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三
關燈
小
中
大
了。
在莫斯科,謝爾皮林好象沒有别的好朋友了。
當然,斯大林如果想要了解,他總是可以了解到所要了解的一切的。
人們會向他報告關于謝爾皮林的妻子已經亡故的事,也會報告關于謝爾皮林不久前談起過的那個女醫生的事。
“可能會談到那個女醫生,然而卻命令安葬在諾伏傑維契耶公墓,和亡妻葬在一起。
”紮哈羅夫把事情一樁樁地連起來考慮,他認為一切都是有道理的,甚至上述這一點也有道理。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根據一系列的迹象可以感覺利,斯大林已經開始考慮那些與原來的家庭失去聯系而在前的線又建立起新家庭的人戰後将怎麼辦的問題。
戰争使許多家庭不僅遭受死别的痛苦,而目還遭到生離的悲哀。
戰後怎麼辦:讓原來的家庭拆散呢,還是重新團聚?根據不久前在報上公布的婚師法草案來看,好象上面的意圖是:不管個人的願望如何,都要重新團聚,不讓原來的家庭拆散。
這和謝爾皮林沒有什麼關系,他早就沒法團聚了。
但紮哈羅夫還是感覺到,上面的意圖和電話裡轉告的斯大林關于把謝爾皮林“安葬在出伏傑維契耶公墓,和亡妻葬在一起”的話是有聯系的。
紮哈羅夫又想起了謝爾皮林講過的那個女人,謝爾皮林說,他收到她從另一個方面寫來的信。
應該把這些信收集起來,給她寄回去。
不要讓這些信在别人手裡轉來轉去。
從謝爾皮林的話裡可以知道,這個女人是令人尊敬的。
她己不太年輕了,她的大兒子在前線。
不管怎樣難受,還得親自給她寫封信。
由于自己與謝爾皮林的友誼和作為軍事委員的地位,紮哈羅夫比别人更清楚地知道斯大林對謝爾皮林的命運曾經有過幾次直接的幹預。
在戰争即将開始的時候,經過謝爾皮林的幾個老朋友的說情,斯大林命令把謝爾皮林找回來,重又派他到軍隊裡去。
四一年秋天,斯大林收到了謝爾皮林從醫院裡寫去的一封信以後,就命令在他傷愈後不叫他去訓練預備隊,而派給他一個師,把他派往前線。
斯大林格勒會戰以後,由于他寫了有關格林昨的一封信,斯大林召見了他,并把他調到集團軍來,以後,在皮金出事以後,也沒有撤他的職。
在這次戰役前,斯大林又沒有接受李沃夫的建議,而是作了另外的決定,仍舊讓他繼續擔任集團軍司令。
關于李沃夫曾寫信給斯大林一事,紮哈羅夫是深信不疑的。
從謝爾皮林一生中所發生的這些事情來看,他是一個由于某種情況而得到斯大林親自關懷和注意的人。
斯大林親自決定他的命運,親自給他安排,今天早晨斯大林還簽署了授予他新軍銜的命令,對他作了生前的最後一次安排。
現在,在他死後,又給他作了安排,命令把他安葬在莫斯科,和他的發妻葬在一起。
“發妻”這個詞,斯大林的助手在電話裡傳達命令時沒有說,是現在紮哈羅夫自己這樣想的。
在紮哈羅夫打電話去請示後不久,斯大林的助手這樣快就來了回電,這證明斯大林本人對所發生的情況是多麼重視,況且他以前對待謝爾皮林一直是好的,在謝爾皮林的一生中,斯大林為他做的都是好事。
想到“都是好事”,紮哈羅夫感到好象有什麼東西阻擋了他的思路,使他不能再順利地想下去了。
這個“東西”就是對斯大林命令把謝爾皮林找回來并把他重新派往軍隊以前的四年生活的回憶。
這個“東西”也和斯大林有關,它阻礙着關于斯大林做的“都是好事”的想法。
如果紮哈羅夫能知道得更多一些,如果他對這個“東西”考慮得更深刻些,那麼,也許他的想法就不會這樣簡單和清楚了。
但他沒有進一步去考慮,隻是在一種不可捉摸、無法理解的東西前面遲疑了一下。
他的想法還是和開始時一樣,即在謝爾皮林的一生中,斯大林對他做的都是好事。
副官走進來說,方面軍司令到集團軍來了,現在在鮑依科那兒。
“既然沒有要我去,那就是說,他想先和鮑依科單獨談談。
”紮哈羅夫心裡想,這多少有點兒觸犯他的自尊心。
副官出去後,巴斯特留科夫馬上走了進來,實際上他是沒有必要來的。
他找了個借口,想表明他是從前沿回來的,并在那兒遭到掃射。
可能這是真的——什麼事不可能發生呢!但他把紮哈羅夫在他未來之前,在白天就已經知道的事,當作最近新聞帶來了。
他沒有謊報軍情,但卻占去了紮哈羅夫的時間。
在巴斯特留科夫之後,軍報編輯進來了。
紮哈羅夫沒有特别幹預他的事,讓他自己去考慮,但今天要看看叫他準備好的文章。
在對敵人抱着滿腔仇恨的同時,要強調盡可能地多生俘他們,這是有益的事,而且對此應大加獎勵。
前天紮哈羅夫和謝爾皮林一起聽取了敵工處處長關于這個問題的意見。
在莫斯科,謝爾皮林好象沒有别的好朋友了。
當然,斯大林如果想要了解,他總是可以了解到所要了解的一切的。
人們會向他報告關于謝爾皮林的妻子已經亡故的事,也會報告關于謝爾皮林不久前談起過的那個女醫生的事。
“可能會談到那個女醫生,然而卻命令安葬在諾伏傑維契耶公墓,和亡妻葬在一起。
”紮哈羅夫把事情一樁樁地連起來考慮,他認為一切都是有道理的,甚至上述這一點也有道理。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根據一系列的迹象可以感覺利,斯大林已經開始考慮那些與原來的家庭失去聯系而在前的線又建立起新家庭的人戰後将怎麼辦的問題。
戰争使許多家庭不僅遭受死别的痛苦,而目還遭到生離的悲哀。
戰後怎麼辦:讓原來的家庭拆散呢,還是重新團聚?根據不久前在報上公布的婚師法草案來看,好象上面的意圖是:不管個人的願望如何,都要重新團聚,不讓原來的家庭拆散。
這和謝爾皮林沒有什麼關系,他早就沒法團聚了。
但紮哈羅夫還是感覺到,上面的意圖和電話裡轉告的斯大林關于把謝爾皮林“安葬在出伏傑維契耶公墓,和亡妻葬在一起”的話是有聯系的。
紮哈羅夫又想起了謝爾皮林講過的那個女人,謝爾皮林說,他收到她從另一個方面寫來的信。
應該把這些信收集起來,給她寄回去。
不要讓這些信在别人手裡轉來轉去。
從謝爾皮林的話裡可以知道,這個女人是令人尊敬的。
她己不太年輕了,她的大兒子在前線。
不管怎樣難受,還得親自給她寫封信。
由于自己與謝爾皮林的友誼和作為軍事委員的地位,紮哈羅夫比别人更清楚地知道斯大林對謝爾皮林的命運曾經有過幾次直接的幹預。
在戰争即将開始的時候,經過謝爾皮林的幾個老朋友的說情,斯大林命令把謝爾皮林找回來,重又派他到軍隊裡去。
四一年秋天,斯大林收到了謝爾皮林從醫院裡寫去的一封信以後,就命令在他傷愈後不叫他去訓練預備隊,而派給他一個師,把他派往前線。
斯大林格勒會戰以後,由于他寫了有關格林昨的一封信,斯大林召見了他,并把他調到集團軍來,以後,在皮金出事以後,也沒有撤他的職。
在這次戰役前,斯大林又沒有接受李沃夫的建議,而是作了另外的決定,仍舊讓他繼續擔任集團軍司令。
關于李沃夫曾寫信給斯大林一事,紮哈羅夫是深信不疑的。
從謝爾皮林一生中所發生的這些事情來看,他是一個由于某種情況而得到斯大林親自關懷和注意的人。
斯大林親自決定他的命運,親自給他安排,今天早晨斯大林還簽署了授予他新軍銜的命令,對他作了生前的最後一次安排。
現在,在他死後,又給他作了安排,命令把他安葬在莫斯科,和他的發妻葬在一起。
“發妻”這個詞,斯大林的助手在電話裡傳達命令時沒有說,是現在紮哈羅夫自己這樣想的。
在紮哈羅夫打電話去請示後不久,斯大林的助手這樣快就來了回電,這證明斯大林本人對所發生的情況是多麼重視,況且他以前對待謝爾皮林一直是好的,在謝爾皮林的一生中,斯大林為他做的都是好事。
想到“都是好事”,紮哈羅夫感到好象有什麼東西阻擋了他的思路,使他不能再順利地想下去了。
這個“東西”就是對斯大林命令把謝爾皮林找回來并把他重新派往軍隊以前的四年生活的回憶。
這個“東西”也和斯大林有關,它阻礙着關于斯大林做的“都是好事”的想法。
如果紮哈羅夫能知道得更多一些,如果他對這個“東西”考慮得更深刻些,那麼,也許他的想法就不會這樣簡單和清楚了。
但他沒有進一步去考慮,隻是在一種不可捉摸、無法理解的東西前面遲疑了一下。
他的想法還是和開始時一樣,即在謝爾皮林的一生中,斯大林對他做的都是好事。
副官走進來說,方面軍司令到集團軍來了,現在在鮑依科那兒。
“既然沒有要我去,那就是說,他想先和鮑依科單獨談談。
”紮哈羅夫心裡想,這多少有點兒觸犯他的自尊心。
副官出去後,巴斯特留科夫馬上走了進來,實際上他是沒有必要來的。
他找了個借口,想表明他是從前沿回來的,并在那兒遭到掃射。
可能這是真的——什麼事不可能發生呢!但他把紮哈羅夫在他未來之前,在白天就已經知道的事,當作最近新聞帶來了。
他沒有謊報軍情,但卻占去了紮哈羅夫的時間。
在巴斯特留科夫之後,軍報編輯進來了。
紮哈羅夫沒有特别幹預他的事,讓他自己去考慮,但今天要看看叫他準備好的文章。
在對敵人抱着滿腔仇恨的同時,要強調盡可能地多生俘他們,這是有益的事,而且對此應大加獎勵。
前天紮哈羅夫和謝爾皮林一起聽取了敵工處處長關于這個問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