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影的遠景
關燈
小
中
大
中了鴿子,盡管這時鴿子早已中彈死在空中了。
孩子這時就會打開槍筒,離了水泥場,回到休息室去,臉上不帶一點表情,眼睛直望着地下,對喝彩聲隻當沒有聽見一樣,要是碰到哪個職業選手贊他一聲:“好樣的,斯蒂維,”他就會以那個陌生的沙啞嗓門說聲“謝謝”。
他就會把槍在槍架上放好,等着看父親上場打。
父親打罷,爺兒倆就會一起走到露天的冷飲櫃台跟前。
“我可以喝瓶可口可樂嗎,爸爸?” “隻許半瓶為限。
” “好吧。
真遺憾,我剛才的動作太慢了。
倒讓那隻鴿子逞了強,真是不應該啊。
” “那鴿子沖勁足,飛得又低,斯蒂維。
” “要不是我動作慢,那就誰也不會知道了。
” “你打得還不錯。
” “我還會打得跟本來一樣快的。
不用為我操心,爸爸。
就喝上這麼點兒可樂,我包你出手慢不了。
” 他打第二隻鴿子時,地籠的彈簧門一開,鴿子從暗溝口裡竄出來,剛一飛起就給打死在空中。
大家都看清了鴿子是在空中中了第二槍以後才落地的。
出了籠子還飛不到一碼遠。
孩子來到休息室時,有個本地的射手說道:“好,你這一下打得輕松,斯蒂維。
” 孩子點了點頭,把槍擱好。
他看了看記分牌。
還要等四個選手上過場,才會又輪到父親。
他就去找父親。
“你這一回出手又很快了,”父親說。
“我是聽見了開籠聲的,”孩子說。
“我不是糊弄你,爸爸。
我知道幾個籠子開籠的聲音都是聽得見的。
可我發現眼下二号籠開起來要比别的籠子響一倍。
這個籠子也真該上點油了。
看來這号事誰也沒有注意。
” “我總是一聽見開籠聲就把槍口轉過去。
” “是啊。
可要是聲音特别響的話,那準是在左邊。
左邊的聲音響。
” 父親此後連打三輪,鴿子沒有一次是從二号籠裡出來的。
後來真碰上了一次,他卻并沒有聽到開籠聲,結果這一次他是用了第二發槍彈在老遠以外才把鴿子打死的,死鴿子正好撞在栅欄上,落在界内。
“咦呀,爸爸,我真抱歉,”孩子說。
“他們上過油了呢。
都怪我多嘴了。
” 爺兒倆一起參加過了最後一次國際射擊大賽,晚上在一塊兒閑聊,孩子說道:“我真不明白,怎麼有人會連隻鴿子也打不中。
” “這話可千萬不能對人家說啊,”父親說。
“我不說。
可我這倒真是心裡話。
打不中是說什麼也不應該的。
我總共隻失敗過一次,可也是兩槍都中,隻是死鴿子栽下來掉在界外了。
” “可這樣你還是失敗了。
” “我明白。
這樣我還是失敗了。
不過我弄不懂,真要是個夠格的射手怎麼會連隻鴿子也打不中。
” “也許過了二十年你就懂了,”父親說。
“别生氣,爸爸,我不是存心要頂撞你。
” “沒什麼,”父親說。
“可對别人你這話千萬不能說啊。
” 他是在對那篇小說、對孩子的寫作感到捉摸不透的時候想到了這些的。
孩子雖然天賦驚人,能成為這樣一個打飛禽的能手卻也并非全靠自己,他不是不經點撥、不經培養就自己成了材的。
可如今他早已把這個鍛煉的過程統統忘了。
他忘了自己起初打不中飛禽,父親就要扒開他的襯衫,叫他看看他槍托抵的不是地方,所以臂膀上都起了青腫。
教給他糾正毛病的辦法就是每次舉槍一定要回頭看一看肩膀:看槍确實架妥了,才能招呼放鴿子。
他忘了父親還教給他一套動作要領:把身體的重心落在你跨前的腳上,莫擡頭,隻管轉槍口。
怎麼能保證身體的重心落在跨前的腳上呢?隻要把右腳的後跟擡起就行。
莫擡頭,轉槍口,快出手。
記住,得分多少是無關緊要的。
可我要求你一定要做到鴿子剛一出籠就得打着。
看鴿子不要看其他部位,隻要看它的嘴。
槍口要瞄準鴿子嘴。
要是鴿子嘴看不見,看嘴巴該在哪兒就瞄哪兒。
我現在對你的要求是出手一定要快。
孩子天生是棵打槍的好苗子,但是父親一直幫着摔打,要把他磨練成一個百發百中的神槍手。
每年都要帶着他苦練提高出手速度,初練時十槍裡不過中個六七槍、七八槍。
後來提高到十有九中,在這個水平徘徊了好一陣,又提高到二十槍内槍槍命中,可惜不走運,到底成不了一個百發百中的神槍手。
那第二篇小說他可始終沒有拿出來給父親看。
直到暑假結束他還沒有把稿子改到能使自己覺得滿意。
他說他要磨到完美無缺才能拿出來。
等他一完稿,他一定馬上送來給父親看。
他說這個暑假過得非常愉快,真是少有的愉快,而且還有這麼些好書看,他感謝爸爸在寫作問題上對他沒有逼得太緊,因為暑假畢竟是暑假,今年的暑假過得好,大概算得上是過得最好最好的暑假之一了,跟爸爸在一起那可真是帶勁極了,真是帶勁極了。
過了七年,父親又看到了那篇得獎的小說。
那是他在孩子當年住過的房間裡查閱幾本書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本書,在書中看到的。
他一看見這本書就立刻意識到那篇小說是怎麼來的了。
他記起了當年的那種似曾相識之感。
把書一翻,果然有這一篇,一字未動,連題目都一樣。
那是一位愛爾蘭作家的一部短篇小說集,所收都是極優秀的作品。
孩子竟是一字不改的抄襲,連題目都照抄了。
父親心想:從小說得獎的那年夏天到他無意發現這本書相隔已有七年;這七年中的後五年,孩子簡直把一切壞事、蠢事都幹絕了。
可父親本來還一直以為那是因為孩子病了。
以為他是得了病才變壞的。
以為他原先一直還是不錯的。
是那最後一個暑假後一兩年才開始變的。
如今他明白了,這孩子從來就不是個好孩子。
回想往事,他總每每有這樣的感覺。
悲哀啊,原來射擊是并不能促使人進步的! 蔡慧譯
孩子這時就會打開槍筒,離了水泥場,回到休息室去,臉上不帶一點表情,眼睛直望着地下,對喝彩聲隻當沒有聽見一樣,要是碰到哪個職業選手贊他一聲:“好樣的,斯蒂維,”他就會以那個陌生的沙啞嗓門說聲“謝謝”。
他就會把槍在槍架上放好,等着看父親上場打。
父親打罷,爺兒倆就會一起走到露天的冷飲櫃台跟前。
“我可以喝瓶可口可樂嗎,爸爸?” “隻許半瓶為限。
” “好吧。
真遺憾,我剛才的動作太慢了。
倒讓那隻鴿子逞了強,真是不應該啊。
” “那鴿子沖勁足,飛得又低,斯蒂維。
” “要不是我動作慢,那就誰也不會知道了。
” “你打得還不錯。
” “我還會打得跟本來一樣快的。
不用為我操心,爸爸。
就喝上這麼點兒可樂,我包你出手慢不了。
” 他打第二隻鴿子時,地籠的彈簧門一開,鴿子從暗溝口裡竄出來,剛一飛起就給打死在空中。
大家都看清了鴿子是在空中中了第二槍以後才落地的。
出了籠子還飛不到一碼遠。
孩子來到休息室時,有個本地的射手說道:“好,你這一下打得輕松,斯蒂維。
” 孩子點了點頭,把槍擱好。
他看了看記分牌。
還要等四個選手上過場,才會又輪到父親。
他就去找父親。
“你這一回出手又很快了,”父親說。
“我是聽見了開籠聲的,”孩子說。
“我不是糊弄你,爸爸。
我知道幾個籠子開籠的聲音都是聽得見的。
可我發現眼下二号籠開起來要比别的籠子響一倍。
這個籠子也真該上點油了。
看來這号事誰也沒有注意。
” “我總是一聽見開籠聲就把槍口轉過去。
” “是啊。
可要是聲音特别響的話,那準是在左邊。
左邊的聲音響。
” 父親此後連打三輪,鴿子沒有一次是從二号籠裡出來的。
後來真碰上了一次,他卻并沒有聽到開籠聲,結果這一次他是用了第二發槍彈在老遠以外才把鴿子打死的,死鴿子正好撞在栅欄上,落在界内。
“咦呀,爸爸,我真抱歉,”孩子說。
“他們上過油了呢。
都怪我多嘴了。
” 爺兒倆一起參加過了最後一次國際射擊大賽,晚上在一塊兒閑聊,孩子說道:“我真不明白,怎麼有人會連隻鴿子也打不中。
” “這話可千萬不能對人家說啊,”父親說。
“我不說。
可我這倒真是心裡話。
打不中是說什麼也不應該的。
我總共隻失敗過一次,可也是兩槍都中,隻是死鴿子栽下來掉在界外了。
” “可這樣你還是失敗了。
” “我明白。
這樣我還是失敗了。
不過我弄不懂,真要是個夠格的射手怎麼會連隻鴿子也打不中。
” “也許過了二十年你就懂了,”父親說。
“别生氣,爸爸,我不是存心要頂撞你。
” “沒什麼,”父親說。
“可對别人你這話千萬不能說啊。
” 他是在對那篇小說、對孩子的寫作感到捉摸不透的時候想到了這些的。
孩子雖然天賦驚人,能成為這樣一個打飛禽的能手卻也并非全靠自己,他不是不經點撥、不經培養就自己成了材的。
可如今他早已把這個鍛煉的過程統統忘了。
他忘了自己起初打不中飛禽,父親就要扒開他的襯衫,叫他看看他槍托抵的不是地方,所以臂膀上都起了青腫。
教給他糾正毛病的辦法就是每次舉槍一定要回頭看一看肩膀:看槍确實架妥了,才能招呼放鴿子。
他忘了父親還教給他一套動作要領:把身體的重心落在你跨前的腳上,莫擡頭,隻管轉槍口。
怎麼能保證身體的重心落在跨前的腳上呢?隻要把右腳的後跟擡起就行。
莫擡頭,轉槍口,快出手。
記住,得分多少是無關緊要的。
可我要求你一定要做到鴿子剛一出籠就得打着。
看鴿子不要看其他部位,隻要看它的嘴。
槍口要瞄準鴿子嘴。
要是鴿子嘴看不見,看嘴巴該在哪兒就瞄哪兒。
我現在對你的要求是出手一定要快。
孩子天生是棵打槍的好苗子,但是父親一直幫着摔打,要把他磨練成一個百發百中的神槍手。
每年都要帶着他苦練提高出手速度,初練時十槍裡不過中個六七槍、七八槍。
後來提高到十有九中,在這個水平徘徊了好一陣,又提高到二十槍内槍槍命中,可惜不走運,到底成不了一個百發百中的神槍手。
那第二篇小說他可始終沒有拿出來給父親看。
直到暑假結束他還沒有把稿子改到能使自己覺得滿意。
他說他要磨到完美無缺才能拿出來。
等他一完稿,他一定馬上送來給父親看。
他說這個暑假過得非常愉快,真是少有的愉快,而且還有這麼些好書看,他感謝爸爸在寫作問題上對他沒有逼得太緊,因為暑假畢竟是暑假,今年的暑假過得好,大概算得上是過得最好最好的暑假之一了,跟爸爸在一起那可真是帶勁極了,真是帶勁極了。
過了七年,父親又看到了那篇得獎的小說。
那是他在孩子當年住過的房間裡查閱幾本書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本書,在書中看到的。
他一看見這本書就立刻意識到那篇小說是怎麼來的了。
他記起了當年的那種似曾相識之感。
把書一翻,果然有這一篇,一字未動,連題目都一樣。
那是一位愛爾蘭作家的一部短篇小說集,所收都是極優秀的作品。
孩子竟是一字不改的抄襲,連題目都照抄了。
父親心想:從小說得獎的那年夏天到他無意發現這本書相隔已有七年;這七年中的後五年,孩子簡直把一切壞事、蠢事都幹絕了。
可父親本來還一直以為那是因為孩子病了。
以為他是得了病才變壞的。
以為他原先一直還是不錯的。
是那最後一個暑假後一兩年才開始變的。
如今他明白了,這孩子從來就不是個好孩子。
回想往事,他總每每有這樣的感覺。
悲哀啊,原來射擊是并不能促使人進步的! 蔡慧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