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關燈
小
中
大
如今的中國實際上已經四分五裂了,但并非像美國國務卿約翰·海伊擔心的那樣,她會被外國列強所分裂,她的分裂完全是由中國自己的統治者一手造成的。直到現在,&ldquo中國的領土完整&rdquo和&ldquo統一&rdquo都是些毫無意義的政治措辭和術語,隻不過是那些相互敵對的派系和軍閥,繃緊每一根神經為将來能在武裝沖突中擴大地盤、增加實力而暫時休戰時迷惑世人的伎倆而已。
當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在這應用娴熟的欺騙下要麼冷漠、要麼自滿&mdash&mdash大體如此&mdash&mdash中國無論其财政、經濟、社會,還是道德正在被毀滅。中國人民,其人口總數在四億到四億八千萬之間,多年來他們一直是統治者或領袖們剝削的無助受害者,理應當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理解和同情。如今,他們不僅處于災難性毀滅的邊緣,而且還被因統治不善而導緻的種種罪惡行徑所摧殘。
毫不誇張地說今天的中國是一個飽受磨難的國家,受困于内部的頑疾,而且似乎無法找到治愈的良方。
醫生如果在診斷病人的病情後發現,這個患者身上攜帶着超過六種嚴重疾病的活躍病菌,他可能會感到異常震驚和困惑。當我們為中國國内的政治、經濟問題把脈時會發現,它就如同那個假設中頑疾纏身的病人一樣。土匪般的軍隊與有軍隊的土匪、饑荒與疾病、鴉片與文盲、國家破産與經濟衰退等,這些一起構成了中國的現實。
自19年前的辛亥革命開始,中國人民就緻力尋找一條拯救自己的道路。今天這個國家所遭遇的困境比19年前還要嚴重得多。日複一日,月複一月,在過去的四年裡中國的狀況正持續惡化,最近一個時期由糟變壞的情況更是呈現出越來越快、令人驚恐的加速。除非世界上有回天之術,否則情況在有絲毫改善之前肯定是越變越糟糕。
中國今天實際上仍舊處于分裂之中,數以億計的中國人民還生存于此并遭受苦難。他們目前所受的折磨并不完全是由他們自身的過錯或缺陷造成的。美國和歐洲的機器文明與中國文明接觸、碰撞後産生的影響,就如同地震對一個現代大城市的影響一樣,令人不安!
構成這本書的現實素材和個人感想都是作者在中國居住的四年時間裡收集、體悟的。大部分時間裡作者作為《紐約時報》的記者,最初生活工作在北京,後來到了位于上海的總部。
這些年的工作需要無數次的遠行,範圍從遙遠北方的東北&mdash西伯利亞邊境到遙遠南方的香港廣東地區,有時沿揚子江溯流而上,有時到山東以及其他内陸省份進行旅行調查。政治危機、饑荒、内戰、暴動、傳教士和中外教育工作者的活動,醫療人員、政治家、外交官、銀行家、商人,所有這些都成為新聞報道的素材。
在此,謹對《紐約時報》和《當代曆史》允許轉載原來各自刊發文章的部分内容表示衷心感謝!另外,還要再次對《紐約時報》願意始終如一地支持我的調查,并且向我提供綜合信息的必要背景,表達誠摯的謝意!
日本橫濱
1930年6月9日
當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在這應用娴熟的欺騙下要麼冷漠、要麼自滿&mdash&mdash大體如此&mdash&mdash中國無論其财政、經濟、社會,還是道德正在被毀滅。中國人民,其人口總數在四億到四億八千萬之間,多年來他們一直是統治者或領袖們剝削的無助受害者,理應當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理解和同情。如今,他們不僅處于災難性毀滅的邊緣,而且還被因統治不善而導緻的種種罪惡行徑所摧殘。
毫不誇張地說今天的中國是一個飽受磨難的國家,受困于内部的頑疾,而且似乎無法找到治愈的良方。
醫生如果在診斷病人的病情後發現,這個患者身上攜帶着超過六種嚴重疾病的活躍病菌,他可能會感到異常震驚和困惑。當我們為中國國内的政治、經濟問題把脈時會發現,它就如同那個假設中頑疾纏身的病人一樣。土匪般的軍隊與有軍隊的土匪、饑荒與疾病、鴉片與文盲、國家破産與經濟衰退等,這些一起構成了中國的現實。
自19年前的辛亥革命開始,中國人民就緻力尋找一條拯救自己的道路。今天這個國家所遭遇的困境比19年前還要嚴重得多。日複一日,月複一月,在過去的四年裡中國的狀況正持續惡化,最近一個時期由糟變壞的情況更是呈現出越來越快、令人驚恐的加速。除非世界上有回天之術,否則情況在有絲毫改善之前肯定是越變越糟糕。
中國今天實際上仍舊處于分裂之中,數以億計的中國人民還生存于此并遭受苦難。他們目前所受的折磨并不完全是由他們自身的過錯或缺陷造成的。美國和歐洲的機器文明與中國文明接觸、碰撞後産生的影響,就如同地震對一個現代大城市的影響一樣,令人不安!
構成這本書的現實素材和個人感想都是作者在中國居住的四年時間裡收集、體悟的。大部分時間裡作者作為《紐約時報》的記者,最初生活工作在北京,後來到了位于上海的總部。
這些年的工作需要無數次的遠行,範圍從遙遠北方的東北&mdash西伯利亞邊境到遙遠南方的香港廣東地區,有時沿揚子江溯流而上,有時到山東以及其他内陸省份進行旅行調查。政治危機、饑荒、内戰、暴動、傳教士和中外教育工作者的活動,醫療人員、政治家、外交官、銀行家、商人,所有這些都成為新聞報道的素材。
在此,謹對《紐約時報》和《當代曆史》允許轉載原來各自刊發文章的部分内容表示衷心感謝!另外,還要再次對《紐約時報》願意始終如一地支持我的調查,并且向我提供綜合信息的必要背景,表達誠摯的謝意!
日本橫濱
1930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