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俠客行”
關燈
小
中
大
圖中人右袖揮出之勢飄逸好看,不禁多看了一會兒,突然間隻覺得右脅下淵腋穴上一動,一道熱線沿着足少陽膽經,向着“日月”、“京門”二穴行去。
他心中一喜,再細看圖形,見構成圖中人身上衣褶、面容、扇子的線條,一筆筆均有貫串之意,當下順着氣勢一路觀将下來,果然自己體内的内息也依照線路運行。
尋思:“圖畫的筆法與體内的經脈相合,想來這是最粗淺的道理,這裡人人皆知。
隻是那些高深武學我無法領會,左右無事,便如當年照着木偶身上線路練功一般,在這裡練些粗淺功夫玩玩,等白爺爺領會了上乘武學,咱們便可一起回去啦。
” 尋到了圖中筆法的源頭,依勢練了起來。
這圖形的筆法與世上書畫大不相同,筆畫順逆頗異常法,好在他從來沒學過寫字,自不知不論寫字畫圖,每一筆都該自上而下、自左而右,雖然勾挑是自下而上,曲撇是自右而左,然而均系斜行而非直筆。
這圖形中卻是自下而上、自右向左的直筆甚多,與書畫筆意往往截然相反,拗拙非凡。
他可絲毫不以為怪,照樣一練。
換作一個學寫過幾十天字的蒙童,便決計不會順着如此的筆路存想了。
圖中筆畫上下倒順,共八十一筆。
石破天練了三十餘筆後,覺得腹中饑餓,見石室四角幾上擺滿面點茶水,便過去吃喝一陣,到外邊廁所中小解了,回來又依着筆路照練。
! 石室中燈火明亮,他倦了便倚壁而睡,餓了伸手便取糕餅而食,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已将第一圖中的八十一筆内功記得純熟,去尋白自在時,已然不在室中。
石破天微感驚慌,叫道:“爺爺,爺爺!”奔到第二室中,一眼便見白自在手持木劍,在和一位童顔鶴發的老道鬥劍。
兩人劍法似乎都甚鈍拙,但雙劍上發出嗤嗤聲響,乃是各以上乘内力注入了劍招之中。
隻聽得呼的一聲大響,白自在手中木劍脫手飛出,那老道手中的木劍卻也斷為兩截。
兩人同時退開兩步。
那老道微微一笑,說道:“威德先生,你天授神力,老道甘拜下風。
然而咱們比的是劍法,可不是比内力。
”白自在道:“愚茶道長,你劍法比我高明,我是佩服的。
但這是你武當派世傳的武學,卻不是石壁上劍法的本意。
”愚茶道人斂起笑容,點了點頭,道:“依你說卻是如何?”白自在道:“這一句‘吳鈎霜雪明’這個‘明’字,大有道理……” 石破天走到白自在身畔,說道:“爺爺,咱們回去了,好不好?”白自在奇道:“你說什麼?”石破天道:“這裡龍島主說,咱們什麼時候想走,随時可以離去。
海灘邊有許多船隻,咱們可以走了。
”白自在怒道:“胡說八道!為什麼這樣心急?” 石破天見他發怒,有些害怕,說道:“婆婆在那邊等你呢,她說要等你三個月,隻等到三月初八。
倘若三月初八還不見你回去,她便要投海自盡。
”白自在一怔,道:“三月初八?咱們是臘月初八到的,還隻過了兩三天,日子挺長着呢,怕什麼?慢慢再回去好了。
” 石破天挂念着阿繡,回想到那日她站在海灘上送别,神色憂愁,情切關心,真正互相當是“心肝寶貝”,恨不得插翅便飛了回去,但見白自在全心全意沉浸于這石壁武學,實無絲毫去意,總不能舍他自回,不敢再說,信步走到第三座石室之中。
一踏進石室,便覺風聲勁急,三個勁裝老者展開輕功,正在迅速異常地奔行。
這三人奔得快極,隻帶得滿室生風。
三人腳下追逐奔跑,口中卻不停說話,語氣甚是平靜,足見内功修為都是甚高,竟不因疾馳而令呼吸急促。
隻聽第一個老者道:“這一貧《俠客行》乃大詩人李白所作。
但李白是詩仙,卻不是劍仙,何以短短一首二十四句的詩中,卻含有武學至理?”第二人道:“創制這套武功的才是一位震古爍今、不可企及的武學大宗師。
他老人家隻是借用了李白這首詩,來抒寫他的神奇武功。
咱們不可太鑽牛角尖,拘泥于李白這首《俠客行》的詩意。
” 第三人道:“紀兄之言雖極有理,但這句‘銀鞍照白馬’,若是離開了李內的詩意,便不可索解。
”第一個老者道:“是啊。
不但如此,我以為還得和第四室中那句‘飒沓如流星’連在一起,方為正解。
解釋詩文固不可斷章取義,咱們研讨武學,也不能斷章取義才是。
” 石破天暗自奇怪,他三人商讨武功,為何不坐下來慢慢談論,卻如此足不停步地你追我趕?但片刻之間便即明白了。
隻聽那第二個老者道:“你既自負于這兩句詩所悟比我為多,為何用到輕功之上,卻也不過爾爾,始終追我不上?”第一個老者笑道:“難道你又追得上我了?”隻見三人越奔越急,衣襟帶風,連成了一個圓圈,但三人相互間距離始終不變,顯是三人功力相若,誰也不能稍有超越。
石破天看了一會兒,轉頭去看壁上所刻圖形,見畫的是一匹駿馬,昂首奔行,腳下雲氣彌漫,便如是在天空飛行一般。
他照着先前法子,依着那馬的去勢存想,内息卻毫無動靜,心想:“這幅圖中的功夫,和第一二室中的又汽不同。
” 再細看馬足下的雲氣,隻見一團團雲霧似乎在不斷向前推湧,直如意欲破壁飛出,他看得片刻,内息翻湧,不由自主地拔足便奔。
他繞了一個圈子,向石壁上的雲氣瞧了一眼,内息推動,又繞了一個圈,隻是他沒學過輕功,足步踉跄,姿式歪歪斜斜的十分拙劣,奔行又遠不如那三個老者迅速。
三個老者每繞七八個圈子,他才繞了一個圈子。
耳邊廂隐隐聽得三個老者出言譏嘲:“哪裡來的少年,竟也來學咱們一般奔跑?哈哈,這算什麼樣子?”“這般的輕功,居然也想來鑽研石壁上的武功?嘿嘿!”“人家醉八仙的醉步,那也是自有規範的高明武功,這個小兄弟的醉九仙,可太也滑稽了。
” 石破天面紅過耳,停下步來,但向石壁看了一會兒,不由自主地又奔跑起來。
轉了八九個圈子之後,全神貫注地記憶壁上雲氣,那三個老者的譏笑一句也沒聽進耳中。
也不知奔了多少圈子,待得将一團閉雲氣的形狀記在心裡,停下步來,那三個老者已不知去向,身邊卻另有四人,手持兵刃,模仿壁上飛馬的姿式,正在互相擊刺。
這四人出劍狠辣,口中都是念念有詞,誦讀石壁上的口訣注解。
一人道:“銀光燦爛,鞍自平穩。
”另一人道:“‘照’者居高而臨下,‘白’則皎潔而淵深。
”又一人道:“天馬行空,瞬息萬裡。
”第四人道:“李商隐文:‘手為天馬,心為國圖。
’韻府:‘道家以手為天馬’,原來天馬是手,并非真的是馬。
” 石破天心想:“這些口訣甚是深奧,我是弄不明白的。
他們在這裡練劍,少則十年,多則三十年。
我怎能等這麼久?反正沒時候多待,随便瞧瞧,也就是了。
” 當下走到第四室中,壁上繪的是“飒沓如流星”那一句的圖譜,他自去參悟修習。
《俠客行》一詩共二十四句,即有二十四間石室圖解。
他遊行諸室,不識壁上文字,隻從圖畫中去修習内功武術。
第五句“十步殺一人”,第十句“脫劍膝前橫”,第十七句“救趙揮金錘”,每一句都是一套劍法。
第六句“千裡不留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與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輕身功夫。
第九句“閑過信陵飲”,第十四句“五嶽倒為輕”,第二十一句“縱死俠骨香”,各是一套拳法掌法。
第十三句“三杯吐然諾”,第十六句“意氣索霓生”,第二十句“烜赫大梁城”,則是吐納呼吸的内功。
他有時學得極快,一天内學了兩三套,有時卻連續十七八天都未學全一套。
一經潛心武學,渾忘了時光流轉,也不知過了多少曰子,終于修畢了二十三間石室中壁上的圖譜。
他每學完一幅圖譜,心神甯靜下來,便去催促白自在回去。
但白自在對石壁上武學所知漸多,越來越是沉迷,一見石破天過來催請,便即破口大罵,說他擾亂心神,耽誤了鑽研功夫,到後來更是揮拳便打,不許他近身說話。
石破天無奈,去和範一飛、高三娘子等商量,不料這些人也一般的如癡如狂,全心都沉浸在石壁武學之中,拉着他相告,這一句的訣竅在何處,那一句的注釋又怎麼。
石破天惕然心驚:“龍木二島主邀請武林高人前來參研武學,本是任由他們自歸,但三十年來竟沒一人離島,足見這石壁上的武學迷人極深。
幸好我武功既低,又不識字,決不會像他們那樣留戀不去。
”因此範一飛他們一番好意,要将石壁上的文字解給他聽,他卻隻聽得兒句便即走開,再也不敢回頭,把聽到的話趕快忘記,想也不敢去想。
屈指計雰,到俠客島後已逾兩個半月,再過得數天,非動身回去不可,心想二十四座石室我已看過了二十三座,再到最後一座去看上一兩日,圖形倘若太難,便來不及學了,要是爺爺一定不肯走,自己隻有先回去,将島上情形告知史婆婆等衆人,免得他們放心不下。
好在任由爺爺留島鑽研武功,那也絕無兇險。
當下走到第二十四室之中。
走進室門,隻見龍島主和木島主盤膝坐在錦墊之上,面對石壁,凝神苦思。
石破天對這二人心存敬畏,不敢走近,遠遠站着,舉目向石壁瞧去,一看之下,微感失望,原來二十三座石室壁上均有圖形,這最後一室卻僅刻文字,并無圖畫。
他想:“這裡沒有圖畫,沒什麼好看,我去跟爺爺說,我今天便回去了。
”想到數口後便對和阿繡、石清、闵柔等人見面,心中說不出的歡喜,當即跪倒,向兩位島主拜了幾拜,說道:“多承二位島主款待,又讓我見識石壁上的武功,十分感謝。
小人今。
告辭。
” 龍木二島主渾不理睬,隻是凝望着石壁出神,于他的說話跪拜似乎全然不聞不見。
石破天知道修習高深武功之時,人人如此全神貫注,倒也不以為忤。
順着二人目光又向石壁瞧了一眼,突然之間,隻覺壁上那些文字一個個似在盤旋飛舞,不由得感到一陣暈眩,站立不定,似欲摔倒。
他定了定神,再看這些字迹時,腦中又是一陣暈眩。
他轉開目光,心想:“這些字怎地如此占怪,看上一眼,便會頭暈?”好奇心起,注目又看,隻見字迹的一筆一畫似乎都變成了一條條蝌蚪,在壁上蠕蠕欲動,但若凝目隻看一筆,這蝌蚪卻又不動了。
他幼時獨居荒山,每逢春日,常在山溪中捉了許多蝌蚪,養在峰上積水而成的小池中,看它們生腳脫尾,變成青蛙,跳出池塘,咯咯之聲吵得滿山皆響,解除了不少寂寞。
此時便如重逢兒時的遊伴,欣喜之下,細看一條條蝌蚪的情狀。
隻見無數蝌蚪或上蹿、或下躍,姿态各不相同,甚是有趣。
他看了良久,陡覺背心至陽穴上内息一跳,心想:“原來這些蝌蚪看似亂鑽亂遊,其實還是和内息有關。
”看另一條蝌蚪時,背心懸樞穴上又是一跳,然而從至陽穴至懸樞穴的一條内息卻串連不起來;轉目去看第三條蝌蚪,内息卻全無動靜。
忽聽得身旁一個冷冷的聲音說道:“石幫主注目《太玄經》,原來是位精通蝌蚪文的大方家。
”石破天轉過頭來,見木島主一雙照耀如電的目光正瞧若自己,不由得臉上一熱,忙道:“小人一個字也不識,隻是瞧着這些小蝌蚪十分好玩,便多看了一會兒。
” 木島主點頭道:“這就是了,這部《太玄經》以古蝌蚪文寫成,我本來正自奇怪,石幫主年紀輕輕,居然有此奇才,識得這種古奧文字。
”石破天讪讪地道:“那我不看了,不敢打擾兩位島主。
”木島主道:“你不用去,盡管在這裡看便是,也打擾不了咱們。
”說着閉上了雙目。
石破天待要走開,卻想如此便即離去,隻怕木島主要不高興,再瞧上片刻,然後出去便了。
轉頭再看壁七的蝌蚪時,小腹上的中注穴突然劇烈一跳,不禁全身為之震動,尋思:“這些小蝌蚪當真奇怪,還沒變成青蛙,就能這麼大跳而特跳。
”不由得童心大盛,一條條蝌蚪地瞧去,遇到身上穴道猛烈躍動,覺得甚是好玩。
壁上所繪小蝌蚪成千成萬,有時碰巧,兩處穴道的内息連在一起,便覺全身舒暢。
他看得興發,早忘了木島主的言語,自行找尋合适的蝌蚪
他心中一喜,再細看圖形,見構成圖中人身上衣褶、面容、扇子的線條,一筆筆均有貫串之意,當下順着氣勢一路觀将下來,果然自己體内的内息也依照線路運行。
尋思:“圖畫的筆法與體内的經脈相合,想來這是最粗淺的道理,這裡人人皆知。
隻是那些高深武學我無法領會,左右無事,便如當年照着木偶身上線路練功一般,在這裡練些粗淺功夫玩玩,等白爺爺領會了上乘武學,咱們便可一起回去啦。
” 尋到了圖中筆法的源頭,依勢練了起來。
這圖形的筆法與世上書畫大不相同,筆畫順逆頗異常法,好在他從來沒學過寫字,自不知不論寫字畫圖,每一筆都該自上而下、自左而右,雖然勾挑是自下而上,曲撇是自右而左,然而均系斜行而非直筆。
這圖形中卻是自下而上、自右向左的直筆甚多,與書畫筆意往往截然相反,拗拙非凡。
他可絲毫不以為怪,照樣一練。
換作一個學寫過幾十天字的蒙童,便決計不會順着如此的筆路存想了。
圖中筆畫上下倒順,共八十一筆。
石破天練了三十餘筆後,覺得腹中饑餓,見石室四角幾上擺滿面點茶水,便過去吃喝一陣,到外邊廁所中小解了,回來又依着筆路照練。
! 石室中燈火明亮,他倦了便倚壁而睡,餓了伸手便取糕餅而食,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已将第一圖中的八十一筆内功記得純熟,去尋白自在時,已然不在室中。
石破天微感驚慌,叫道:“爺爺,爺爺!”奔到第二室中,一眼便見白自在手持木劍,在和一位童顔鶴發的老道鬥劍。
兩人劍法似乎都甚鈍拙,但雙劍上發出嗤嗤聲響,乃是各以上乘内力注入了劍招之中。
隻聽得呼的一聲大響,白自在手中木劍脫手飛出,那老道手中的木劍卻也斷為兩截。
兩人同時退開兩步。
那老道微微一笑,說道:“威德先生,你天授神力,老道甘拜下風。
然而咱們比的是劍法,可不是比内力。
”白自在道:“愚茶道長,你劍法比我高明,我是佩服的。
但這是你武當派世傳的武學,卻不是石壁上劍法的本意。
”愚茶道人斂起笑容,點了點頭,道:“依你說卻是如何?”白自在道:“這一句‘吳鈎霜雪明’這個‘明’字,大有道理……” 石破天走到白自在身畔,說道:“爺爺,咱們回去了,好不好?”白自在奇道:“你說什麼?”石破天道:“這裡龍島主說,咱們什麼時候想走,随時可以離去。
海灘邊有許多船隻,咱們可以走了。
”白自在怒道:“胡說八道!為什麼這樣心急?” 石破天見他發怒,有些害怕,說道:“婆婆在那邊等你呢,她說要等你三個月,隻等到三月初八。
倘若三月初八還不見你回去,她便要投海自盡。
”白自在一怔,道:“三月初八?咱們是臘月初八到的,還隻過了兩三天,日子挺長着呢,怕什麼?慢慢再回去好了。
” 石破天挂念着阿繡,回想到那日她站在海灘上送别,神色憂愁,情切關心,真正互相當是“心肝寶貝”,恨不得插翅便飛了回去,但見白自在全心全意沉浸于這石壁武學,實無絲毫去意,總不能舍他自回,不敢再說,信步走到第三座石室之中。
一踏進石室,便覺風聲勁急,三個勁裝老者展開輕功,正在迅速異常地奔行。
這三人奔得快極,隻帶得滿室生風。
三人腳下追逐奔跑,口中卻不停說話,語氣甚是平靜,足見内功修為都是甚高,竟不因疾馳而令呼吸急促。
隻聽第一個老者道:“這一貧《俠客行》乃大詩人李白所作。
但李白是詩仙,卻不是劍仙,何以短短一首二十四句的詩中,卻含有武學至理?”第二人道:“創制這套武功的才是一位震古爍今、不可企及的武學大宗師。
他老人家隻是借用了李白這首詩,來抒寫他的神奇武功。
咱們不可太鑽牛角尖,拘泥于李白這首《俠客行》的詩意。
” 第三人道:“紀兄之言雖極有理,但這句‘銀鞍照白馬’,若是離開了李內的詩意,便不可索解。
”第一個老者道:“是啊。
不但如此,我以為還得和第四室中那句‘飒沓如流星’連在一起,方為正解。
解釋詩文固不可斷章取義,咱們研讨武學,也不能斷章取義才是。
” 石破天暗自奇怪,他三人商讨武功,為何不坐下來慢慢談論,卻如此足不停步地你追我趕?但片刻之間便即明白了。
隻聽那第二個老者道:“你既自負于這兩句詩所悟比我為多,為何用到輕功之上,卻也不過爾爾,始終追我不上?”第一個老者笑道:“難道你又追得上我了?”隻見三人越奔越急,衣襟帶風,連成了一個圓圈,但三人相互間距離始終不變,顯是三人功力相若,誰也不能稍有超越。
石破天看了一會兒,轉頭去看壁上所刻圖形,見畫的是一匹駿馬,昂首奔行,腳下雲氣彌漫,便如是在天空飛行一般。
他照着先前法子,依着那馬的去勢存想,内息卻毫無動靜,心想:“這幅圖中的功夫,和第一二室中的又汽不同。
” 再細看馬足下的雲氣,隻見一團團雲霧似乎在不斷向前推湧,直如意欲破壁飛出,他看得片刻,内息翻湧,不由自主地拔足便奔。
他繞了一個圈子,向石壁上的雲氣瞧了一眼,内息推動,又繞了一個圈,隻是他沒學過輕功,足步踉跄,姿式歪歪斜斜的十分拙劣,奔行又遠不如那三個老者迅速。
三個老者每繞七八個圈子,他才繞了一個圈子。
耳邊廂隐隐聽得三個老者出言譏嘲:“哪裡來的少年,竟也來學咱們一般奔跑?哈哈,這算什麼樣子?”“這般的輕功,居然也想來鑽研石壁上的武功?嘿嘿!”“人家醉八仙的醉步,那也是自有規範的高明武功,這個小兄弟的醉九仙,可太也滑稽了。
” 石破天面紅過耳,停下步來,但向石壁看了一會兒,不由自主地又奔跑起來。
轉了八九個圈子之後,全神貫注地記憶壁上雲氣,那三個老者的譏笑一句也沒聽進耳中。
也不知奔了多少圈子,待得将一團閉雲氣的形狀記在心裡,停下步來,那三個老者已不知去向,身邊卻另有四人,手持兵刃,模仿壁上飛馬的姿式,正在互相擊刺。
這四人出劍狠辣,口中都是念念有詞,誦讀石壁上的口訣注解。
一人道:“銀光燦爛,鞍自平穩。
”另一人道:“‘照’者居高而臨下,‘白’則皎潔而淵深。
”又一人道:“天馬行空,瞬息萬裡。
”第四人道:“李商隐文:‘手為天馬,心為國圖。
’韻府:‘道家以手為天馬’,原來天馬是手,并非真的是馬。
” 石破天心想:“這些口訣甚是深奧,我是弄不明白的。
他們在這裡練劍,少則十年,多則三十年。
我怎能等這麼久?反正沒時候多待,随便瞧瞧,也就是了。
” 當下走到第四室中,壁上繪的是“飒沓如流星”那一句的圖譜,他自去參悟修習。
《俠客行》一詩共二十四句,即有二十四間石室圖解。
他遊行諸室,不識壁上文字,隻從圖畫中去修習内功武術。
第五句“十步殺一人”,第十句“脫劍膝前橫”,第十七句“救趙揮金錘”,每一句都是一套劍法。
第六句“千裡不留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與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輕身功夫。
第九句“閑過信陵飲”,第十四句“五嶽倒為輕”,第二十一句“縱死俠骨香”,各是一套拳法掌法。
第十三句“三杯吐然諾”,第十六句“意氣索霓生”,第二十句“烜赫大梁城”,則是吐納呼吸的内功。
他有時學得極快,一天内學了兩三套,有時卻連續十七八天都未學全一套。
一經潛心武學,渾忘了時光流轉,也不知過了多少曰子,終于修畢了二十三間石室中壁上的圖譜。
他每學完一幅圖譜,心神甯靜下來,便去催促白自在回去。
但白自在對石壁上武學所知漸多,越來越是沉迷,一見石破天過來催請,便即破口大罵,說他擾亂心神,耽誤了鑽研功夫,到後來更是揮拳便打,不許他近身說話。
石破天無奈,去和範一飛、高三娘子等商量,不料這些人也一般的如癡如狂,全心都沉浸在石壁武學之中,拉着他相告,這一句的訣竅在何處,那一句的注釋又怎麼。
石破天惕然心驚:“龍木二島主邀請武林高人前來參研武學,本是任由他們自歸,但三十年來竟沒一人離島,足見這石壁上的武學迷人極深。
幸好我武功既低,又不識字,決不會像他們那樣留戀不去。
”因此範一飛他們一番好意,要将石壁上的文字解給他聽,他卻隻聽得兒句便即走開,再也不敢回頭,把聽到的話趕快忘記,想也不敢去想。
屈指計雰,到俠客島後已逾兩個半月,再過得數天,非動身回去不可,心想二十四座石室我已看過了二十三座,再到最後一座去看上一兩日,圖形倘若太難,便來不及學了,要是爺爺一定不肯走,自己隻有先回去,将島上情形告知史婆婆等衆人,免得他們放心不下。
好在任由爺爺留島鑽研武功,那也絕無兇險。
當下走到第二十四室之中。
走進室門,隻見龍島主和木島主盤膝坐在錦墊之上,面對石壁,凝神苦思。
石破天對這二人心存敬畏,不敢走近,遠遠站着,舉目向石壁瞧去,一看之下,微感失望,原來二十三座石室壁上均有圖形,這最後一室卻僅刻文字,并無圖畫。
他想:“這裡沒有圖畫,沒什麼好看,我去跟爺爺說,我今天便回去了。
”想到數口後便對和阿繡、石清、闵柔等人見面,心中說不出的歡喜,當即跪倒,向兩位島主拜了幾拜,說道:“多承二位島主款待,又讓我見識石壁上的武功,十分感謝。
小人今。
告辭。
” 龍木二島主渾不理睬,隻是凝望着石壁出神,于他的說話跪拜似乎全然不聞不見。
石破天知道修習高深武功之時,人人如此全神貫注,倒也不以為忤。
順着二人目光又向石壁瞧了一眼,突然之間,隻覺壁上那些文字一個個似在盤旋飛舞,不由得感到一陣暈眩,站立不定,似欲摔倒。
他定了定神,再看這些字迹時,腦中又是一陣暈眩。
他轉開目光,心想:“這些字怎地如此占怪,看上一眼,便會頭暈?”好奇心起,注目又看,隻見字迹的一筆一畫似乎都變成了一條條蝌蚪,在壁上蠕蠕欲動,但若凝目隻看一筆,這蝌蚪卻又不動了。
他幼時獨居荒山,每逢春日,常在山溪中捉了許多蝌蚪,養在峰上積水而成的小池中,看它們生腳脫尾,變成青蛙,跳出池塘,咯咯之聲吵得滿山皆響,解除了不少寂寞。
此時便如重逢兒時的遊伴,欣喜之下,細看一條條蝌蚪的情狀。
隻見無數蝌蚪或上蹿、或下躍,姿态各不相同,甚是有趣。
他看了良久,陡覺背心至陽穴上内息一跳,心想:“原來這些蝌蚪看似亂鑽亂遊,其實還是和内息有關。
”看另一條蝌蚪時,背心懸樞穴上又是一跳,然而從至陽穴至懸樞穴的一條内息卻串連不起來;轉目去看第三條蝌蚪,内息卻全無動靜。
忽聽得身旁一個冷冷的聲音說道:“石幫主注目《太玄經》,原來是位精通蝌蚪文的大方家。
”石破天轉過頭來,見木島主一雙照耀如電的目光正瞧若自己,不由得臉上一熱,忙道:“小人一個字也不識,隻是瞧着這些小蝌蚪十分好玩,便多看了一會兒。
” 木島主點頭道:“這就是了,這部《太玄經》以古蝌蚪文寫成,我本來正自奇怪,石幫主年紀輕輕,居然有此奇才,識得這種古奧文字。
”石破天讪讪地道:“那我不看了,不敢打擾兩位島主。
”木島主道:“你不用去,盡管在這裡看便是,也打擾不了咱們。
”說着閉上了雙目。
石破天待要走開,卻想如此便即離去,隻怕木島主要不高興,再瞧上片刻,然後出去便了。
轉頭再看壁七的蝌蚪時,小腹上的中注穴突然劇烈一跳,不禁全身為之震動,尋思:“這些小蝌蚪當真奇怪,還沒變成青蛙,就能這麼大跳而特跳。
”不由得童心大盛,一條條蝌蚪地瞧去,遇到身上穴道猛烈躍動,覺得甚是好玩。
壁上所繪小蝌蚪成千成萬,有時碰巧,兩處穴道的内息連在一起,便覺全身舒暢。
他看得興發,早忘了木島主的言語,自行找尋合适的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