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梯橙錫杖經全文

關燈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皆應受持錫杖。

    所以者何。

    過去諸佛執持錫杖。

    未來諸佛執持錫杖。

    現在諸佛亦執是杖。

    如我今日成佛世尊亦執如是應持之杖。

    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教諸弟子。

    亦執錫杖。

    是以我今成佛世尊,如諸佛法。

    以教於汝。

    汝等今當受持錫杖。

    所以者何。

    是錫杖者,名為智杖。

    亦名德杖。

    彰顯聖智故。

    名智杖。

    行功德本故曰德杖。

    如是杖者,聖人之表式。

    賢士之明記。

    趣道法之正幢。

    建念義之志。

    是故汝等鹹持如法。

    爾時尊者迦葉從坐而起。

    整衣服偏袒右肩。

    合掌胡跪。

    而白佛言:世尊,雲何名錫杖。

    雲何而受持。

    唯然世尊,願敷演說。

    我等奉行。

    佛告迦葉。

    谛聽善思當為汝說。

    所言錫杖者,錫者輕也。

    依倚是杖。

    得除煩惱。

    出於三界。

    故曰輕也。

    錫者明也。

    持杖之人。

    得智慧明。

    故曰明也。

    錫言不回。

    持是杖者,能出三有。

    不複染著。

    故曰不回。

    錫言惺也。

    持是杖者,惺{宀悟}苦空三界結使。

    明了四谛十二緣起。

    故曰惺也。

    錫言不慢。

    持是杖者,除斷慢業。

    故曰不慢。

    錫者言疏。

    持此杖者,與五欲疏。

    斷貪愛結。

    散壞諸陰。

    遠離五蓋。

    志趣涅槃。

    疏有為業。

    故曰疏也。

    錫言采齲持是杖者,采取諸佛戒定慧寶。

    獲得解脫。

    故曰采齲錫者成也。

    持是杖者,成就諸佛法藏。

    如說修行。

    不令缺減。

    悉具成就。

    故曰成也。

    佛告迦葉。

    如是錫字。

    其義廣多。

    不可具陳。

    汝今且當如是受持。

    迦葉白佛言:世尊,是錫杖者,其義如是,雲何智杖。

    乃至建念義之志。

    唯然世尊,願為敷演。

    佛言:是錫杖者,為修智士。

    廣修多聞。

    解世出世。

    分别善惡。

    有為無為。

    有漏無漏。

    了智無礙。

    智慧成就。

    故曰智杖。

    為持禁戒忍辱禅定。

    一心不亂。

    常修福業。

    無時懈擔如救頭然。

    故曰德杖。

    攝持是杖。

    如斯之人。

    内具十六行。

    謂四谛。

    苦集滅道。

    四等慈悲喜舍。

    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四無色定。

    空處識處不用處非想非非想處。

    複具三十七行。

    謂三十七助道法。

    於是法中。

    了了分别。

    自身作證。

    不随音聲。

    於是法中。

    而自遨戲。

    入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自在無難。

    名之為聖。

    内有是德。

    外執錫杖。

    表式此人。

    必有聖德。

    戒定忍慧。

    三明六通。

    及八解脫。

    皆悉具有。

    以記此人。

    望表生敬。

    故曰聖人之表式也。

    賢士之明記者,内有智性。

    故曰賢士明記。

    此人内有智性。

    習功德本。

    於法增進。

    善心成辦。

    故曰賢士明記。

    此人不久之間。

    智慧成就。

    入無為處。

    寂然宴靜。

    涅槃安樂。

    第一義道。

    故曰趣道之法幢。

    建念義之志者,是杖有三鬲。

    見三鬲重,則念三塗苦惱,則修戒定慧。

    念三災老病死,則除三毒貪瞋癡。

    念三界之無常,則信重於三寶。

    除三惡。

    斷三漏。

    淨三業。

    欲具三明。

    入三解脫得三念處。

    通三達智。

    故立三鬲。

    以相重也。

    複有四鑽者,用斷四生。

    念四谛。

    修四等。

    入四禅。

    淨四空。

    明四念處。

    堅四正勤。

    得四神足。

    故立四楞。

    通中鬲五。

    用斷五道苦惱輪回。

    修五根。

    具五力。

    除五蓋。

    散五陰。

    得五分法身。

    故立五也。

    十二環者,用念十二因緣。

    通達無礙。

    修行十二門禅令心無患。

    三重四楞合數成七。

    以念如來七覺意法。

    成就七聖财。

    通鬲鑽八用念八正道。

    得八解脫。

    除滅八難。

    故用八也。

    略說錫杖其義如是,汝當善持。

    迦葉白佛。

    如是世尊,如聖法教。

     爾時迦葉複白佛言:世尊,三世諸佛法同是也。

    佛言:有杖是同。

    若用不同。

    或有四钴。

    或有二钴。

    環數無别。

    但我今日四钴十二環用是