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關燈
、韓虎那八百飛虎兵,看此精銳,俱在當年。

    兩杆門旗是“青龍山”,謝祿在步下使的是雙刀,韓虎使的是金背刀;一個黃臉膛,一個藍臉膛,成龍甚喜。

    隻見正南塵沙蕩揚,土雨翻飛,殺氣騰騰,遮住日色的光華。

    成龍正觀看之際,隻見從正南如旋風相似,來了五千馬隊。

    兩杆白門旗,分為左右,當中一杆白八卦旗,大纛以下有一匹青馬,馬上馱定一人。

    那為首的賊将跳下馬來,瞧他身高約有一丈,頭戴三角白绫巾,金抹額,鬓邊雙插白鵝翎,迎門菇葉,身穿寶藍緞子箭袖袍,紫戰裙腰系英雄帶,足登白底快靴;面如晚霞,兩道紅眉毛,一雙大環眼,鼻梁高滿,四方口,海下一部黃焦焦的紅胡須;腰中佩帶綠魚鞘的太平刀,手中擎着一條渾鐵點鋼槍,人是英雄,馬是豪傑,威風凜凜,相貌堂堂。

    兩旁站着步下四員偏将,全是齊眉棍一條。

    再望賊的後隊一瞧,但見那塵沙蕩揚,遍地是賊。

    八卦旗分幹、坎、艮、震、巽、離、坤、,圍着帶兵的頭目,俱在八卦旗下,大約總有二百多個頭目,漫山遍野而來。

    成龍看罷,遂問:“那位大人先将賊人前驅拿住?”旁邊有副将王緒祖答應,催馬出離本隊,直撲賊人先鋒隊而去。

     原來是安天壽兵退白龍灘,正待要想奇計暗取蘇州,遠探報道:“急先鋒蕭可龍大隊全軍至此。

    ”安天壽派謝家五虎前去迎接,還有華家八彪将。

    急先鋒蕭可龍迎到子午營,他的大隊也紮在此處。

    兩軍合為一處,共有十六萬賊兵,水路的船又不少。

    這蕭可龍帶着二十四員賊将。

    俱都是能征慣戰的英雄。

    内中有一個軍師,姓馬,名通,人稱蓮花道。

    此人善曉妖術邪法,乃是八路督會總賽諸葛吳代光的徒弟,跟蕭可龍為兼軍都會總,一同蕭可龍來至安天壽的大寨。

    安天壽說:“蕭兵主,你我奉八路督會總的篆牌,定于八月中秋在江蘇省城會兵,與李天一大家共取蘇州。

    此處分兵三江兩廣,地面俱歸咱們天地會教中,不想一字并肩王、二督會總吳德機關洩露,自己逃向峨嵋山去了。

    福建會館有老龍神馬鳳山師,帶在會總任山共有十一家會總,在此處卧底。

    事到如今,俱皆死去、逃去,不知下落。

    我帶兵到之時,有馬成龍在泥金崗紮隊,我打了一個敗仗,我故兵退此處。

    事到如今,二弟至此,有什麼高明主意?”蕭可龍說:“安大哥不必多慮,小弟至此明天進兵,管保走馬得蘇州,不費吹灰之力。

    我有一員勇将,也在雲南八勇之内,此人姓楊,名芳,人稱雲南五勇士、鐵槍無敵大會總,現在帶前營先鋒隊,逢山開路,遇水成橋。

    明天我派他帶前部馬隊,我自居中軍,安會總你帶後隊,作為接應。

    兵分三路,踏平泥金崗,生擒馬成龍,活捉顧煥章,務要進取蘇州城!”說罷,大家喝酒,直吃到月上三竿,方才安歇睡覺。

     次日天明,派楊芳為先鋒,進兵泥金崗,率大隊賊軍進兵前敵,帶領的是飛虎隊鐵槍無敵大會總。

    一瞧泥金崗紮着一支官兵,左邊有五百馬隊,右邊有五百馬隊,當中倒有二千步隊,有一對門旗,上邊那一杆是“臨敵無懼”,下邊這一杯是“勇冠三軍”,當中一杆大作纛,旗下有帶兵的大帥。

    隻見右邊隊内出來了一員武将,身背後有一杆白七星旗,白馬上騎着一位英雄,手擎着虎頭錾金槍,一聲大罵說:“好一班的天地會八卦教的賊人!來,來,來!與我白面瘟神王緒祖較量幾合。

    你快通名姓!你是叫什麼名字?你家王大人槍下不死無名之鬼!”這說書的每逢對陣,必要各問名姓,這是為何哪?所為的是得勝前來報功,殺死是有名的賊将。

     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