物而唇動聲也。
第一句‘三七塗豬檢之-,前日弟解館回來,以七分三厘銀子,塗路上遇着個獵戶,拿許多雉兔獐雞,弟撿一隻——蛄耍是這個原故;第二句,買到家裡,-去毛,先将水煮一滾,老妻就取起切碎,放些椒料炒着,精品不過,所以說‘椒炒精’;第三句,要曉得未種菊,先插竹,昨日因虛了趙先生之約,到一個鄰家賞菊,正在花下飲酒,忽然一陣風來,竹-吹倒,劃潑了半壺酒,老夫雙隻衣袖,沾得甚濕,故雲‘兩袖酒’;‘雞糖濺雨’者,那些雞一向躲在菊花下放的糞,也有幹的,也有白的,也有一樣色爛如糖的,那急雨濺起來,急去收碗喋,看衣襟上濺滿了故雲‘一襟饧’;至第三聯,是兩個古典:昔日駱賓王尋菊,無三友者,不曾有趙先生、邳兄與老夫三人也,當初陶淵明最愛菊花,為彭澤今。
今人每以海棠比西施,老夫發鄧以菊花比淵明,是巧于用古處。
上年敞鄰在朋友處分得一根回來,今年産了四芽,可是生了外甥一般?末兩句是照應起兩句,賞了菊,吃了酒,樂而歸去,還剩那——诩遙老夫正要想——的再吃些,不意又見,問起拙荊,他道領家有個狸貓,到舍偷吃,不管多少,一吃就精光,竟是吃慣了,如今把-獠卦谖屠铮将-秤蓋好,又恐爬開了,故雲‘問狸光慣甕-秤’。
你說這詩好麼?”楚卿道:“果然妙。
”高先道:“趙先生,你的佳作,一發與這位看,見得我們為師,俱有實際,不比那虛名專騙人家束修的。
”趙先生對楚卿道:“看詩有個看法,須要認題。
高先生吃-猓是做死的,我是做活的,不可一例看。
”楚卿道:“有理。
”隻見他詩寫着道: 菊邊歇下一隻-濺濕衣毛活似精。
趕他翟遏像趕鴨,吃他連喋如吃饧。
兒驚磕碰尋老子,婆見吱喳叫外甥。
十六雙棋去得盡,剛剛剩得光棋秤。
楚卿看了好笑,隻得贊道:“妙!這位邳死一發請教。
”邳先生道:“兩位先生是前日做起,小弟是今早約來吃酒,方得做起,已有兩句了。
”弟與楚卿道:“小弟是不做——做——恕!背卿接來一看,隻見道:—— 花葉啄完光打精。
楚卿見他年少,忍不住道:“詩思甚佳,隻怕——,未必做巢在菊花上。
”邳先生笑道:“兄隻識得幾個字,就要批評人?千家詩上,說得食階墀鳥雀馴,鳥雀既馴,難道——做不得巢?輕易批評人者,此亦妄人也已矣!”楚卿道:“領教。
”意欲别出。
趙先生道:“雨雖止了,地上猶濕。
兄既曉得詩,也做兩三句何如?”楚卿道:“要做何難?”三人便去拿紙筆墨硯,鋪在桌上。
楚卿坐着,三人到背後,把眼瞅一瞅,看他做些什麼出來。
孰知楚卿提起筆,不待思索,一揮而就。
詩曰: 溪頭雨暗下飛-踏屐籬邊緻自精。
看去離披如中酒,食來清遠勝含饧。
臨波洛女窺行客,灑淚湘妃覓館甥。
帶濕折歸敲一局,幽香染指拂揪秤。
楚卿立起身來道:“呈醜!”高先生道:“做不出麼?”楚卿道:“完了。
”三人不信,走到近前一看,果然完了,都說:“這也奇!”今到第三句,高先生道:“這‘中酒’二字不通,那有菊花吃酒?”大家都笑。
念完,再念一遍,覺得順口不俗,且做得快,不像自己苦澀,有些嘴軟起來。
姓邳的道:“真是仙才!兄在何處處館!”楚卿道:“不處館。
”趙先生道:“兄該處一館,若要美館,有個舍親,隻有四位學生,館毂與高先生差不多,足有八擔大麥。
” 隻見清書進來道:“相公,路幹了,早些去罷!”楚卿遂撒手與三人作别。
上了牲口,一路好笑。
明日到歸德府,正欲進城,隻見茶館内一人叫楚卿:“賢弟哪裡去?” 未知何人叫他,且聽下回分解——
”楚卿道:“既如此,必有佳作,敢借一指教?”那一個道:“兄也曉得詩麼?”楚卿道:“雖不曉得,卻也讀得出來。
”又一個道:“這位姓高,是個宿儒,一個徽州大店裡,請他教兩個兒子。
弟姓趙,在前村訓蒙。
因初八日,高先生放學回來,路上買一隻——約小弟昨日要來賞菊,就以‘-為韻。
不意下雨,未曾一樂。
這一位姓邳,是青年飽學,住在城内,就在城中處館,昨日到這邊嶽家,要領夫人回去。
所以弟兩個,各出酒肴在此,屈他來到做一首,效金谷園故事。
既兄曉得詩,必定是有意思的了。
”遂遞過姓高的詩來。
楚卿看題目,是《雨中尋菊》;再看上面寫着詩道: 七三塗獵撿之——|也煮妻椒炒精。
菊-倒風雙袖酒,雞糖濺雨一襟饧。
賓王昔日無三友,陶令今年有四甥。
樂矣歸欲-不見,問-光慣甕-秤。
楚卿念了三遍,也不明白,隻得問道:“小弟學淺,不但不明其理,要求逐問講教;連這“-”字也不識。
”高先生道:“兄方才說識詩,故此與兄看。
今兄看不明白,要我講說。
孔子雲‘誨人不倦’,我若不肯,就是吝教了。
這‘-’字,是茄娘切。
在《海篇》上,夫-者,——也,——者,吃物而唇動聲也。
第一句‘三七塗豬檢之-,前日弟解館回來,以七分三厘銀子,塗路上遇着個獵戶,拿許多雉兔獐雞,弟撿一隻——蛄耍是這個原故;第二句,買到家裡,-去毛,先将水煮一滾,老妻就取起切碎,放些椒料炒着,精品不過,所以說‘椒炒精’;第三句,要曉得未種菊,先插竹,昨日因虛了趙先生之約,到一個鄰家賞菊,正在花下飲酒,忽然一陣風來,竹-吹倒,劃潑了半壺酒,老夫雙隻衣袖,沾得甚濕,故雲‘兩袖酒’;‘雞糖濺雨’者,那些雞一向躲在菊花下放的糞,也有幹的,也有白的,也有一樣色爛如糖的,那急雨濺起來,急去收碗喋,看衣襟上濺滿了故雲‘一襟饧’;至第三聯,是兩個古典:昔日駱賓王尋菊,無三友者,不曾有趙先生、邳兄與老夫三人也,當初陶淵明最愛菊花,為彭澤今。
今人每以海棠比西施,老夫發鄧以菊花比淵明,是巧于用古處。
上年敞鄰在朋友處分得一根回來,今年産了四芽,可是生了外甥一般?末兩句是照應起兩句,賞了菊,吃了酒,樂而歸去,還剩那——诩遙老夫正要想——的再吃些,不意又見,問起拙荊,他道領家有個狸貓,到舍偷吃,不管多少,一吃就精光,竟是吃慣了,如今把-獠卦谖屠铮将-秤蓋好,又恐爬開了,故雲‘問狸光慣甕-秤’。
你說這詩好麼?”楚卿道:“果然妙。
”高先道:“趙先生,你的佳作,一發與這位看,見得我們為師,俱有實際,不比那虛名專騙人家束修的。
”趙先生對楚卿道:“看詩有個看法,須要認題。
高先生吃-猓是做死的,我是做活的,不可一例看。
”楚卿道:“有理。
”隻見他詩寫着道: 菊邊歇下一隻-濺濕衣毛活似精。
趕他翟遏像趕鴨,吃他連喋如吃饧。
兒驚磕碰尋老子,婆見吱喳叫外甥。
十六雙棋去得盡,剛剛剩得光棋秤。
楚卿看了好笑,隻得贊道:“妙!這位邳死一發請教。
”邳先生道:“兩位先生是前日做起,小弟是今早約來吃酒,方得做起,已有兩句了。
”弟與楚卿道:“小弟是不做——做——恕!背卿接來一看,隻見道:—— 花葉啄完光打精。
楚卿見他年少,忍不住道:“詩思甚佳,隻怕——,未必做巢在菊花上。
”邳先生笑道:“兄隻識得幾個字,就要批評人?千家詩上,說得食階墀鳥雀馴,鳥雀既馴,難道——做不得巢?輕易批評人者,此亦妄人也已矣!”楚卿道:“領教。
”意欲别出。
趙先生道:“雨雖止了,地上猶濕。
兄既曉得詩,也做兩三句何如?”楚卿道:“要做何難?”三人便去拿紙筆墨硯,鋪在桌上。
楚卿坐着,三人到背後,把眼瞅一瞅,看他做些什麼出來。
孰知楚卿提起筆,不待思索,一揮而就。
詩曰: 溪頭雨暗下飛-踏屐籬邊緻自精。
看去離披如中酒,食來清遠勝含饧。
臨波洛女窺行客,灑淚湘妃覓館甥。
帶濕折歸敲一局,幽香染指拂揪秤。
楚卿立起身來道:“呈醜!”高先生道:“做不出麼?”楚卿道:“完了。
”三人不信,走到近前一看,果然完了,都說:“這也奇!”今到第三句,高先生道:“這‘中酒’二字不通,那有菊花吃酒?”大家都笑。
念完,再念一遍,覺得順口不俗,且做得快,不像自己苦澀,有些嘴軟起來。
姓邳的道:“真是仙才!兄在何處處館!”楚卿道:“不處館。
”趙先生道:“兄該處一館,若要美館,有個舍親,隻有四位學生,館毂與高先生差不多,足有八擔大麥。
” 隻見清書進來道:“相公,路幹了,早些去罷!”楚卿遂撒手與三人作别。
上了牲口,一路好笑。
明日到歸德府,正欲進城,隻見茶館内一人叫楚卿:“賢弟哪裡去?” 未知何人叫他,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