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靜供詞五條 一、皇上嗣位以來,是五谷豐登,人民樂業?還是四時易序,五谷少成?

關燈
【原文】

    問曾靜:你書内雲“五六年之内,四時寒暑易序,五谷耕作少成,恒雨恒,荊、襄、嶽、常等郡,連年洪水,吳、楚、蜀、粵,到處旱澇時聞”等語。皇上嗣位以來,陰陽和順,風雨時調,五谷豐收,人民樂業。各省之内,間有數州縣旱澇不齊,即動帑赈濟,民獲全安。今你所說四時易序,五谷少成,确是何年、何月、何地呢?吳、楚、蜀、粵到處旱澇,确有何見呢?至于荊、襄、嶽、常之地,有你這樣狂背逆亂之人,伏藏匿處其間,秉幽險乖戾之氣,緻陰陽愆伏之幹,以肆擾天常為心,以更棄人理為志,自然江水泛漲,示儆一方。災禍之來,實因你一人所緻。你知道麼?有何說處?

    曾靜供:這是彌天重犯僻處山谷,正如坐井議天模樣,不知天壤内如許廣大,見偶爾一處旱澇,遂謂旱澇時聞,不知時序調和,豐收樂業,不旱不澇者,此外遍地皆是。此正不得事體之實,而其根實由眼孔小,不通世事之故也。且當時實不知皇上深居九重,視民間疾苦直如赤子,一遇偶爾旱澇,即動帑赈救,且免其賦供。彌天重犯今日始知聖恩高厚,雖堯舜不過如此,則愚頑無知之罪,實所甘受。一民狂背,皆足緻災,此則非精通天人之故者不能知,彌天重犯聞之,豁然如大寐初醒,雖朝聞夕死,亦實幸矣。

    【譯文】

    問曾靜:你在書裡寫的所謂“五六年之内,四時天氣寒冷變化異常,五谷耕作少成,不是經常陰雨連綿,就是經常幹旱不斷;荊、襄、嶽、常等郡縣,連年暴發洪水;吳、楚、蜀、粵等地區,到處可見旱澇災害”等語,是什麼道理?當今皇上即位以來,陰陽和順,風雨得時,五谷豐登,人民樂業,各省之内,即使有少數州縣,有點旱澇不均,朝廷立即給以赈濟,使問題及時得到了解決,人民生活獲得安定。而你所說四時易序,五谷少成,到底是何年、何月、何時、何地?關、楚、蜀、粵到處有旱澇災害,有什麼證據呢?至于荊、襄、嶽、常之地,我看有你這樣反叛朝廷、狂背逆亂之人隐藏其間,心裡常常懷着不滿,陰謀違法作亂,緻使天常被擾亂,人理被滅棄,而導緻陰陽失調,四時易序,所以才有江水泛漲之類的災害發生。這是天常人理在警告你這種人。這些災禍的出現,完全是因為你一人所緻,你知罪麼,你有何辨解?

    曾靜供:這是彌天重犯住在偏辟的山谷野村,好像青蛙坐井觀天一樣,不知天高地厚,偶爾見一處旱澇就說成是旱澇經常可見,而不知道到處是時序調和,五谷豐登,百姓樂業的情況。這都是因為小民不通事理,看問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緣故。況且當時确實不知道皇上雖深居皇宮深院,也能體恤民情,一遇偶爾的旱澇災害,便立即動用府庫的錢糧,對災區給以救濟,并及時減免賦稅勞役的真實情況。彌天重犯今天才知道皇恩浩蕩,雖堯舜再世也不過如此。小民的愚頑無知之罪實在不小。一個小民狂妄背叛朝廷,足以導緻當地的災害發生,這個道理若不是精通天人感應的玄奧之人,是不會理解的,彌天重犯今日才豁然開朗,如大夢初醒,雖然像孔子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也是萬分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