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四

關燈
利,他出的力比任何人都多,而他卻連明斯克也沒有到,沒有看到努力的成果!我曾提出要把他安葬在明斯克,他應該享受這種榮譽。

    我想可能會獲得同意的,可是,”他遺憾地皺了皺眉頭。

    “一下子出現了兩種意見,一種也通不過。

    我主張葬在明斯克,李沃夫堅決不同意.要葬在莫吉廖夫。

    說葬在明斯克‘太過分了’,你瞧!人已經死了,而他還在用自己的尺度衡量人,生怕給得多了。

    我實在忍不住了,便問他:您怎麼啦,是給他做棺材嗎,還要給他量尺寸?他隻當沒聽見,但還是堅持他自己的意見。

    ” 巴久克在下屬面前這樣議論李沃夫是不恰當的,大概,就是為了這個緣故,他才不把紮哈羅夫叫到自己那裡去,而相反,自己跑到這兒來,認為現在不是談公事,而是同志之間談談心。

     “下面有兩種意見,上而又有第三種意見!……鮑依科建議派庫茲米奇代表集團軍護送靈柩,你的意見怎樣?” “我的意見和他一樣。

    ” “那就這樣定了,”巴久克說。

    “委托他,讓他和政治部副主任一起去,同時也代表方面軍。

    現在另外派不出象他那樣銜的人了。

    讓他去護送自己的集團軍司令吧。

    集團軍司令過去把他從莫斯科,帶到我們這裡,現在讓他把司令送到莫斯科去吧。

    等他回來後,我們再決定以後他怎麼辦。

    如果批準鮑依科任集團軍司令—一讓他當副司令年紀嫌大了些,他可以當鮑依科的父親了。

    ” 說了這話後,巴久克擡起頭來望了望紮哈羅夫。

    根據巴久克談到鮑依科那些話來看,他已經決定提請莫斯科任命鮑依科為集團軍司令了。

    但是,雖然已經決定了,他的詢問的目光說明他還想聽聽紮哈羅夫的意見,免得以後添麻煩。

     “已經升為中将了,”巴久克又補充了一句,好象想再用這一點來證實自己決定的正确性。

     紮哈羅夫講了自己的想法:鮑依科可以而且應該提升為集團軍司令。

    不過,他既贊成,又反對。

    他贊成的原因是:鮑依科是個頭等的集團軍參謀長,在司令部的工作中,他表現得不比謝爾皮林當時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擔任這一職務時差,甚至還要好一些。

     “不要比了,”巴久克打斷了他的話。

    “從那時起大家都增加了才幹。

    很多人都變得認不得了!” 紮哈羅夫又補充了一條贊成的意見:在發動進攻前夕鮑依科代理集團軍司令的職務時,幹得很好。

    他使全軍上下都感覺到,他決不采取姑息态度,他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

     紮哈羅夫反對的理由主要是:鮑依科很少出去視察,不努力深入部隊。

    鮑依科有一條原則,認為到下面去視察應減少到最低限度,他認為,指揮現代化的戰争,要求經常留在指揮所裡。

    所以在集團軍裡雖然大家都尊敬鮑依科,知道他是一把好手,但大多是從他的聲音、從電話裡了解他的,而不是從跟他的直接接觸中了解他的。

     “這一點我們可以向他指出,”巴久克說。

    “要求他常到下面部隊裡去走走。

    關于他自己的理論,讓他戰後到軍事學院去著書立說吧。

    這一點是可以改正的,隻要他不是膽小鬼。

    ” “這是毫無疑問的,”紮哈羅夫說。

    “他不去視察,是根據他自己的原則。

    ” “那我們就提名了,”巴久克說。

    “可你要知道,有人在膽小問題上告你的狀。

    是李沃夫告的狀。

    ” 紮哈羅夫感到很驚奇。

    别的還有可說,但李沃夫告這樣的狀卻是出乎意外的。

     巴久克笑了笑,對他的驚奇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