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東北

關燈
洲東部海岸向南尋求不凍港。

     俄國抓緊建設完成了中東鐵路,其主線長度為930英裡,穿越了東北的北部,并且又修建了從哈爾濱向南到旅順和大連港的超過580英裡的鐵路。

    與此同時,俄國也肆無忌憚地試圖獲得對朝鮮的控制,而後者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

     這些擴張主義政策最終導緻了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戰争,交戰雙方在東北的土地上厮殺,最後以俄羅斯的失敗而告終。

     最終吞并了朝鮮的日本,在樸次茅斯和平會議上從俄國手中奪走了旅順和大連港,它們位于遼東半島的末端,面積加起來達到1300平方英裡。

    日本還迫使俄國将哈爾濱至旅順大連鐵路的最南端438英裡割讓給日本,這使得俄國的影響僅限于東北北部,在那裡俄國繼續控制着東西線930英裡以及從哈爾濱往南的149英裡的鐵路線。

    日本還擁有并運營着從奉天到安東(今丹東)的一條鐵路支線,它與朝鮮的鐵路系統相連。

    這條鐵路和幾條通往礦山以及小港口的短途支線,使日本在東北的鐵路裡程達到695英裡,而俄國的總裡程為1079英裡。

     日本控制的東北鐵路由南東北鐵道株式會社所有,其中51%的股份是日本政府的财産,其餘部分則由日本私人投資者分散占有。

    這條鐵路系統以及大連和旅順港1300平方英裡的領土,應當在20世紀末歸還給中國而無須中國贖回。

     俄國控制的這條&ldquo中東鐵路&rdquo,雖然名義上歸屬中俄聯合的企業,但實際上是由俄國建造的,它将在許多年後歸還給中國,或者根據條約之規定在歸還期限之前由中國贖回。

    1929年夏天,據推測,東北的行政當局應當是獲得了南京政府的首肯,他們試圖以俄國違反鐵路協議為借口收回中東鐵路。

    雙方盡管并未正式宣戰,此舉卻帶來了事實上的戰争狀态。

    蘇俄的武裝部隊襲擊了鐵路兩端的中國區域,雖然中國軍隊的數量遠遠超過了進攻者,但他們還是失敗了。

    龐大的東北軍雖然在裝備和作戰能力上遠遠超過絕大多數中國軍隊,但還是無法抗衡人數極少的外國軍隊。

     在日本與曆屆中國政府之間存在着一大堆複雜的條約,其中許多都涉及東北鐵路的情況、日本臣民對東北土地的所有權以及與之相關的問題。

    日本方面聲稱中方違反了這些條約的抗議已經堆積如山,但通常會被奉天地方政府和目前冒充或被認為是中國政府的各個派系所忽略。

     其中有一項條約規定:任何鐵路都不得與日本專屬的南滿鐵路平行,盡管日本多次抗議,但中國方面還是一再地違反。

    中國人在東北擁有的鐵路線越來越長,有些得到了日本或南東北鐵道株式會社在資金和建設方面主動的幫助。

     人口過剩的日本在東北發現了對其生存發展至關重要的原材料。

    同樣,日本認為東北是其工業制成品不可或缺的市場。

    日本如今獲得的煤炭和鋼鐵均來自它在東北開辦的煤礦和冶煉廠,并且通過南滿鐵路加以運輸,這些對它的經濟生活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此外,正如日本軍事人員和政治家們所承認的那樣,在軍事意義上東北被認為是日本的前沿陣地,因為一旦發生大的戰争,日本周邊的海洋,甚至朝鮮半島,都無法為它提供足夠的防禦線。

     位于遼闊東北平原和群山之中的這片土地蘊藏着幾乎難以想象的财富。

    俄國不敢侵占東北,以免日本被激怒而采取一些預防性措施。

    日本為了維護自身在東北的諸項條約力利甚至不敢對當地政府施加太大的壓力,以免&ldquo俄國熊&rdquo露出它兇惡的獠牙。

    而俄國和日本也都不敢瓜分東北,即使他們希望這樣做,世界上其他列強也不會贊成他們的行為。

     與此同時,又因為日本已經宣布并一再重申,它将不會容忍在其鐵路所穿越的區域内發生任何内戰,而東北的首府&mdash&mdash奉天恰恰在這個區域之内,所以東北政權也因不受中國内地各派系的騷擾而保持了安全。

    所有的中國派系都知道:無論他們中的哪支力量攻擊東北,日本人都将對擾亂其鐵路沿線勢力範圍的内戰雙方解除武裝以化解威脅,必要時還将采取武力強制行動。

    中國的各個派系都不敢采取任何可能會引發日本積極幹涉的措施,唯恐這種幹涉導緻日本為保護&ldquo領地&rdquo,安撫其他列強,而同意&ldquo門戶開放&rdquo政策。

     不管怎麼說,必須指出,盡管日本不允許中國各派系從長城以南發動對東北的攻擊,但卻沒有禁止東北在長城以南向其他中國派系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